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眼科医疗服务[1] * 行业为中国眼科医疗行业 涵盖屈光手术 白内障手术 医学视光三大核心业务领域[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眼科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20年至2025年屈光手术 白内障手术 医学视光市场增速预计分别为28% 10% 15%[2] * 各项治疗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2021年中国每千人屈光手术量仅0.7 美国为2.6 韩国为3.8 中国角膜塑形镜渗透率仅1.3 香港台湾地区有5至10倍提升空间 中国白内障手术率(CSR)在2018年为2662 印度为5800 美国为12000 中国目标值为3500[3][4] * 爱尔眼科在疫情和消费环境变化下仍保持增长 屈光业务过去四年复合增速约15% 白内障业务受益于外延机构贡献实现两位数增长[5] * 公司通过分级连锁 一城多院和地区集中模式构建核心竞争力 提升患者覆盖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形成有机立体网络[3][21] * 视光业务受益于近视防控普及率提升 保持21%的复合增速 今年上半年增长15%[6] * 疫情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 包括经营节奏打乱 消费信心不足和客单价下降 但2025年上半年客单价已显著回升[7][9][10] * 术式升级和新产品导入推动客单价提升 全飞4.0价格定为18800元 比3.0提升约30% 全飞Pro定价25800元[11] * 人口结构长期支撑需求 未来15至20年中国55岁以上人口将从4亿增至6亿 屈光手术目标患者群体(15-39岁)数量稳定在约4亿人[12] * 公司三大支柱业务前景乐观 屈光占收入40% 白内障占25% 视光占28% 预计未来10-15年稳定增长 白内障业务有望实现行业复合增速15%左右[13][14] * 公司积极推进海外扩张 港澳台及境外收入保持约15%复合增长 占上市公司总收入比重从3%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3% 长期目标占比30%[24] * 公司商业模式独特 采用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体外还有200多家医院将在未来3~5年陆续注入上市公司[25] * 地市级及县级医院潜力巨大 例如衡阳爱尔成立21年 实现2亿元收入 6000万元净利润 净利润率达30%[27] * 公司通过合伙人计划等机制管理医生资源 绑定利益并加速新院盈利[26][28] * 预计2025年公司能达到10-15%的增长 对应估值水平约30倍[33] 其他重要内容 * 集采和DRG支付标准改革带来的价格压力已基本出清 下半年白内障手术量预计回升[2][5] * 行业供给呈现先扩张后局部出清态势 2024年和2025年新建眼科医院和诊所数量显著回落 设备装机量也从2025年起回落[16] * 公司学术能力强劲 集团77%的医院在当地屈光手术量排名前三 25-40岁患者占比快速提升[18] * 非核心医院增长强劲 2025年上半年爱尔非核心医院增速达两位数 占总收入85% 华夏占78% 普瑞占54%[19] * “1+8+N”战略助力老院发展 但新物业投入导致核心老院利润率一过性降低[20] * 截至2025年中报 公司全球拥有976家医院 其中内地807家(上市公司境内355家医院 240家门诊部及并购基金旗下212家) 港澳台及境外169家[17] * 公司院龄结构年轻 63%的上市公司医疗机构和70%以上的集团医院开业在5年以内 仅6%的医院超过10年 处于快速爬坡阶段[23] * 并购基金模式对专家吸引力大 核心医生专家通过持股平台可获得高额收益[29] * 历史上公司估值提升主要来自于业绩兑现和并购基金模式[30] 近年估值受行业舆情 疫情 竞争加剧和外部需求疲软影响[31] 但目前处于较好的左侧布局位置[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