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与市场特征 * 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但渗透率较低 仅为欧美国家的1/4至1/5 提升空间巨大[1][4] * 维生素膳食营养补充剂是最大细分市场 占比约60% 行业呈现出从严肃保健向功能性食品转型的明显趋势[1][4] * 中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量低 各年龄段渗透率普遍较低 与美国老年人渗透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情况不同[4] * 行业品牌端和代工端集中度均较低 均不到20% 线上新锐品牌崛起进一步降低了市场集中度[1][8] 监管环境演变与影响 * 2016年实施注册与备案双轨制 备案制新产品审批时间缩短至3至6个月 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5][7] * 监管力度加强 清理不规范产品 提高了行业规范性和透明度[1][5] * 2019年权健事件后 内控机制更加严格 对直销渠道造成重大打击[1][5] * 跨境政策放松 海外获得备案的产品可直接进入中国销售 促进了跨境电商发展[7] 渠道变革与消费趋势 * 线上渠道渗透率显著提升 已达约60% 为全球最高水平 远超美国的30%和欧洲的20% 冲击传统线下渠道[1][9][12] * 新兴品牌通过线上渠道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产品细分 传统膳食营养补充剂份额下降[1][9] * 消费群体年轻化 年轻人 中青年群体成为新的主要消费力量[6] * 中国长尾市场集中度低 前30大品牌市占率下降 与欧美趋势相反 为新兴运营型公司提供机会[9] 代工行业现状与机遇 * 中国保健品代工业务渗透率约10% 低于欧美及日韩的15%-20% 但发展潜力巨大[1][12] * 线上化渗透率高预示着代工业务潜力 线上化提升将带动合同开发制造需求上升[1][12] * 行业整体毛利率高 终端品牌商渠道端毛利率可达60%以上 代工厂毛利率在30%至40%[8] * 新消费品牌崛起增加订单需求 但要求代工厂具备更高水平的制造能力与研发支持[10][11] * 全球化是重要趋势 中国制造业在管理能力和效率上有优势 在海外市场有很大拓展空间[2][12] 代表企业分析:仙乐健康 * 公司通过国际化布局和剂型创新实现收入持续增长 2016年至2024年复合增速接近20%[3][13] * 剂型创新能力强 如软糖 爆珠等 软糖品类到2024年占比可能接近30% 且毛利率优于其他品类[3][14] * 收购美国BF公司短期内拖累利润 每年影响约1亿元净利润 公司正通过派遣高管 剥离亏损业务进行整合优化[3][13][18] * 2024年国内业务收入下降10% 但通过与新消费品牌合作 2025年上半年收入降幅缩窄至1% 预计下半年将改善[17] * 未来方向包括国内加强与新消费客户合作 海外在泰国建厂并通过跨境电商拓展东南亚市场[20] 代表企业分析:百合股份 * 完成了对新西兰奥瑞公司的收购 将在8月底并表 带来一定增量[21] * 在功能饮品领域表现突出 接到了"5个女博士"的订单[21] * 相较于仙乐健康 在大客户定制化方面相对较弱 但灵活性和利润率宽松度使其更能适应新消费客户需求[21] 风险与挑战 * 代工企业需要应对产能爬坡周期 新产能投放会带来折旧摊销增加及产能利用率爬坡的挑战[15][16] * 传统大客户可能因转型慢而面临下降风险[10] * 全球性因素如疫情导致原料成本和海运费上涨 会对出口业务产生负面影响[13]
保健品CDMO:新消费与全球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