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Neurocrine Biosciences (NasdaqGS:NBIX) FY Conference Transcript

公司概况与战略 * 公司为Neurocrine Biosciences (NBIX),专注于神经科学领域,核心治疗领域包括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内分泌学以及免疫学[5] * 公司研发战略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主要依赖外部授权引进转向加强内部药物发现能力,并探索除小分子外的其他药物形态,如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和肽类[2][3] * 新战略强调针对经过临床或基因验证的靶点,旨在不仅提供症状治疗,还追求疾病修饰疗法[3] * 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达到稳定状态,每年至少启动4个新的1期项目、2个新的2期项目,并维持至少3个3期项目,平均每两年推出一款新药[4] 核心研发项目与关键数据 NBI-770 (NMDA负向变构调节剂,用于重度抑郁症) * 该药物基于氯胺酮的假说,但旨在避免其解离和认知副作用,其原理是针对突触外的NR2B亚基[10] * 正在进行的2期研究是一项小型信号探索试验,共72名患者,分为三个活性剂量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终点是第5天的MADRS评分变化[11] * 公司期望看到与Spravato类似的3-4分安慰剂调整后的MADRS评分改善[13] * 若数据积极,下一步可能是直接进入注册性试验或进行更大的2期研究,取决于疗效程度和安全性[15] Osavampator (AMPA受体增效剂,用于重度抑郁症) * 该药物作用于NMDA受体下游的AMPA受体,公司对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感到满意,未观察到此前同类化合物出现的癫痫等障碍[16] * 去年4月公布的2期研究(CEVITRY)数据积极,共185名受试者,测试了两个剂量,其中一个剂量显示出显著疗效[19] * 所选剂量在第28天和第56天均显示统计学显著性,效应大小在0.55至0.75之间,安全性良好,仅头痛与安慰剂有差异[19][20] * 3期试验已启动,主要终点设为第56天,预计2027年获得顶线数据[20] * 公司认为抑郁症领域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现有抗抑郁药缓解率估计低于50%,osavampator的效应大小(0.73)远高于通常认为有临床意义的0.3阈值[32][34] NBI-568 (Dracoledine,M4受体激动剂,用于精神分裂症) * 2期研究涉及约210名受试者,20 mg每日一次剂量表现最佳,PANSS总分改善18.2分,安慰剂校正后改善约7.5分,效应大小为0.61[36][37] * 安全性良好,除轻微头晕外与安慰剂无差异,无食物效应,无需滴定,无胃肠道问题[37][38] * 3期试验采用更简化的设计(20 mg对比安慰剂),每项研究约280名受试者,数据预计在2027年[39] * 公司认为即使疗效略逊于某些竞品,其安全性、耐受性、每日一次给药和无需滴定等便利性也将使其具有竞争力[48][50] 下一代VMAT2抑制剂 * 基于Ingrezza的成功,公司正在开发下一代VMAT2抑制剂(NBI-890, NBI-675),旨在提供长效注射剂型以提高患者依从性[52] * 目前有两个分子处于1期阶段,预计临床开发进程会较快[52][53] 商业表现与财务状况 * 公司第二季度总收入为6.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Ingrezza收入6.24亿美元,CRENESSITY收入5300万美元[54] * Ingrezza连续两个季度取得新处方份额纪录,总处方份额在第二季度也创下纪录,市场份额在新增和总处方方面均有所增长[54] * 公司财务状况强劲,商业团队表现优异[55] 风险考量与发展策略 * 公司有意平衡研发组合风险,目标是在稳定状态下,神经病学占40%-50%,精神病学占20%-30%,内分泌学和免疫学各占10%-20%[8] * 公司避免开发终点未经验证或开发周期长的疾病领域,如中风、创伤性脑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偏好那些在早期开发中能通过生物标志物或小型2期试验获得信心的疾病[6] * 针对精神分裂症药物NBI-568,公司从竞品失败中吸取经验,强调在3期试验中保持设计的简单性和可控性,避免因研究规模和管理复杂性增加而带来的风险[44][45] * 公司通过在同一已验证通路(如NMDA/AMPA)上布局不同机制的药物(如NBI-770和osavampator)来分散风险[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