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机场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上海机场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资产包括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国际机场[1][3] * 航空运输业 特别是机场运营和免税零售业务[2][13][19] 核心观点和论据 资产重组与上市进程 * 2004年进行资产置换 将虹桥航站楼置出上市公司 注入浦东机场飞行区跑道资产及浦东航油公司40%股权 完成浦东机场整体上市[3] * 疫情期间完成整体上市 将虹桥机场纳入上市公司体内 解决一市两场同业竞争问题[3] 区位优势与枢纽地位 * 地理位置优越 腹地覆盖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 虹桥机场通过高铁网络连接周边区域[4] * 作为国际枢纽与东北亚枢纽竞争 如韩国仁川和日本成田机场[5] * 国际中转客流疫情前超过10% 未来增长主要面向国际方向[7] 财务表现与投资回报 * 2019年前十多年投资回报率达10%以上 ROE维持在15%左右 远高于全球平均2-3%[8] * 高回报得益于50%以上国际业务占比及免税业务 双轨制定价使航空主业收入更高[8] * 虹桥机场因国际旅客占比低和商业区面积小 投资回报率显著低于浦东[9] * 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 年均客流仅为2019年38% 连续三年亏损 分别亏损13亿元 17亿元和30亿元[17] * 2023年扭亏为盈 主营利润约16亿元 为2019年22% 2024年业绩同比翻倍增长[1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10.4亿元 同比增长28% 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40%[18] 扩建计划与产能提升 * 浦东机场未来扩建T3航站楼 满足远期1.2-1.3亿人次客流需求[10] * T3航站楼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投资规模较大[11] * 2019年启用卫星厅后设计产能达8000万人次 但需进一步扩建[10] * 因空域资源紧张 新产能达产周期可能比2008年T2更长[11] 业务恢复与运营数据 * 2024年上海两场旅客吞吐量超1.2亿人次 居全国城市第一[17] * 2025年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9% 飞机起降架次同比增长5%[18] * 国际航线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26% 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国际和地区客流占比恢复至30%左右[20][21] * 2025年上半年航空性收入同比增长8% 非航收入同比增长2%[18] 免税业务发展 * 免税业务是关键收入来源 2018年合同约定2019-2025年日上上海独家经营1.7万平方米免税店 分成比例42.5%[14] * 疫情期间国际客流缩减 免税业务停滞 免税商通过会员购 线上销售消化库存[14] * 高分成比例压低保税商利润率 影响经营积极性[15] * 2019年政策规定口岸免税店分成比例不超过国内区域1.2倍 即不超过30%[16] * 2025年上半年免税合同收入约6.3亿元 同比有所回落 但通过下调分成比例提高免税商积极性[23] * 未来通过合理定价和优化保底价值 提高运营商经营积极性[19] 非航业务发展 * 非航业务包括广告 国内商业和免税 对投资回报率恢复至关重要[13] * 2025年上半年非航收入占比54%[23] * 广告业务受经济波动影响 上半年承压[23] * 国内商业通过引入网红店 快闪店和首店挖掘价值[13] * 有税业务表现良好[23] 政策影响 * 免签政策推动国际客流加速恢复 2025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员同比上升15.8% 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达71% 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20][22] * 免签政策有望继续驱动国际客流占比恢复 疫情前峰值约34%[22] 其他重要内容 * 枢纽运营模式依赖航空公司战略 需要大型航空公司支持[6] * 公司通过航站楼建设 流程优化 缩短中转时间提升枢纽运营能力[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成本下降10个百分点[18] * 未来免税业务招标将有多家国内免税商参与竞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