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脑机接口医疗器械行业,重点讨论了两家上市公司:翔宇医疗和爱朋医疗(亦被称作艾鹏医疗)[1][2][15] * 纪要亦提及行业内其他公司,如新智达、汉威科技、嘉禾医疗、冠昊生物、麦普医学、中科信息、创新医疗、睿神安等,作为技术或市场表现的参照[36][42][19] 翔宇医疗的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布局与研发体系 * 公司自2015年开始布局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并于2024年成立脑科学实验室[2] * 已形成五大研发体系:脑机接口采集设备与电极(三 link)、七大算法与范式(3D)、运动与神经康复产品(Sam brain)、非医疗居家场景(3 Live)、大脑生物医学探索(3BME)[2] 产品应用与优势 * 产品主要应用于康复领域,包括术后康复、高位截瘫、阿尔茨海默症、吞咽障碍、抑郁焦虑等临床疑难杂症[1][4] * 核心技术为基于EEG技术构建的人体外部神经反馈通路,通过建立中枢神经到外周神经再到靶肌群的闭环通路,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实现主动康复训练[1][6][7] * 自主研发多通道无线脑电采集系统及七大算法(如天书算法、天机算法等),实现高精度信号采集与处理[4] * 除医疗康复外,还开发了智能招呼系统、防晕车系统等消费级产品[4] 硬件突破与护城河 * 硬件实现全自研,包括全套芯片、电极及采集设备[5] * 已获得两款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全脑型和便携式脑电图机),具备高精度时间同步能力[1][5] * 开发多种型号电极(凝胶电极、Link棉电极等)以满足不同需求[5] * 技术参数领先:共模抑制比(信噪比)大于130 dB,事件同步输出时间精度小于1毫秒,最大可支持512通道全脑采集[10] 商业化进展与规划 * 产品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陆续上市[1][4] * 2025年内计划推出27款产品,2026年可能有七八十款产品出样机[9] * 商业化处于初级阶段,正积极与各地药监局沟通产品命名与认证事宜[9] * 临床推广迅速:已有87家医院应用其产品,采用科研合作、共建脑机接口病房等多种模式[10] * 已有100多套设备发货,总价值保守估计达两三个亿,预计将在2025年四季度或2026年转化为销售收入[14] * 闭环脑机接口产品在宣武医院、天坛医院等试用,对中风后肢体康复、阿尔茨海默症等有显著效果,运动想象成功率可达95%以上[13] 爱朋医疗(艾鹏医疗)的核心观点与论据 主要产品布局 * 脑状态监测系统:非侵入式产品,用于全麻手术(年约5000万台)、无痛治疗和顽固性失眠,监测麻醉深度,耗材出厂价约100元,理论市场规模可达四五十亿元,已在20个省份纳入收费目录[15][18] * 顽固性失眠治疗系统:针对约400万顽固性失眠人群,提供包括PSD多导睡眠监测、精确微量给药装置等综合解决方案,大部分患者使用后3至6个月内症状显著改善[15] * ADHD行为治疗管理系统:针对全国约2300万小儿多动症患者,通过脑电采集头环控制外设进行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旨在提高目前15%的就诊率和35%的行为治疗率[15][16] 技术优势与AI应用 * 利用AI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包括研发AI闭环给药装置指导麻醉[17]、创建ADHD智能化训练场景提供个性化干预[17]、开发Natural Sleeper数据平台整合睡眠监测与治疗数据[17] * 采用低噪声前端设计和自研算法模块,提高信号采集稳定性及低延时传输能力[21] 商业化进展与策略 * 麻醉深度监测产品已在23个省份实现收费覆盖[20] * 顽固性失眠治疗系统和ADHD行为训练系统均已实现收费,收费链路无实质性障碍[20] * 市场策略包括广泛布局(20个省份纳入收费目录)、利用政策(国产设备国产率需达50%)、定位高端用户、加大研发投入[18] * 计划通过设备和系统进入医院,并线上销售终端产品,采用订阅模式(每个疗程约3个月)[24] * 参股公司睿神安(专注神经调控,产品包括植入式闭环神经刺激器)2025年收入预计超1亿元,利润达两三千万元,爱朋医疗计划增资并深化合作[19][25] 行业政策与宏观环境 政策支持 * 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推动脑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供顶层设计,降低政策不确定性,明确支付路径及行业规范标准[8] * 2025年被视为国家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元年,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38] * 地方政府积极支持,如江苏泰州将建设脑科学产业园并配套3亿元资金,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将非侵入式适配费纳入医保范围[38][39] * 预计未来国家层面会继续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因这是中美竞争的重要方向之一[41] 收费与医保现状 * 上海地区目前没有明确的指导价或纳入医保,收费由医疗机构与患者议价决定,缺乏统一标准但鼓励高水平医疗价值实现[40] * 江苏等地已有明确指导价或纳入医保,对行业发展具有示范意义[38][39] 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路径比较 * 非侵入式技术(如EEG, MEG, fNIRS, fMRI)擅长宏观解析(如意图、情绪、注意力),侵入式技术擅长精细解码(如精确控制机械臂),两者相辅相成[26][30] * EEG技术成熟、无创、安全便携、成本低,但空间分辨率较低,信号易受干扰[28] * MEG空间分辨率高于EEG,但设备昂贵笨重[28][29] * fNIRS可测量区域性血流量和氧合水平,便携,但时间分辨率低,深度有限[27] 当前挑战 * 非侵入式技术面临信噪比、封装工艺、功耗、传输速率等技术瓶颈[3][31] * 基础理论尚未完全突破,如意识形成机制尚无统一理论解释[45] * 国产技术在生物相容性材料(国产材料仅能维持几小时至两天,国外可达三十多天)、电极通道数、信噪比、芯片信号处理能力及功耗等方面仍需改进[44] 未来方向 * 多模态信息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叠加全脑视觉诱发、电生理信号、近红外等数据,解决单一范式样本不足的问题[3][12] * 翔宇医疗已实现肌电、电生理参数、视觉诱发及运动想象的多模态融合,2025年将有新品亮相[12] 市场机会与潜在风险 巨大市场潜力 * 认知障碍领域市场空间巨大:中国有约4377万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约9000多万,加上高风险人群总数达1.5亿[33] * 特定适应症患者基数大:如小儿多动症患者约2300万[15],顽固性失眠人群约400万[15] 应用前景 *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在阿尔茨海默症干预(非筛查)、儿童ADHD治疗与教育、以及消费电子领域(可自费购买)预计将快速发展[32][47] * 阿尔茨海默症干预通过多模态刺激(声光电)显示显著效果,预计1-2年内有震撼性产品问世[46] 潜在风险与局限 * 脑机接口目前成本过高,不适合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早期筛查(需要低成本广覆盖)[32] * 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仍存在差距,但国产品牌正在迅速崛起,在某些应用场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42][43]
脑机接口医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