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储能_投资者是否应追涨电池类股票-Global Energy Storage_ Should investors chase the rally in battery stocks_
宁德时代宁德时代(SZ:300750)2025-10-21 21:3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全球能源存储,特别是中国电池价值链,包括电池电芯制造、正极材料(LFP和NMC)、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锂资源[1][5][7] * 核心公司包括宁德时代(CATL),以及湖南裕能(LFP正极)、容百科技(Ronbay, NMC正极)、天赐材料(Tinci Materials, 电解液)、云南能源(Yunnan Energy, 隔膜)、璞泰来(Putailai)和贝特瑞(BTR, 负极)等中国产业链龙头[5][16][17] * 报告亦覆盖LG能源解决方案(LGES)、LG化学(LG Chem)、三星SDI(SDI)、天齐锂业(Tianqi Lithium)等国际公司[6] 核心观点与论据 需求强劲增长驱动股价反弹 * 电池需求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预计2025年全年增长45%至1.7TWh,主要受电池成本下降、电动汽车产品线吸引力增强以及储能系统(ESS)和商用车需求扩张推动[1][9] * 储能系统(ESS)需求在中国翻倍,在欧美增长50-60%,是需求超预期的关键原因,ESS和商用车合计占电池总需求的40%[7][9] * 股票市场对此反应积极,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电池价值链公司股价普遍上涨超过50%,其中电芯制造、LFP正极和电解液板块涨幅达60-80%[1][15] 供应趋紧与价格反弹 * 电池电芯价格已从周期低点反弹,NMC电芯价格上涨5%-15%,LFP电芯价格反弹7%[2][26] * 锂价从2024年7月的每吨8200美元反弹至每吨10100美元,但仍低于每吨11500美元的边际现金成本[2][25][28] * 供应紧张是推动价格走强的重要因素,这在ESS电池、LFP正极和LiPF6(六氟磷酸锂)中尤为明显[2][23] 产能增长无法跟上需求步伐 * 过去12个月,产能增长未能跟上需求增长,且差距在扩大,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扩张为25-30%,低于35-40%的需求增长[3] * 中国电池相关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报告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97%,创历史新高,表明供应紧张[2][30][33] * 在建产能是供应增长的良好指标,目前电池组件制造商的总在建产能占总产能的27%,宁德时代为35%,均低于2025年下半年预计的40%的总电池需求增长[51][52][54] 盈利改善与投资机会 * 若需求保持强劲,价值链部分环节(如正极、电解液、隔膜)可能出现产能约束,推动毛利率回归周期高点,利好未来几个季度的盈利增长[3][32][67] * 报告看好宁德时代,预计其2025年第三季度盈利增长42%,单位净利润稳定在每千瓦时15美元[4] * 除了宁德时代,报告建议战术性关注LFP正极材料、电解液和锂业公司,这些板块可能受益于未来几个季度的强劲盈利增长[7] * 与2019年的周期高点相比,目前中国电池价值链的投资回报率(ROIC)显著较低,表明行业可能已见底,存在周期性反弹机会[58][60] 其他重要内容 地缘政治风险影响有限 * 尽管中国对某些电池材料和电池实施出口许可要求引发地缘政治担忧,但报告认为影响有限,因美国市场规模以及中美可能达成维持供应链流动的协议[7][76] * 监管限制可能影响中国高端NMC电池(占总量的<10%)、人造石墨负极(90%)和先进LFP正极材料(80%),但这些组件主要在中国生产[77] 各细分板块表现分化 * 电池组件股票相关性高,但各子板块在利用率、定价和利润率方面表现各异,NMC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股票相关性最高,电芯制造商和锂业公司与其他组件相关性最低[20][21] * 从长期表现看,自2018年以来,电芯制造商股价在2025年创历史新高,而其他组件制造商股价虽反弹但仍低于前一个周期峰值[15] 长期电气化趋势仍处早期 * 长期看,全球电气化大趋势仍处于早期阶段,关键需求驱动因素的渗透率仍不足:全球乘用车电动汽车普及率仅25%,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为35%但仅有5%由电池支持,重型卡车在中国电动汽车普及率为20%,在其他地区几乎为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