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收入为36亿美元,同比增长5%,即增加1.75亿美元 [3] - 分部利润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即增加7300万美元 [3] - 持续经营业务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55美元,去年同期为1.4美元 [3] - 制造业务现金流(养老金缴款前)为2.8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47亿美元 [3] - 公司重申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预期范围为6至6.2美元 [19] - 公司维持全年制造业务现金流(养老金缴款前)预期范围为9亿至10亿美元 [19] - 本季度回购约260万股股票,向股东返还2.06亿美元现金 [19] - 年初至今累计回购约840万股股票,向股东返还6.35亿美元现金 [19] - 调整后实际税率为25.5%,主要受《一揽子法案》影响,预计全年税率约为21% [1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德事隆航空 - 收入为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即增加1.38亿美元 [14] - 飞机收入增加1.16亿美元,售后市场零件和服务收入增加2200万美元 [14] - 飞机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更高的销量组合,包括Citation喷气机和商用涡桨飞机销量增加,部分被国防业务销量下降所抵消 [14] - 分部利润为1.7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即增加5100万美元,主要由于销量和组合改善 [14] - 季度末积压订单为77亿美元 [14] - 交付42架喷气机和39架商用涡桨飞机,去年同期为41架喷气机和25架商用涡桨飞机 [7] - 机队利用率保持强劲,售后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 [7] 贝尔 - 收入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即增加9700万美元 [15] - 军事收入增加1.28亿美元,主要得益于MV75项目销量增长,部分被商用业务销量减少3100万美元所抵消 [15] - 分部利润为9200万美元,同比下降600万美元 [15] - 季度末积压订单为82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13亿美元,主要反映了MV75项目原型测试与评估阶段的合同授予 [15] - 交付30架直升机,去年同期为44架 [10] 德事隆系统 - 收入为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即增加600万美元,主要得益于舰对岸连接器项目销量增长 [15] - 分部利润为5200万美元,同比增加1300万美元,主要由于供应商合同提前终止带来的收益 [15] - 季度末积压订单为32亿美元,较上季度增加9.8亿美元,反映了舰对岸连接器、陆地车辆和假想敌空中业务的新合同授予 [15] 工业业务 - 收入为7.61亿美元,同比下降7900万美元,主要受德事隆特种车辆业务影响,其中动力运动业务剥离导致收入减少8800万美元 [16] - 分部利润为3100万美元,同比下降100万美元 [16] 德事隆电动航空 - 收入为50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600万美元 [17] - 分部亏损为1500万美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800万美元 [17] 金融业务 - 收入为2600万美元,利润为1800万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1200万美元,利润为500万美元,增长主要由于处置非专属资产带来的收益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宣布Lisa Atherton当选为新任总裁兼CEO,自1月起生效,现任CEO Scott Donnelly将转任执行董事长 [4][5] - Lisa Atherton在公司任职约18年,曾担任德事隆系统业务总裁兼CEO约五年,最近担任贝尔总裁兼CEO,深度参与MV75项目的获取和执行 [5][6] - 将取消德事隆航空作为独立报告分部,将电动航空业务活动在德事隆航空和德事隆系统之间重新调整,以利用现有销售和业务开发能力,此变更将在2026财年初生效 [12] - 德事隆航空完成了CJ3第二代和M2第二代自动油门的认证,Citation Ascend在NBAA展览上首次亮相,接近完成认证过程,预计本季度开始交付 [8] - Latitude机型获得了Garmin 5000航电套件新功能的FAA认证,包括合成视觉引导系统和低至150英尺的改进进近能力,以及新的滑行道路由功能 [8] - 继续在飞机上实施Starlink高速互联网连接,目前已在14个平台可用 [9] - 航空部门宣布与Leonardo合作,推出Beechcraft M346N作为美国海军本科喷气训练系统竞赛的解决方案 [9] - 贝尔在MV75项目上取得了超过90%的工程发布里程碑,原型机的制造和采购活动持续进行,工作分布在多个地点 [10] - 贝尔宣布与Global Medical Response签订采购协议,购买7架429直升机并有8架额外直升机的选择权,预计2026年开始交付 [11] - 系统业务在季度内获得了多个项目的新合同奖励,包括为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TAC奖项、为美国陆军提供65辆机动打击力量车辆以支持乌克兰安全援助计划的新合同,以及舰对岸连接器项目数量的增加 [11] - 在武器业务中,系统业务完成了向美国陆军交付第一批XM204反车辆地形塑造系统的生产批次,以支持在欧洲的行动 [11] - 在电动航空方面,完成了Nuva 300的悬停飞行测试包线,为第二架飞机进入飞行测试计划奠定了基础 [1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整体收入增长由航空航天和国防业务的强劲增长驱动 [7] - 航空业务需求保持强劲,积压订单为77亿美元 [8] - 航空市场整体保持强劲,零售需求强劲,人们飞行活跃,终端市场行业保持健康 [23][24] - 尽管存在政府停摆等噪音,但市场需求稳定,未受到影响 [88][89] - 供应链问题持续存在但有所改善,并非像过去那样涉及大量零件编号,但仍有少数关键供应商存在一些问题,总体而言不影响达到61亿美元收入目标的路径 [55][56] - 系统业务可能迎来增长拐点,尽管年初面临一些项目重组挑战,但其他业务增长克服了这些挑战,ATAC业务表现优异,舰对岸连接器项目持续增长,Sentinel项目也呈现增长 [58][59][6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费用为2600万美元,制造集团净利息支出为2600万美元,后进先出存货准备为4800万美元,无形资产摊销为800万美元,养老金和退休后福利的非服务成本部分收入为6700万美元 [18]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关于MV75项目 - 陆军宣布加速部署版本二不会改变近期计划,项目策略从一开始就是从一个基本机型开始,专注于速度、航程等关键参数,其架构允许未来开发变体和衍生型号,当前重点仍是加速并制造首批原型机 [21][22] - MV75项目主要是成本加成合同,包含一些固定价格部分,已纳入项目估算,关于加速的讨论是将低速初始生产提前,团队认为风险较低,因为已经在V280上飞行了约300小时,并且关键部件制造已在进行中,项目预计将继续保持低利润率,但不会进入亏损状态 [29][30][31][32][33][34][35][36][37] - 关于低速初始生产单位,合同条款没有变化,公司对风险不担心,因为飞机基本配置稳固,是V280的衍生型号,在制造首架低速初始生产飞机之前,将已经制造了原始V280、六架工程制造开发飞机和两架飞行测试飞机,并进行大量地面测试和部件级测试 [66][67][68][69] 关于航空业务 - 需求强劲体现在整个产品组合,各地区和市场细分均表现稳健 [23] - 认证活动方面,M2和CJ3在第四季度初完成,Ascend预计在本月末完成,尽管有政府停摆,FAA仍支持相关工作 [24][25] - 长期利润率目标主要杠杆是销量,通过投资于高需求产品来确保销量和良好定价,近年来已看到积极的定价反馈 [40] - 订单量保持稳定,尽管存在关税不确定性,公司仍预计全年订单出货比为1:1,随着制造产能提升,预计2026年产量将增加 [41][42] - 售后市场活动表现良好,机队利用率强劲,人们飞行活跃,这既驱动了售后市场增长,也预示着飞机需求强劲 [51][52] - 供应链虽仍有挑战但总体改善,不影响达到收入目标的路径 [55][56] - 第四季度利润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销量显著增长 [65] - 交付组合的稳定性目前更多受产能限制影响而非需求变化,终端市场需求稳定,新产品的推出会刺激订单活动,从而影响交付周期 [84][85][86] - 需求组合在公司与高净值个人之间没有变化,尽管存在经济噪音,但市场需求稳定,部分原因是交付周期较长,客户关注点超越当前市场噪音 [87][88][89] 关于管理层过渡 - 过渡是标准程序,Lisa Atherton将负责运营公司,Scott Donnelly将作为执行董事长提供支持,特别是在监管流程和年终收尾等工作上,预计过渡将非常顺利 [48][49][50] 关于系统业务 - 无人系统组合中,Aerosonde项目进展良好,飞机已重新部署到其他战区和应用,FTUS项目虽未按原计划进行,但技术将直接向作战部队推广,也存在国际机会和海关边境巡逻需求 [71][72][73] - 新平台开发方面,电动航空部门的Nuva 300无人货运飞机已进入飞行测试,Textron Systems业务将负责将该类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在高端长航时监视产品方面也有新的开发 [74][75][76] - 系统业务可能迎来增长拐点,预订量非常强劲,尽管年初有项目重组挑战,但其他业务增长克服了这些挑战,ATAC业务表现优异,舰对岸连接器项目持续增长,Sentinel项目也呈现增长 [57][58][59][60] 关于公司投资组合 - 管理层变更并不直接信号对投资组合的重新评估,但公司始终在审视投资组合,不排除处置或收购的可能性,此前已剥离动力运动业务,未来将继续寻找机会 [79][80][81]
Textron(TXT)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