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固态电池产业链,涉及电池材料、生产设备及整车应用 [1] * 提及的公司包括电池企业(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蔚然新能源、赣锋锂业、欣旺达)、车企(东风、长安、广汽、上汽、丰田、宝马、奔驰、奇瑞)及设备企业(先导智能、银河科技、宏工科技、德龙激光、纳克诺尔等) [5][15][17][1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固态电池优势 * 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可达500瓦时每公斤,液态电池能量密度约为240-260瓦时每公斤 [1][3] * 安全性优势显著,采用不可燃、不挥发、不腐蚀的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降低热失控风险 [1][3] 产业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产业化加速,2025-2027年为关键窗口期,多家车企将量产时间锁定在2027-2028年 [1][5] * 2024年中央设立6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研发,政策支持预计将持续至2027年后 [1][4][25] * 2025年底固态电池将完成送样测试,2026年需实现规模化生产及上车应用,2027年项目结题 [2][21] 设备市场前景与关键环节 * 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40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千亿级别 [1][6] * 设备投资是产业化最前置环节,未来5-10年是设备企业兑现业绩成长的关键窗口期 [1][6][7] * 前段(干法电极)与中段(叠片、激光切割、等静压)设备价值量占比提升至80%-85%,是投资主线 [1][8][9] * 干法电极具备降本(省去溶剂回收和干燥环节)、环保(避免使用有毒溶剂NMP)、性能优(避免电极开裂)等优势,是未来量产必选方案 [1][10][11] * 中段工艺从卷绕转向叠片,激光切割成为标配,等静压技术是关键环节,先导智能已开发出600兆帕卧式等静压机 [13][14][15] 材料端进展 * 硫化锂材料具有技术认可度和成本下降空间,碘化锂在提升离子导率方面前景良好,已进入头部材料企业测试阶段 [22][26] * 头部企业已确定新的主材供应商,预计明年需求量较大 [22] 近期动态与催化因素 * 2025年10月23日起电池企业启动送样测试,预计12月中旬有初步结果,中期评测结果可能超预期 [19][20] * 2025年第四季度起,头部企业可能启动固态产线设备招标,为2026年规模生产做准备 [23][24] 其他重要内容 * 后端分容化成环节复杂度提升,对精度、温控、自动化要求更高,需更多并行设备 [16] * 设备企业需在有限窗口期内完成从订单到交付验证的闭环,否则可能错过市场放量机会 [17]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并存,对设备需求存在差异 [18]
固态电池系列:车端应用加速,产业链有望迎来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