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前九个月总销量下降7% 收入下降66% 每百升收入增长04% 正常化EBITDA下降77% 正常化EBITDA利润率收缩37个基点 [8] - 2025年第三季度总销量下降86% 收入下降84% 每百升收入增长01% 正常化EBITDA下降69% 但正常化EBITDA利润率扩大46个基点 [8] - 在亚太西部市场 前九个月销量下降79% 收入下降87% 每百升收入下降08% 正常化EBITDA下降97% [10] - 在中国市场 第三季度销量下降114% 收入下降151% 每百升收入下降41% 正常化EBITDA下降174% [10] - 在亚太东部市场 前九个月销量下降05% 收入增长18% 每百升收入增长23% 正常化EBITDA增长03% 第三季度EBITDA利润率扩大46个基点 [14] - 2025年前九个月商品销售成本每百升大致持平 下降04% [9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在中国市场 公司专注于通过加强市场通路和产品组合执行来改善业绩 重点投资于百威、哈尔滨和科罗娜等核心品牌 [11] - 科罗娜品牌将标志性的青柠饮用仪式从瓶装扩展到罐装 推出了全开盖罐设计 以增强品牌差异化和吸引力 [12] - 百威品牌推出了1升装的百威Magnum罐 扩大了其在家饮渠道的消费者覆盖 [12] - 在韩国市场 公司推出了韩国首款无酒精啤酒Cass All Zero 强调零酒精、零糖、零卡路里和零麸质的40概念 [17] - 在印度市场 第三季度实现了两位数收入增长 百威品牌持续以高于行业的速度增长 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组合的销量和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3] - 公司B2B平台BEES截至2025年9月已覆盖中国超过320个城市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业绩面临挑战 主要受经济周期疲软和渠道组合影响 公司正在调整库存和资源配置以重燃增长 [6] - 印度市场表现强劲 第三季度实现两位数收入增长和强劲的EBITDA表现 抵消了去年同期的额外数字化项目成本 [13] - 韩国市场销量持平 但通过优于行业的表现抵消了行业疲软 收入和每百升收入均实现中个位数增长 受收入管理举措和积极的品牌组合推动 [14] - 韩国市场EBITDA和EBITDA利润率大幅扩张 得益于强劲的商业表现和商品顺风 [16] - 台湾市场面临反倾销关税影响 临时关税率从超过33%略微调整至313% [8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重点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中国市场表现:加强市场通路、增加对核心品牌的投资、引领行业创新、扩大地理覆盖范围以及恢复卓越执行力 [11] - 公司正在扩大在家饮渠道的覆盖 该渠道目前占行业约60% 但仅占公司渠道组合的略高于50% 存在巨大增长机会 [38] - 在韩国市场 公司专注于通过非酒精啤酒和风味啤酒等创新增加消费者参与度 并继续引领高端化趋势 [31] - 公司利用全球大型平台如FIFA、奥运会和音乐节进行营销 以提高投资回报率 [76] - 在品牌组合策略上 公司对哈尔滨品牌充满信心 将其作为核心价格带的首选产品 同时也在其他地区投资本地品牌如雪津、南昌等 [45][50] - 公司对OEM机会持开放态度 认为其丰富的产品组合和高效的酿造能力是主要优势 [10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中国市场整体行业受到疲软经济周期影响 尤其是在公司的业务覆盖范围和渠道组合方面更为明显 [6] - 韩国市场总需求持续疲软 尽管CPI稳定且消费者情绪逐月改善 但储蓄率上升 消费者行为谨慎 优先考虑必需支出 [27] - 韩国市场存在结构性升级机会 消费者通常从低价替代品如烧酒转向啤酒 但当前消费者节俭趋势影响了这一进程 [28] - 中国市场在家饮消费场合持续发展 公司正在扩大在该渠道的分布 [11] - 公司认为高端化将继续是未来收入和利润率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100] - 对于商品成本展望 基于2025年与2024年价格的简单对比 并考虑对冲政策 预计明年将面临轻微阻力 但公司将通过效率提升来管理 [94] 其他重要信息 - 韩国税务纠纷 ongoing 2023年记录6600万美元非经常性费用 2025年第三季度记录1800万美元非经常性费用 累计相关费用达8400万美元 但预计处罚不会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 [82][83] - 公司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 重点关注三个R:责任、资源和认可 以推动业绩改善 [105] - 公司正在开发一个连接商业和供应链的"one bot"平台 以提升协同效率 [106]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中国市场的品牌表现 特别是核心大品牌的表现以及百威在高端和超高端细分市场的最新趋势 [19] - 按渠道来看 即饮渠道受到行业疲软影响 公司正在与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构建平台填补在家饮和O2O渠道的空白 [21] - 品牌组合丰富 并通过创新满足不同渠道的消费者需求 例如百威针对家饮渠道推出740毫升大罐装 百威Magnum 1升罐针对O2O渠道 [21] - 超高端品牌在O2O趋势下表现良好 例如科罗娜开发了全开盖罐 使消费者可以在罐装中体验青柠饮用 [22] - 公司正在核心+价格带努力 并借鉴韩国的成功实践 [23] 问题: 关于韩国市场第四季度和明年的最新需求趋势以及竞争动态变化 [24][26] - 韩国总行业需求持续疲软 尽管CPI稳定且消费者情绪改善 但储蓄率上升 消费者行为谨慎 优先考虑必需支出 [27] - 消费者节俭趋势影响了整体酒精消费以及从烧酒到啤酒的结构性升级 [28] - 但在疲软环境中仍存在增长点 如无酒精啤酒、风味啤酒和RTDs表现优于大盘 [29] - 夏季和中秋销售期竞争最为活跃 韩国团队在第三季度表现良好 在即饮和家饮渠道均获得市场份额 由核心组合和Cass All Zero引领 [30] - 品牌健康 创新渠道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 未来将继续引领啤酒行业增长 [32] 问题: 关于中国市场的去库存进展以及第四季度和明年的展望 [34] - 公司自2024年第三季度末开始主动调整库存以确保市场通路健康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 库存水平已低于去年同期 包括绝对库存和库存天数 [35] - 库存管理取得良好进展 未来将继续密切关注 但调整幅度预计不会像过去一年那样显著 [36] 问题: 关于中国家饮渠道目前的渗透率以及未来扩张计划 [37] - 中国家饮渠道目前约占行业的60% 但仅占公司渠道组合的略高于50% 存在缩小差距的机会 [38] - 随着市场成熟 家饮渠道份额预计将继续增长 公司计划通过扩大高质量分销网络覆盖更多销售点来抓住机会 [41] - 家饮渠道对总销量和收入的贡献持续增加 且该渠道内高端和超高端产品的贡献现已超过中餐馆 [42] - 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组合 将继续投资于核心品牌和大型平台以实现渗透 [39] 问题: 关于中国的品牌战略 特别是哈尔滨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尤其是在广东市场 以及是否会发展更多区域品牌 [44] - 公司对哈尔滨品牌充满信心 将其作为核心价格带的首选产品 哈尔滨是真正的全国性品牌 在广东已有长期存在 [45] - 基于优越性框架测试 哈尔滨ICGD零糖产品在价格点上具有优势 其销量增长主要来自现有消费者升级或从其他本地竞争品牌转化 [46] - 中国市场规模庞大 需要多个品牌才能成功 哈尔滨是优先选择 但公司也在其他地区拥有如雪津、南昌等本地品牌 并拥有针对本地需求的创新渠道 [50] - 关键成功因素在于扩大家饮覆盖范围和提升贸易执行力 [53] 问题: 关于如何维持中国即饮渠道的销售势头以及应对渠道碎片化 [54] - 公司需要同时在即饮和家饮渠道做好 不能二选一 [55] - 即饮渠道复苏尚未看到显著改善 但公司继续维持投资 因为该渠道对于品牌建设和创新发布至关重要 [56] - 公司正与分销商合作优化包装组合 并投资于贸易执行 如品牌推广员和 targeted food streets 以提升消费体验 [58] - 对于O2O和电商等新兴渠道 公司正与批发商合作利用这些平台驱动流量并捕捉增长机会 [58] 问题: 关于低酒精啤酒的战略 以及未来5年低酒精或无酒精产品销售占比的目标 [63] - 公司根据不同市场的成熟度采取不同策略 中国无酒精和低酒精啤酒仍是利基市场 消费者在饮用啤酒时仍偏好含酒精产品 公司通过百威00和科罗娜00为未来做准备 [64] - 韩国无酒精啤酒日益流行 公司通过Cass 00、Cass All Zero和Cass Lemon Squeeze 00等产品推动增长 [65] - 印度市场传统上由高度酒主导 但低酒精产品趋势有利于啤酒品类增长 公司通过百威00等产品提供选择 [66] - 公司未公布具体目标 但有高增长雄心 并根据市场成熟度布局 [67] 问题: 关于印度市场扩大规模的最大障碍以及未来1-2年的增长机会 [68] - 印度市场重点在于持续可持续的收入增长 高端和超高端收入约占业务的三分之二 前九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69] - 印度人均消费量低 行业预计将继续增长 为长期机会 [71] - 一些邦的销售点数量增加 如北方邦啤酒销售点数量翻倍 超过10,000个 一些城市引入低酒精零售车 [72] - 马哈拉施特拉邦在消费税和啤酒分销方面出现积极变化 [72] - 生产力提升也是推动EBITDA利润率的关键 供应链团队通过借鉴中国最佳实践取得良好进展 [73] 问题: 关于中国市场的商业投资分配 特别是大型平台投资的ROI 以及未来营销支出的分配计划 [75] - 大型平台如FIFA、奥运会和音乐节由于在全球层面运作 具有高投资回报率 公司可以在不同市场针对不同品牌进行激活 [76] - 商业投资方面 公司维持对即饮渠道的投资 但增量投资更多流向家饮渠道 特别是O2O、即时零售和电商等新兴子渠道 [77] - 营销支出占净收入的比例在前九个月有所增加 主要投资于核心品牌和大型平台 如百威的FIFA和音乐焦点 哈尔滨的NBA合作 [78] - 创新发布如百威Magnum 1升和科罗娜全开盖罐也增加了品类参与度和新消费场合 [78] - 第三个重点是增加直接消费者沟通 通过社交媒体提高触达和接触频率 [80] 问题: 关于韩国税务纠纷和台湾反倾销关税的最新进展 [81] - 韩国税务纠纷ongoing 2023年记录6600万美元非经常性费用 2025年第三季度记录1800万美元非经常性费用 累计8400万美元 公司积极辩护 预计处罚不重大 [82][83] - 台湾临时关税从超过33%略微下调至313% 公司继续监测情况 优先确保消费者和客户能获得完整产品组合 [84][86] 问题: 关于韩国市场的未来高端化战略和新产品表现 以及ASP和产品组合前景 [88] - 韩国是相对成熟的市场 但高端细分市场仍落后于其他类似市场 价格阶梯 historically 更压缩 [89] - 公司通过 Stella Artois 等在即饮渠道推动高端体验 Stella Artois 已成为高端生啤第一品牌 [90] - 创新产品如 Hanmac Extra Creamy Draft Can 在即饮渠道受欢迎 第三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 [91] - 无酒精啤酒和风味创新如 Cass All Zero 和 Cass Lemon Squeeze 也表现良好 增加消费者参与度 [91] - 公司对品牌组合、市场通路和团队能力充满信心 预计将继续引领增长 [92] 问题: 关于集团层面成本以及明年潜在的12个月对冲方案带来的成本效益 [93] - 公司商品对冲策略未变 仍大致遵循12个月对冲政策 [94] - 现货价格方面 大麦价格继续下跌或比去年疲软 但跌幅收窄 铝价持续上涨 能源大致中性 [94] - 基于2025年与2024年价格对比 并考虑对冲 预计明年商品成本将面临轻微阻力 [94] - 公司将通过效率提升和成本管理举措来抵消影响 高端化仍是商品成本上涨的最重要驱动因素 [95] 问题: 关于中国第三季度每百升收入承压的原因以及未来趋势 [97] - 第三季度每百升收入下降约4% 原因是增加了对品牌激活和创新的投资 以及不利的品牌组合 特别是由于库存管理 [97] - 投资更加侧重于 above-the-line 活动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最大价值并驱动家饮渠道流量 同时减少了销售包装投资 [98] - 尽管投资增加 但高端和超高端细分市场对总收入的贡献在季度内继续增加 公司保持定价纪律 [99] - 预计高端化将继续是收入和利润率扩张的主要驱动力 [100] 问题: 关于中国私人标签趋势兴起 公司是否有计划与零售商进行OEM合作 [101] - 公司认为消费者渴望不同的啤酒选择 且行业存在额外产能和效率 是其优势 [102] - 丰富的产品组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品牌和包装的需求 福建 brewery 展示了公司在高效酿造和高品质方面的能力 [102] - 公司具备品牌组合优势和技术知识 能够实现OEM合作 [103]
BUD APAC(01876)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