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及行业 * 公司为中国核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1] * 行业涉及核电、新能源(风电、光伏)发电行业[1][4][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增长8.16%[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80亿元,同比下降10.42%[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07亿元,同比增长5.7%;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下降两位数[1] * 综合电价约为0.3867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0246元/千瓦时(下降6.85%)[4] 核电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核电上网电量累计1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4%[4] * 核电项目实现归母净利润74亿元,同比增长2.81%[4] * 核电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营收增速,主要原因为核电电价下降、营业成本及所得税费用增加[4] * 营业成本增加具体包括:核燃料成本增加9.48亿元、折旧费用增加8.13亿元、乏燃料处置基金增加1.4亿元[5] * 所得税费用增加主要因福清核电利润总额增加15.19亿元,导致所得税费用增加5.23亿元,且福清6号机组所得税由免征转为减半征收[5] * 前三季度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超1000亿度,占比约71%,市场化电价约0.3938元/度,同比下降0.025元/度[7] * 浙江、福建、海南三省核电市场化交易电量大幅上升,但绝大部分参考核准电价结算,平均电价0.3992元/度,与核定价接近[7][8] * 江苏核电市场化电量235亿度,占比65.41%,平均电价0.3758元/度,同比下降0.068元/度,对公司整体影响可控[8] 新能源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新能源上网电量累计3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82%[4] * 新能源项目实现营业收入115.5亿元,同比增加20.12亿元;归母净利润5.35亿元,同比减少11.35亿元,下降67.96%[5] * 新能源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原因包括:新增并网项目受限电限价新政影响处于微利或微亏状态;存量项目脱离税收优惠期,企业所得税率接近25%;中核汇能公司层面少数股东损益占比从年初7.74%升至43.85%;中国核电在中核汇能的持股比例由70%下降至62.7%[5][6] * 1-8月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194亿度,占比66%,市场化电价0.2822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0032元/千瓦时;其中风电平均电价0.2681元/千瓦时,光伏平均电价0.2930元/千瓦时[8][9] * 截至三季度末,累计回收国补31.32亿元,好于去年[27] * 原“十四五”末(2025年)新能源装机目标3000万千瓦已提前完成,但受行业经济效益下滑影响,未来发展规划将适度下调[20] 项目进展与装机规划 * 截至9月30日,公司控股在运机组26台,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在建和核准待开工机组19台,装机容量2185.9万千瓦;核电总装机容量4685.9万千瓦[9] * 在建机组预计在未来5-6年内陆续商运,其中漳州2号机组预计2025年底具备商运条件[9] * “十五五”期间核电审批节奏预计维持每年6-10台(平均约8台)的规模,新发布的《原子能法》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47][48] 政策影响分析 * 新增值税政策调整对在运26台核电机组无影响[10] * 对在建19台机组的影响主要在商运后体现:商运后6-10年,增值税返还比例由70%降至50%,预计每台机组每年影响归母净利润约2000万元;商运后11-15年,返还比例由55%降至0,预计每台机组每年影响归母净利润约5600万元;单台机组全生命周期总计影响归母净利润约4亿元,主要影响体现在2030年(十六五)以后,对十五五期间经营基本无影响[10][11] * 2025年10月31日后新核准的核电项目不再享受增值税返还[11] * 陆上风电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取消,预计影响中核汇能年净利润约6000万元,影响中国核电归母净利润约2200-2250万元[12] 公司应对措施与未来展望 * 为应对电价下行压力,公司推行“新三化战略”:集约化(提升人员效率,如大修人员工作量翻倍)、标准化(推行标准化2.0)、数字化(提升效率降低成本)[39][40] * 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老机组功率(每台提升几万千瓦,总计几十万千瓦)、降低厂用电率、开展核能供汽(提升热效率至60%-80%)等措施提升效益[40][41][42] * 联合其他核电集团争取政策支持,如推动核电纳入绿电范畴以获得额外收入[42] * 中核汇能单独上市是长期方向,但受行业环境影响推进速度不会太快[42] * 预计未来核电仅会少量电量参与现货市场,不会大量参与,主要考虑核安全、燃料资源有效利用、设备寿命及环保因素[51][52][53] * 判断江苏省市场化电价进一步大幅下跌空间有限,可能已至底部阶段[18] * 其他省份(浙江、福建、海南)核电市场化电价风险较小,因其交易机制多与核准电价挂钩[24][31][32] * 明后年将处于资本开支高峰期,因在建项目集中[25][26] 其他重要内容 * 2025年公司计划进行16次核电机组大修,截至三季度末已完成12次,3次进行中,1次未开始[30] * 核电项目股东结构多元化,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及其他无核电开发资质的央企可能参与小股比投资[48] * 核电在电力消纳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部分出口型企业为规避碳关税倾向采购绿电(如核电)[38]
中国核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