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公司是纳芯微,一家专注于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的研发和生产的中国上市公司[1] * 行业覆盖包括汽车电子、泛能源(光伏、储能、服务器电源)、工业自动化及消费电子等[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与增长动力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达到23.66亿元,保持高速增长,但归母净利润仍亏损约-1.4亿元[3] * 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尤其是汽车相关应用市场的显著增长,以及泛能源市场的良好表现[3] 产品矩阵与业务结构 * 公司产品矩阵丰富,覆盖传感器、信号链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从前端感知到执行驱动环节均有布局[4] * 2025年前三季度传感器业务收入占比已接近27%至28%[4] * 2025年上半年产品结构为传感器占比约20%,信号链和电源管理各占30%以上,结构总体保持平稳[11] * 公司致力于提供完整解决方案,MCU是重要一环,2025年专用MCU已实现千万级以上营收[12] 重点市场发展与展望 汽车电子领域 * 公司与国内主要新能源车厂(特斯拉除外)有深入合作,许多车型使用了其芯片[5] * 目前量产的单车价值量已超过1,300元,并预计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达到3,000元左右[8] * 第一成长曲线集中在隔离应用,涉及三电系统及动力总成,部分客户市场份额超过一半[8][25] * 第二成长曲线聚焦车身电子、照明和热管理等方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潜力巨大[8][25] 泛能源市场 * 2025年服务器电源模块增长迅速,主要受AI服务器需求拉动,公司的隔离产品广泛应用于其中[9] * 储能和光伏储能市场开始复苏,2025年客户提货量增加,该业务对整体营收贡献超过10%[9] * 地面电站相关的大型储能逆变器需求在2025年大幅增加,预计趋势将持续[9] * 光伏行业竞争格局稳定,毛利率相对更好[23] 工业自动化与消费电子 * 工业自动化板块随宏观经济恢复呈现增长[10] * 消费电子业务占比约10%,聚焦扫地机器人、智能家电、无人机等新兴应用场景,增速较快[10] * 2024年收购的麦格恩公司的磁传感器对消费电子营收贡献显著[10] 技术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公司通过聚焦汽车、泛能源等高壁垒市场进行布局,并在技术上拥有深厚积累,如工艺能力和IP平台化能力[6] * 在隔离产品方向上已迭代到第三代工艺平台,不断降低成本并提升性能[6] * 在碳化硅(SiC)方面已开始小批量出货碳化硅MOSFET,但体量尚小[21] * 在氮化镓(GaN)方面正开发相关驱动产品,并与联电等客户合作开发集成化产品[21] * 公司重视机器人方向,已有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位置检测的磁传感器等产品实现量产[17] 市场环境与公司策略 * 公司境外营收占比约15%,主要收入来自国内市场,受益于国产化趋势,客户积极寻求国产替代[13][14] * 面对竞争,公司采取聚焦头部客户和明确应用市场的策略,虽然带来短期压力但有助于提升长期核心竞争力[23] * 上游晶圆厂及测试产能依然紧张,但公司已提前锁定增量产能以保障交付[16]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 过去两年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与TI等竞争对手进行价格竞争所致,目前价格端趋稳但仍有季度性波动[22] * 毛利率波动受客户结构和产品品类变化影响,不同领域毛利率不同,例如汽车行业因竞争激烈目前毛利率相对较低[22] * 通过成本优化和新产品(如车灯LED驱动)放量,有望逐步提升整体毛利率[24]
纳芯微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