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芯微(688052)

搜索文档
一图看懂科创民企策略指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5 19:14
指数化投资趋势 - 近年来指数体系快速完善,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形成 [8] - 上交所投教联合中国基金报、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系列投教栏目,提供专业解读 [8] 科创板民营企业概况 - 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数量3478只,占比近三分之二,科创板民企422只,占比超七成 [10] - 截至2025年6月底,科创板民企总市值3.5万亿元(占科创板58.2%),营收总额0.9万亿元(占68.0%)[10][11] - 2024年科创板民企研发投入近800亿元,研发强度8.9%,战略新兴产业研发强度突破16% [12] 上证科创板民营企业50策略指数 - 2025年7月23日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推出该指数,优选50只研发投入强、盈利能力高的科创板民企证券 [13][14] - 样本筛选标准:剔除ST/*ST证券后,按日均市值前5名优先入选,剩余按研发支出+盈利质量(公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总资产)综合排名 [15][16] 指数样本特征 - 样本总市值23亿至2314亿元,平均数256亿元、中位数106亿元,覆盖科创板总市值的18% [21] - 市值分布:100亿以下占比最高(30只),1000亿以上仅1只 [19][20] - 行业集中度:新一代信息技术(55.2%)、生物医药(23.6%)、高端装备(9.9%)[23][24] - 研发强度:样本合计研发支出占科创板民企39.2%,平均研发占比37.4%,中位数21.4%(远超A股整体4.3%)[25] 指数成分股 - 前十大权重股集中度60.6%,前五大占41.7%(联影医疗、金山办公、寒武纪各占10%)[27] - 行业分布:信息技术(联影医疗、寒武纪等)、生物医药(百利天恒)、新能源(晶科能源、天合光能)[27]
宇树上市辅导开启科技新篇章,科创100ETF华夏(588800)早盘上涨争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1 10:48
科创板市场表现 - 上证科创板100指数上涨0 25%,成分股铁建重工上涨19 90%,凌云光上涨5 66%,绿的谐波上涨4 54%,奥比中光上涨3 11%,纳芯微上涨2 82% [1] - 科创100ETF华夏(588800)上涨0 39%,最新价报1 02元,盘中换手率0 82%,成交2356 42万元,最新规模达28 64亿元 [1] 宇树科技动态 - 宇树科技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互动技术 [1] - 宇树科技已开启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担任辅导机构,控股股东王兴兴直接持有23 8216%股权,并通过上海宇翼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控制10 9414%股权,合计控制34 7630%股权 [1] 行业趋势与投资主题 - 业绩确定性高的板块表现优异,市场将持续聚焦趋势确定性,市场情绪持续高位震荡 [2] - 下半年国产科技行业进入密集技术发布周期,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稀有金属、产能优化等方向确定性增强 [2] - 建议关注AI应用、创新药、产能化解四大主题 [2] 科创板投资工具 - 科创综指ETF华夏(589000)近1周日均成交1 55亿元,领先同类 [2] - 科创50ETF(588000)、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获得市场认可,科创100ETF华夏(588800)布局科创板中坚力量,更具弹性和成长性 [2]
本土自给率仍不足10%? 车企加码芯片自研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4:48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蔚来自研5纳米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已应用于ET9等车型,单颗性能相当于四颗英伟达Orin X,但乐道L90仍采用英伟达芯片因供应充足和数据复用优势 [3] - 2023年中国汽车芯片进口依赖度超90%,计算控制类芯片达99%,功率存储类达92%,本土自给率不足10%但有望提升至30%-35% [4] - 模拟芯片厂商纳芯微2024年汽车电子收入7亿元(占总收入36.7%),年销量3.62亿颗车规产品,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出货9亿颗 [5][6] 行业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 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推动模拟芯片需求,汽车电子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71亿元增至2029年858亿元 [6] - 纳芯微在三电系统领域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覆盖主驱逆变器、OBC、BMS等,建立多品类产品矩阵 [6] - 零跑汽车自研凌芯01智驾芯片累计搭载超30万颗,性能超越Mobileye Q4 [7] 车企研发路径分化 - 造车新势力倾向自研:蔚来克服供应链中断风险提前完成芯片研发,零跑因市场缺芯自主研发凌芯01 [7] - 传统车企选择合作:吉利通过芯擎科技推出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东风牵头联合体量产国产高性能MCU芯片DF30 [8] - 上汽集团投资芯驰科技等企业,其座舱SoC产品应用于荣威车型 [9] 国际厂商动态与行业挑战 - 英特尔逐步收缩汽车业务,此前投入包括150亿美元收购Mobileye、推出第二代AI增强型SDV SoC芯片(性能提升10倍) [10] - 车规芯片认证周期长达2-4年,需满足AEC-Q100等严苛标准(如2000小时测试),研发投入大且回本周期长 [11] - 蔚来自研芯片使单车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四颗Orin芯片成本超3亿美元,2024年换自研芯片后毛利显著提升 [11]
模拟芯片:穿越周期,高端突围与国产替代正当其时
2025-07-16 14: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模拟芯片行业 - **公司**:德州仪器、亚德诺、瑞莎电子、杰华特、上邦、中山新威、斯瑞普、纳金威、纳西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模拟芯片行业特征 - **不追求先进制程**:主要影响终端设备基础性能和数字芯片功能实现的稳定度,产品生命周期超五年,下游应用广泛,受单一行业影响小,具有穿越周期特征 [1][4] - **设计门槛高**:需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熟悉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流程和元器件特征,全新学习时间10 - 15年,且难以通过电脑辅助设计简化操作,成熟工程师稀缺 [7] - **产品品类多**:按功能分主要为信号链和电源管理芯片,以德州仪器和亚德诺为例,分别提供八万多款和7.5万种产品品类,国产厂商在产品数量上处于追赶状态 [4][8] - **生产模式**:分为垂直整合的IDM模式(如德州仪器、亚德诺、瑞莎电子)和垂直分工模式,杰华特采取虚拟IDM模式 [4][5][6]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市场规模增长**: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不到1000亿美元,2029年有望接近1300亿美元;2023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人民币,占全球市场44% [10] - **国产厂商自给率低**:中国大陆模拟芯片起步晚,高端模拟芯片供不应求,自给率不到20%,但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和国产厂商在关键领域突破,自给率有望提升 [11] - **海外厂商主导**:行业格局分散,但海外厂商在高精度、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领域领先,前十大模拟芯片厂商基本为海外公司,2020年市价率达62%,且具备成本优势 [12] - **行业去库存**:模拟芯片厂商近两年持续去库存,行业景气度有望修复。2019 - 2020年因下游囤货和疫情致供需失衡,2022年下半年终端需求疲弱,海外厂商价格优势影响市场行情 [14][15] 下游需求扩张 - **汽车领域**:受益于电动化和智能化,2020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30万辆增长到1300万辆,车规级芯片认证严苛、周期长,海外厂商技术领先,部分本土厂商已取得突破 [16][17][18] - **AI领域**:AI服务器单机模拟芯片价值量比传统服务器高3 - 5倍,2024年服务器市场规模达2000亿美元,2025年有望接近3000亿美元,推动行业需求扩容 [19] - **工业领域**: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工业自动化、物联网和工业4.0建设,增加对分布式传感器等模拟芯片的需求 [19] 国产厂商发展机遇与策略 - **政策与贸易因素**:关税冲击和贸易争端使海外厂商成本和竞争优势变弱,国产厂商有望加速替代其产品,短期美系厂商可能面临客户流失和库存提升风险 [20][21] - **产品线扩充**:国产厂商通过自身研发和并购扩充产品线,逐步向高端市场拓展,如杰华特凭借虚拟IDM模式和自研工艺平台推出多款车用模拟芯片 [22][23][24] - **市场认可**:杰华特车规级模拟芯片获市场认可,应用于主流车厂,2024年汽车领域出货量达3.63亿颗,收入占比达37% [25][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分析模拟芯片行业一般通过下游应用领域的行业景气度来判断,单纯追踪下游产品产销和收入难度大 [9] - 海外厂商会采取贴线定价策略,2023年五六月份德州仪器全面下调在中国大陆模拟芯片价格,影响国内中小企业利润 [15]
这些芯片,登上热搜榜
36氪· 2025-07-10 18:38
芯片热搜榜单分析 - 2025年上半年芯片热搜TOP20中MCU和电源IC占比超五成 [2][4] - 榜单中有10款芯片曾出现在过往榜单 包括TL431 LM358 UC3842 S8050 AMS1117 NE555 L7805等 [4] - 新上榜产品中有4款MCU芯片 包括STM32F103C8T6 STM32F103RCT6 dsPIC30F2010-30I/SP TMS320F28P559SJ-Q1 [5][12][13][14] 热门芯片特点 - 排名前三的TL431 LM358 UC3842均为通用性强 技术成熟的经典料 [7] - TL431优势为高精度 稳定 便宜 广泛应用于电源管理领域 [8] - LM358优势为灵活 省电 适用范围广 用于信号处理和工业控制领域 [9] - UC3842优势为高效 简单 节能 适用于开关电源设计 [10][11] - STM32F103系列凭借性价比和成熟生态在工业控制和消费电子领域保持竞争力 [13] - TI的TMS320F28P559SJ-Q1凭借车规级特性和技术优势契合新能源汽车核心需求 [14] 国产芯片发展 - 国产厂商在模拟芯片领域推出对标产品 如帝奥微信号链产品 上海贝岭BL358等 [16][17] - 国产MCU厂商如纳芯微 极海半导体 兆易创新等推出对标国际品牌的产品 [18] - 国产芯片凭借价格优势在部分市场实现替代 如GD32成功替代STM32案例众多 [18] - 国产厂商通过成熟型号积累经验 逐步向高端模拟芯片渗透 [16] 市场趋势展望 - MCU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 国产中高端MCU有望实现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19] - 功率半导体如IGBT MOSFET将迎来新增长契机 受新能源汽车需求驱动 [20] - 国产替代芯片如UC3842 STM32F103C8T6的替代产品已在多个领域得到验证 [20]
纳芯微跌4.81% 2022年上市超募48亿光大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6:51
股价表现与发行情况 - 公司当前股价为159.90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4.81%,总市值为227.90亿元,处于破发状态[1] - 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230.00元/股,发行数量为2526.60万股,保荐机构为光大证券[1] - 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55.81亿元,远超原计划的7.50亿元募资目标,超募48.31亿元[1] 募集资金用途 - 原计划募资7.50亿元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1] - 发行费用总额为2.30亿元,其中保荐及承销费为2.03亿元[1] 战略配售与限售安排 - 保荐机构子公司光大富尊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跟投比例为2.00%,获配50.5320万股,金额为1.16亿元[1] - 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为24个月,自上市之日起计算[1] 2022年度权益分派 - 公司实施2022年度权益分派,以总股本101,064,000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8元(含税),共计派发80,851,200元[2] - 以资本公积金每股转增0.4股,共计转增40,425,600股,分配后总股本增至141,489,600股[2]
国产模拟芯片,崛起前夜
36氪· 2025-07-01 18:20
模拟芯片行业发展历程 - 1958年德州仪器(TI)工程师发明全球首块集成电路,奠定其模拟芯片巨头地位 [1] - 2011年TI以65亿美元收购国家半导体,新增5000名员工,全球市场份额达15.4%超越意法半导体 [1] - 模拟芯片行业依赖工程师经验积累,顶尖人才需20-30年经验,形成高技术壁垒 [1] - 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型,模拟芯片成为体现"工程师红利"的重点领域 [1] 模拟芯片技术分类 - 按信号处理方式分为数字IC(处理0/1离散信号)和模拟IC(处理连续函数信号) [2] - 模拟芯片按定制程度分为专用型(ASSP,占50%市场)和通用型,专用型毛利率更高但设计壁垒高 [3] - 按应用层面分为信号链路(ADC/DAC等)和电源管理(AC/DC、DC/DC等),后者市场规模更大 [4] - ADC模数转换器技术难度最高,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4]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预计794.33亿美元(约6000亿人民币),中国占近半约3000亿 [5] - 国际巨头TI、ADI等垄断市场,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6] - 行业面临产品碎片化(TI拥有数万种型号)、研发周期长(新产品开发约2年)、人才壁垒高等挑战 [6][7] - 国产替代需突破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差异化竞争和人才管理四大核心能力 [7] 国产技术突破 - 国产ADC取得显著进展:迅芯微电子推出30GSPS高速ADC,海思AC9610精度达24bit/2MSPS [8] - 成都华微HWD12B16GA4实现12位16GSPS,代表商业ADC最高性能水平 [8] - 国内企业如芯海、思瑞浦、圣邦微等已推出对标国际水平的产品并实现量产 [9] - 华大九天与成都芯片中试平台共建国内首个模拟电路后仿真云服务实验室 [9] 行业并购整合趋势 - 2024年雅创电子2.98亿收购类比半导体37.03%股权,评估增值率467.34% [10] - 思瑞浦10.6亿全资收购创芯微,完善"信号链+电源管理+MCU"业务布局 [11] - 纳芯微6.83亿收购麦歌恩68.28%股份,晶丰明源2.5亿收购凌鸥创芯38.87%股权 [11][12] - 并购整合可产生多重协同效应,是行业做大做强的必然趋势 [13]
纳芯微: 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34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董事会于2025年6月13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于2025年6月30日以现场投票结合网络投票方式召开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 [1] - 会议通知包含召集人、投票方式、召开日期、时间、地点、审议事项、出席对象、登记办法及网络投票操作流程等完整信息 [2] - 公司提前15日履行通知程序,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及《公司章程》规定 [2] - 现场会议于2025年6月30日15点召开,由董事长王升杨主持,地点与通知要求一致 [2][3]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出席股东总数118名(现场3名+网络115名),合计持有表决权股份71,519,855股,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50.2210% [3] - 现场出席股东持有5,635股(占比0.0039%),网络投票股东持有71,514,220股(占比50.2171%) [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出席会议 [3] 表决程序与结果 -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 [5] - 表决采用记名投票方式,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结果由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合并统计 [5] - 表决过程符合《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及《公司章程》,监票、计票程序合法,结果当场公布 [5] 法律合规性结论 - 股东大会召集程序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股东会规则》及科创板监管指引要求 [3][5] - 出席人员资格及召集人资格经律师核查确认合法有效 [3][4] - 表决程序及结果经律师见证确认合法有效 [5]
纳芯微: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34
股东大会召开情况 - 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30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东荡田巷9号公司会议室召开 [1] -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人数为118人 持有表决权数量71,519,855股 占公司表决权总数的50.2210% [1] - 表决方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会议合法有效 [1] 议案审议情况 - 非累积投票议案审议结果为通过 同意票数71,514,575股 占比99.9926% 反对票数4,680股 占比0.0065% [1] - 5%以下股东对《关于使用剩余超募资金的议案》进行了表决 [1] 公司治理情况 - 公司董事、监事及董事会秘书通过现场或通讯方式出席会议 其中董事姜超尚、监事蒋怡澜现场出席 [1] - 股东大会由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聂梦龙、张辰律师见证 确认会议程序及表决结果合法有效 [1] 公告声明 - 公司董事会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不存在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1] - 本次股东大会无被否决议案 [1]
纳芯微(688052) - 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6-30 19:00
会议信息 - 股东大会于2025年6月30日召开[3] - 出席会议股东和代理人118人[3] - 出席会议股东所持表决权占比50.2210%[3] 人员出席 - 9位在任董事全部出席会议[5] - 3位在任监事全部出席会议[5] 议案情况 - 《关于使用剩余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获通过[6] - 普通股股东对议案同意比例99.9926%[6] - 5%以下股东对议案同意比例99.9805%[6] - 对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议案1个[7] 决议效力 - 律师见证股东大会决议合法有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