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士兰微,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特别是功率半导体[1] * 行业涉及功率半导体、模拟IC、传感器、碳化硅、氮化镓等,下游应用包括白色家电、汽车、新能源、工业、通讯及机器人等[2][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与运营状况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保持同比和环比增长,但增幅有所放缓,主要受产能限制影响,当前产能处于满负荷状态[3] * 研发投入约占营收的10%[7] * 毛利率面临压力,下降主要由于产品价格调整,功率半导体几乎所有品类都面临价格压力[16][23] * 公司目标是通过各种努力保持毛利的综合稳定[16] 产品结构与战略调整 * 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80%产品已进入高门槛领域,如白色家电、汽车、新能源、工业、通讯及机器人[2][3] * 目标是未来模拟、传感器等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2][12] * 正在减少低端MOS产能,同时扩大汽车中低压MOS市场份额,并持续投入模拟IC和传感器[4][26] * IPM产品2025年出货量预计增长30-50%,在国内具有显著优势,单个品类营收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25] 产能建设与技术进展 * 加快8寸碳化硅产线设备安装,预计2026年投产,目前6寸碳化硅产能为1万片,主要用于工业和消费类产品[2][18] * 汽车相关碳化硅产品将逐步转向8寸生产,预计2026年碳化硅将大量应用于市场[2][18][21] * 推进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产线建设,预计建设周期约两年多,满产可能需要五年以上[11] * 氮化镓产品仍在开发阶段,尚未送样,主要面向高算力服务器等高端领域[22] * 在非消费领域传感器方面,2025年推出了安全气囊传感器,已向国内外大客户提供样片[28] 市场竞争与行业展望 * 国内半导体行业成熟制程领域竞争激烈,价格难以上升,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需要向高端发展[6] * 功率半导体应用广泛,包括汽车、新能源等,长期景气度无需担心,但价格竞争将持续[13] * 车规级IGBT模块及碳化硅MOS竞争激烈,是一场需要长期坚持的耐力赛,公司通过技术领先、加快迭代和抢先布局产能来保持优势[2][24] * 安世半导体被限制可能为公司带来市场机会,但也面临其他国际品牌的竞争[4][9] 成本管控与供应链挑战 * 上游原材料如黄金等贵金属涨价对成本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当前竞争环境下难以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客户[2][14]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成本管控和管理效率提升来应对成本压力[2][14][15] * 碳化硅材料到终端价格下降明显,主要由于生产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其价格与硅基产品已很接近[18][19] 其他重要内容 * LED业务占比逐渐减少,但公司继续推进,原因包括其为氮化镓发展提供研究基础,以及在汽车照明、机器人等新应用领域的潜力[31][32] * 公司扩展产能非常慎重,强调扩展必须有价值,以避免长期对公司造成伤害[27] * 公司关注全球供应链动态,特别是中欧合作供应链的敏感性,强调以技术自主研发为主,提高服务客户能力[30]
士兰微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