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TCL科技前三季度营收1,359亿元,同比增长10.5%,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2亿元[2] * 公司净利润4.8亿元,同比改善23.1%[5] * 新能源光伏板块报告期内收入216亿元,净亏损17.3亿元,亏损对整体盈利造成负面影响[2][5] * 在市场份额方面,TV和商用面板市场份额增长5个百分点至25%,中小尺寸业务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5] 半导体显示业务进展与展望 * TCL华星收购LGD产线(T11)整合顺利,三季度末实现内部系统一致化,收购当年盈利表现超出预期[2][9] * 产品结构上已量产部分玻璃产品,并计划明年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预计明年贡献更大效益[2][9] * 公司启动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T8项目)建设,总投资295亿元,预计2026年底封顶,旨在推动中高端IT显示等应用规模化落地[2][10][19] * 印刷OLED在材料节约和设备采购成本上相比传统OLED更具优势,T12产线为T8量产前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拓提供了基础[19] * 高端OLED产品方面,中国品牌手机中高端产品已全面实现国产化,公司具备LTPO和折叠屏的大量量产出货能力,折叠屏市场有爆发趋势[27] * 在大尺寸LCD面板生产方面,公司集中在TV大尺寸上,今年三季度行业稼动率约为93%,四季度预估下降至86%-87%,全年稼动率比去年高出1到2个百分点,预计明年进一步提高1到2个百分点[4][25] * 预计未来几年内LCD面板价格走势将保持相对稳定,不存在持续长时间涨价的现实条件[4][26] * IT面板市场需求保持平稳,但与AI相关功能的笔电平台将有较大增长,中国厂商竞争力不断增强,已占据主导地位[4][28][29] * 明年IT面板产品结构将调整,对技术要求更高的新产品比例增加,中国厂商凭借8代线优势将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价格保持相对稳定[4][30] * 今年中尺寸产品(包括笔电、平板、车载及显示器)均有40%至50%的增长,其中车载占比接近50%[22][23] 新能源光伏业务状况 * 光伏业务第三季度减亏显著,受益于行业供需关系修复、硅料价格上涨传导至硅片价格上升,以及公司内部降本控费、组织变革和非硅成本下降[13][20] * 行业主管部门推进反内卷和行业自律工作,有助于价格恢复和利润通道恢复,预计明年主管部门将提出更高要求,加速落后产能出清[13][20] * 中长期来看,海外市场稳定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因氢氨醇应用、沙戈荒应用等场景化需求增加而呈现良好态势[20] 资本支出与财务状况 * 未来几年资本支出趋势将逐步稳重向下,除T8项目和T12产线外,目前没有其他新建大额投资计划[10] * 公司通过提升盈利能力和优化运营资产来降低资产负债率,目标在未来两到三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2][11][12] * 2025年是华星折旧峰值,从2026年开始折旧将逐步减少,预计环比减少约10亿元[18] 行业需求与市场展望 * 预计明年电视面板需求可能成长1%-2%,面积可能成长超过5%,供应面积大概成长3%,供需关系将比今年更好[2][6] * 2026年体育消费大年(冬奥会、世界杯等)将拉动消费需求[2][6] * 当前OLED需求逐步下沉,刚性OLED手机屏转向柔性OLED屏,整体产能仍有溢出导致低端产品比重上升和ASP价格下降,但长期看随着柔性OLED手机需求增加,稼动率将有所回升[7][8] * 全球电视消费市场中,北美是第一大市场,中国是第二大市场,西欧是第三大市场[15] * 中国区销售动能较大的尺寸为85、98和100英寸,北美区客户主要追求65、75和98英寸尺寸[16] 运营策略与其他要点 * 公司计划稳步推进股权回购,目前已完成T1、T2、T11产线股权回购,剩余广州T9和武汉T4产线的股权待回购[17] * 2026年春节期间计划安排税休两周,除非客户需求非常高可能缩短时间,目前全行业库存水平约为91.2米,略高于正常水平(88米),行业计划通过12月份价格调整使库存回归健康[14][16] * 公司每年的分红率未低于30%,未来几年仍会坚持相对较好的分红政策,在降低负债率同时更积极安排分红[21] * 国补退坡对价格较贵产品销售有促进作用,但对公司影响不大,增长主要来自新产品替代带来的效率提升,存储涨价对中低端机型影响有限[19]
TCL科技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