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第三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536%,达到1.71亿元人民币 [5]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率较去年同期收窄256个百分点 [5] - 第三季度毛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6%提升至27%,毛利润同比增长28倍 [11] - 总运营费用从上个季度的3.591亿元人民币降至2.853亿元人民币 [12] - 销售和营销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252%、2023年第二季度的177%大幅降至94% [12] - 行政费用率从2022年第二季度的95%同比大幅降至63% [12] - 研发费用率从去年同期的28%降至10% [13] - 2023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3.669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91亿元人民币;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为1.757亿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650万元人民币 [13] - 净亏损率从负406%改善至负214%,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净亏损率从负359%改善至负103% [13] - 总充电量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订单总数同比增长58%,接近5920万笔 [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充电服务业务 - 移动连接和自营充电站收入合并至充电服务收入 [10]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 - 综合充电基础设施、光伏和储能收入归入能源解决方案收入,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环比增长6倍,占总营收的81% [10][11] - 该业务增长主要源于持续交付能源解决方案项目,提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源管理和存储解决方案 [11] 新举措业务 - 电力采购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仍归为新举措收入 [1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市场总充电量在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6%,达到1383吉瓦时,占同期中国公共充电桩充电总量的21.8% [5][14] - 国际业务收入在第三季度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32%,而第二季度为22% [1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正从新能源服务公司向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转型,拓展充电服务和储能业务,以实现成为国内外领先的综合新能源资产运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商的目标 [7][9] - 引入新的收入报告结构,将业务分为充电服务、能源解决方案和新举措三大类,以更好地描述扩展后的新能源资产生态系统,反映业务方向 [10] - 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在国内外市场积极开展业务,通过战略收购和合作增强全球影响力 [16][18] - 致力于提供可持续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17][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行业前景乐观,中国公共充电市场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20倍,公共充电量将增长25倍,电动汽车市场仍在快速发展 [29] - 公司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庞大的客户基础和用户流量,具备实现业务增长的优势 [30] - 对实现2023年全年营收指引(5 - 6亿元人民币)充满信心,并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在20 - 30亿元人民币之间,实现4 - 5倍增长 [6][17][18] 其他重要信息 - 2023年第三季度获得2.04亿元人民币的储能订单,并中标MG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项目 [7] - 10月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吸引战略企业办公室的首批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7] - 9月22日,获得可持续发展机构授予的中国最高ESG实体评分,在亚洲排名第22位,全球排名第50位 [7] - 10月23日,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 [7] - 2023年7月和9月,向LMR Partners发行3000万美元和4000万美元的可转换债券,截至目前,已有3300万美元转换为美国存托股份,剩余本金3700万美元 [1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在中国和海外市场的增长驱动因素,以及该业务的利润率展望 - 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增长驱动因素包括EPC(工程采购施工)、储能和海外市场拓展。EPC业务凭借数据优势、行业知识和强大客户基础,能够建设复杂项目并选择合适地点建设充电站;储能业务方面,今年有380个签约站点计划建设储能解决方案,第三季度已交付43个,中期选定1880个站点,预计第四季度交付大部分剩余站点;海外市场收入在第三季度已占总营收的32%,预计2024年占比达40%,短期有7000万元人民币的订单积压待交付,且在政府赞助的EV充电项目中中标率较高 [22][23][24] - 利润率改善主要通过收入结构和运营杠杆两个主要因素实现。2023年第三季度,81%的收入来自具有盈利空间的能源解决方案业务,储能业务和中心电力业务的EBITDA利润率在10% - 15%之间;总运营费用率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385%降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170%,预计未来利润率将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得到提升 [25][26] 问题2:公司如何实现2024年的快速增长,以及海外业务的进展和2023 - 2024年海外充电桩销售的收入贡献预测 - 2024年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充电服务、能源存储和海外市场。充电服务方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EV充电网络,计划显著增加管理的充电桩数量;能源存储方面,计划在2024年交付约1500个配备储能解决方案的站点;海外市场方面,目标是将收入贡献从目前的32%提高到约40% [30][31][32][33] - 海外业务以收购香港Center Power为例,收购后该公司表现良好,EBITDA利润率可达15%,公司目前的海外扩张策略是选择合适资产、以合理价格收购,并与整体业务整合以实现协同效应 [34] 问题3:如何实现第四季度的显著营收增长,以及储能业务重大合同的进展情况 - 第四季度营收增长驱动因素包括能源存储、太阳能发电、EHSS项目和EPC业务。能源存储方面,仍有超过300个合同站点计划在第四季度交付;太阳能发电有明确的项目积压;在EHSS项目中中标3个合同,可在1 - 2个月内交付;EPC业务方面,有一个6700万元人民币的一站式光伏储能项目部分将在第四季度交付,且与地方政府合作有望带来更多好消息;同时,公司计划从第四季度开始增加管理的站点数量 [37][38] - 储能业务签订了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合同,为380个充电站建设储能解决方案,配备580个存储设施,总容量为130兆瓦时,每个存储箱容量为224千瓦时。截至9月底,已交付43个站点,团队正在努力交付剩余站点。通过数据驱动模型,从73000个连接的站点中筛选出约13000个具有商业可行性的站点,进一步确定1880个高峰电力饱和度超过80%的站点,这些站点将覆盖未来12 - 18个月的业务管道 [39][40] 问题4:过去分类中的在线业务是否与当前的充电服务收入相似,以及全站点运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对营收及利润率的影响 - 全站点运营模式是指公司作为资产运营商,利用自身的数字能力、分析能力和定价能力,比当前资产所有者更高效地运营充电站。通过收集充电器和充电站的数据,为特定充电站制定最佳运营模式和定价策略,提高充电效率。试点项目显示,在7个不同省份的13个试点站点,团队接管运营后充电量提高了10%。公司拥有73000个充电站,随着宏观市场增长,潜在可运营站点数量也在增加,该模式具有巨大潜力,有望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加营收和利润 [42][43][44] 问题5:与中国建设银行的合作如何支持公司业务 - 公司及其母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最高25亿元人民币的信贷额度,并开展多方面合作。该合作有助于改善公司在快速增长阶段的财务状况,加速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在价值链中的应用,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能够吸引更多业务合作伙伴,推动公司在能源领域的发展 [48][49][50]
NaaS(NAAS) - 2023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