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QFIN(QFIN) - 2022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QFINQFIN(US:QFIN)2022-11-17 04:54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3总净收入为41亿人民币,Q2为42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46亿人民币 [23] - Q3信用驱动服务(资本密集型)收入为29亿人民币,Q2为29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6亿人民币 [24] - Q3平台服务(资本轻型)收入为12亿人民币,Q2为12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0亿人民币 [24] - Q3新增四个类别的贷款准备金约为18亿人民币,同时约3亿人民币的前期准备金被冲回 [28] - Q3杠杆率为3.8倍,去年同期为4.3倍 [28] - Q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约为16亿人民币,Q2为11亿人民币 [28] - Q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8亿人民币,Q2为114亿人民币;非受限现金约为72亿人民币,Q2为70亿人民币 [29] - Q3非GAAP净利润为10.4亿人民币,Q2为10.2亿人民币 [29] - 公司宣布Q3每股美国存托股份(ADS)派息0.16美元 [3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Q3总发起和促成贷款量为1107亿人民币,同比和环比均增长13%;未偿还贷款余额为16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6% [7] - 截至Q3末,360借条品牌累计注册用户首次超过2亿;累计获得授信额度和实际提款的用户分别约为4300万和2630万,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2.8% [7] - Q3新增授信额度用户数增至171万,环比增长19%,营销费用与Q2基本持平,获客成本环比下降15% [9] - Q3资本轻型模式和其他科技解决方案下发起和促成的贷款占总贷款量的58.4%,较Q2提高2.6个百分点;截至Q3末,资本轻型模式下累计合作金融机构达58家 [12] - Q3发行27亿人民币资产支持证券(ABS),平均融资成本为5.0%;价值驱动型贷款融资成本环比下降约30个基点至6.5% [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自2022年初以来,宏观经济和整体收入对中国消费者和市场需求及资产质量造成压力,但Q3市场开始缓慢改善,信贷需求逐渐恢复,资产质量较Q2相对更稳定 [6] - 金融机构对优质资产的需求持续为行业注入流动性,推动资金供应效率提升 [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坚持科技升级战略,推动资本轻型和其他科技解决方案业务占比提升,未来将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业务规模 [11][13] - 持续优化客户结构,聚焦优质用户,提升运营效率和业务稳定性 [8][9] - 拓展和多元化获客渠道,升级技术模型,提高获客能力和效率 [9][10] - 行业监管框架逐渐形成,平台经济整改项目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行业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 [5] - 消费金融行业从快速扩张转向高质量增长,行业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合规经营和促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宏观环境存在挑战,但公司凭借审慎的经营策略和技术驱动,实现了稳健增长,提升了风险表现,业务具有较强的韧性 [20] - 未来,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金融普惠,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信贷需求 [20] - 鉴于近期全国范围内新冠病例的反弹和地方政府采取的限制措施,公司对Q4业务规划保持审慎态度,预计Q4总贷款量在1025亿至1125亿人民币之间,同比增长6%至16% [30][3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今日上午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聆讯后资料集(PHIT),计划通过在香港二次上市优化投资者结构,提升流动性 [17] - 9月,公司捐赠100万人民币用于推动中国农村振兴和共同繁荣 [1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关于发起贷款量的结构,未来风险管理任务的增长趋势及其在总量中的贡献如何,与新金融机构合作时如何平衡资本轻型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贡献? - 公司长期坚持科技升级战略,近年来逐步推进更多科技解决方案,目前正在探索新的混合业务模式,未来随着服务更多金融机构客户和处理更多贷款量,有望提升产品费率,服务更多客户,新科技模式将提升科技解决方案业务占比,保障业务可持续性并开拓新市场 [34][35] 问题2: 本季度客户获取成本控制有效,新授信额度用户的平均获客成本大幅下降,本季度客户获取策略与之前有何不同,未来趋势如何? - 自去年底以来,公司在升级在线获客的IT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目前已初见成效;同时,公司进一步拓展和多元化获客渠道,如升级在线广告渠道、将团队模型应用于应用商店渠道、与各类流量平台合作等;此外,公司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抓住机会获取优质客户;未来,公司将继续采取审慎的业务方法,关注客户的长期终身价值 [35][36][37] 问题3: 关于香港上市计划的细节,以及是否有进行双重主要上市的计划? - 公司今日上午发布了聆讯后资料集(PHIP),计划按照香港交易所的正常程序推进最终官方意见发布、营销路演和上市;关于双重主要上市,这是公司认真考虑的方向,但需先完成二次上市,满足一定条件后再申请 [41][42] 问题4: 过去几个季度APR呈下降趋势,考虑需求端、监管方向和公司战略,APR的前景如何? - Q3整体定价较Q2略有下降,主要是由于现有贷款逐渐到期;未来,随着新老客户贷款组合相对稳定,预计定价将保持相对稳定 [43] 问题5: 今年第三季度发放贷款的新贷款利率是多少?第三季度贷款需求较第二季度有所改善,这些更好的贷款需求来自哪些典型的客户群体或行业领域? - Q3新贷款利率略低于22%;贷款需求的逐步恢复主要来自此前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客户,如上海在3 - 5月封控解除后,需求出现明显反弹 [46][48] 问题6: 鉴于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API呈下降趋势,如何看待未来的竞争格局?近期几个季度的趋势如何?如何看待Q4的业绩指引,在何种情况下会达到指引的低端,是否意味着疫情形势会恶化? - 自去年429会议以来,未来合规交易将更具竞争力;信贷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大市场,不同参与者在不同层次有交叉,不会直接正面竞争;考虑宏观环境和客户升级,公司采取审慎的风险管理策略,不会盲目提高贷款额度,同时优质客户能带来更高价值和更大贷款额度;对于Q4业绩指引,主要考虑银行业运营、宏观环境和疫情等因素,目前的指引是基于当前微观情况的判断,如果本季度后半段情况好转,业绩可能更好,反之则可能较差 [5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