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盈利14亿美元,摊薄后每股收益3.52美元;拨备前收益42亿美元,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16% [7] - 期末和平均投资贷款较上季度增长1%,主要受国内信用卡业务增长推动;期末存款本季度下降2%,主要因与税收相关的资金流出;FDIC保险存款占比增长1%,本季度末达到总存款的79% [7] - 收入环比增长1%,由非利息收入驱动;非利息费用本季度下降3%,受运营和营销费用下降推动;拨备费用25亿美元,其中净冲销22亿美元,拨备增加3.18亿美元 [8] - 总拨备余额增至146亿美元,覆盖率升至4.7%,较上季度提高6个基点 [8] - 初步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150%,高于上季度的148%和去年同期的144%;总流动性储备本季度减少约90亿美元至1180亿美元,现金和投资组合均有小幅下降 [10] - 现金头寸本季度末为420亿美元,较上季度减少约50亿美元;首次披露净稳定资金比率,第一和第二季度初步平均季度NSFR均为134%,远高于100%的监管最低要求 [11] - 第二季度净息差为6.48%,较上季度下降12个基点,较去年同期下降6个基点 [11] - 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本季度末为12.7%,较上季度提高约20个基点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国内信用卡业务 - 第二季度采购量同比增长7%,期末贷款余额同比增加210亿美元,约18%;收入同比增长18% [14] - 收入利润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0个基点,至17.76% [14] - 本季度冲销率同比上升212个基点,至4.38%;季度末30天以上逾期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39个基点,至3.74%,高于2019年6月水平 [15] - 非利息费用较2022年第二季度增长8%,主要受运营费用增加推动,营销费用同比略有下降;公司总营销费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约12%,至8.86亿美元 [15] 消费者银行业务 - 第二季度汽车贷款发放量同比下降31%,期末贷款同比减少约43亿美元,约5%,环比下降1% [17] - 消费者银行第二季度末存款同比增加约300亿美元,约12%,环比下降约2%,主要因典型季节性税收流出;平均存款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2% [17] - 收入同比增长8%,受存款增长推动;非利息费用较2022年第二季度下降约4%,受支持全国数字银行营销时机影响 [18] - 本季度汽车冲销率为1.40%,同比上升79个基点;30天以上逾期率为5.38%,同比上升91个基点;与上季度相比,冲销率下降13个基点,30天以上逾期率上升38个基点 [18] 商业银行 - 期末贷款余额环比下降2%,平均贷款下降1%,主要因年初收紧信贷以及部分贷款转为待售 [19] - 期末存款环比下降4%,平均存款下降5%,因客户在第二季度正常支取现金用于工资、纳税等业务支出,且持续减少部分缺乏吸引力的商业存款余额 [19] - 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非利息费用环比下降约9% [20] - 第二季度商业银行年化冲销率升至1.62%;关注类贷款率为6.73%,较上季度下降58个基点;关注类不良贷款率上升10个基点,至0.89% [2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继续加大营销力度,推动国内信用卡业务实现可持续收入增长,打造品牌,并促进全国数字银行发展 [21] - 预计2023年全年经调整后的年度运营效率比率与2022年相比大致持平或略有下降 [21] - 公司是少数从底层技术栈构建和利用现代技术基础设施的银行之一,现代技术能力为业务带来更多机会,推动承销、建模和营销改进,长期创造价值 [21][22] - 信用卡业务竞争激烈但理性,公司看好该业务机会,因消费者信用状况良好、竞争环境合理、利润率强劲、信用指标表现良好以及营销计划成效显著;汽车业务机会可能有所扩大,但需关注二手车价格;商业业务方面,公司出售部分办公物业贷款组合以降低风险 [37][38][39][40][41][4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消费者信用正在正常化,预计信用卡月度冲销率将在第三季度达到2019年水平,但公司认为消费者整体状况良好,就业市场有韧性,债务负担低,房价回升,虽有通胀和消费者信心问题,但仍看好业务增长机会 [30][33][61][62] - 公司对信用卡业务战略乐观,认为行业结构良好,有技术战略优势,消费者健康、竞争理性、利润率强、信用指标好且营销有效;汽车业务机会或扩大,但需关注二手车价格;商业业务聚焦办公物业组合,出售部分资产以降低风险 [37][38][39][40][41][42] - 营销推动新账户开立,是公司有机增长引擎,虽未给出营销增长展望,但认为营销是业务增长基础 [56] 其他重要信息 -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拟将滞纳金降低约75%,该提案若实施将对公司收入产生重大影响,虽有缓解措施但需数年才能在投资组合中体现效果;滞纳金对消费者按时还款有激励作用,可部分覆盖风险,降低滞纳金可能减少部分人群信贷获取机会 [79][80][81]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如何看待净息差走势以及当前对存款贝塔的最新预期 - 存款贝塔受产品组合、定价竞争动态、美联储加息速度和量化紧缩等因素影响,目前处于52%区间,未来可能继续面临上行压力 [25][26] - 净息差面临的逆风因素包括存款贝塔滞后、批发融资市场利差扩大和信贷正常化导致的收入抑制;顺风因素包括信用卡循环率上升、现金水平相对疫情前仍较高以及下半年季度多一天 [27][28] 问题2: 消费者信用卡信用情况如何,损失可能超过2019或2024年水平多少,对拨备有何影响 - 国内信用卡第二季度逾期率比2019年同期高约10%,冲销率仍略低于2019年水平,但预计未来几个月将回升至该水平;公司认为存在递延冲销效应,即过去三年低冲销导致短期内回收减少,且部分消费者可能在过去三年本应冲销但未发生 [30][31][32] - 拨备受未来业务增长和损失展望影响,特别是对一年后损失率的预测,具体情况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发展 [34] 问题3: 公司最大的战略乐观领域在哪里 - 最大的战略乐观领域是信用卡业务,公司一直看好该业务,因其行业结构良好,可利用基于信息和技术的战略;消费者信用状况良好、竞争理性、利润率强、信用指标表现良好且营销计划成效显著 [37][38][39][40] - 汽车业务机会可能有所扩大,但需关注二手车价格;商业业务方面,公司出售部分办公物业贷款组合以降低风险 [41][42] 问题4: 费用环比下降且回归正常的原因是什么,公司净息差能否回到历史较高水平 - 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费用变化主要受季节性薪酬影响,如奖金支付和 payroll tax 问题,并非业务轨迹的根本转变 [45] - 公司业务没有根本性变化,净息差最终水平受消费者行为、美联储政策和资金成本等因素影响 [47] 问题5: 营销资金的投放方向以及当前营销投入回报率是否更高 - 营销投入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业务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特别是信用卡业务,技术转型增强了这些机会;二是持续关注高消费人群,自2010年起战略推动,虽前期营销和品牌建设成本高,但带来了购买量增长;三是持续投资建设全国零售银行,依靠现代技术和数字体验,需要营销支持 [50][51][54] - 公司未给出营销增长展望,营销驱动新账户开立,是业务增长基础 [56] 问题6: 拨备覆盖率未来趋势如何,当前预测中损失是否会持续上升至明年年底,新的宏观基线失业率假设是多少 - 预测假设失业率从目前的3.6%升至年底的4.3%,2024年维持在4%以上,低于上季度假设的5.1%;模型更关注失业率变化或就业创造率,且会考虑比基线更严重的下行情景 [58] - 虽假设明年第二季度损失高于本季度,但未来损失情况受多种假设影响,建议关注逾期率作为冲销的领先指标 [59] 问题7: 与过去相比,当前信用卡业务增长的吸引力在哪里,如何看待风险 - 虽经济有不确定性且信用在正常化,但消费者状况良好,就业市场有韧性,债务负担低,房价回升;公司自身指标表现良好,如支付率、循环率和新贷款发放风险水平稳定 [61][62][63][64][65] - 公司基于多年信用卡业务经验,结合技术创新,认为当前是继续投入的好时机,但会密切关注负面因素和行业动态 [67] 问题8: 信用卡消费增长率在同类账户基础上的情况如何,是否会继续放缓 - 国内信用卡购买量同比增长7%,但人均消费已趋于平稳,同比基本持平;消费放缓是广泛的,各收入阶层、信用卡细分市场以及 discretionary 和 non - discretionary 类别均有体现,这是消费者理性健康行为的表现 [69] - 支付率和循环率正在正常化,但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表明整体仍有潜在优势 [70] 问题9: 信用卡发卡机构和贷款机构在信贷周期转折时常见的错误有哪些,从哪些方面发现贷款业务的弱点 - 疫情期间信贷质量异常好,部分贷款机构过度乐观,如金融科技贷款激增,尤其是面向次级市场;这些机构建模时使用的数据集是信贷黄金时期的数据,且消费者信用评分因储蓄率上升等因素虚高,存在误判信用风险的问题 [74][75][76][77] - 目前行业正在正常化,主要参与者在信贷选择上较为理性,冲销率上升促使行业更加谨慎,有望实现软着陆 [78] -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拟降低滞纳金约75%,该提案若实施将对公司收入产生重大影响,虽有缓解措施但需数年才能在投资组合中体现效果;滞纳金对消费者按时还款有激励作用,可部分覆盖风险,降低滞纳金可能减少部分人群信贷获取机会 [79][80][81] 问题10: 专业服务费用同比大幅下降而工资略高于季节性水平的原因是什么,其他非利息收入是否来自出售投资组合的收益 - 公司在技术投资时曾使用第三方资源,随着自身招聘能力提升,减少了第三方资源使用,因此专业服务费用下降,应结合工资和福利综合看待劳动力趋势 [84] - 其他非利息收入季度波动主要源于商业业务的代理收入,本季度该收入表现强劲,并非来自出售投资组合 [85]
Capital One(COF) - 2023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