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 - 截至2020年9月30日,BeiGene的总收入为9100万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5000万美元增长82%[59] - 产品收入净额为9100万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5500万美元增长65%[59] - 2020年前九个月的总收入为2.09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3.71亿美元下降44%[59] - 2020年第三季度的总支出为5.31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3.62亿美元增长47%[59] - 研发费用为3.49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2.37亿美元增长47%[59]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47.24亿美元[59] 用户数据 - 在86名复发/难治性MCL患者中,整体反应率(ORR)为84%,完全反应(CR)率为59%[36] - 在83名复发/难治性WM患者中,ORR为94%,非常好的部分反应(VGPR)率为28%[36] - 在101名复发/难治性CLL/SLL患者中,ORR为95%,CR率为14%[36] - 在109名一线CLL/SLL Del17p患者中,ORR为93%,CR率为2%[36] - BRUKINSA在复发/难治性WM的VGPR+CR率为28.91%,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2.4%,12个月总生存率(OS)为98.8%[39] - Ibrutinib在相同患者群体中的VGPR+CR率为19.81%,12个月PFS为85.9%,12个月OS为92.5%[39] 研发与市场扩张 - BeiGene的全球临床开发团队超过1,600人,已在35个地区完成60多项临床试验,注册超过12,000名受试者[29] - BRUKINSA(Zanubrutinib)在中国的多发性淋巴瘤(MCL)研究中,完全招募在五个月内完成,显示出快速的临床开发能力[32] - Tislelizumab在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Sq NSCLC)研究,从启动到申请的时间为20个月,速度快于Keytruda和Opdivo[34] - BeiGene的内部研发团队预计到年底将从500人增长到700人,具备运行24个项目的能力[28] - BeiGene的内部开发管线包括Ociperlimab(TIGIT抗体)、BGB-11417(Bcl-2抑制剂)和BGB-15025(HPK1抑制剂)等多个有前景的候选药物[28] - BeiGene的创新药物在中国的使用激增,收入在国家医保目录(NRDL)后显著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18] 未来展望 - BeiGene在未来12个月内预计将有4个潜在的新药申请(NDA)提交或监管讨论[56] - 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将有7个潜在的三期临床试验数据读出[56] - BeiGene的现金流中包括预计来自与诺华的合作中获得的6.5亿美元的预付款[59] - 全球生物技术行业的资本流入达到53.2亿美元,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融资热潮[22] 竞争与定价 - BeiGene的BRUKINSA在美国的定价比竞争对手更具竞争力,价格为8.7%低于Acalabrutinib,7.4%低于Ibrutinib[35] - 中国的临床试验参与率是美国的几倍,且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例达到460万,几乎与美国、欧盟五国和日本的总和相当[17] - BeiGene的临床研究投资可减少10%-70%的成本,尤其是在中国的临床试验中[33] 新产品与技术 - Tislelizumab在360名一线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 NSCLC)患者中,联合化疗的中位PFS为7.6个月,风险比(HR)为0.52[42] - Tislelizumab在334名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 NSCLC)患者中,联合化疗的中位PFS为9.7个月,HR为0.65[42] - Tislelizumab在中国的NMPA批准涵盖多种癌症,包括一线Sq NSCLC和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41]
BeiGene (BGNE) Presents At 39th Annual 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