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A) CEO Mike McMullen Presents at Goldman Sachs 43rd Annual Global Healthcare Conference (Transcript)
AAgilent Technologies(A)2022-06-21 22:2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生命科学工具与诊断、制药、生物制药、化工与能源、半导体、电池、聚合物、基因编辑、生物制造、实验室服务与耗材 - 公司: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整体表现与业务韧性 - 核心观点:公司在Q2展现出业务韧性和团队实力,尽管面临宏观环境挑战,仍实现EPS费用、核心增长和全年EPS目标,订单量保持两位数增长且超过营收增长 [3][4] - 论据:宏观环境存在欧洲冲突、通胀压力和疫情封控等问题,但公司仍取得良好业绩;中国因封控导致的营收递延将在未来季度体现,终端市场强劲 [3][4] 业务增长的潜在上行因素 - 核心观点:制药和生物制药、C&E业务是公司业务增长的潜在上行来源 [7] - 论据:制药和生物制药终端市场健康,Q2实现两位数增长,生物制药长期增长率高于疫情前;C&E业务虽有周期性但受能源影响仅15%,材料板块(占30%)有半导体、锂电池等新兴技术驱动的长期增长机会 [7][8][15][16] 各业务板块情况 - C&E业务 - 核心观点:C&E业务并非完全周期性,新兴技术驱动的增长机会大,公司在该领域有优势 [16][19][20] - 论据:业务中15%与能源相关,55%在化工和石化,30%在材料板块;材料板块受半导体、锂电池、可持续材料等新兴技术驱动;公司该业务目前可能实现强劲两位数增长,有广泛产品组合满足客户需求 [15][16][19][20] - 生物制药业务 - 核心观点:业务客户以大型企业为主,新兴生物科技公司有长期机会;订单积压增长并非需求提前拉动或囤货,新疗法研发推动仪器需求 [22][25][26] - 论据:业务客户偏向大型企业,但今年上半年新增700个新账户;订单积压增长已持续多个季度,未出现订单取消情况,且订单仅预订到六个月内;新疗法研发增加了对仪器的需求 [22][25][26] - NASD业务 - 核心观点:规模、团队和与客户的合作模式是业务差异化优势,长期增长潜力大 [32][33][35][36] - 论据:公司能以千克级规模生产GMP级寡核苷酸;团队与客户在早期开发阶段紧密合作,客户信任度高;临床阶段产品多,治疗适应症目标人群扩大,对规模要求提高 [32][33][35][36] - ACG业务 - 核心观点:业务通过规模效应和数字化提升利润率,连接率有提升空间,能深化客户关系并带动仪器和耗材业务增长 [51][52][53][55] - 论据:通过建立规模和账户集中度,以及数字化服务提升利润率;市场扩大且连接率目前在高20%,每年增加1 - 1.5个百分点,每个百分点带来约3000万美元增量收入;服务团队与客户日常接触,能根据客户数据促进仪器业务转型 [51][52][53][55] 定价与成本管理 - 核心观点:公司成功提价,后续仍有价格实现空间,通过多种方式应对潜在需求破坏 [60][62][65][66] - 论据:Q2提价140个基点,年初确定约1个点的价格实现目标,Q1提前完成并在Q2加速,预计能翻倍;通过与客户沟通、ACG服务、认证二手业务和订阅服务等方式帮助客户应对价格上涨 [60][62][65][66] 中国市场情况 - 核心观点:中国市场受疫情封控影响的业务正在恢复,递延营收有望在Q4和下一财年Q1体现 [70][71][74] - 论据:上海封控对生产和进口业务有双重影响,但Q2中国订单仍增长20%,5000 - 5500万美元营收递延;工厂和物流已恢复,预计递延营收将逐步实现 [70][71][7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生物制药业务的核心分析实验室业务中,围绕质谱产品构建工作流解决方案,满足市场对工作流的需求 [23] - NASD业务中,公司在基因编辑方面有相关能力,且基因组研发团队和GMP团队能无缝协作 [40] - 公司在生物制造领域,除NASD业务外,还与默克和西格玛合作,将液相色谱平台集成到其生物处理产品中,并认为分析实验室技术在该领域有机会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