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TAI Life Sciences(ATAI) - 2022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Q2运营现金使用量为2300万美元,符合预期 [5] - 公司新增高达1.75亿美元的Hercules债务融资安排 [5] - 公司总现金3.12亿美元加上新增债务融资,接近5亿美元 [5] - 公司预计资金可支撑到2025年,比之前指引延长一年 [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PCN - 101项目 - Phase 2a试验采用单剂静脉注射,设30毫克、60毫克R - 氯胺酮和安慰剂三组,每组31名受试者,主要疗效指标观察24小时、7天和14天,预计年底读出数据,招募进展顺利 [27] - 美国已有10个试验点在招募,3个即将上线 [28] - 成功标准为24小时疗效优于安慰剂,且耐受性好,特别是解离反应低于SPRAVATO [28][29] - 皮下注射剂型正在规划启动,将测试与静脉注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剂量水平 [30] - 药物相互作用(DDI)研究已完成临床给药,正在分析数据,预计年底前出 topline 数据 [32] RL - 007项目 - 公司正在为Phase 2b试验做准备,终点指标为MCCB,上一次试验中简单编码结果积极且与MCCB相关性好 [45] - 目前给药方案为每日三次(TID),公司考虑改进为每日两次(BID)或每日一次(QDM) [4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通过非稀释性融资和重新规划管线,将资金使用期延长至2025年,专注于7 - 8个临床项目的概念验证(POC)数据读出,预计未来两年报告相关数据 [8][49] - 公司未来更聚焦临床项目,同时在并购(BD或M&A)方面保持活跃,寻找能加速现有管线或补充近阶段价值拐点项目的资产、公司和技术 [11] - 公司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已有进展,Introspect技术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将在Viridia和EmpathBio的Phase 1试验中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后续Phase 2试验 [17] - 公司认为数字疗法对实现心理健康患者持久行为改变很重要,通过三支柱战略,利用数字疗法促进新习惯养成,并收集数据推动精准精神病学发展 [1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管理层对延长资金使用期的措施充满信心,认为能让公司专注执行临床项目,获得投资者认可,预计无需额外融资即可完成POC数据读出 [8] - 管理层认为COMPASS新CEO人选合适,有能力带领公司完成Phase 3试验、获批并商业化,同时看好COMP360在神经性厌食症治疗方面的潜力 [23] 其他重要信息 - 现任CFO Greg Weaver将卸任,副CFO Stephen Bardin明日接任,Greg将担任公司顾问至年底 [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未来18个月资本分配优先级及现有资金储备的影响 - 公司通过非稀释性融资和重新规划管线将资金使用期延长至2025年,有信心专注执行7 - 8个临床项目的POC数据读出,预计无需额外融资 [8] 问题: 是否倾向于更关注后期项目,牺牲早期项目或业务发展活动,还是继续构建更广泛的神经精神平台 - 公司未来更聚焦临床项目,同时在BD或M&A方面保持活跃,寻找能加速现有管线或补充近阶段价值拐点项目的资产、公司和技术 [11] 问题: 开展后期研究时是否会跟随COMPASS的脚步 - 公司在Perception研究中已采用与COMPASS首次试验相同的单剂给药和剂量范围测试方法,后续将根据数据设计下一次试验 [15] 问题: 是否能在神经研究早期阶段(如Phase 2)纳入数字工具和心理支持 - 公司数字技术已成熟并进入临床测试阶段,将在Viridia和EmpathBio的Phase 1试验中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后续Phase 2试验 [17] 问题: 未来几个月能否通过数字工具获得早期数据 - 可以获得早期数据 [19] 问题: COMPASS Phase 3试验设计中,哪些方面对Atai管线项目有借鉴意义 - 关注数字技术应用、重复给药、毒理学测试、长期数据要求以及ICH指南相关内容 [21] 问题: 对COMPASS神经性厌食症适应症及与新CEO的交流有何看法 - 管理层认为COMPASS新CEO人选合适,有能力带领公司完成Phase 3试验、获批并商业化,同时看好COMP360在神经性厌食症治疗方面的潜力 [23] 问题: FDA是否会将COMPASS的Phase 2b试验视为关键研究 - 有先例表明FDA会接受Phase 2数据作为支持性数据,但能否将其视为关键研究尚不明确,需等待更多数据 [25] 问题: 请介绍PCN - 101的Phase 2a试验设计、时间线、成功标准,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皮下桥接研究中的美国临床扩展情况 - Phase 2a试验采用单剂静脉注射,设30毫克、60毫克R - 氯胺酮和安慰剂三组,每组31名受试者,主要疗效指标观察24小时、7天和14天,预计年底读出数据,招募进展顺利 [27] - 美国已有10个试验点在招募,3个即将上线 [28] - 成功标准为24小时疗效优于安慰剂,且耐受性好,特别是解离反应低于SPRAVATO [28][29] - 皮下注射剂型正在规划启动,将测试与静脉注射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和剂量水平 [30] - 药物相互作用(DDI)研究已完成临床给药,正在分析数据,预计年底前出topline数据 [32] 问题: 从获批角度看,PCN - 101的关键差异是什么,市场是否更倾向于类似S - 氯胺酮的表现 - 最低获批标准为24小时内疗效达到2分以上且起效快,若能实现居家使用则是很大优势 [34] 问题: 假设PCN - 101试验成功,数据在从住院环境到居家使用的转换中可靠性和可转移性如何 - 给药途径改变会影响药代动力学(PK),需通过Phase 1了解皮下注射剂型的PK参数;居家使用可能提高信号噪声比,但需进一步观察 [36][37] 问题: PCN - 101桥接研究完成后的下一步计划 - 桥接研究结果是后续试验的支持条件之一,还有其他工作正在进行 [39] 问题: CIAS中许多化合物失败,应归因于化学性质或靶点选择还是试验设计 - 许多化合物失败可能与过于追求单一药理学作用有关,RL - 007的多药理学特性是其差异化优势;在试验设计方面,关于终点指标已有行业共识,但可能与药理学和终点指标子集选择有关 [41][43] 问题: RL - 007在改善给药方案方面的进展,以及关于是否进行Phase 2b试验、是否进行2期结束会议和终点指标选择的最新情况 - 公司正在为Phase 2b试验做准备,终点指标为MCCB,上一次试验中简单编码结果积极且与MCCB相关性好 [45] - 目前给药方案为每日三次(TID),公司考虑改进为每日两次(BID)或每日一次(QDM)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