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基本信息 - 2024 年 5 月 9 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举办投资者现场接待日活动的公告 [1] - 2024 年 5 月 15 日 14:00 - 17:30 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及事业部总经理出席活动并与投资者交流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创建于 1965 年,2001 年上市,有近 60 年历史,拥有控股子公司 80 多家、员工 8000 多人、总资产 200 多亿元,位列全球十大有机硅企业等多个榜单 [2] - 主营作物保护、硅基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三大产业,形成三足鼎立业务架构,“氯硅磷”元素循环逻辑贯穿其中 [2] 战略转型 发展方式转变 - 从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转变,提出终端化、平台化、全球化、数字化和绿色化五个方向,终端化为重点 [3] - 目前有机硅单体产能 55 万吨,草甘膦产能超 8 万吨,年底工业硅产量达 30 万吨,控制基础产品规模,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 发展动能转变 - 从市场驱动转变为市场和科技双轮驱动,将科技放最高位置 [3] 企业运营方式转变 - 变革组织和管理方式,学会服务和赋能,发挥 8000 名干部员工积极性 [3] 行业趋势 草甘膦行业 - 价格相对稳定且有阶段性波动,因粮食安全受重视、转基因放开使需求增加,国家限制产能使供给无新增,未来保持相对紧平衡 [4] 有机硅行业 - 国内 13 家单体生产企业,近两年新增产能持续释放,未来 2 年基础产品供需环境难改变,低价为终端带来机遇,新技术新行业发展促进终端应用研发 [5] 业务情况 作物保护业务 - 业内唯一有草甘膦、草铵膦“双草”原药产品生产企业,除草剂品种国内最全面,制剂转化率超 2/3 [6] - 实现转基因“性状、种、药”一体化战略布局,首批通过转基因作物用草甘膦品种国家登记评审,开展无人机飞防服务 [6] - 优势体现在技术、渠道、品牌和品种方面,海外收入为主,全球有 4000 多个品种登记,在美国和非洲有生产基地 [6] 硅基业务 - 有机硅单体产能 55 万吨,年底工业硅产能 30 万吨,拥有 1 亿吨高品位硅矿 [6] - 具有全产业链、终端化和高端化布局早、技术等优势,基础产品终端转化率超 40%,高端化率近 50% [6] - 终端业务完善,孵化出细分行业隐形冠军,能提供多产业有机硅材料整体解决方案,与多领域头部客户合作并嵌入前端研发体系 [6][7] 业务布局 有机硅业务 - 合资项目硅烷特气预计 2025 年下半年建成,应用于半导体等领域 [8] - 用四氯化硅和正硅酸乙酯做气凝胶,作为新能源电池隔热材料 [8] - 浸没式冷却液产品完成开发并在客户测试,子公司有产业和技术基础 [8] - 硅皮产品项目建设中,年底第一条生产线投产 [9] - 硅碳负极有一定基础,接洽国际合作 [9] - 海外业务发展早,出口金额行业第一,产品转向高附加值,布局涵盖欧美、东南亚,将加强海外合作 [9] 新能源业务 - 不生产固态电池,以负极材料为重点,面向 3C、动力电池、储能领域 [13] - 负极材料有三家企业,分别侧重不同领域,与浙大科创中心合作开发固态电解质产品,基本成型并推进商业化 [14] 其他情况 产品销售 - 草甘膦产能 8 万多吨,实际销售量超 10 万吨,市场价格 2.65 万元/吨,已接完 6 月订单 [10] 项目进展 - 5000 吨精草铵膦项目本月底中试,与浙大团队合作开发成套技术,成本有领先优势 [11] 矿产资源 - 云南有 1 亿吨硅矿储备,加纳金矿因矿体复杂,暂不进一步投入 [12] 研发投入 - 有集团级、事业部、子公司三层次研发体系,研发人员近千人 [16] - 与多所高校共建联合创新平台和开展科研合作项目,23 年研发投入 6 亿多,有费用使用考核标准 [16] 安全环保 - 安全方面抓管理和技术装备进步,引入杜邦 SHE 管理体系,培养 60 多名 SHE 工程师 [17] - 安全环保总体可控,企业 ESG 报告体现“一切事故可预防”“不让一滴污水入江”理念 [17] 分红情况 - 自 2001 年上市连续 22 年现金分红,截止 2023 年累计分红 35.97 亿元,2023 年业绩下降仍高比例分红,未来保证经营前提下多分红 [18][19]
新安股份(600596) - 新安股份投资者现场接待日活动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