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水处理、盐湖提锂、锂电材料回收 - 公司:蓝晓科技、久吾高科、蓝深新材料、国投罗钾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锂资源价格波动对提锂业务的影响 - 观点:虽锂价较去年下降,但行业利润空间和前景仍乐观,价格后续会平衡 [1] - 论据:最新提锂技术成本有优势,吸附剂为耗材,项目用量可观,业务属高附加值 [1] 盐湖提锂项目竞争情况 - 观点:竞争激烈,产能扩张明显 [2] - 论据:早期以矿石提锂为主,原料价格高;青海某湖原产能 2 万吨,现规划 8 - 10 万吨;周边有采矿权的都在开发,其他湖也在规划二期、三期项目 [2] 业主端赶项目进度对承接企业的影响 - 观点:业主赶进度,承接企业投入也会抢时间点,方向一致 [3] - 论据:无明确论据,基于行业逻辑阐述 后续项目量预估 - 观点:青海地区今年底到明年初落地项目多,其他地区如西藏也有项目在抢进度;新增项目后续主要在西藏和国外 [3][4] - 论据:青海地区最大项目投产 4 万吨碳酸锂,其他陆续加起来约 10 万吨;西藏有 3 - 5 万吨项目在抢进度;青海负荷接近满,后续增量靠其他地区 [3][4] 锂价对业主规划项目积极性的影响 - 观点:锂价在 8 - 10 万左右有波动但可接受,跌到 5 - 6 万甚至跌破 5 万,行业信心降低 [4] - 论据:各湖开发成本有差距,直接成本约 3 - 5 万,现锂价 10 多万仍有利润空间 [4] 技术更新带来的成本下降 - 观点:吸附法技术改进使吸附剂用量减少,效率提高,成本下降;每年吸附剂性能提升约 10% [5] - 论据:2015 年 1 万吨产能需 8000 - 1 万方吸附剂,现只需 3000 方左右,效率提高 2 - 3 倍;每年吸附剂性能提升 10% [5] 吸附剂用量减少对营收的影响 - 观点:吸附剂用量减少幅度不大,推出新一代产品价格上浮,利润能保持 [6] - 论据:如 2000 方可能少 200 方,推出新产品上一代停产,新产 品性能提高价格上浮 [6][7] 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提升优化 - 观点:用新床取代旧床,装填量减少,结合自动化设备,效率大大提高 [7] - 论据:原装填 30 方实际利用 10 方,现只需装 10 方;原靠手动阀门,现自动化运行 [7] 材料加设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竞争优势 - 观点:避免不必要竞争,业主对原厂家依赖性大 [9] - 论据:系统与产品配套,更换厂家可能有问题,风险不可估计 [9] 蓝晓科技吸附剂价格情况 - 观点:蓝晓科技吸附剂价格中等偏高,比平均水平高 10 - 20%;蓝深新材料现与蓝晓科技价格基本持平 [9] - 论据:蓝晓开发早,产品经大生产考验,用户认可;蓝深早期定价高,现因竞争与蓝晓差距不明显 [9]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观点:现在处于洗牌期,后续会剩下 3 - 4 家大的品牌,包括蓝晓、久吾、蓝深 [11] - 论据:目前做吸附剂、设备的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小厂技术储备弱,大 厂对行业理解深刻 [11] 蓝晓科技、久吾高科和蓝深新材料的差异 - 观点:蓝晓做吸附起家,研发团队强,有高附加值产品;久吾做膜起家,技术创新方面蓝晓占优势;蓝深技术力量比蓝晓弱 [11] - 论据:蓝晓吸附业务基本,产品更新多;久吾膜更新慢;蓝深部分人员从蓝晓跳槽,提锂技术改进不如蓝晓 [11] 铝系吸附剂在西藏地区的应用 - 观点:西藏地区水偏碱性,铝系吸附剂曾被认为不能用,现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可应用,未来 1 - 3 年调整后的铝系吸附剂仍是主流 [13][15] - 论据:铝系吸附剂适应酸性条件,西藏水偏碱性会造成中毒;现通过调整吸附剂合成配方和使用工艺解决中毒问题;新型钛系吸附剂有问题,处于技术储备阶段 [13][14][15] 分离吸附技术在锂电材料回收环节的应用 - 观点:锂电材料回收用常规树脂,附加值不高,竞争激烈 [15] - 论据:锂电材料回收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硫酸锂精制,大厂传统技术可解决,新上项目多 [15] 其他工段提升回收率 - 观点:通过回收吸附损失部分提高回收率,降低成本;业内已在进行小试、中试,预计明年年中有成型方案 [16][17] - 论据:吸附过程有损失,回收损失部分可增加产量,分摊成本;各企业已明确方向,正在调试技术 [16][17] 蓝晓科技在海外项目的优势 - 观点:蓝晓科技在海外市场有优势,但面临竞争 [17] - 论据:蓝晓在国外有分公司和收购布局,国内品牌和技术受认可;其他家也在竞争,但蓝晓在细节和经验上有优势 [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专家 2011 年开始从事水处理行业,加入现公司,主要负责树脂技术开发、市场应用和工艺方面工作 [1] - 国投罗钾 2022 年年中批下 5000 吨中试线项目,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前期调试,准备产出成品 [3] - 青海地区最快项目从 8 - 9 月立项,到 11 月底完成手续,预计明年年中投产,项目从立项到投产 6 - 12 个月 [3] - 全自动设备最早从国外引进,有缺陷,经改进后 2 - 3 年已成为标准化设备 [7]
蓝晓科技202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