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小鹏汽车 - 2024 - 2025年预计销量分别为32.0万辆、59.0万辆,同比增长124%、84%;总营收分别为630.0亿元、1114.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3.4%、16.3%;研发费用分别为72.5亿元、100.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1.5%、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42.9亿元、8.1亿元,归母净利率分别为 - 6.8%、0.7% [55] 赛力斯 - 预计2024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亿元、68.4亿元、87.4亿元;2024 - 2026年AITO销量分别为39.5万辆、49.5万辆、62.5万辆,同比增长281%、25%、26%;总营收分别为1385.5亿元、1580.3亿元、1898.3亿元,同比增长287%、14%、20%;毛利率分别为23.3%、24.0%、24.5% [59] 长安汽车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832.5亿元、2202.2亿元、2500.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84.5亿元、110.5亿元、127.1亿元;新能源销量分别为89.3万辆、141.5万辆、172.0万辆,渗透率分别为48.2%、66.6%、76.4% [61] 江淮汽车 - 预计2024 - 2026年总营收分别为496.2亿元、582.0亿元、673.8亿元,同比增长10%、17%、1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亿元、8.6亿元、12.6亿元 [63] 德赛西威 - 预计2024 - 2025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85.1亿元、369.4亿元,同比增长30.1%、2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亿元、30.8亿元 [79] 华阳集团 - 预计2024 - 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2亿元、8.94亿元 [8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小鹏汽车 - 智驾技术以XNet2.0实现感知维度去高精度地图,静态与动态BEV/占据网络三网合一;XPlanner大模型结合小模型实现精准决策控制;围绕高阶智驾 + 800V超充打造整车生产平台 [54] 华为汽车产业链 - 智选模式车企&零部件受益,华为建立全栈式智能化解决方案;车BU集中央企与华为优势,加速智能化产业变革 [56] 德赛西威 - 智能座舱业务稳定增长,客户结构优化,海外战略推进;是英伟达自动驾驶核心合作伙伴,全球智驾域控龙头 [78] 华阳集团 - 核心业务卡位汽车智能座舱,品类拓展,享受行业扩容红利;座舱新产品HUD渗透率提升,产品升级;座舱域控、电子外后视镜、功放等贡献增量 [8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L3智能化市场 - 2024Q1,L3智能化渗透率约5%(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基数),2025 - 2026年有望突破30% [2] 汽车价格带市场 - 2018 - 2023历年平均,3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占比约15%,对应约300万辆容量;5 - 15万元群体销量占比约50%,15 - 30万元群体销量占比约35% [47] 线控转向市场 - 预计SBW的渗透率2025年达到5%,2030年达到30%;市场规模2025年达到51亿元,2030年突破250亿元,2025 - 2030年CAGR达37% [76]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引领汽车智能化变革,国内华为/小鹏率先跟进,其余车企随后;FSD入华将加速国内车企淘汰赛进程,推动L3智能化渗透率提升,重塑国内车企格局 [2] 特斯拉 - 坚持“硬件为先,软件随后”策略,以大模型为核心抓手,通过多次硬件升级和软件架构创新变革引领智驾软硬件升级 [6] 国内车企 - 华为ADS智驾系统历经三次迭代,2024年实现模块化端到端,全场景贯通;小鹏汽车以英伟达智驾芯片为基础,算法提升同时简化感知硬件,2024年预计迭代XNGP+;理想采用两套解决方案,预计2024年完成规控环节端到端落地;极越以吉利 + 百度合作赋能,利用百度自研LD车道级地图,坚持纯视觉智驾方案;蔚来NT2.0平台起加速自研算法迭代,24年4月底迭代全域领航NOP+;其余车企或自研或联合开发,2024年批量开城 [25][32][35][39][41][43] 智能化硬件领域 - 关注具备量产配套能力的域控制器供应商、领先的汽车电子供应商以及掌握底盘制动、转向、悬挂能力的底盘供应商 [69][71][73]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L3智能化市场 - 15 - 30万元价格带可实现L3智能化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具备市场容量大、消费者购买力较强且对新事物接受度较高、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可支持等优势 [47] 国内电动智能车格局 - 2020 - 2023H1电动化行业红利使国内新能源汽车格局初定,展望智能化行业红利,预计2025 - 2028年月均CR6国内集中度或挑战80% [51][52] 其他重要信息 特斯拉技术进展 - 2020年BEV上车,数据后融合变为特征级融合,数据标注由人工转为自动;2022年占用网络落地,实现感知端到端;2023年规控环节端到端落地,rule - base比例降低;2024年DiT上车,实现全栈端到端 [2] 国内车企开城规划 - 华为/小鹏开城进度领先,理想/蔚来紧随其后,极越/小米/长城等自研以及智己/腾势/极氪等联合开发者再次之 [23]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
汽车智能-证券-+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四:FSD入华或加速车企淘汰赛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