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关税-证券-宏评:拜登加征关税的“醉翁之意”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中美贸易领域,主要涉及中国的钢铁、铝、新能源(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行业,以及美国的新能源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拜登加征关税目的在“选票”而非“钞票” - 今年拜登连任面临通胀、健康、市场动荡及特朗普舆论攻势等难题,关税成“祸水东引”手段,此次加征关税规模 180 亿美元,是特朗普时期以来最小,且经充分预期沟通、留有空间,征税商品有的放矢,目的是争取选票并管控中美分歧 [1] 税率不低但征税规模不大 - 电动车关税税率从 25%增至 100%,锂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关税增加超两倍,光伏电池关税增加一倍,但 180 亿美元规模仅占 2023 年中国对美出口和中国出口总量的 3.6%和 0.5%,与特朗普时期大面积征税形成对比 [1] 加征关税“作秀式”政治性意义大于经济性意义 - 大选年视角:加征钢铁及铝关税可获“铁锈地带”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选民支持,截至 2024 年 5 月 13 日民调显示,拜登在六个摇摆州中的五个州民意落后,宾州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总部所在地,密歇根州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车产能投入较多 [2] - 美国经济角度:加征中国电动汽车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关税,表面利于美国新能源行业发展,2023 年美国在清洁能源等方面新投资达 2390 亿美元,比 2022 年增长 38%,2023 年第四季度投资额达 670 亿美元,比 2022 年同期增长 40%,但除电动车外,其他加征关税情况好于市场预期,储能电池及锂电 2026 年才开始加征 [2][4] - 关税征收对象:本轮关税矛头指向中国“新三样”等优势制造行业,但难以实质削弱中国优势制造业,“新三样”等产品占中国出口比例约 10%,对出口增速有明显支撑 [4] 对中国产品出口影响分析 - 中国钢铝受关税影响相对较大,对美出口钢铁及钢铁制品、铝及铝制品以及“新三样”占各自总出口比例分别达 8%、10%和 9%以上 - “新三样”中锂离子蓄电池受关税影响大,对美出口占比超 20%,太阳能电池和电动载人汽车对美出口占比仅约 0.25%和 1.1%,受影响可忽略不计,出口伙伴集中在欧盟和东盟等地区 [4] 需警惕的情况 - 需警惕美国对转口贸易的限制及带头示范作用,美国对华持续脱钩,中国通过东盟、墨西哥等转口贸易间接输美产品引美国重视,墨西哥大幅提高进口产品关税,欧盟对华“新三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酝酿已久,今年贸易摩擦影响或更猛烈 [5] 关注“小院高墙”承诺可靠性 - 今年拜登政府“小院高墙”策略升级,从科技制裁扩大到贸易制裁,应注重内循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朗普时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征关税情况:2018 年加征初期涉及约 500 亿美元商品;2018 年 9 月加码,对约 2000 亿美元商品征税;2018 年底 - 2019 年中缓冲 + 再升级,2019 年 6 月第二波关税从 10%提至 25%,并威胁对约 3000 亿美元商品征税;2019 年底中国反制,对约 750 亿美元美国商品征额外关税;2020 年美国继续对约 3000 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并制裁华为等科技公司 [1] - 美国对新能源方面的政策梳理:2004 年通过太阳能 ITC 政策,2006 年 ITC 正式生效,2018 年明确 ITC 退坡政策,2020 年多项光伏相关政策调整,2021 年提出降低太阳能成本目标并提供资金,2022 年签署《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支出 3690 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领域 [13] - 美国对清洁能源投资情况: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23 年在清洁能源等方面新投资达 2390 亿美元,比 2022 年增长 38%,结构上主要投向零售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