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机械业务 - 科达制造是国内唯一能提供陶瓷整厂整线装备及服务的企业,压机、抛光机、窑炉等关键设备国内及亚洲市占率排名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业务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海外市场平稳,海外订单占比超50%,海外收入持续提升,印度、非洲、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销售占比较高,欧美高端市场市占率较低 [2] - 国内是存量市场,业务驱动来自下游新产品迭代、陶机更新换代、智能化需求及政策要求,公司将创新生产工艺,提供智能化、绿色化产品提升国内市占率;海外是增量市场,公司通过全球化运营拓展陶机和配件耗材业务,已在多国建立子公司,2018年收购意大利唯高,2023年收购意大利模具公司FDS 70%股权拓展欧美高端市场,还通过全球销售网络推进配件耗材与陶机协同发展 [2][3] - 2023年重点发展配件及耗材业务,收购国内墨水龙头国瓷康立泰40%股权(其2022年收入约10亿),共同设立广东康立泰公司并由科达制造控股,推进其海外业务拓展并协助降本;收购意大利模具企业FDS,全球布局超80个配件仓及服务网点 [3] - 公司通过加快海外发展提升海外业务占比,补充配件耗材业务,借助原材料价格下降和生产管理精益项目提升净利率,更关注盈利水平保障 [3] - 主要竞争对手为萨克米,科达设备特点是大批量、快速、性价比高,主要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有市场,正持续布局欧美高端市场 [4] - 陶机通用化围绕现有装备能力外延,如压机用于铝型材挤压机,窑炉用于锂云母焙烧窑等,公司会调配资源着重发展通用化不错的产品 [4] - 铝型材挤压机已供货永臻科技等企业,可用于多领域,2023年接单和客户反馈不错,上半年接单超1.7亿 [4] 海外建材业务 - 2015年左右考察后,基于非洲人口、市场和城镇化情况,2016年在肯尼亚合资建设首个陶瓷厂并当年盈利,后续在多国建设瓷砖项目,凭借机械制造和渠道优势铺开市场 [4] - 非洲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原材料配套欠缺,国家规模小,涉及运输等事项需建设渠道网络,本土员工占比超90%,存在人员管理问题,跨境经营需面对法治、经济环境差异,公司已有成熟管理模式和团队 [5] - 合作方森大集团是海外国际贸易企业,有广泛营销网络和当地资源,公司与森大成立合资公司,科达持股51%、森大持股49%,合资公司下设持股平台在各国设项目公司,开展多业务,未来将推动更广泛合作 [5] - 2022年瓷砖销量1.2亿㎡,营收约33亿元,产销平衡,在5个国家建设6个生产基地,产品在本国及周边国家销售,目标覆盖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部分出口至南美秘鲁,2023年前三季度超半数在生产基地所在国销售 [5] - 2023年有3条瓷砖产线投产,分别在塞内加尔、赞比亚、加纳 [5] - 销售模式主要是经销商模式,多采用专卖店形式,少部分为批发商模式,层级扁平化,公司正进行渠道下沉,开展销售激励及帮扶措施 [6] - 客户前期以市政、商业工程为主,居民消费逐渐增加,未来非洲城镇化率提升将带动建材需求 [6] - 打造多个瓷砖品牌,特福是主要品牌,还设立高端品牌试点销售大规格瓷砖,效果不错并在铺开 [6] - 非洲子公司生产小规格瓷砖,也有部分大规格瓷砖,根据当地审美设计优化,当前价格与几年前同规格产品相差不大,质量提升,试点高端品牌及调整产品结构有望提升价格 [6] - 在加纳、肯尼亚规划的两个洁具项目已投产试运行,可协同瓷砖渠道拓张,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品牌,洁具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好,未来有望借助本土化优势扩张份额并盈利,装备业务可提供协同并提升业务能力 [7] - 选择政治和营运环境稳定、人口规模及增长潜力大、经济发展趋势好、市场规模大、地理位置好、限制少的国家布局,除已布局的5个国家,还在科特迪瓦、喀麦隆、南美秘鲁建设项目,对不稳定但有潜力的国家先出口布局 [7] - 观察到南美等区域未来增长确定性大、机会多,合作方森大集团在南美有渠道资源,可借鉴非洲经验,项目拓展需考虑资金、资本支出、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 [7] - 非洲本土竞争对手主要是一家中国企业,产能布局部分重合,疫情后还受进口瓷砖竞争,但非洲建材市场是增量市场 [7] - 优势在于本土化成本、渠道、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原材料本土化,本土员工占比超90%,运营成本低,有成熟管理团队,装备优势可赋能生产流程,2020年与IFC等合作获低成本资金支持 [8] - 截至目前,在非洲五国运营6个生产基地,投产17条建筑陶瓷生产线及2条洁具生产线,1月肯尼亚基苏木洁具项目投产试运行,多个项目在建,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近2亿平方米建筑陶瓷、260万件洁具及40万吨建筑玻璃,公司还将寻找空白市场,技改或扩建现有基地,不排除收并购,希望形成80%建筑陶瓷、5%洁具、15%建筑玻璃的业务结构,5年内实现百亿营收 [8] - 早期资金筹备通过股东出资及贷款,目前主要是业务盈余资金和贷款,2020年IFC为非洲项目提供7年期低息贷款,2023年再次通过IFC等融资 [9] - 合资公司控制好资产负债表且有利润时会分红,近几年保持稳定分红 [9] - 与森大集团关联交易主要是通过其渠道开展海外建材出口清关、运输业务,部分森大人员为合资公司提供服务,随着业务增长已逐步独立运营 [9] - 美元高利率影响非洲当地购买力和建材销售,但瓷砖需求总体增长,美元回到合理水平或提振销售 [9] - 红海局势紧张影响出口非洲海运航线,海运费上涨,对非洲进口瓷砖影响更大 [9] 锂电材料业务 - 公司做清洁煤制气装备积累碳基材料处理技术,2015年左右从碳基材料领域寻找增长点,开展负极材料研发,2017年设立福建科达新能源布局生产基地,同时收购蓝科锂业其他少数股东股份,间接持有43.58%股权,已通过分红收回投资 [10] - 2023年前三季度,自营负极材料业务产销量同比提升,产销率较高,但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营收规模受限,第三季度盈利能力环比改善,后续持续降本增效 [10] - 负极材料主要面向储能领域企业,循环次数和安全性能有优势,未来成品主要供应储能领域客户,部分配置动力及数码类客户 [10] - 2023年前三季度,安徽、福建基地具备4万吨/年石墨化、2万吨/年人造石墨产能,前期规划国内15万吨人造石墨产能,计划协同境外资源启动5万吨海外产能建设,目前福建二期与重庆项目建设进度放缓,后续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安排 [10] - 通过规模化产能建设降低管理成本边际,采用优化结构、提升技术工艺等方式降本增效,锂电装备业务赋能生产基地,与部分储能头部公司合作,挖掘新客户扩张市场占有率 [10] - 蓝科锂业目前有3万吨/年碳酸锂产能装置,2023年前三季度最高日产量突破140吨,未来2 - 3年内希望通过技术提升等方式实现5万吨/年以内产能 [11] - 碳酸锂价格波动无法控制,盐湖提锂有价格竞争优势,公司推动蓝科锂业扩产、降本和技术优化,通过分红推动主营业务全球布局 [11] - 蓝科锂业日常生产经营由管理层负责,董事会决策重大事项并听取汇报,董事会5名成员中科达制造提名2位董事,双方在董事会层面探讨发展并支持各项工作 [11] 其他业务及公司情况 - 环保业务早期研发煤制气技术及装备,延伸脱硫脱硝除尘和清洁煤气运营业务,近年收缩业务,保留部分煤制气装备业务,向新能源装备转型 [11] - 公司分红金额随收益增加而增加,分红比例维持在30%以上 [11] - 董事会由12名董事组成,董事长负责集团战略规划,三位执行董事分别管理建材机械、海外建材、锂电材料业务,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提供专业判断和监督,三位副总裁协调职能部门工作,大股东认可公司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 [12] - 前十大股东中有三位下游客户相关方通过2020年定增进入,第一大股东梁总多次增持,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回报投资者 [12]
科达制造(600499) - 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