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丰银行(601528) - 2024年4月12日瑞丰银行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瑞丰银行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4年4月12日上午10:00 - 11:30通过视频直播和网络互动结合形式举行,地点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2] - 参与单位为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智晖等管理层主要成员 [2] 2023年业绩亮点 财务指标 - 总资产达1968亿元,增幅23.35%;归母净利润达17.3亿元,增幅13.04%;不良贷款率首次降至1%以下,为0.97%,较年初下降0.1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提升23.62个百分点达304.12%;全球千强银行排名516位 [3][4][17] 业务发展 -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首次破百亿;服务科创人才企业781家,贷款余额107.17亿元;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服务企业数量占辖内印染企业四分之一;推出“融安贷”,提高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和便捷度 [4] - 深化与区公积金中心等战略合作,创新“共富贷”等载体,推动乡村振兴和金融赋能共同富裕;强化与区财政局合作,为区域扩中家庭提供贷款近3亿元 [4][5] - 与市区两级63个部门局办达成合作,引入“政务 + 金融”服务200多项,每年进社区举办公益活动4000余场;“瑞丰有爱•瑞行三助”十年来慈善捐助超1.3亿元,蝉联中国企业慈善公益500强 [5] 资本运营 - 投资入股苍南农商银行,增持永康农商银行、嵊州瑞丰村镇银行股份,村镇银行连续第8年获“全国百强村镇银行”荣誉 [5] - 获得中央债券借贷业务、人民币外汇即期尝试做市机构等多项资质 [5] - 与财通证券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多方面业务合作 [5] - 2023年资管、保险、贵金属、基金等实现历年最好业绩,外汇衍生品利润实现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第一 [5][6] 未来发展战略 “1235”目标愿景 - “1”是以打造“一家百年金融老店”为发展使命 - “2”是以争创“双一流”为发展愿景,即打造全国一流农商银行、全国一流公众银行 - “3”是以“三好”为发展理念,即把“银行自身发展好、区域经济服务好、社会责任履行好” - “5”是实现“五年再造一个瑞丰”发展目标 [6] 业务与区域布局 - 深化“一体三翼”业务格局、“一基四箭”区域发展 [6][16] 能力建设 - 通过“一升四转”,强化党建统领、战略引领、风险管理、数智创新、资负管理、高效运营、合规内控、组织人才、品牌文化等“九大能力”建设 [6][16][17] 问答环节要点 2024年经营计划 - 围绕主责主业,打好贷款业务“增长仗”、存款业务“增效仗”、异地空间“增量仗” - 围绕管理能力,深耕服务“原点”、打通经营“堵点”、驱动效能“绩点” - 围绕降本增效,降低业务、管理、运营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8][9] 限售股解禁 - 2024年6月25日,部分限售股解禁,前14大股东持有的约42%股份和职工持有的约1.5%股份将上市流通,大股东看好长期发展前景,愿保持投资关系 [9] 资本充足率 - 2023年资本充足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13.88%,原因是加大信贷资产投放和资金业务运作 - 2024年将优化业务和资产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合理配置资本 [10] 异地经营 - 2023年越城区域营业收入占比13.63%,较上年增长39.51%,营业利润占比21.20%,较上年增长41.14%;全行异地机构营业收入8.21亿元,增幅22.53%;存款新增79.32亿元,增幅40.27%,规模贡献占比接近20%;贷款新增25.21亿元,增幅29.93%,规模贡献占比达到30.92% [11] - 未来将把异地区域作为增量拓展市场,越城等区域明确不同定位发展 [11][12] 非利息收入 - 2023年非息收入大幅增加,利息收入占比快速下降,但仍有发展空间,未来将打造多元化利润中心,培育非利息收入业务 [12][13] 估值提升 - 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和实施稳健可持续的分红政策两方面助力估值提高 [13][14] 银行排名 - 2023年7月获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第516位;10月位列“陀螺”评价体系城区农商行第十名;三度被评为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 [14] 瑞丰银行特点与规划 - 特点包括所在区域民营经济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是标杆银行、坚持改革创新、有执行力强的队伍 [15] - 未来围绕“1235”目标愿景,深化业务和区域布局,强化九大能力提升 [16][17] 资产质量管控 - 坚持全面风险管理,建立相关体系,完善风险、内控管理架构,优化客户风险预警系统 - 2023年末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高,未来将从提升定价和减少风险损失两方面强化风险经营能力 [17][18] 息差管理 - 2023年息差下降0.48个百分点,处于上市银行中位水平,原因包括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和负债端成本刚性 - 未来将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定价、加强主动负债管理等手段提高息差管控能力,预计2024年净息差水平走低问题将缓解 [18][19][20][21] 绩效薪酬延期支付 - 对员工薪酬按监管要求实施延期支付,给付金额按年列支,对今后年度业绩无重大影响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