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近况 - 今年前三季度,核心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IT等关键增量市场开拓顺利,专业显示等利基市场贡献稳定利润,手机、IT等消费品市场需求和价格回暖,公司推动重点市场价格上涨修复 [2][3] - AMOLED手机业务:两条柔性AMOLED产线前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300%以上,市占率国内第二;武汉TM17产能保持高位,明年挑战新高,TM18持续快速上量;首款折叠、HTD产品已出货,明年技术产能释放,业务进入全面发力期 [3] - 车载业务:截至2023年H1,车载前装和车载仪表市场出货量全球第一,今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0%,新获项目机会总额保持高位,核心海外市场创新高;直供车厂汽车电子业务今年部分项目出货,明年规模释放,新能源汽车业务在头部客户份额快速提升;中长期,TM19、TM20及两条LTPS产线为车载业务提供基础 [3] - IT业务:今年前三季度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0%,平板产品市占全球领先,笔电占比优化提升;明年TM19和TM20的首款IT产品点亮、量产,产线产能释放将打开发展空间 [3] - Micro - LED业务:在高PPI、透明等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具备行业领先技术能力,全球首发高PPI玻璃基Micro - LED显示屏;与全球头部车企等展开合作;合资投建的产线2024年首样点亮并具备批量出货能力 [4] 现场交流 国产化进程 - 显示领域原材料和LCD设备国产化率较高,AMOLED上游核心原材料及关键设备国产化率有提升空间,随着产业链发展和技术成熟,国产化率有望提升,公司推进供应链本地化、多元化采购 [4] Mini - LED - 下游应用:大尺寸和车载领域需求加速,公司主要应用于车载显示领域,已有技术方案实现对海外车载大客户出货,新项目量产推进 [4] - 技术路径:有白光(G1和G2)和蓝光(G3和G4)两种技术,蓝光又分PCB背板(G3)和玻璃基背板(G4)两种路径,公司均有技术储备;公司与客户合作将PCB量子点蓝光Mini - LED商业化,已推出AM主动式驱动的玻璃基量子点Mini - LED技术,AM Mini - LED背光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5] 柔性OLED市场供需 - 柔性AMOLED在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是趋势,高端产品占比将增长;目前市场需求增长明显,供应侧厂商稼动维持高水位,四季度价格呈涨价趋势;公司将紧抓机遇,加快产能释放,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 [5] 8.x代AMOLED布局影响 - 8.x代AMOLED产线目标市场聚焦中尺寸IT类产品,产能释放等短期内有不确定性,影响相关领域供应格局和技术规格;对目前G6 AMOLED产线主力生产的智能手机显示产品暂无明显影响,车载领域中长期有发展机遇 [5] LTPS业务规划 - LTPS手机产品占主要份额,非手机类产品比重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高端IT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180%,车载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近40%;公司将推进产线多元化布局,提升灵活和弹性经营能力 [6] Micro - LED发展规划 - 加快技术和工艺开发,在多技术方向取得突破,具备领先技术能力;与全球头部车企等展开合作;发起成立Micro - LED生态联盟,合资投建全制程产线,明年具备批量出货能力 [6] 柔性AMOLED产能占比 - 今年柔性AMOLED产品以LTPS AMOLED为主,折叠、HTD产品已出货且有新项目推进,明年高技术规格产品逐步起量 [6] Tandem技术应用市场 - 能优化OLED性能,预计在车载、IT等下游市场使用诉求增多,可能用于智能手机特别是折叠屏手机;公司已进行技术开发,有技术储备 [6] TM18项目情况 - 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去年点亮并交付产品,已近达产;第二阶段产能明年上半年逐步释放,第三阶段推进中 [7] 中小尺寸面板价格展望 - 细分市场和产品技术类型多样,价格走势有差异;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复苏,手机面板市场向好,电子消费显示产品价格有上涨趋势;公司利用业务布局经验,强化核心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推动价格上涨 [7] AMOLED客户情况 - 柔性手机显示领域实现国内品牌客户全覆盖,客户粘性增强,支持多个品牌客户旗舰、高端项目首发;公司持续技术创新,加快高规格产品释放 [7] 营收结构和毛利率 - 下游市场包括电子消费品和专业显示领域;今年前三季度,电子消费品类营收占比超五成,车载、专业显示类占比约四成;消费电子逐步复苏,专业显示产品毛利率更稳定 [7]
深天马A(000050) - 深天马A调研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