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情况 - 三季报营业收入72.95亿元,同比增长6.63%,归母净利润10.40亿元,同比增长10.61%,扣非归母净利润9.57亿元,同比增长20.33% [2][3] - 化学制剂产品收入39.32亿元,同比增长17.16%,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收入17.73亿元,同比增长1.83%,中药制剂产品收入10.01亿元,同比下降18.53%,诊断试剂及设备产品收入5.492亿元,同比增长12.94% [3] - 前三季度鼠神经生长因子销售收入3.07亿元,参芪扶正注射液销售收入6.70亿元,两者合计收入占比下降到13.4% [3][4] - 精神领域氟伏沙明及哌罗匹隆分别实现销售收入0.99亿元和0.4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1.77%和39.69% [5] 管理团队调整 - 年初以来对管理团队进行调整,董事会希望高管团队结构向国际化、年轻化、高效化转变,未来强调业务聚焦与组织执行力和效率提升 [3] 毛利率提升原因 - 原料药板块由大宗原料药向高端特色原料药转型,放缓低毛利品种投入及销售,重点推广高毛利特色品种,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4] 研发费用上升原因 - 研发不断推进,如重组人源化抗人IL - 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进入III期、微球平台项目不断推进 [4] 精神领域产品布局 - 重点品种为氟伏沙明及哌罗匹隆,哌罗匹隆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已逐步建立专科销售团队,在研项目有布南色林片、阿立哌唑微球等 [5] 单抗公司研发进展 - 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2018年底申报生产,争取明年上半年获临床批件 [5] - 重组抗IL - 6R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启动III期临床,重组人源化抗HER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进行Ib期临床试验,重组人源化抗PD - 1单克隆抗体准备Ib期临床试验 [5][6] - 储备两到三个全球性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开发与技术转让 [6] 丽珠微球中心研发情况 - 醋酸曲普瑞林微球(一个月)项目处于I期临床,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三个月)已获临床批件,后续立项品种有奥曲肽微球、阿立哌唑微球、戈舍瑞林植入剂等 [6] 临床推进举措 - 加强医学团队搭建,引入四五位医学专家,成立集团医学总部,统一集团临床运营队伍,按区域设立临床中心,与营销团队配合推进临床工作落地 [6][7]
丽珠集团(000513) - 2019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