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况 - 1996年12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注册地海南,前身海南金海,2000年6月更名中钨高新,2006年湖南有色增持成大股东,2009年五矿集团成实际控制人 [3] - 2013年战略重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和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并购南昌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3][4] - 2016年实施管理层面整合,被定义为钨产业一体化管理运营专业化公司,相关资源托管给上市公司 [4] - 2018年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第一批试点企业,2018 - 2020年开展改革,业绩稳步提升 [4] - 2020年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项目,资金用于优势产品提质扩能升级 [4] - 2021年7月完成第一期限制性股权股票激励项目,完善治理结构 [4] - 是中国最大硬质合金综合供应商,硬质合金整体产量超1万吨,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5% [4] - 旗下金洲PCB用精密钻头全球市占率第一,切削刀具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国际有知名度和话语权 [4] 数控刀片情况 - 2021年数控刀片年产量突破1亿片,2022年新项目投产前月均产量约维持在900万片以上 [4] - 自硬新增1000万片数控刀片产能,建设期约9个月,2022年第四季度投产,预计2022年年内产量达2000万片 [4][5] - 数控刀片毛利率预计略有下降,株钻和自硬毛利率存在差异,自硬现阶段毛利率低于株钻 [5] - 2022年自硬新建项目新增1000万片产能,株钻已批准建设的两条生产线预计增加1000多万片产能 [6] 刀具行业需求与竞争 - 公司订单延续去年高景气度,订单排产超2个月,交单和接单情况良好 [5] - 国内刀具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通道,需求端因制造业升级、存量市场扩大、硬质合金刀具替代传统刀具而增长,行业内企业扩大产能 [5] - 不同刀具企业有客户分层和差异化竞争路线,但同质化产品竞争加剧,行业景气度高时企业收益好,需求萎缩时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5][6] 刀具生产销售主体 - 主要是株钻和金洲,自硬逐步释放数控刀片产能,金洲生产微型钻头和铣刀,株钻生产数控刀片等,自硬生产数控刀片和传统刀片 [6] - 2021年刀具业务收入以年报为准,以往微钻和微型铣刀营收占比约1/3,数控刀片收入占剩下2/3的一半 [6] - 2022年切削刀具及工具板块是重点发展板块,产能将扩充,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6] 传统刀片与海外市场 - 机床数控化率提高,传统刀片销量下降、市场份额被替代,但公司旗下株钻和自硬传统刀片仍有增长 [7] - 数控刀片和刀具在欧洲市场表现好,知名度和认可度高,产品有竞争力,销售价格不低,有奔驰、宝马等客户,也在开发东南亚市场,发展重心在国内 [7] 国产替代与金洲公司情况 - 国产替代快速发展,但中高端及高端领域国内产品占有率低,疫情加速替代进度 [7] - 2021年金洲微钻销量约5 - 5.5亿只,毛利率维持在35 - 40%,计划十四五末产量达7亿只以上,小批量高频扩产,深圳、昆山和南昌基地同步发展 [7] - 金洲齿科工具进展较快,从个别产品扩展到全系列及儿童用产品,但对产值和营收贡献小 [8] 原材料与矿山注入 - 五矿体系内钨精矿产量暂时无法满足公司需求,自给率约80% [8] - 集团承诺注入钨矿山,具体节奏依资产梳理情况而定 [8] 难熔金属与细钨丝业务 - 难熔金属产品包括钨钼、钽铌制品等,2021年设立中钨高新稀有金属新材料公司,业务有明确规划,实现技术进展和突破 [8] - 细钨丝替代钢丝作为金刚线基材是未来趋势,可提高切割效率、降低成本,公司看好前景,自硬将投资建设100亿米光伏行业用高强度细钨丝生产线 [8][9] 粉末制品情况 - 粉末制品有分类,2022年1月2500吨中粗粉智能生产线建成投产,整体产能八九千到1万吨,满产满销,内部消耗多 [9] - 不同品类粉末制品毛利率差别大,市场化程度较高,企业可按需采购,公司内粉末资源和技术支持深加工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进口替代 [9][10] 研发、收并购与业绩情况 - 研发重点放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和产业拓展,涵盖刀片、粉末等多领域 [10] - 未来做强做大优势产品板块,不排除内涵式与外延式增长结合,收并购看机遇,可能往国外发展 [10] - 2021年四季度业绩环比三季度下降,原因包括所得税、维检费、发货节奏、电价和科技分红等,具体以年报为准 [10] 2022年市场预期与产能恢复 - 1月订单和销售同比增加,但增速放缓,下属生产单位除株钻休假2 - 3天外,其余未休假 [10]
中钨高新(000657) - 中钨高新2022年2月23日-2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