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光正眼科是全国型眼科医疗服务机构,上市公司体内有14家眼科医院和3家诊所,分布于上海、无锡等城市,体外储备美尔目眼科等参股标的 [2] 业务结构与发展思路 - 2018 - 2022年,屈光收入占比从7%提升到44%,视光从25%提升到16%,白内障从60 - 70%降到29%,一季度呈现类似结构,公司坚持“以白内障与眼底为基础,以屈光为中心,以视光为目标,干眼等全面发展”思路发展消费医疗 [2] - 2021 - 2023年一季度,白内障中高端晶体手术量占比从50%提升到77%,一季度白内障毛利率49% [2][3][8] 学术与品牌建设 - 2022年,新视界眼科等“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考核,国家眼部疾病“双中心”落户公司,主办学术会议;2023年3月与复旦成立眼健康实验室,5月与江南大学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持续举办“眼科疑难病例交流会”超49期 [3] 供应商合作 - 2023年4月,蔡司散光矫正手术示范基地在东区眼科医院成立并授牌;6月,STAAR公司深化与公司ICL项目合作并授牌;7月光正眼科与蔡司团队交流座谈 [3] 问答部分 转型契机与市场空间 - 2018年前公司主营钢结构与天然气,盈利能力一般,转型进入眼科赛道,我国未成年人近视患病率达54%,成人近视达45%,三大眼病患者超10亿,屈光手术等手段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广阔 [3] 经营与布局思路 - 收购新视界后,保持严肃医疗病种优势,发展消费医疗,将惠南医院迁至浦东,上海定位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走一城多院模式,体外依托苏州医院等;北京参股美尔目,走类似模式,年收入3 - 4亿 [2][3][4] 医院情况 - 上海中山和中兴医院,公司统筹经营,打造差异化定位;体外医院规模4 - 5亿以上,明年美尔目部分优质医院、苏州医院可能注入上市公司 [3][4][5] - 全公司一季报屈光收入占比44%,白内障32%,视光13%,上海片区差异不大,中山院区白内障与眼底病占比高,中兴屈光占比高 [5] - 中兴医院主动转型病种结构,白内障收入占比降至38%以下,屈光业务发展,今年屈光收入有望接近1亿 [5] 人才与管理 - 公司为眼科团队打造平台,实施股权激励,推进股权合作模式,有推进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想法;管理团队融合好,核心人才流失少,新老业务分开管理 [5] 增速预期与增长来源 - 公司定位品质型医疗,围绕长三角、京津冀发展,择机布局珠三角,未来2 - 3年,预计眼科行业增速20%以上,公司目标增速20 - 30% [6] - 增长来源一是体内新视界部分,复制上海和无锡转型经验到成渝和胶东片区,预计每年有15 - 20%增幅;二是外延式扩张,适时将体外医院纳入上市公司 [6] 利润与盈利周期 - 全年净利润目标3600万,上半年400 - 600万,主要利润在7 - 10月,公司有信心完成目标 [6] - 新建医院盈利周期约3 - 5年 [6] 销售费用 - 2022年销售费用率提升,因上海业务受影响收入下滑,固定费用存在,且屈视光业务销售费用高 [7] - 降低销售费用措施包括强化品牌与口碑建设、强化客户服务优势、落地增长战略摊薄固定费用 [7] 业务剥离与影响 - 公司转型后已剥离钢结构与能源资产10亿以上,后续将适时加速资产剥离 [7] - 钢结构与能源业务盈亏平衡,出租10个加气站年回收租金1000多万 [7] 业务恢复与政策影响 - 今年白内障业务一季度收入同比翻番,长三角医保政策好,白内障业务内部结构转型,毛利率有优势 [7][8] 屈光业务 - 2022年屈光业务毛利率低因上海业务受影响,今年一季度屈光毛利率46%,ICL手术量占比24% [8] - 面对屈光手术降价趋势,公司坚持以医疗服务品质取胜,构建差异化优势,关注市场价格变动确定策略 [8] 管理模式 - 公司医院实行CEO经营负责制,事业部条线制,对各院区按病种、条线经营管理赋能 [8]
光正眼科(002524)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