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汉威科技(300007) - 汉威科技调研活动信息
汉威科技汉威科技(SZ:300007)2022-11-22 00:18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8年,2009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围绕传感器向下游智能仪器仪表延伸,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物联网生态,涵盖智慧安全、环保、城市、公用等领域 [1] - 目前三大主营业务为传感器3亿 +、智能仪器仪表接近4亿、物联网应用12亿 +,其中物联网应用有6亿是智慧公用业务,未来可能逐步置换出去 [1] 业务战略与发展 - 前几年后端物联网行业应用带动前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需求,天花板逐步打开,公司战略是重视物联网应用,同时在前端发力 [1] - 近期定增募投项目围绕前端传感器和仪器仪表,行业需求旺盛但产能不足,公司在扩产和销售新产品,每年1亿多研发费用沉淀的技术和产品将转化为销售收入 [1][2] - 前几年收购带来的新老股东、管理层变更完成,并购商誉18 - 19年基本释放完毕,业绩见底回升 [2] 业务竞争要素与优势 - 产业链优势:传感器、仪器仪表、物联网解决方案全产业链,业务相互独立又促进 [2] - 传感器:核心是技术优势,气体传感器需5 - 8年材料、工艺、技术沉淀,光电类传感器比拼供应链和成本 [2] - 仪器仪表:成本、销售、技术、品牌壁垒,比拼供应链和技术 [2] - 物联网应用:优势在于经验和行业技术诀窍,公司了解行业和客户,将综合理解体现在软件中提供服务 [2] 物联网应用价值与市场 - 价值:以智慧水务、工业安全互联网、燃气行业为例,能让下游客户提高效率、减少人工、降低能耗和成本、保障安全、提高经济性 [3] - 市场:2020年物联网解决方案平台化应用营收接近4亿,毛利率35 - 40%,净利润不高,因行业应用处于开拓期成本高 [3] - 各行业渗透率:燃气行业约30%,自来水行业10% +,城市防洪排涝、化工园区等约10%,市场空间大 [4] 竞争对手情况 - 气体传感器:公司是国内行业龙头,技术品种多,覆盖全球主流技术,光电传感器与业内友商在家电、汽车有业务重叠 [4] - 安全仪表:国内行业未洗牌,规模上亿公司约10家,汉威规模最大,行业地位和品牌优势明显 [4] - 物联网应用:从业者多,辰安科技服务政府项目,汉威主要是企业级业务,直接对标上市公司少 [4][5] - 智慧燃气:新天科技、金卡智能通过仪表做抄收,汉威从事安全侧生产运营和监管,业务侧重点不同 [5] 员工结构与业务布局 - 生产、技术、行政人数比例约1:1:1,与销售比例约2:1,传感器和仪表研发、生产人员多,仪表和物联网应用销售人员多,与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有关 [5] 安全生产法影响 - 对气体传感器行业有本质影响,十堰爆炸事故和新法规实施将驱动全行业抓燃气安全,涉及餐饮业和居民家庭 [5][6] - 家用燃气安全报警器渗透率约7%,大城市餐饮业不到30%,市场规模大,公司在上游传感器和下游客户使用量上受益,产能爆发 [6] 监测仪表相关情况 - 数量:气体安全仪表数量大于气表,餐饮业监测点多,报警点数量远超气表 [6] - 单价:餐饮业500 - 1000元/点,石油化工5000 - 6000元,海上石油钻井平台1 - 2万,大部分工业企业燃气类仪表约1000元 [7] - 补贴政策:餐饮业暂无补贴,部分地区居民家用有补贴,新法规明确经营单位是责任主体 [7] 传感器相关情况 - 市场占有率:气体传感器数量接近市场70%,金额占市场约1/10(市场规模30亿,公司占3亿 +);仪表市场占有率8%(国内年需求200万个点,公司年产量十五六万个点) [8] - 市场分布:中低端市场市占率高,高端市场偏低,在中石油、中石化领域传感器占比15%左右,进口占比75%左右,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8] - 新品拓展:研发红外光电、MEMS、柔性传感器等,子公司苏州能斯达柔性传感器技术和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预计今年收入达几千万 [9] 其他业务相关 - 增发进度:计划8月份增发,此前因市值低迷拖延,现准备尽快进行 [9] - 鸿蒙合作:与华为在传感器、物联网解决方案有合作,多款产品将采用鸿蒙体系,预计10月测试后发布 [9] - 小家电业务:与海尔、美的等合作,提供气体、压力、湿度、红外光电类传感器,出货量多 [9] - 国产替代:长期是大趋势,目前国产在家用、餐饮业应用有优势,但大型石油炼化、特殊有毒气体半导体厂进口仍有空间,国外禁运政策有利于国内公司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