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2001年公司通过并购整合进入乳制品行业,经过10多年摸索总结出并购整合办法并积累管理经验,2010年后进入较快发展期[3] - 现任董事长提出“鲜战略”,以低温产品为差异化发展战略并切实执行,目前全国有37家控股子公司,14个乳制品加工厂,11个自有牧场,3个在建牧场,2019年投资现代牧业[3] - 低温产品占比从过往不到30%达到现在60%以上,鲜奶占比持续提升[3] - 公司发展方式包括2001 - 2003年第一轮并购,2015 - 2016年第二轮并购,第二轮并购的4家企业整合时间更短并快速发展[3] - 公司采用联合品牌策略,并购区域性地方品牌时保留该品牌并进行重塑、迭代升级和焕新[3] - 未来公司一方面保持存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持续并购扩大规模[3] 奶源相关 - 2019年自有牧场奶源占比超过20%,投资现代牧业后,预计2020年自有奶源(含现代牧业供应)占比约40 - 50%且比例相对稳定[4] - 2019年董事会批准三个牧场兴建,海原牧业已部分投产,进口4000头荷斯坦牛2019年末到港,其他新建牧场计划分期投产,未来上游端不会有太多投资[4] 低温产品相关 - 公司将更多资源、管理能力投入低温品类,低温产品生产、配送频次更高,要求供应链敏捷迅速,具备更强退损管控能力,如销售计划多时段规划且每天下达(更新)订单,管理上掌握终端销售动态,渠道和终端布局相对集中且城市覆盖率、渗透率足够,建立高效信息系统掌握供应链、客户、终端情况[5] - 做好低温产品要先做好产品,再做好供应链和管理,如“24小时”产品活性营养物质是普通鲜奶3倍,只售卖当天,采用72℃ - 75℃杀菌工艺,对奶源要求高,菌落总数标准严格[5] - 低温产品有区域属性,有生产 - 销售半径限制,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保留被并购企业品牌,采用“母品牌 + 区域品牌”联合品牌策略[6] 公司布局相关 - 公司核心城市包括成都、昆明、大理、青岛、杭州、合肥、苏州、长沙、保定、西昌等[6] - 11个自有牧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浙江和宁夏[6] 销售渠道相关 - 公司50%多的销售通过直销渠道,包括核心城市的KA渠道、KB渠道、团购业务(学生奶、单位采购)渠道、订奶上户渠道以及直营门店、奶亭等构成的渠道,40%多的销量通过经销商渠道实现,核心城市以直营为主,外埠以经销商为主[7] 原奶价格走势判断 - 预计2020年原奶价格仍会平稳上升,但随着牛只补栏数量增加,上涨幅度相对较小,公司通过养殖、育种技术更新,自有牧场品质和效率持续提升,与现代牧业战略合作增加优质稳定奶源供应,降低奶价波动对成本的影响[7]
新乳业(002946) - 新乳业调研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