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基础信息 - 生物质能总量丰富、可再生、分布广,全球每年可利用陆地生物质能总量达300亿吨标油 [3] - 生物燃料利用生物质生产,用于交通领域替代化石燃料,是降碳和生产生物基化学品的可行途径 [4] 生物燃料分类 常规生物燃料 - 利用成熟技术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以农作物为原料,包括常规燃料乙醇和常规生物柴油(一代生物柴油,FAME) [5][6] - 存在侵占耕地、影响生态、碳减排效果不佳、无法完全替代化石燃料等问题,一代生物柴油欧盟调和比例不超7% [7] 先进生物燃料 - 各国正在开发,以有机废弃物为原料,通过新工艺提高适用性,可更大比例与化石燃料掺混,如纤维素乙醇、二代生物柴油(氢化植物油,HVO/HEFA) [8] - 一代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为甲醇酯交换,含氧量9 - 12%wt,欧盟掺混比例≤7%,中国≤5%;二代生物柴油生产工艺为加氢脱氧/降凝改质,几乎不含氧,可任意比例掺混 [9][10] 公司生物燃料生产情况 - 目前鹤壁示范装置生产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二代生物柴油(普通凝点,未降凝改质),规划工业项目生产低凝点二代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 [11] - 产品原料来自废弃生物质,十六烷值高、氧含量低、质量热值高,加氢改质后低凝点,可用于寒冷地区及航空燃料 [12] 生物燃料市场分析 需求趋势 - 长期看交通工具能效提高,总能耗下降,2050年维持在25亿吨标油/年,液体燃油长期占主导 [13] - 常规生物柴油将淘汰,先进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需求增长快,最终占比超三分之二,2030年先进生物柴油需求超5000万吨,生物航煤超2500万吨,但占比不到5% [14] 产量数据 - 2017年生物燃料总产量0.84亿吨标油,约占交通运输总能耗3%,全球二代生物柴油产量约500万吨 [15] - 2018年全球生物航煤产量约1.5万吨(国际能源署估计) [15] 生物燃料支持政策 通用政策 - 政策初衷是能源安全、维护农业和振兴农村,近年交通减排成重要驱动,常见措施为掺混指令,超50个国家采用 [16] 美国政策 - 《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可再生燃料标准》规定2022年可再生燃料使用目标360亿加仑当量乙醇(约6500万吨汽油),至少210亿加仑(约3800万吨汽油)来自先进生物燃料 [17] - 自2017年美国常规生物燃料市场饱和,先进生物燃料供给不足,尚有160亿加仑当量乙醇(约2900万吨当量汽油)目标无有效产能 [20] 欧盟政策 - 《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成员国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交通总能耗比例至少达14%,对基于农业作物的生物燃料土地来源有限制,常规生物燃料份额上限有规定 [21] 生物航煤政策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目标2020年航空业碳排放达峰值,2050年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生物航煤约占碳减排总量50% [22][23] - 国际民航组织通过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2019 - 2020年航空公司记录碳排放建基准,2021 - 2026年自愿抵消,2027 - 2035年强制执行 [24] 公司技术情况 - 催化剂工程化技术包括悬浮床和降凝改质催化剂,已完成研发制造,低成本、高转化率、防结焦,依托悬浮床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可处理高杂质和固体原料,全球累计申请超100项专利 [26] - 河南鹤壁有全球唯一经长周期运行验证的悬浮床加氢示范装置,累计运行超22000小时,单次连续运行超8000小时 [27] 鹤壁示范装置情况 - 7月初切换生物质原料,7月中旬生产出首批合格二代生物柴油,8月底首批近5000吨产品发往欧洲,装置平稳运行,计划长周期生产 [28] - 产品多项指标符合要求,如十六烷值89,密度783.3kg/m³等 [29] 生物燃料产业发展规划 - 中期建设若干废弃油脂生产工厂,总产能达100万吨/年左右,开展固体生物质液化工程化与工业示范 [30] - 远期实现500万吨先进生物燃料产能,规划存在不确定性 [30]
海新能科(300072) - 2019年9月10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演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