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市场分析 - 2015年通信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为92.07亿元,2010年至2015年逐年增长 [4] - 传统电力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45.9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7.46亿元 [4] - 新能源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1.4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8.98亿元 [4] - 石油石化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4.8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41.96亿元 [4] - 建筑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58.1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81.53亿元 [4] - 轨道交通行业防雷市场容量从2010年的23.05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3.54亿元 [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防雷产品在通信行业销售收入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全国第一 [5] - 公司已具备齐全的军工防雷资质,包括三级保密资格、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等 [2][3] - 公司智能雷电监测系统已应用于电力领域,行波故障定位产品列入国网输电线路监测135计划 [3] - 公司产品已通过配套国电南瑞公司在充电桩领域实现销售 [3] - 公司正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电磁防护设备 [5] 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 公司浪涌保护器(SPD)产品在通讯市场应用广泛,与国内通讯领域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2] - 公司已在军工行业进行积极业务拓展,具备齐全相关资质,四大类型几十种产品已列装 [2] - 公司未来将继续关注通信大客户和国家电网,同时拓展军工、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防雷业务 [4]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进入电力、铁路等相关行业的防雷业务 [4] - 公司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一流企业水平,高性价比优势明显 [6] 行业竞争格局 - 雷电防护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格局分散 [5] - 行业内规模化企业(销售额超过1亿元)为数不多,具备自主研发实力和稳定客户群 [5] - 防雷产品跨行业应用门槛较高,主要存在技术壁垒、认证壁垒、客户壁垒 [5] - 国际领先的防雷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如菲尼克斯、德和盛、OBO等 [6]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未来并购方向以主业为主,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 [6] - 并购对象主要为防雷业务在通信以外其他应用领域做得较好的优势企业,以及防雷行业上下游企业 [6] - 公司计划通过拓展新市场新应用,减少对通信行业的依赖 [4][5]
中光防雷(300414) - 2016年4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