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能日新(301162) - 2023年4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国能日新国能日新(SZ:301162)2023-04-27 18:14

公司概况 - 国能日新是新能源科技公司,以新能源数据及算法为核心,面向电力市场主体提供新能源信息化领域产品及服务,产品覆盖“源网荷储”各环节,功率预测产品领先行业多年 [2] 2022 年业绩情况 整体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近 3.6 亿元,同比增长 19.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708.21 万元,同比增长 13.36%;股权激励计划带来股份支付费用约 431.98 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影响金额为 582.10 万元,主要源于政府补助、闲置资金投资理财收益 [2] 主营业务成果 - 功率预测业务:服务电站净增 559 家,年底服务客户 2,958 家,市占率领先;创收 2.6 亿元,同比增长 30.49%,业务毛利增长 3.64 个百分点至 67.5% [3] - 功率控制业务:实现“一主两备”软硬件全面国产化,研制主动支撑装置,研发分布式融合终端并推广;营收 5,507 万元,同比增长 16.29% [3] - 创新业务:电力交易、储能 EMS、虚拟电厂等创新业务收入 1,107 万元,同比增长 93% [3] - 产业布局:成立子公司布局虚拟电厂运营等业务,对外投资参股布局储能系统等领域 [3] - 人员与激励:员工 496 人,同比增长 31.21%;职工薪酬总额 1.3 亿元,占营业总成本 43.81%;三季度发布股权激励计划,面向 90 余名员工拟授予 171.05 万股,“员工持股”及“股权激励”覆盖员工比例接近 30% [3] - 研发投入:研发费用 6,321 万元,同比增长 54.92%,占全年营业收入 17.58%;年底取得发明专利 50 项,软件著作权 86 项;通过国家重点软件企业评审,获多个荣誉奖项 [3][4] 2023 年第一季度业绩 - 实现营业收入 8,231 万元,同比增长 35.82%;归母净利润 1,040 万元,同比增长 96.01%;扣非净利润 639 万元,同比增长 76.83%,行业景气度提升 [4] 投资者问答 电站客户相关 - 2022 年电站客户数量增长原因:增强功率预测服务存量替换推广力度,功率预测重要性提升且考核规范趋严,公司提升预测精度、提供优质运维服务和及时产品迭代;2023 年预计新能源地面电站装机量增长,公司将扩大功率预测业务服务电站规模 [4] - 提升电站客户客单价方式:保持功率预测服务费稳定,提供极端天气预测、电力交易产品等数据服务;跟进各地电网要求提供异常天气功率预测服务,跟进电力交易政策向相关省份新能源客户推广电力交易产品 [4][5] 技术应用相关 - 大模型在功率预测场景应用:功率预测需多要素分析和人工经验处理;公司关注 AI 大模型在气象领域应用并学习研究,也用物理手段优化气象预测结果,未来持续关注并借鉴以提升精准度 [5] 业务定价与规划相关 - 组件价格回调影响:功率预测行业产品定价经充分市场竞争,服务价格稳定,组件价格回落无影响,2023 年各项产品毛利率预计稳定 [5] - 功率预测升级改造业务展望:各地电网“两个细则”规则更新和安全规范要求,叠加异常天气影响,升级改造业务市场预计稳定;公司扩展功率预测服务电站规模利于该业务收入提升 [6] 新业务进展与规划相关 - 新业务进展与规划:“其他产品与服务 - 新产品”收入 1106.76 万元,同比增长 93%;电力交易业务已在部分省份销售并更新产品,更多省份将进入长周期运行,潜在市场空间扩充;储能产品线销售储能 EMS,探索交易策略,优化系统链接,2023 年优化产品适配性和经济性,研发微电网产品,探索海外市场;虚拟电厂通过子公司申请辅助服务聚合商资格,签约可控负荷资源用户 [6][7] 产品迭代与核心竞争力相关 - 电力交易产品迭代与核心胜负点:产品依据各省电力交易规则制定,初期规则迭代频繁,产品及时迭代;核心在于预测精度(电价和发电量精确预测)、服务及时性(持续带来收益、解决问题)、产品迭代速率(紧跟政策升级产品) [7] 客户群体与业务收入相关 - 储能产品终端客户群体与单价:终端用户包括独立储能电站等;产品定价与储能电站容量等因素成同比例但非线性关系 [8] - 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收入下降原因:该系统服务客户多年底集中验收,2022 年验收及现场服务延缓致收入同比下降 [8] 业务拓展与投入相关 - 2023 年业务拓展发力点:把握新能源地面电站装机大年机遇和存量替换需求,保持功率预测等基石业务客户增长和市场占有率提升;加大电力交易等创新业务市场推广和产品升级,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服务体系 [8] - 2023 年研发投入和人员规模规划:研发方面,2022 年研发费用占比 17.58%,2023 年跟随行业趋势持续研发;人员规模方面,2022 年人员增长约 31%,未来配合业务增速和运营情况合理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