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唯一风电开发运营平台,2014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为中证500、上证380指数成分股 [2] - 专注风力发电业务,是集风电项目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专业化风电公司 [2] - 先后中标并示范建设国家第一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和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是国家首个百万千瓦、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3] 财务指标 - 2024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25亿元,利润总额5.24亿元,归母利润4.32亿元 [3] - 截至2024年3月末,总资产430亿元,净资产180亿元,归母净资产172亿元 [3] 业务指标 - 截至2024年3月末,累计装机容量573.256万千瓦,运营装机容量566.97万千瓦 [3] - 2024年第一季度发电量32.67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6.39% [3] 产业布局 - 截至2023年底,拥有51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及2家参股公司,着眼陆地海上、国内国外全面布局风电项目 [3] - 2024年,甘肃、河北两个区域项目容量突破百万大关,在湖南、黑龙江两省取得市场开发零的重大突破和战略布局 [3] - 加大中东部及南方区域市场开发力度,在已有项目区域拓展新项目,借鉴澳洲白石项目经验开拓澳大利亚市场,加强对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电市场的跟踪研究及项目前期论证 [3][4] - 截至2023年末,在广东、广西等不限电和限电较少区域累计装机约210万千瓦,占公司累计装机比例的37.13% [4] 利润分配 - 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金额约14.09亿元,上市十年来累计分红24.78亿元,平均股利支付率35.95% [4][6] ESG可持续发展 - 发布首份《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2023年度识别出19项ESG重要性议题,包括5项环境议题、8项社会议题以及6项治理议题 [4] 交流问答 未来发展规划 - 目前无公开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截至2023年12月31日,在建项目装机容量合计121万千瓦,可预见的筹建项目装机容量合计达147万千瓦 [4] - 2024年加大各区域风电项目开发力度,探索“风电 +”模式,加大中东部及南方区域市场开发力度 [4][5] 弃风限电情况 - 2021 - 2023年,因“弃风限电”损失的潜在发电量分别为112,316万千瓦时、107,480万千瓦时、120,897万千瓦时,分别占当期全部可发电量的11.05%、8.26%、9.00% [5] - 随着战略布局调整和绿色电力输送通道建设、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提高,“弃风限电”状况将逐步改善 [5] 应收账款情况 - 截至2023年末,应收账款总额为64.78亿元,主要为应收电费款,其中应收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占比在90%以上 [5] 市场化交易电情况 - 2023年上网电量为12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实现上网电量11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0% [6] - 电力市场化交易的电量为50.96亿千瓦时,电力占比43.44%,同比减少11个百分点 [6] 未来分红规划 - 未来将综合考虑盈利情况、资本支出计划等事项合理安排分红 [6] 市值考核方案 - 目前尚未收到有关要求,将按国资委部署强化市值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6] 未来资本开支计划 - 围绕主业开展,用于在建项目及新核准项目的投资建设 [6] 陆风海风布局 - 着眼陆上、海上、国内、国外全面布局风电项目,陆风探索“风电 +”模式,海风在广东、广西等地开发项目,海外加大澳大利亚市场开发力度,聚焦“一带一路”机会 [6][7] 以大代小计划 - “十四五”期间预计100万千瓦容量项目运营达15年以上,具备“以大代小”条件,主要集中在河北、新疆、甘肃等区域,将根据各省政策和公司情况开展 [7] 储能业务情况 - 目前储能为申请风电项目时按各地政府要求配置的电源测储能,基本没有经济性 [7] - 未来关注国家政策及储能技术迭代,储能成本降低后不排除涉及独立储能项目 [7] 核心竞争力 - 专注风电业务,有丰富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经验 [7] - 拥有良好企业品牌形象,创造我国当年风电建设速度之最 [7] - 有较强可持续开发能力,在建项目121万千瓦,可预见筹建项目147万千瓦,累计签署框架协议资源储备约9GW [7] - 拥有专业管理团队和人才队伍,管理层经验丰富,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8]
节能风电(601016)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