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情绪遇上大美丽法案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美国劳动市场、美国电车市场、A股市场、中国宏观经济相关行业(房地产、消费、科技创新等)、金融、消费、周期、成长、玻璃纤维、游戏、元件、钢材、多元金融、交运(航空机场)、能源品及基础化工、石油石化、有色金属、消费电子、电网设备、通信服务、计算机设备、大消费(家居用品、医疗服务、白电、家电零部件、白酒小家电)、银行业、非银金融(券商和保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劳动市场 - 核心观点:劳动市场韧性不强,未来失业率可能上升,今年预计保持平稳但失业率温和回升,美联储9月首次降息概率高且年内或降息两次 - 论据:青年和高龄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与失业金申请等高频指标背离;每年8月或大幅下修2025年一季度非农就业数据,每月下修7 - 8万人;6月私人非农收入因工时和工资因素放缓;6月失业率降至4.12%部分因人口退出劳动市场;特朗普移民限制和减税政策有短期和长期不同影响;当前劳动市场状况及财政政策影响[1][2][3][6][9][10] 美国财政政策 - 核心观点:新版财政法案扩大十年内赤字,长期联邦债务占GDP比例或达危险水平 - 论据:新版法案扩大十年内赤字至约4.1万亿美元,因减税、国防支出增加、新能源补贴缩减等;2026年赤字率可能突破7%,十年后联邦债务占GDP比例或达130%[3][11][13] 美国电车市场 - 核心观点:需求不旺盛,对财政赤字有一定影响 - 论据:美国对电车需求未特别旺盛,支出和减值形成长期基础赤字,加上利息支出使十年赤字达4.1万亿美元,且赤字分布不均,特朗普任期内预计快速扩张[14] A股市场 - 核心观点:短期内市场情绪高涨,中长期美元弱势预期有利,政策有支持,投资可关注相关板块和主线 - 论据:短期内聚焦非银金融等板块,业绩有支撑且估值处于热点位置;中长期美元弱势使中美利差对A股和港股有积极影响;政策面在2025年4月初稳住市场,多项政策措施提供流动性和推动市场发展;投资布局关注安全资产、新动能领域、大消费细分行业三条主线[21][20][22][25]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 核心观点:未来重点关注稳地产、扩内需、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 - 论据:这些政策方向对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有重要支撑作用[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非农就业增长主要来自政府相关岗位,6月新增14.7万个岗位中有近8万来自州和地方政府教育相关岗位,且企业诞生倒闭模型存在高估[5] - 美国独立日通过大美丽法案,其长期效果待观察,对各行业影响需进一步分析[7] - 不同机构对美国未来十年财政赤字率预测不同,CRFB较悲观,温和情形考虑关税收入也无法完全对冲财政法案影响,新版本利息支出可能额外增加2万亿美元[15] - 特朗普减税政策短期有提振作用但长期不确定,多数机构估算每年提升GDP 0.4个百分点,CEA估算偏离主流较大[16] - 近期美国市场大盘起势,主题风格中金融等板块表现突出,成长板块稍弱但稳健,部分行业收益不错,部分板块处于估值调整阶段[17] - 7月美国处理巨量到期美债问题对市场有重要影响,缓解压力对宏观经济和通胀有正向催化,弱美元预期有利全球市场[18]
聚焦AI:算力纵深推进,应用加速落地——通信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通信行业、IDC 行业、IT 行业、AI 终端应用领域、军工 AI 领域 - **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旭创、新易盛、天孚科技、世嘉科技、烽火通信、华丰股份、英维克、润泽科技、光环新网、奥飞数据、海格通信、华测导航、华丰科技、沃尔、中芯国际 [18][14][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投资策略**:2025 年聚焦 AI 和算力纵深推进及应用加速落地,国内外算力相关环节如铜连接、液冷、IDC 及国产服务器等将持续受益,全球 AI 和算力行业向上发展 [2] 2. **出海战略**:国内通信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能力弱甚至亏损,海外市场盈利能力强、毛利率高,中国企业技术水平高且有工程师红利,出海是必然选择 [4] 3. **2025 年通信市场行情**:经历两波行情,涨幅大的公司多与算力相关,国产专利处于底部位置,安全边际较高 [1][5] 4. **运营商**:在 AI 方面投入大,如中国移动有 32 亿元推理算力招标,用 AI 客服降低成本,未来盈利能力稳健增长,分红率逐步提升,对保险资金吸引力大 [6][7] 5. **光模块市场**:表现亮眼,旭创、新易盛涨幅显著,源于业绩及海外云厂商需求超预期,2025 年第一季度云厂商 KPI 同比增长 62%,全年预计增长 40%左右,推理需求提升使光模块在推理算力芯片中占比有望提升十倍,预计未来保持高增长 [1][8][9][10] 6. **铜连接器和线缆市场**:2025 年批量放量,明年增速有望翻倍,华丰科技和沃尔分别进入华为超级计算链条和英伟达供应链,国内外需求旺盛 [1][11] 7. **液冷技术**:在满足算力需求中作用重要,国内能耗指标严格使其成为刚需,华为等国产链条率先采用,进入英伟达供应链后净利率有望翻倍,应积极拥抱海外市场 [3][12] 8. **国内服务器及相关产业**:年初有行情,二季度调整,国产算力供给是瓶颈,未来国内将迎来类似 ChatGPT 时刻,H20 被限等情况将加速国内自研可控进程,为国产卡带来机会 [13] 9. **烽火通信**:华为供应链中进步快,跻身第三,获超 30 亿元订单,下半年招标多,全年业绩预计高增长,涉及可转债事项,下修难度大 [14] 10. **IDC 行业**:二季度跌幅大,因 H20 被禁影响,低价招标停止,价格趋稳,预计量价齐升,下半年是招标重要时期 [3][16] 11. **IT 和 AI 终端应用领域**:IT 领域价格趋稳,未来有望量价齐升,AI 终端应用中模组公司将受益,军工 AI 领域表现出色 [1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强叔转股价需达到 29 至 30 元左右,当前市场与目标有较大空间,公司会努力实现,也依赖整体市场行情推动 [15] - 华测导航自 2019 年以来表现超预期,海外业务占比增加,预计 2026 年利润突破 10 亿元,适合长期配置 [18][20]
特种电子布专家交流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特种电子布行业、PCB行业、CCL行业 - 公司:生益科技、台玻、日本供应商、长安、三星、联发科、上海某公司、山东供应商、湖北供应商、台光、天弘、重庆国际复材、林州供应商、日本阿桑尼、信越化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需求与份额 - 预计2026年末或2027年初二代玻璃布市场份额达行业50%,一代布和E glass应用场景逐渐减少,目前一代布占70%-80%市场份额[1][3] - 2026年二代布行业占比提升至50%,出货量预计达400多万米,前提是一代布项目逐渐终止且不考虑低等级替代方案[1][18] - 2026年底或2027年上半年,第二代布料出货量预计至少翻倍,若终端降本措施效果显著,增幅可能折扣[7] 产品情况 - 生益科技AI领域产品主要用一代和E glass材料,二代材料工程验证中,三代材料测试中,一代和二代材料主要由台玻供应,三代材料以日本供应为主[1][4] - 二代玻璃布价格较一代布上涨至少30%,一代布成本透明、价格普遍,二代布因供不应求,CCL厂商抬价[1][8] - 1.6T交换机倾向CPU或NPU技术路线降低材料等级,若CPU方案可行,M8U等级材料即可满足需求,否则需求量与英伟达GPU和UBB相当[1][14][16] 供应商情况 - 石英布方面,日本阿桑尼表现稳定,信越化学批次间不稳定未被采用,国内山东和湖北产品在测试中;二代材料长安、三星、联发科等表现良好,上海某公司参与部分非关键型号产品生产;一代材料依赖台湾厂商[5] - 生益科技主要从台波采购大量玻璃布,国内林州一家提供较厚玻璃布,大部分采购来自日本,与重庆国际复材有战略合作但占比不详[9] 项目进展 - 生益科技高频项目预计2025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包括AI领域和传统交换机路线[1][24] - Q部产品主要进行电性能验证,AI领域客户预计2027年上半年有实际产品上市[10] - Rubin一代使用Q部材料生产覆铜板理论上2026年下半年开始,但还考虑氟树脂技术路线,最终方案待技术路线确定[1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一加、一类玻璃布产品4、5月每月出货金额约2亿人民币,20% - 30%为玻璃布成本或售价,6月数据未统计,石英部未作主营业务销售可忽略用量[6] - PTFE树脂在PCB端加工难度大、良率低,5月底有工厂制作样品,量产后良率无法确定[13] - CPU方案被天弘等OEM厂商认可可行,有NPA项目进行中但需求量不大,仅一个项目运行[15] - 目前国内验证石英布、Low CT以及三代布的供应商有山东和湖北两家,二代布日本和台湾供应,一代布台湾供应、日本补充[17] - CCL出货量不能代表全部,CCL面积与石英布面积相同,实际用量因未考虑PP成倍增加,PCB层数与CCL相同[22] - 一张覆铜板内通常只有一层石英布,高等级材料一般越来越薄,不采用多层玻璃布结构[23] - 目前供应PDP客户及终端物料测试,有客户每月采购几万米石英布测试[23] - 石英布市场未大规模启动因终端需求未明确,湖北供应商较日本供应商有产能优势,需求增长时前景乐观[25][26] - 全球能供应PTFE树脂乳液的厂商仅两家,与PBO树脂类似,后者有三家主要供应商[27] - 玻璃布和石英布主要区别是二氧化硅含量或纯度不同,一代玻璃布约含40%二氧化硅,二代为60% - 70%,三代即石英布超90%,加工工艺差异不大但原材料纯度要求不同[27] - 二代玻璃布供不应求,日本和台湾厂商有扩产计划,扩产需6 - 9个月完成从增加供给到认证交付流程,预计2026年上半年供过于求、价格回落[2][28]
特高压项目陆续落地,板块更新及核心推荐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特高压行业 - **公司**: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中国西电、国电南瑞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特高压行业现状与前景 - **估值与投资价值**:特高压板块经三个季度调整,估值降至 14 - 15 倍,较前期 30 倍高点性价比显著提升;近期两条直流线路获批,行业逐步恢复活力,临近中报电网设备公司业绩不错,值得重视[1][3][4] - **线路建设情况**:2025 年已有两条主要直流线路获批,预计全年有五条直流、三条交流及扩建和背靠背工程获批,下半年进入密集核准期;十四五规划 24 交 14 直,十五期间预计每年新增 4 - 5 条直流线和 2 - 3 条交流线[1][5][8] - **核心设备投资需求**:2025 年特高压相关核心设备投资需求预计超 500 亿元,较去年 300 - 400 亿元显著提升,换流变、换流阀等核心设备占线路投资约 25%[1][6] 各公司优势与业绩预期 - **许继电气**:在特高压直流推进中受益显著,阀和控保设备单条线路投资占比约 15%,中标份额 20% - 30%,预计 2025 年下半年特高压板块收入和业绩兑现;智能变配电等业务 CAGR 超 15%,充电桩业务增速 10% - 20%,新能源及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有望修复[1][9][10] - **平高电气**:分高压、中低压及配网、国际业务三大板块,国际业务拖累今年大幅减弱;高压板块受益主网建设需求,750kV 和 550kV 产品需求旺盛,中低压及配网板块盈利改善[11] - **中国西电**:受益于特高压交直流建设,盈利水平改善,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在工业类客户取得突破;核电领域表现出色,特高压中标实力恢复,国际市场表现优异[12][14] - **国电南瑞**:特高压换流阀和机保类产品突出,国产化 IGBT 已挂网,有望成国产化先锋;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领域双位数稳态增长,网外用户占比 20%;发电及水利环保业务中储能业务毛利改善;现有估值 20 倍,性价比高[15][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特斯拉板块调整原因**:2024 年 9 月后进入调整阶段,原因包括市场风格切换、缺乏催化因素、部分公司去年四季度业绩下降[2] - **特高压市场格局**:南瑞、许继、西电等在换流阀领域占主要地位,平高与西电在断路器领域平分秋色[7]
顺网科技20250707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涉及顺网科技,行业涵盖PC游戏、电竞、传媒教育、数码互动娱乐等领域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PC游戏市场复苏**:《黑神话:悟空》《三角洲行动》等端游大作获高关注度和用户热度,吸引玩家回归PC端,推动行业向PC端转移,技术进步提升PC端游戏体验,使更多移动端玩家转向PC或主机游戏[2][4][5] - **顺网科技业务进展与增长** - **传统业务深耕与新兴领域布局**:依托网吧和电竞酒店等线下资源发展广告和增值业务,同时积极布局算力云、AI等新兴领域,参与ChinaJoy等活动带来新增长点[2][4] - **广告和增值业务增长**:版号政策放开使新游戏上线增加,跨平台游戏发展带来更多广告投放机会;电竞场所活跃度提升,终端设备和用户活跃度增加;PC复兴趋势明确,玩家体验提升[2][4][5] - **创新产品与服务**:推出“X经营管家”满足跨业态经营需求,更新电竞服务解决方案,优化广告投放资源位满足上游游戏厂商需求[2][7] - **算力云与AI业务扩张**:算力池满负荷运行,用户数量、使用时长及消费趋势显著提升;积极拓展产业合作伙伴,推进云电竞模式发展;5系显卡推动电竞服务更新换代[2][10] - **顺网科技商业模式** - **端游电竞领域**:包括网络广告和增值业务,广告模式随新游戏推出增加投放,增值业务有道具销售、加速器等服务,未来增值服务有推进空间,但需平衡不同产品毛利率[13] - **AI算力业务**:包括云电竞方案、云电脑服务、AI应用场景三种模式,分别为电竞场所、个人玩家、客户提供服务并按不同方式收费[18] - **ChinaJoy展会及品牌拓展** - **展会信息**:2025年8月1 - 4日在上海举办,将有新闻发布会公布参展、新品及嘉宾信息[11] - **品牌拓展**:探索线上内容、增加展会次数、开发周边产品等延伸品牌价值,计划在衍生品方面突破,举办小型活动提高品牌频次,提升CJ Arena平台并计划与其他线上平台合作[16] - **传媒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游戏领域发展,增加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板块内容展示,保留潮玩专区并新增创作者专区,加强IP衍生品团队,计划推出文创潮玩项目[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线下电竞娱乐消费需求旺盛,但涉及用户隐私和商业合作,顺网科技未公开具体量化数据,建议参考人民电竞、盛网和游戏协会报告[17] - 顺网科技截至2024年年报和2023年年报,边缘算力机房数量保持在300多个,服务终端数从50万台增加到70万台,通过引入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合资,使资本开支相对较轻,且政策支持减轻资本压力[18][19]
数说日本医疗的现代化历程,质量、效率和成本的特有平衡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日本和中国的医疗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日本医疗体系优势 - **医疗质量高**:预期寿命全球第一,新生儿死亡率约 3‰,远低于中国(6‰)和美国(10‰);通过机制设计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60 岁以上一半以上医生在诊所工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1][2][6] - **医疗效率高**:就诊和等待时间短,手术等待时间与中国相当、优于欧洲国家;得益于自由就诊制度、高诊所密度和医生较长工作时长[14][15] - **成本可控**:人均医疗成本虽达 4000 美元,但过去十年增长较缓,占 GDP 比例增幅小;通过全国统一医疗服务定价、完善医保制度(设有封顶线)、限制医药机构盈利性等措施控制成本[10][8][11] 日本医疗体系特点及措施 -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一是年龄增长使医生进入诊所比例增加,诊所工作相对轻松且收入高;二是社会对基层医生高度认可,增强患者满意度和信任感[3] - **供给端与需求端保障**:供给端促使资深医生下沉并配备先进设备;需求端通过全民医保制度保障居民基本健康,控制个人支付比例[5] - **医疗机构分类与设备配备**:20 个床位以上为医院,20 个床位以下为诊所;无床诊所在设备等级上与医院差距不大,原因包括诊所专科为主、医疗管理体系允许盈利购设备、医生下沉带来设备技术[7] - **非盈利性限制措施**:禁止除私人诊所以外的医药机构分红;限制医药机构工资水平;规定医药机构解体或清算时资产处理方式[11][12] - **医疗费用控制措施**:限制医院盈利用途;推行医药分家,透明化药品定价;控制商业健康保险规模;每两年调整药品和服务价格,控制自费比例[19][21] - **医保制度特点**:国家统筹模式,自 1961 年起实现全民医保覆盖,将 75 岁以上人群单独设项目,各医保项目间相互流转实现收支均衡[22] 中国医疗改革相关情况 - **面临挑战**: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处方外流、药品费用占比偏高(约 30%)、基层医疗建设不足[23][27][29] - **重要进展**:2015 年“7·22”事件推动创新药物研发;2018 年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实施新体系改革;政府希望建立高效控费体系,如集采每批次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26] - **未来方向**:公立医院新体系改革、处方外流、基层医疗质量加强和设备扩张;调整医疗费用支出使其与 GDP 挂钩[27] 投资机会 - 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中的处方外流带来渠道结构变化,提升透明度和专业性;基层医院质量提升伴随的设备扩张,特别是 AI 辅助设备需求增长[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日本老龄化问题对医疗体系提出挑战,截至 2023 年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 30%,但通过优化医保收支结构和财政管理、推动优质医生下沉实现资源合理配置[4] - 日本不同科室医生数量变化明显,外科和妇产科医生数量增长缓慢,相对轻松科室吸引更多医生;不同科室收入差距不大影响年轻医生专业选择[17] - 日本商业健康保险仅占医疗费用 2%左右,主要因免税政策,基本不存在直赔机制;通过医药分家制度减少灰色收入,使药品定价更清晰可控[13] - 日本平均住院时长较长,约十几天,诊断设备较好但治疗设备相对落后,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推行仿制药替代工程[28] - 中国目前实行地市统筹,正推动省级统筹乃至国家统筹,以优化医保资源配置,避免地区间结余不平衡[22] - 中国医院一般病床住院天数约七八天,与德国相近,而日本住院时长较长[27]
利率 - 反内卷对债市的两条影响路径 (1)
2025-07-08 00:32
利率 - 反内卷对债市的两条影响路径 20250707 摘要 当前利率已走低,未来走向取决于 6 月经济数据,如通胀、社融和出口。 若数据不佳,央行可能进一步宽松,利好债市,类似于 2015-2016 年 供给侧改革初期。 反内卷通过约束产能推升商品价格,类似供给侧改革,但可能因企业退 出导致就业和收入下降,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缺乏需求侧支持的反内 卷对债市偏利多。 历史经验表明,无需求侧配合的通胀难以持续。若仅因供给侧冲击导致 短期通胀,央行或维持宽松。2015 年供给侧改革期间,利率整体下行, 表明通胀压力可控。 螺纹钢价格通常领先于 PPI 和利率。2015 年底螺纹钢率先上涨,PPI 随 后见底,利率在 2016 年 1 月触底后反弹,受大宗商品价格、供给侧改 革和经济数据改善等多重因素影响。 2021 年大宗商品上涨不仅因输入性通胀,更受煤炭行业政策影响,如 《刑法修正案(十一)》禁止超产及安全检查等,导致煤炭供应收紧, 需求良好也助推价格上涨。 Q&A 反内卷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如何? 反内卷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权益市场因反内卷而表现火热,但债 券市场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当前,债市关注的主要是 ...
大摩宏观闭门会:反内卷,见真章?关注三个重要政策的拐点-原文
2025-07-07 23:4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行业、科技行业、AI行业、金融行业、制造业、贸易行业 - **公司**:泡泡玛特、PICC、安踏、百盛中国、伊利、周大福、巨子生物、英伟达、华为、meta、google、amazon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 - **核心观点**:7月9日关税大限到期后,现有关税结构难极大改善,贸易不确定性延续,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中国8月12日中美关税暂停键到期,也难达成类似广场协议2.0或海湖庄园协议 [4][5][7] - **论据**:基准情形是三个月暂停键可能延长,贸易不确定性仅被暂缓;恶化情形下部分国家关税升级,产业链受打击;达成协议可能性偏小;中美贸易背后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地缘政治和技术竞争,非汇率调节能解决,且中国当前内需通缩,升值会加剧压力,解决再平衡需制度改革 [5][6][9] 大而美法案 - **核心观点**:大而美法案使美国财政赤字扩张,长期债务可持续性受担忧,但短期对美股有提振,美元将继续贬值 [17][19][21] - **论据**:法案减税幅度大于减支,未来10年赤字率至少提升近3万亿美元;减税先发生,减支靠后,企业业绩或受益;全球投资者对美国长期债务有担忧,美元资产配置减少,美元预计至少贬值6% [18][19][21] 国内政策改革 - **核心观点**: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将再平衡提上重要舞台,需改革财政、宏观目标和地方政绩考核体系,10月四中全会或成试金石 [23][26][28] - **论据**:当前增长模式依赖投资,消费占比低,通缩循环未打破,此前改革进展有限;此次会议显示更高层级紧迫感,若改革财政体系,从间接税转向收入型税,重视最终消费和需求,可改善现状 [23][24][26] 市场表现 - **美股**:核心观点是三季度可能调整,但6 - 12个月走势强劲 [39];论据为短期关税不确定性、法案刺激争论和盈利预期下修或使投资者获利了结,明年3月开始激进降息周期,中东危机缓和、油价下降和899条款影响降低对美股利好,盈利预期变化率放缓 [39][40][41] - **中国股市**:核心观点是二季度底到三季度波动升高、区间震荡,短期建议保守配置,6 - 12个月有信心 [33][44][45];论据为7月9日美国关税到期、8月12日中美关税休战到期、新消费股票解禁、7月底政治局会议无大招、9 - 10月或调整财政政策,6月全球资金对中国市场净流入以被动资金为主 [33][44][45] 消费行业 - **核心观点**:消费市场冰火两重天,价格通缩压力大,短期难反转,三四季度关注基数和竞争格局,中报期利润增长点来自利润率扩张和现金流 [49][50][57] - **论据**:6 - 7月消费股票获利回吐,资金流向稳定盈利和估值吸引板块;外卖补贴大战、618大促使价格下行,估值难溢价;传统消费基本面变化不大,新消费增速相对较快;政策变量难预判,生育补贴短期难拉动消费,消费情绪好转关键在整体收入和资产价格平稳 [49][50][56] AI行业 - **核心观点**:中国AI需求强劲但硬件供应是瓶颈,美国AI需求今年强劲,对2026年需求看好 [65][69] - **论据**:中国推理需求强,但GPU不够致deep sick r two延期,B30下半年预计产量200万,华为910C未开始销售,互联网大厂asic芯片训练算力不足且代工有瓶颈;美国meta、google、amazon等公司capex相对24年增长43%,TSMC明年产能增长33% [65][66][6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股市6月全球资金配置以被动资金为主,主动型公募基金净流出,期待未来形成正向流入趋势 [45] - 消费行业国补下半年持续,对家电上半年拉动明显,26年国补情况影响需求,补贴停止后行业需2 - 3个季度消化下行压力 [54][55][56] - 大而美法案中899条款对非美国本土投资人影响降低,减少外资从美国资产撤出担忧 [43] - 一月底的deep sick moment改变国际投资人对中国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印象,但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和限制,地缘政治风险影响全球投资人风险溢价计算 [71][72][73]
大摩宏观闭门会:反内卷,见真章?关注三个重要政策的拐点 -纪要
2025-07-07 23:4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消费、科技(AI)、金融、制造业 - **公司**:泡泡玛特、PICC、安踏、百盛中国、伊利、周大福、巨子生物、Meta、Google、Amazon、英伟达、华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美国“大而美法案” - **观点**:短期内提振经济,但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存忧,影响全球资产配置 [1][2][8] - **论据**:法案通过财政支出扩张(减税)和财政紧缩(缩减医保支出),导致美国债务问题加剧,到2034年国债额度增加近3万亿,2026年对实际GDP增长刺激仅0.2个百分点;赤字率或增至GDP的7%;全球大类资产配置者减少对某些美元资产配置,私人财富管理部客户仍看好美股 [8][13][10] 关税战 - **观点**:关税战暂停键到期后不确定性持续,拖累全球经济和企业信心 [1][3] - **论据**:存在延长、恶化或达成协议三种情形;7月9日美国加征关税90天到期,8月12日中美特定关税休战期到期;中美谈判结果好坏参半,中国面临通缩压力,解决结构性再平衡需制度改革 [3][4][14] 中国刺激消费结构改革 - **观点**:中央和地方释放改革和再平衡信号,旨在促进消费增长和均衡发展 [1][5] - **论据**:中财委会议、政治局可能探讨相关议题;地方制造业前沿市场反馈政策方向一致;改革措施包括财税体系转型、调整宏观目标体系 [5][11] 中美AI需求 - **观点**:中美AI需求差异显著,中国AI产业面临硬件供应瓶颈 [6][26] - **论据**:美国AI资本开支强劲,2025年Meta等公司capex总量预计同比增长43%,TSMC产能增长;中国AI需求端面临挑战,实际利润增厚未显现,硬件供应不足,资本开支有下修风险 [6][26][27] 汇率 - **观点**:未来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有限,即使美元贬值,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空间不大 [1][7] - **论据**:预计未来12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到1%,美元贬值至少6% [7] 股市 - **观点**:中国股市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大概率区间震荡,美股未来6 - 12个月总体强劲 [1][15][17] - **论据**:中国股市受关税、解禁期及政策预期影响;美股虽三季度可能调整,但长期受盈利预期、降息周期、油价下降等因素支撑 [15][17][18] 消费行业 - **观点**:新消费股票蓬勃期已过,通缩压力大,消费需求弱势盘整 [20] - **论据**:新消费股票获利回吐,更看重稳定盈利和估值;通缩使价格下行,促销持续,7 - 8月价格难反转;传统消费板块变化不大,新消费增速仍快于大盘 [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十月份四中全会可能调整十五五规划纲要,重新设计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改变干部激励机制,将消费占GDP比重作为核心指标观测 [12] - 今年国补政策对家电行业拉动明显,2026年国补政策走向是关键点;补贴停止后,消费行业需2 - 3个季度消化下行压力 [21][22] - 一月底deep sick事件提升全球对中国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认可度,修复投资者信心 [28] - 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全球投资者会将其纳入风险溢价计算 [29] - 美国大而美法案899条款对非美国投资者财务投资征税可能性降低,中长期或吸引资金流入中国 [31]
DeepSeek 复盘:128 天后 ,为何迟迟推迟发布——SemiAnalysis
2025-07-07 23:45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DeepSeek、OpenAI、Anthropic、Google、Microsoft、Amazon、Parasail、Friendli、Lambda、Nebius、Cursor、Oracle、Huawei、AMD、NVDA等 [4][22][24][29][30] - **行业**:人工智能(AI)行业,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领域 [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DeepSeek相关 - **核心观点**:DeepSeek R1发布后虽有影响,但自身服务市场份额下降,原因在于其在tokenomics上的权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8][13][21] - **论据** - **价格与延迟**:DeepSeek虽产品价格便宜,但用户需等待数秒模式才响应首个token,相比其他提供商延迟高,如Parasail、Friendli等可提供低延迟服务,微软Azure价格高但延迟低25s,且多数R1 0528实例现以低于5秒延迟托管 [22] - **上下文窗口**:DeepSeek运行K上下文窗口,是主要模型提供商中最小的之一,限制了如编码等需要大上下文窗口的用例,而相同价格下其他提供商如Lambda和Nebius可提供2.5倍上下文大小 [24] - **市场份额变化**:发布后消费者应用流量激增,但未跟上其他AI应用增长,自身网络应用和API服务市场份额下降,而第三方托管实例使用量近20倍增长,自身总token份额每月下降 [8][9][10][13] - **持续发展**:R1发布后持续扩展强化学习(RL),在许多领域尤其是编码方面有所改进,推理模型不断快速改进且更有效、更实惠 [5][7] Anthropic相关 - **核心观点**:Anthropic在编码应用方面成功,但受计算资源限制,不过用户体验优于DeepSeek [29][32][41] - **论据** - **编码应用成功**:Anthropic专注代码产品开发,其Claude Code使用量激增,超过OpenAI的Codex,Google也推出类似工具Gemini CL [29][30] - **计算资源压力**:Claude的输出速度在API上下降30%至略高于5 tokens每秒,因需处理大量请求且编码使用倾向大token数对话,相比之下OpenAI和Google的模型速度更快 [33] - **用户体验优势**:速度虽低但快于DeepSeek的2.5 tokens每秒,且回答问题所需token数远少于其他模型,端到端响应时间更低,Claude在领先推理模型中总输出token数最少 [41][42] 市场动态相关 - **核心观点**:AI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在计算资源、价格、性能等方面竞争,开源模型有发展潜力,速度可通过其他因素补偿 [44][47][40] - **论据** - **价格竞争**:DeepSeek低价冲击市场后,OpenAI旗舰模型价格下降80%,其6月对GPT - 4 API定价大幅削减,缩小与R1的价格/性能差距 [4][53] - **计算资源投入**:Amazon大规模建设AI集群,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Trainium AI集群,Anthropic将获得超50万个Trainium芯片用于推理和训练,Anthropic还从Google GCP租用大量计算资源,Google云也向其他AI公司扩展服务 [37][38][39] - **开源模型潜力**:廉价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和软硬件的快速创新将推动开源模型发展,如DeepSeek R1在编码性能上不断改进,对采用有积极影响 [4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DeepSeek将研发团队从杭州迁至北京,运营人员翻倍以应对媒体请求,虽有R2延迟传言,但并非因出口管制导致训练延迟,且其仍保持快速招聘速度,还为华为盘古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54][55][56] - 推理云兴起,越来越多公司效仿Anthropic以服务形式销售token,而非像ChatGPT那样以月度订阅形式捆绑销售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