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4 - 中期财报
2023-11-30 16:57
财务表现 - 二零二三年中期业绩未经审计,公司收入为483,10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15,229千港元有所下降[3] - 毛利为191,41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7,082千港元有所下降[3] - 经营亏损为20,33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盈利40,444千港元下降[3] - 公司股东每股亏损为4.70港仙,较去年同期每股盈利8.14港仙下降[3] - 期内全面亏损为20,34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全面收益34,853千港元下降[4] - 公司股东应占全面亏损为20,79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全面收益34,089千港元下降[4] - 集团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较去年同期减少6%,为4.831 亿港元[40] - 集团的毛利率为39.6%,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46] - 集团股东应占亏损为2,030 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净利润减少2,210 万港元,净利率由7.0%下降至-4.1%[49] - 媒体分部的经营业绩录得亏损3,820 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60 万港元[50] - 财经通讯社、信息及软件分部的净利略减少,为320 万港元[51] 资产状况 - 非流动资产中,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67,10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2,148千港元有所增加[5] - 流动资产中,现金及等价物项为206,23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15,509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股东权益为841,86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92,422千港元有所下降[6] - 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628 亿港元,较3月31日减少5,270 万港元,主要由于支付物业收购款项和运营亏损所致[53] - 集团现金余额为3.871 亿港元,较3月31日减少7,310 万港元,大部分存放于香港多家银行作短期存款[55] 经营活动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22,75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48千港元下降[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000 万港元,用于收购办公物业,集团已派发股息30,200 万港元[54] 收入来源 - 本集团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的广告收入为243,340千港元,发行收入为21,801千港元,服务收入为217,962千港元[22] - 媒体分部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的收入为331,151千港元,财经通讯社、信息及软件分部的收入为154,364千港元[26] - 本集团在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内的投资物业租金收入为906千港元,政府补贴为0千港元,其他收入为38千港元[27] - 廣告收入下降13%,为2.4334 亿港元;发行收入下降14%,为2.1801 亿港元;服务收入增加4%,为2.1796 亿港元[41] 公司治理 - 公司已确认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74] - 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并审阅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阅中期业绩[75] - 公司成立薪酬委员会并制定其成文权责范围[76] - 公司成立提名委员会并制定其成文权责范围[77]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4 - 中期业绩
2023-11-20 20:36
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83,10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15,229千港元有所下降[2] - 2023年广告收入2.4334亿港元,2022年为2.79621亿港元[20] - 2023年发行收入2180.1万港元,2022年为2538万港元[20] - 2023年服务收入2.17962亿港元,2022年为2.10228亿港元[20] - 2023年总收益4.83103亿港元,2022年为5.15229亿港元[20]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分别为485,515千港元和517,715千港元,来自外界客户收益分别为483,103千港元和515,229千港元[2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4.8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10万港元或6%[32][34] - 广告收入2.43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630万港元或13%[35][36] - 发行收入21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4%[35][37] - 服务收入2.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35][38] - 公司总收益逾60%来自数码平台以及资讯及软件业务,数码化策略取得显著进展[39] 盈亏状况 - 期内亏损为19,817千港元,而2022年同期溢利为35,881千港元[2] -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亏损为4.70港仙,2022年同期每股盈利为8.14港仙[2]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亏损)/溢利分别为 - 19,817千港元和35,881千港元[24]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分别为944千港元和34,598千港元[2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 - 净额分别为5,609千港元和1,572千港元[25]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分别为5,092千港元和6,135千港元[26]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为按公司股东应占亏损20,265,000港元及期内已发行股份431,600,000股计算,2022年每股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盈利35,117,000港元及相同股数计算[26] - 同期股东应占亏损203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扣除补贴后业绩下跌2210万港元[34][43] - 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率39.6%,较去年同期下跌2.5个百分点[40] - 媒体分部经营业绩亏损3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扣除补贴后亏损增加2160万港元[44] - 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净溢利较去年同期扣除补贴后轻微减少320万港元[45] 资产负债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11,725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08,110千港元略有增加[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609,97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689,112千港元有所减少[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47,221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273,571千港元有所减少[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362,75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415,541千港元有所减少[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本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为820,199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71,202千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841,867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892,422千港元有所减少[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32,614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31,229千港元有所增加[5] - 2023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166,927千港元,贸易应付款项总额29,702千港元[3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628亿港元,较3月31日减少5270万港元[47] 现金流量 - 经营业务所耗现金净额2023年为2275万港元,2022年为94.8万港元[7]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023年为4997.5万港元,2022年为-13473.9万港元[7] - 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2023年为3597.6万港元,2022年为3420.1万港元[7]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2.06232亿港元,2022年为1.91849亿港元[7]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和原到期日超三个月定期存款共3.8713亿港元,2022年为4.07456亿港元[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5000万港元,因到期日超三个月的短期银行定期存款减少[48] - 集团以1570万港元收购一个物业作办公室,资金来自到期定期存款[48]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现金结余为3.871亿港元,而3月31日为4.642亿港元[49] 递延所得税 - 2023年3月31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5.3万港元、负债5.2万港元,2022年4月1日资产5.2万港元、负债5.3万港元[13] 业务地区分布 - 公司超90%业务和超90%资产负债在香港经营[23] 股息分配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7.0港仙,总额30,212,000港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合共12,948,000港元[27][28] - 集团已派发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3020万港元[48] - 董事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合共1294.8万港元[52] 资产重分类 - 截至2023年9月30日,36,561,000港元投资物业重新分类为物业、厂房及设备[29] 经营成本结构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雇员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57%,内容成本占约11%,与去年同期相若[41][42] 人员规模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共有1234名雇员,2022年9月30日为1352名[51] 股东登记 - 公司将在2023年12月6日至8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手续[53] 未来预期与策略 - 预期2024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逐步下调[50] - 公司将继续投资数码平台,投入资源加强创作、科技及人才培养[50]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3 - 年度财报
2023-07-06 17:22
公司业务 -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是一家多元化多媒体公司,核心业务为出版香港經濟日報[7] - 集团还经营晴报、U Lifestyle、U周刊等媒体业务,以及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业务[6] - 集团在不同领域展现领先优势,包括金融、地产、优质生活平台等[7] - 集团在数字媒体领域表现优异,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最佳数码媒体和最佳杂志等[14] - 集团致力于与客户建立紧密联系,举办多项活动展示品牌实力和提供高质量内容和服务[9] - 集团在金融科技领域有显著实践,连续六年举办金融科技大奖,表彰企业贡献[10] - 集团不断发展数字业务和改进阅读平台,以满足读者的多变需求[12] - 集团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对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发展给予肯定[11] - 集团持续追求卓越,致力于超越客户期望,不断发展数字业务和改进阅读平台[13] 财务状况 - 公司在回顧財政年度的收益輕微減少2%至10.229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為2,750萬港元[16] - 逾60%的總收益來自數碼平台以及資訊及軟件業務,顯示數碼化策略成果顯著[16] - 數碼廣告成為公司最大廣告收入來源,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將帶來巨變[17] - 金融業專注推動數碼化,成功獲得多項數碼解決方案項目,包括銀行、證券及衍生工具買賣、財富管理和物業數據分析等[18] - 公司现金结余为约4.64億港元,利息收入按年增长3.6倍[20] - 公司全年派发股息每股10.0港仙,致力維持可持續的派息政策及充裕的流動資金[2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维持高质量的企业治理水平和标准,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附录14中的企业治理准则[31] - 公司董事会成员组合反映具备符合公司业务需求的适当技能、经验和多样的观点和角度,全体董事深知对股东的责任,致力于维护股东的最佳利益[33] - 公司鼓励所有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提升知识和技能[39] - 公司确保新委任董事了解公司运作和责任,所有董事参加了与职责相关的研讨会和会议[40] - 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会议文件提前送交全体董事,确保董事会有效运作[42]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独立性,对公司和各委员会做出了专业和宝贵贡献[38]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8 22:44
业绩公告澄清 - 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公告的澄清公告[1] 股息派付 - 建议末期股息须待2023年8月3日股东周年大会批准,将派付予2023年8月16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之股东[2] - 除股息派付日期外,该公告其他资料不变[2] 公告登载 - 公告登载于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网站及公司网站[3]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6-26 19:51
整体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10.2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0.44亿港元下降1.98%[1] - 公司年度溢利为2867.7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3444.9万港元下降16.75%[1] - 公司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6.36港仙,较上一年度的7.65港仙下降16.86%[1] - 2023年公司总收益10.22922亿港元,较2022年的10.43595亿港元减少2%[11][18][19][20] - 2023年公司年度溢利2867.7万港元,较2022年的3444.9万港元减少17%[11][18]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2745.8万港元,较2022年的3301.7万港元减少17%[14][18] 资产与负债情况 - 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08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03亿港元增长1.02%[3] - 公司流动资产为6.89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6.95亿港元下降0.90%[3] - 公司流动负债为2.7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2.72亿港元增长0.71%[3] - 公司权益总额为8.92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9.06亿港元下降1.46%[3] - 2023年公司贸易应收款项总额1.78286亿港元,较2022年的1.86476亿港元有所减少[17] - 2023年公司贸易应付款项总额2476.4万港元,较2022年的3077.4万港元有所减少[17] - 2023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净值由4.237亿港元减至4.155亿港元,因续租物业增加流动租赁负债[31] - 2023年3月31日现金结余约为4.64亿港元[41] 业务分部情况 - 公司有媒体和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两个可呈报分部[8][9] 各项收入情况 - 公司年内广告收入为5.50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60亿港元下降1.75%[10] - 公司年内发行收入为5089.4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6174.2万港元下降17.57%[10] - 2023年公司广告收入5.49702亿港元,较2022年的5.59502亿港元减少2%[20] - 2023年公司发行收入5089.4万港元,较2022年的6174.2万港元减少18%[20][21] - 2023年公司服务收入4.22326亿港元,与2022年的4.22351亿港元基本持平[20]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服务收入4.223亿港元,与上一财政年度相比保持稳定,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业务收入跌4%,印刷服务收入增5%[2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超60%总收益来自数码平台以及资讯及软件业务,公司将继续投资以扩大成功[23] 成本与开支情况 - 2023年公司销售成本6.00116亿港元,较2022年的5.81786亿港元增加3%[18] - 2023年公司所得税开支1149.6万港元,较2022年的1802.6万港元减少36%[14][1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毛利率由44.3%降至41.3%,管理层将完善成本架构等提升效率[24] - 雇员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57%,与上一财政年度比增加3%,因薪酬升幅及招聘挽留数码技术人才[25]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实际税率分别为28.6%及34.4%,下调因盈利组合变动及补贴[27] 盈利相关情况 - 包括补贴后,股东应占溢利为2750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下跌550万港元,纯利率降至2.8%[28] 现金流量情况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1.703亿港元,包括购买物业等及寄存定期存款[33] 补贴情况 - 报告年度,公司获保就业计划补贴3330万港元[32] 人员情况 - 2023年3月31日集团雇员有1340名,2022年3月31日为1387名[42] 股息与股份情况 - 董事建议向2023年8月11日股东名册上股东支付末期股息每股7.0港仙,共3021.2万港元,将于9月8日派付[43] - 公司将在2023年7月31日至8月3日及8月14日至8月16日暂停办理股东登记和股份过户手续[44] - 年内公司未赎回、购买或出售任何本公司股份[45]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除主席与行政总裁由一人兼任外,一直符合上市规则所载企业管治守则[46][47]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载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全体董事遵守规定准则[48]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经审核全年业绩[49]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并制定权责范围[50][51] 年报相关情况 - 集团2022/2023年年报将适时寄交股东并登载于相关网站[5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探究人工智能科技提升用户体验等,加速数码广告收入增长[38]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2-12-01 17:40
财务收益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5229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5.20463亿港元[4] - 2022年同期毛利为2.17082亿港元,2021年为2.31043亿港元[4] - 2022年经营溢利为4044.4万港元,2021年为3042.4万港元[4] - 2022年期内溢利为3588.1万港元,2021年为2389万港元[4]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港仙)基本及摊薄为8.14,2021年为5.37[4] - 2022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485.3万港元,2021年为2402.7万港元[8] - 广告收入为2.7962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80747亿港元;发行收入为253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206.1万港元;服务收入为2.1022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2.07655亿港元[39] - 集团总收益为5.1522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5.20463亿港元[39] - 媒体分部收益为3.5583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56016亿港元;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收益为1.5939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64447亿港元[46] - 媒体分部期内溢利为1081.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86.4万港元;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期内溢利为2508.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303.2万港元[46] - 公司期内溢利为3588.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389万港元[4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20万港元或1%[72] - 广告收入为2.796亿港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发行收入为25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1%;服务收入为2.1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76][77] - 公司毛利率为42.1%,较去年同期下跌2.3个百分点;雇员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57%,较去年同期增加3%;内容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11%,与去年同期相若[8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溢利为3510万港元,包括香港政府“保就业”计划补贴3330万港元[82] - 扣除一次性保就业补贴后,媒体分部经营业绩出现亏损,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业绩较上一报告期轻微减少[82][85] 资产负债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19546亿港元,3月31日为5.02975亿港元[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6.80072亿港元,3月31日为6.95351亿港元[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5917亿港元,3月31日为2.71655亿港元[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9.12421亿港元,3月31日为9.05622亿港元[1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447,492千港元[5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202,360千港元,减减值拨备后为193,102千港元[6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7,601千港元[6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资本承担为4,530千港元[67]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4.209亿港元,较2022年3月31日减少280万港元[86] - 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结余为4.075亿港元,而2022年3月31日为4.61亿港元[90]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借款[91] - 2022年9月30日公司现金结余约为4.075亿港元[92] 现金流量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94.8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946.1万港元[25] - 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1.3473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14.1万港元[25] - 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3420.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485.9万港元[25]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净额为-1.6988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853.9万港元[25] 其他收支及成本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为34,598千港元,2021年为867千港元[4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为289,624千港元,2021年为281,325千港元[4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净额为1,572千港元,2021年为482千港元[5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6,135千港元,2021年为7,016千港元[53] 股息分配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额为28,054,000港元,2021年为25,896,000港元;2022年中期股息合共12,948,000港元,与2021年相同[55] - 公司已派发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合共2810万港元[88] - 董事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合共1294.8万港元,与2021年相同[96] 股权结构 - 2022年9月30日,冯绍波先生透过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万股,占比12.595%[103] - 2022年9月30日,史秀美女士实益拥有37万股,占比0.086%[103] - 2022年9月30日,朱裕伦先生透过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占比20.258%[103] - 2022年9月30日,罗富昌先生实益拥有74万股,占比0.171%[103] - 2022年9月30日,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20.258%[109] - 2022年9月30日,广正心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5816.9万股,占已发行股本13.478%[109] - 2022年9月30日,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万股,占已发行股本12.595%[109] 公司运营相关 - 集团业务90%以上在香港经营,资产及负债超90%在香港[4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共有1352名雇员,2021年9月30日为1395名[95] - 公司获香港政府授予保就业补贴3330万港元,其中1500万港元已在报告期内收取,余额1830万港元在报告期后收付[87] 公司治理 - 公司确认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证券交易规定准则[116] - 公司于2005年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已审阅集团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17] - 公司于2005年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8] - 公司于2005年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9] 报告发布 - 冯绍波代表董事会发布报告,日期为2022年11月21日[120]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2-07-08 17:53
业务概况 - 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有限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金融、地產、優質生活和人才,並致力於多元化發展策略以實現可持續增長[13] - 集團的媒體業務包括香港經濟日報、hket.com、晴報、U Lifestyle、U周刊、iMoney智富雜誌、CTgoodjobs、樂本‧健、泰業印刷和悅友[10] - 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業務包括經濟通、交易通、環富通和經濟地產庫(EPRC)[1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1/2022财年收益上升4%至10.44亿港元[23] - 数码广告收入显著增长,占公司大部分广告收益[2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上升1220万港元,较上个财年大幅改善[23] - 公司2022年3月31日的现金结余为约4.61亿港元[26] - 公司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全年合共派发股息每股9.5港仙[26] - 公司2022年收益为1,043,595千港元,同比增长4.37%[173] - 2022年毛利为461,809千港元,同比增长11.11%[173] - 2022年经营溢利为51,359千港元,同比增长99.19%[173] - 2022年年度溢利为34,449千港元,同比增长4.55%[173]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3,017千港元,同比增长6.80%[173] - 2022年每股盈利为7.65港仙,同比增长6.84%[173] - 2022年其他全面亏损为273千港元,同比下降110.03%[175] - 2022年年度全面收益总额为34,176千港元,同比下降4.20%[175] - 2022年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32,744千港元,同比下降2.66%[175]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1年的493,957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502,975千港元,增长1.8%[178]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从2021年的263,651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271,655千港元,增长3%[178]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1年的891,441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885,341千港元,下降0.7%[180] - 公司年度溢利从2021年的30,916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33,017千港元,增长6.8%[184] - 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从2021年的227,917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362,765千港元,增长59.2%[178] - 公司投资物业从2021年的5,949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42,950千港元,增长621.6%[178] - 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从2021年的28,128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23,449千港元,下降16.6%[178]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2021年的19,129千港元增长至2022年的20,281千港元,增长6%[180] - 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从2021年的437,832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423,696千港元,下降3.2%[178] - 公司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从2021年的931,789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的926,671千港元,下降0.5%[178]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99,232千港元,较去年的148,599千港元下降33.2%[186] - 公司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92,357千港元,较去年的-93,771千港元大幅改善[186] - 公司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57,163千港元,较去年的48,178千港元增加18.6%[186] - 公司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134,426千港元,较去年的6,650千港元大幅增长1921.4%[186]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的支出为53,412千港元,较去年的19,925千港元增加168.1%[186] - 公司原到期日为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增加142,633千港元,较去年的-76,272千港元大幅改善[186] - 公司已付香港利得税为15,198千港元,较去年的13,193千港元增加15.2%[186] - 公司已向股东支付的中期股息为12,948千港元,较去年的8,632千港元增加50%[186] - 公司已向股东支付的末期股息为25,896千港元,较去年的21,580千港元增加20%[186] - 公司已向非控股权益支付的股息为280千港元,去年无此项支出[186] 董事会及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的三分之一[42] - 朱裕倫先生为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展览业经验,曾获“中国会展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34] - 罗富昌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工业及制造业经验,曾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36] - 欧阳伟立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会计、财务及法律经验,现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7] - 冼汉廸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24年的企业管理、金融及投资银行经验,曾获多项行业奖项[39]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旨在通过考虑性别、年龄、文化及教育背景等因素,确保董事会成员多元化[46] - 公司董事会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2021/2022财年共举行三次会议,第四次因疫情延期至2022年4月[55] - 公司审核委员会在2021/2022财年举行两次会议,审阅了年度报告、外聘核数师酬金及内部监控制度等[5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所有董事均与公司订立了服务合约[43] - 公司董事会主席冯绍波先生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此举有助于更有效益地发展长远业务策略[45] - 公司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先生及独立非执行董事欧阳伟立先生和罗富昌先生[5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在2021/2022财年出席了多个与其职务及职责相关的研讨会、会议或座谈会[51] - 公司董事会成员在2021/2022财年的会议出席情况显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出席率均为100%[52] - 公司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由提名委员会适时检讨,并向董事会提供建议[46] - 公司董事会成员在2021/2022财年的会议记录中详细记录了董事提出的疑虑或反对意见[55] - 薪酬委员会于2021/2022财年举行了一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检讨并审批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及花红[59] - 提名委员会于2021/2022财年举行了两次会议,提议委任一位独立非执行董事并检讨董事会架构[60] - 公司外聘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事务所2021/2022财年服务费用总额为2,800,000港元,其他服务费用为322,000港元[67] - 公司维持内部审计职能,持续轮流检讨主要营运及财务监控及风险管理制度[70] - 公司股东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缴足股本可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72] - 公司董事会认为,冯绍波先生同时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有助于更有效益和效率地发展长远业务策略及执行业务计划[140] - 公司财务报告已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并将在股东周年大会上提呈续聘该事务所为核数师的决议案[141]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而中肯地反映了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财务状况[144] - 公司董事会由经验丰富及具有卓越才干的人士组成,且多数成员为非执行董事,确保权力及授权分布均衡[140] - 公司独立核数师报告确认,公司已履行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专业会计师道德守则》中的其他专业道德责任[149] 股东及股权结构 - 公司董事冯绍波先生持有公司12.595%的股份[121] - 公司董事朱裕伦先生持有公司20.258%的股份[121] - 公司主要股东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20.258%的股份[126] - 公司主要股东广正心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公司13.478%的股份[126] - 公司主要股东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公司12.595%的股份[126] - 公司主要股东香港大学持有公司10%的股份[126] - 公司维持足够公众持股量,公众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超过25%[138] 风险管理及审计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86,500,000港元,并已就预期信贷亏损作出拨备[152] - 公司在评估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时,使用了过往最多两年的过往信贷亏损数据,并调整以反映当前及前瞻信息[157] - 公司在评估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时,考虑了客户性质及账龄组别,并对各应收款项总账面值应用预期信贷亏损比率[157] - 公司独立核数师报告指出,贸易应收款项的减值拨备是本期综合财务报表审计中最重要的事项之一[151] - 公司在评估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时,考虑了影响客户偿还款项能力的宏观经济因素[157] 市场及行业表现 - 集團在2021年舉辦了多項大型活動,如晴報主辦的「Banking & Finance Awards」和經濟通主辦的「金融科技大獎」[15][16] - hket.com在2021年度最佳數碼媒體評選中獲得本地財經資訊網站第二名,U Lifestyle連續5年獲得時尚生活網站第一名[21] - 經濟通在2021年香港交易所市場數據大獎中獲得「最佳表現證券數據供應商」及「最佳表現衍生產品數據供應商」[21] - CTgoodjobs在2021年香港市務學會–市場領袖大獎中獲得企業市場領袖獎(招聘市務)[21] - U周刊和iMoney智富雜誌在2021年度最佳雜誌評選中分別獲得年度最佳旅遊雜誌第一名和年度最佳本地商業雜誌第一名[21] - 香港經濟日報在2021年消費權益新聞報道獎中獲得新聞攝影組金獎和文字組(新聞/特寫/評論)銀獎[21] - 香港經濟日報、晴報、U周刊及CTgoodjobs在2021年Spark Awards中獲得23個獎項,包括6個金獎、7個銀獎和10個銅獎[21] 战略及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投资于创新网上银行及证券买卖服务,以及数码平台[24] - 公司致力于制作优质内容,研究平台使用者的行为特性,进行深入分析[23] - 公司将继续投入人才和技术,以配合市场对创新金融解决方案日益增加的需求[24] - 公司财务稳健,致力于维持可持续的派息政策及充裕的流动资金[26] - 公司将继续投资数位平台,加强优质内容、创新科技及培养数位人才[88] - 集團計劃繼續投資於數據及分析工具等數碼技術,以提升用家體驗[98] - 集團現金結餘為4.61億港元,致力維持可持續的派息政策及充裕的流動資金[99] 运营及市场数据 - 广告收入同比增长7%至559,502千港元,主要来自数位平台的显著增长[83] - 发行收入同比下降11%至61,742千港元,主要由于印刷刊物发行量缩减[84] - 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至422,351千港元,主要来自印刷服务的市场份额增加[84] - 毛利率从41.6%上升至44.3%,主要由于折旧成本减少[86] - 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7%至33,017千港元,纯利率保持3.3%[78] - 数位广告收入已超过印刷广告收入,成为收益增长的主要动力[83] - 实际税率从7.4%上升至34.4%,主要由于盈利组合变动及政府补贴减少[87] - 媒体分部经营业绩同比增长14,600千港元,主要由于数位广告收入增加及折旧成本减少[88] - 財經通訊社、資訊及軟件分部業績輕微減少230萬港元,主要由於扣除一次性保就業補貼[90] - 流動資產淨值由4.378億港元減少至4.237億港元,主要由於支付收購物業款項[92] - 集團現金結餘為4.61億港元,較去年減少950萬港元[94] - 集團錄得經營業務所得現金淨額9,920萬港元[92] - 投資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9,240萬港元,主要由於定期存款減少[93] - 集團派發末期股息及中期股息合共3,880萬港元[93] - 集團僱員總數為1,387人,較去年減少10人[100] - 集團可供分派儲備為2.20774億港元,較去年減少3.2054億港元[112] - 公司年内未赎回、购买或出售任何股份[116] - 公司最大供应商占采购额的10%,五大供应商合计占26%[130][131] - 公司最大客户占销售额的5%,五大客户合计占13%[133][134]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1-12-01 17:22
财务收益与溢利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20,46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467,809千港元[6] - 期内毛利为231,04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75,342千港元[6] - 经营溢利为30,42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1,428千港元[6] - 期内溢利为23,89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9,710千港元[6] - 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港仙)基本及摊薄为5.37,2020年同期为6.66[6]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4,02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0,152千港元[9] - 2021年广告收入2.80747亿港元,发行收入3206.1万港元,服务收入2.07655亿港元[34] - 2021年媒体分部收益3.56446亿港元,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收益1.66888亿港元[40] - 2021年媒体分部期内溢利86.4万港元,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分部期内溢利2303.2万港元[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20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270万港元或11%[68] - 广告收入为2.8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860万港元或21%;发行收入为32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9%;服务收入为2.07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4%[72][73] - 公司毛利率为44.4%,较去年同期上升6.9个百分点[7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股东应占溢利为23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0万港元;纯利率下降1.8个百分点至4.6%;扣除一次性补贴后,股东应占溢利增加4560万港元[78] 资产与负债 - 于2021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81,443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493,957千港元[13] - 于2021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702,361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701,483千港元[13] - 于2021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54,301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263,651千港元[13] - 于2021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908,701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910,570千港元[1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92,261千港元,减值拨备7,515千港元,净额184,746千港元[5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6,132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25,920千港元[5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已发行及缴足股份431,600,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金额43,160千港元[5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授权但未订约的资本承担为723千港元,2021年3月31日为1,396千港元[6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4.481亿港元,较3月31日增加1030万港元;现金结余为4.559亿港元,较3月31日减少1460万港元[81][8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并无任何借款[85] 现金流量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2021年为2946.1万港元,2020年为3719.2万港元[21] - 投资活动(所耗)/所得现金净额2021年为 -314.1万港元,2020年为2952万港元[21] - 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2021年为 -3485.9万港元,2020年为 -3070.2万港元[21]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增加净额2021年为 -853.9万港元,2020年为3601万港元[21] - 2021年9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等合共4.5592亿港元,2020年为3.86407亿港元[21] 其他收入与支出 - 2021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83.4万港元,政府补贴为0,其他收入3.3万港元[42] - 2020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83.5万港元,政府补贴5144.5万港元,其他收入为0[4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为281,325千港元,2020年为281,334千港元[4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净额为482千港元,2020年为1,038千港元[46] - 2021年香港利得税为6,859千港元,2020年为5,650千港元,按16.5%税率作出拨备[48][50] - 本期每股基本盈利按公司股东应占溢利23,158,000港元及已发行股份431,600,000股计算,2020年股东应占溢利为28,726,000港元[51]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6.0港仙,总额25,896,000港元;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合共12,948,000港元[5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已收关联方服务收入266千港元,向关联方购买硬件647千港元,已付关联方租金544千港元[61] - 雇员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57%,内容成本占约12%,与去年同期相若[77] - 公司已派发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合共2590万港元[82] 股息派发 - 董事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0港仙,2020年为2.0港仙,合共1294.8万港元,2020年为863.2万港元[90] 人员情况 - 2021年9月30日集团共有1395名雇员,2020年9月30日为1407名[89] 股东持股情况 - 2021年9月30日,冯绍波先生透过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万股,占比12.595%;史秀美女士实益拥有37万股,占比0.086%;陈早标先生实益拥有52万股,占比0.120%;朱裕伦先生透过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占比20.258%;罗富昌先生实益拥有74万股,占比0.171%[96] - 2021年9月30日,主要股东中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占已发行股本20.258%;广正心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5816.9万股,占比13.478%;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万股,占比12.595%;香港大学持有4316万股,占比10.000%;Webb David Michael持有3489.6万股,占比8.085%[102] 股份交易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并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任何股份[105] 公司管理与决策 - 公司委任冯绍波先生同时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106]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标准守则,全体董事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相关规定[107] - 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欧阳伟立先生和罗富昌先生,已审阅集团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10] - 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罗富昌先生和欧阳伟立先生[111]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安桥先生、罗富昌先生及欧阳伟立先生[112] 公司发言信息 - 代表董事会发言人为香港经济日报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冯绍波[113] - 发言时间为2021年11月22日[113] 公司展望 - 全球经济前景改善,但疫情发展仍带来不确定性,公司将密切留意形势变化,审慎管理成本和财务收支[86] - 公司将继续投资数码平台,投入资源加强内容、科技和人才培养,以实现可持续增长和溢利[86]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1-07-02 18:37
公司上市及业务范畴 - 公司于2005年8月3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00423[14] - 公司推行多元化发展策略,业务范畴包括金融、地产、优质生活、人力资源、教育[14] 2020年活动及奖项 - 2020年举办多项标志性大型活动,如晴报主办第五届「Banking & Finance Awards」、经济通主办「2020金融科技大奖」等[18,20] - hket.com获「2020年度最佳数码媒体」本地财经资讯网站第一名,连续6年获此殊荣[26] - U Lifestyle获「2020年度最佳数码媒体」时尚生活网站第一名,连续4年获此殊荣[26] - U周刊获「2020年度最佳数码媒体」旅游网站第一名、「2020年度最佳杂志」年度最佳时尚生活杂志及年度最佳旅游杂志第一名[26] - 经济通获「2020年香港交易所市场数据大奖」「2020全市场杰出贡献资讯供应商」大奖[26] - iMoney智富杂志获「2020年度最佳杂志」年度最佳本地商业杂志第三名、「恒大商业新闻奖2020」最佳房地产新闻报道奖(文字组)金奖及最佳商业财经人物专访奖(文字组)银奖[26,27] - CTgoodjobs获「香港市务学会–市场领袖大奖2019/2020」企业市场领袖奖(招聘市务)[27] - 香港经济日报、晴报及CTgoodjobs于「Spark Awards 2020」获24个奖项,包括5个金奖、6个银奖及13个铜奖[27] 宏观经济数据 - 2020年第四季失业率攀升至6.6%,生产总值跌幅高达6.1%[28]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回顾财政年度收益下跌12%至9.99亿港元[28] - 扣除政府补贴7720万港元及非流动资产减值亏损7980万港元后,股东应占溢利为3090万港元,较上一财政年度增加2030万港元[28] - 2021年3月31日现金结余约为4.71亿港元[33]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2021财年全年合共派息每股8.0港仙[33] - 2021财年公司收益为9.999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1.319亿港元或12%[89] - 2021财年股东应占溢利为309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2030万港元,增幅192%[88][89] - 2021财年广告收入为5.238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6900万港元或12%[93] - 2021财年发行收入为6940万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1280万港元或16%[94] - 2021财年服务收入为4.068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减少5000万港元或11%[94] - 2021财年毛利率为41.6%,较上一财年上升2.4个百分点[97] - 2021财年雇员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57%,较上一财年下降7%[97] - 2021财年内容成本占经营成本总额约12%,较上一财年上升2%[97] - 2021财年非流动资减值亏损为7980万港元[98] - 2021财年纯利率为3.3%,较上一财年上升2.2个百分点[102] - 2021年3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4.378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8100万港元;现金结余为4.705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8370万港元[103][107] - 2021年和2020年3月31日,集团均无负债;2021年流动比率为2.66倍,2020年为2.34倍[103][107] - 投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9380万港元,其中1990万港元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7630万港元存作定期存款[106] - 集团派发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末期股息及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中期股息合共3020万港元[106] - 2021年3月31日,集团共有1397名雇员,2020年为1440名[110] - 2020年12月18日,公司拨付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合共863.2万港元;建议派发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合共2589.6万港元[118] - 2021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2.52828亿港元,2020年为2.62957亿港元[122] - 集团获香港政府“保就业”计划补贴7700万港元[103] - 年内,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任何股份[126] - 2021年收益为999,937千港元,2020年为1,131,823千港元[200] - 2021年销售成本为584,289千港元,2020年为688,004千港元[200] - 2021年毛利为415,648千港元,2020年为443,819千港元[200] - 2021年经营溢利为25,781千港元,2020年为20,322千港元[200] - 2021年融资收入净额为1,771千港元,2020年为3,346千港元[200] - 2021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7,552千港元,2020年为23,668千港元[200] - 2021年所得税抵免为5,399千港元,2020年所得税开支为11,212千港元[200] - 2021年年度溢利为32,951千港元,2020年为12,456千港元[200] - 2021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30,916千港元,2020年为10,573千港元[200] - 2021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7.16港仙,2020年为2.45港仙[200] 业务线业绩变化 - 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业务2021财年业绩较上一财政年度有所上升[29] 董事会构成及成员信息 - 2021年3月31日,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三分之一[50] - 朱裕伦70岁,2005年4月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为雅式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43] - 周安桥70岁,2005年4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副主席等[44] - 罗富昌71岁,2005年4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永富容器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主席[46] - 欧阳伟立58岁,2012年10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上古证券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47] - 董事会由4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1] - 各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与公司订立服务合约[51] - 冯绍波和朱裕伦为多年业务伙伴,在若干公司拥有共同权益[51] - 除已披露关系外,各董事彼此无财务、业务或家属关系[51]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一直遵守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条文[49] - 公司委任冯绍波先生同时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54] - 董事会已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提名委员会将适时检讨该政策[55] - 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具独立性[57] - 年内所有董事均曾出席多个相关研讨会、会议或座谈会[60] - 执行董事冯绍波、史秀美、陈早标、王清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周年大会次数为1/1[62] - 非执行董事朱裕伦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周年大会次数为0/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周安桥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周年大会次数为0/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罗富昌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周年大会次数为0/1[6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欧阳伟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为4/4,出席审核委员会会议次数为2/2,出席提名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薪酬委员会会议次数为1/1,出席周年大会次数为1/1[6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董事会共举行四次会议,审核委员会举行两次会议,薪酬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65][66][69] - 截至2021年3月31日财政年度,提名委员会举行一次会议,全体成员均出席,会上检讨董事会人数、架构及组合并提供董事重选意见[70] - 已付或应付董事的董事袍金及所有其他酬金列于年报第77页经审核财务报表附注7(b)内[71] - 集团薪酬政策载于年报第79页经审核财务报表附注7(d)内[72]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财政年度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回顾期内无违规事故[73] - 董事负责编制真实公平反映集团财务状况等的财务报表,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76] - 2020/21财政年度,集团就外聘核数师罗兵咸永道的中期审阅及审核服务费用为270.2万港元,其他服务费用为31.6万港元[77] - 罗兵咸永道将在2021年8月5日股东周年大会任满告退并同意重选连任,审核委员会建议续聘待股东批准[77] - 股东持有不少于十分之一公司缴足股本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特别大会,董事会须在两个月内安排[82] - 股东建议非退任董事参选通知期最少7日,递交期间有规定[85]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年度,公司宪章文件无重大变动,组织章程大纲及细则可在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浏览[85] 股东持股情况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冯绍波先生透过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000股本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12.595%[13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朱裕伦先生透过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000股本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份20.258%[13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000股本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20.258%[13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广正心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58,169,000股本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13.478%[13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000股本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12.595%[13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香港大学持有43,160,000股本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10.000%[13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Webb David Michael持有34,896,000股本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8.085%[137] 供应商与客户情况 - 公司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11%,五大供应商合计采购额占比24%[141] - 公司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6%,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14%[143] 公众持股量 - 年报刊发日期,公司公众持股量超25%[147] 审计相关 - 审计涵盖公司2021年3月31日综合财务状况及该年度综合财务表现和现金流量[152] - 公司综合财务报表符合香港会计师公会准则和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规定[153] - 关键审计事项包括媒体分部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和物业等资产减值[162] - 截至2021年3月31日,集团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856亿港元[162] - 审计评估管理层信用监控程序和预期信贷亏损拨备评估[162] - 媒体分部客户清偿速度慢,管理层评估预期信贷亏损需运用判断[165] - 审计追溯审阅管理层对应收账款减值评估,测试账龄组合和期后偿付情况[166] - 审计证实和验证管理层对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的评估[166] - 审计了解并评估判定现金产生单位和识别减值迹象的内部控制[170] - 当资产账面价值可能无法收回时,管理层会进行减值评估[17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印刷部现金产生单位亏损大于管理层原预算,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出现减值迹象[182] - 2021年3月31日,相关现金产生单位的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总额分别为72,893,000港元及6,885,000港元[182] - 管理层对相关现金产生单位进行减值评估,采用市场调查估算公允价值减去处置成本及贴现现金流量预测判定可收回金额[182] - 编制贴现现金流量预测的主要假设包括收益增长率和贴现率[1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年度,管理层就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使用权资产分别计提减值拨备72,893,000港元及6,885,000港元[184] - 审计评估管理层在贴现现金流量预测中关键假设及判断的合理性,包括将收益增长率与过往绩效等比较,贴现率与可比公司资金成本比较[185] - 审计评核敏感性分析确定关键假设变化对资产减值的影响,并与管理层讨论变化可能性[185] - 审计了解并评核管理层估算公允价值减去处置成本计算模式下可回收金额的程序及相关文件[185] - 公司董事负责根据相关准则和规定拟备综合财务报表,评估集团持续经营能力[189] - 治理层负责监督集团的财务报告过程[190] 董事退任及重选 - 冯绍波先生、朱裕伦先生及罗富昌先生将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重选连任[128]
经济日报集团(00423) - 2021 - 中期财报
2020-12-02 16:36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467,809千港元,较2019年的602,603千港元下降22.37%[6] - 2020年同期毛利为175,342千港元,较2019年的232,678千港元下降24.64%[6] - 2020年经营溢利为31,428千港元,较2019年的17,534千港元增长79.24%[6] - 2020年期内溢利为29,710千港元,较2019年的11,835千港元增长151.04%[6] - 2020年本公司股东应占每股盈利为6.66港仙,较2019年的2.56港仙增长159.76%[6] - 2020年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30,152千港元,较2019年的11,131千港元增长170.88%[9]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总收益470,524千港元,较2019年的605,622千港元下降22.31%;期内溢利29,710千港元,较2019年的11,835千港元增长151.04%[4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4.678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48亿港元或22% [73][74][78] - 同期,公司毛利1.7534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5%;毛利率37.5%,较去年同期下跌1.1个百分点 [73][81] - 公司经营溢利3142.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除所得税前溢利3246.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 [73] - 期内溢利29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1%;股东应占溢利2872.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0% [73] 公司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0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85,977千港元,较3月31日的591,114千港元下降0.87%[1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625,325千港元,较3月31日的622,341千港元增长0.48%[1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254,36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65,584千港元下降4.22%[12]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权益总额为913,681千港元,较3月31日的905,109千港元增长0.95%[15] - 2020年9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174,212千港元,减值拨备6,635千港元,净额167,577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总额171,119千港元,减值拨备5,608千港元,净额165,511千港元[62] - 2020年9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21,535千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25,875千港元[63] - 法定股本为2,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之股份,计20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431,600,000股每股面值0.10港元之股份,计43,160千港元,2020年9月30日与3月31日数据相同[6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授权但未订约资本承担为29.8万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的92.5万港元有所减少 [69] - 2020年9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为3.71亿港元,较2020年3月31日增加1420万港元[87] - 2020年9月30日,集团现金结余为3.864亿港元,2020年3月31日为3.868亿港元[90] - 2020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借款[91] 公司现金流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为41,484千港元,2019年为60,325千港元;2020年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37,192千港元,2019年为59,891千港元[22] - 2020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9,520千港元,2019年为 - 26,584千港元[22] - 2020年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 - 30,702千港元,2019年为 - 38,898千港元[22] - 2020年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增加净额为36,010千港元,2019年为 - 5,591千港元[22] - 2020年期终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256,977千港元,2019年为176,664千港元[22] - 2020年9月30日,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原到期日为三个月以上之定期存款及已抵押存款合共为386,407,000港元,2019年9月30日为324,957,000港元[22]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广告收入232,129千港元、发行收入35,171千港元、服务收入200,509千港元,总计467,809千港元;2019年广告收入327,944千港元、发行收入42,508千港元、服务收入232,151千港元,总计602,603千港元[37] - 广告收入2.3212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9%;发行收入351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7%;服务收入2.0050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14% [78] 公司其他收支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上半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835千港元,较2019年的949千港元下降11.99%;政府补贴51,445千港元,2019年无此项[46] - 2020年上半年雇员成本281,334千港元,较2019年的307,430千港元下降8.49%;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折旧33,221千港元,较2019年的37,405千港元下降11.19%[48] - 2020年上半年银行利息收入1,315千港元,较2019年的1,971千港元下降33.28%;租赁利息(277)千港元,较2019年的(418)千港元下降33.73%;融资收入净额1,038千港元,较2019年的1,553千港元下降33.16%[49] - 香港利得税按16.5%税率拨备,2020年上半年即期所得税5,659千港元,较2019年的7,882千港元下降28.20%;递延所得税(2,903)千港元,较2019年的(630)千港元下降360.79%[52][54]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雇员成本占集团经营成本总额约58%,较去年同期下降8% [81] - 同期,白报纸成本占集团经营成本总额约3%,较去年同期下降63% [81]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包括香港政府“保就业”计划补贴5130万港元 [82] 公司股息分配情况 -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5.0港仙,总额21,580,000港元,已在2020年9月派付;2020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总额8,632,000港元,与2019年相同[56] - 董事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合共863.2万港元,与2019年相同[94]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冯绍波先生透过Golden Rooster Limited持有5435.9万股公司股份,占比12.595%[103] - 朱裕伦先生透过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公司股份,占比20.258%[103] - Sky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8743.5万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20.258%[109] - 广正心严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持有5816.9万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3.478%[109] - 香港大学持有4316万股公司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10.000%[109] 公司股份交易情况 - 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股份[112] 公司管理层及委员会情况 - 公司委任冯绍波先生同时兼任主席与行政总裁[113]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规定准则[114] - 公司于2005年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朱裕伦、欧阳伟立和罗富昌,已审阅集团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中期业绩[117] - 公司于2005年成立薪酬委员会,成员包括朱裕伦、罗富昌和欧阳伟立[118] - 公司于2005年成立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周安桥、罗富昌和欧阳伟立[119] 公司业务分布及影响情况 - 公司有媒体和财经通讯社、资讯及软件两个可呈报分部[41] - 公司业务90%以上在香港经营,资产及负债超90%在香港[43] - 2020年新冠疫情对公司旗下印刷媒体业务构成不利影响[25] 公司关联方交易情况 - 关联方交易中,已收关联方之服务收入26.6万港元,向关联方购买硬件5.1万港元,已付关联方之租金54.4万港元 [67] 公司雇员数量情况 - 2020年9月30日,集团共有1407名雇员,2019年9月30日为1552名[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