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通(00536)
icon
搜索文档
贸易通(00536)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20 22:00
财务数据对比(2022年与2021年) - 2022年收益为2.58815亿港元,较2021年的2.73825亿港元有所下降[1][2] - 2022年经营溢利为8009.4万港元,较2021年的9098.6万港元减少[1][2] - 2022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5233.3万港元,较2021年的7365.3万港元降低[1][2][3] - 2022年资产总额为5.32561亿港元,较2021年的5.6453亿港元减少[1] - 2022年资产净值为3.64413亿港元,较2021年的3.7863亿港元下降[1][4]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6.6港仙,摊薄每股盈利6.6港仙,较2021年均有所下降[1][2] - 2022年全面收益总额为5113.9万港元,较2021年的7378.6万港元减少[3] - 2022年流动净资产为3.3755亿港元,较2021年的3.11649亿港元增加[4] - 2022年综合收益为2.58815亿港元,较2021年的2.73825亿港元下降5.48%[23][24] - 2022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5908.2万港元,较2021年的8621.8万港元下降31.47%[23][24] - 2022年电子商贸可呈报分部收益为1.72165亿港元,较2021年的1.88389亿港元下降8.61%[23][24] - 2022年身份管理可呈报分部收益为5552.8万港元,较2021年的6164.4万港元下降9.92%[23][24] - 2022年其他服务可呈报分部收益为4461.9万港元,较2021年的3708.9万港元增长20.3%[23][24] - 2022年雇员成本为1.1861亿港元,较2021年的1.22348亿港元下降3.05%[25] - 2022年折旧为847.9万港元,较2021年的848.4万港元下降0.06%[25] - 2022年其他经营开支为3346.5万港元,较2021年的2925.8万港元增长14.38%[25] - 2022年其他亏损净额为2042.7万港元,2021年为203.5万港元[26] - 2022年税项为674.9万港元,2021年为1256.5万港元,香港利得税按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6.5%计算[27][28]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按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5233.3万港元计算,2021年为7365.3万港元[32][33] - 2022年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2713.4万港元,2021年为2496.9万港元;合约资产(扣除亏损拨备)2022年为1495.9万港元,2021年为1524.1万港元[48] - 预期超过一年后收回的合约资产金额2022年为190.1万港元,2021年为493.6万港元[51] - 2022年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亏损拨备年末结余为82.8万港元,2021年为82.7万港元[57] - 2022年其他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为1247.9万港元,2021年为763.8万港元;其他合约成本2022年为707.8万港元,2021年为451.8万港元[57] - 2022年应付账款、合约负债及其他应付款项为1.63481亿港元,较2021年的1.75456亿港元有所减少[59] - 2022年合约负债为1157.8万港元,较2021年的1493.9万港元减少[59] - 2022年预期将於一年後確認為收入的履约提前计费金额为25.6万港元,较2021年的41.1万港元减少[61] - 2022年电子商务业务总收益为1.722亿港元,较2021年的1.884亿港元减少8.6%,分部溢利减少18.2%至6090万港元[65] - 2022年GETS子分部收益为1.446亿港元,较2021年下跌13.7%,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子分部收益为2760万港元,较2021年增长32.0%[66] - 2022年公司应课税品许可证业务交易量及收益按年下跌61%[68] - 2022年身份管理业务收益从2021年的5380万港元下跌11.3%至4770万港元,分部溢利从970万港元下跌45.7%至520万港元[78] - 2022年认可核证机关相关业务和身份管理相关业务收入分别按年下跌32.1%及23.8%,总计下跌26.5%,即940万港元[79] - 2022年电子化认识你的客户项目收益减少23.8%,是身份管理相关业务收益下跌主因[80] - 2022年认可核证机关及身份管理相关服务及项目的恒常维护收益由2021年的1810万港元增加18.2%至2150万港元[82] - 2022年其他服务业务总收益为3890万港元,较2021年的3160万港元大幅增加23.2%,分部溢利由1540万港元飙升45.8%至2240万港元[88] - 2022年智能销售点业务收益约为2021年的2.4倍,GETS相关服务收益下跌12.2%[89] - 2022年来自智能销售点销售的收益较2021年减少约90万港元[90] - 2022年智能销售点装置的恒常维修及支援服务收益较2021年同期微增70万港元[91] - 2022年集团收益为2.588亿港元,按年减少1500万港元或5.5%[96] - 2022年GETS相关服务总收益按年下跌12.2%,ROCARS业务收益较2021年下跌43%[92] - 2022年集团折旧前经营开支为1.702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2.4%[97] - 2022年集团经营溢利为801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1090万港元或12.0%[100] - 2022年其他亏损净额按年增加1840万港元至2040万港元[101] - 2022年集团分占联营公司(南方)亏损6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130万港元[102] - 2022年税项减少580万港元至670万港元[103] - 2022年集团除税后溢利为523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2130万港元或28.9%[10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4.365亿港元,较2021年增加2.273亿港元,主要因出售金融产品收款2.341亿港元[11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5.326亿港元,资产净值为3.644亿港元,较2021年分别减少0.319亿港元和0.142亿港元,且无借贷[112] - 上市债务证券利息收入降至20万港元,2021年为280万港元[124] - 2022年底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644亿港元,较2021年底减少1420万港元[127] - 2022年底资本承担为190万港元,2021年为30万港元[129] - 2022年底雇员255名,2021年为267名,雇员成本为1.186亿港元,2021年为1.223亿港元[130] 股息分配 - 2022年拟派中期股息1.83港仙,末期股息4.67港仙,特别股息2.75港仙;2021年中期股息2.8港仙,末期股息6.45港仙[1] - 2022年拟派股息7350.4万港元,与2021年相同,其中拟派特别股息2185.3万港元为2022年新增[31]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4.67港仙,拟派股息总额每股9.25港仙与2021年相同[106][107] - 2022年股息总额达每股6.5港仙,占2022年股东应占溢利的99%,建议特别股息每股2.75港仙,股息总额为每股9.25港仙[139] - 建议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将在2023年5月12日股东大会审批,若获批将于5月31日或前后派付[140]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4.67港仙,2021年为每股6.45港仙[138] - 公司股息政策为分派不少于可供分派溢利的60%作为股息,2022年派息总额超可分派溢利属特殊情况,不构成先例也不改变政策[109][110] 股份相关 - 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7.94634亿股,加权平均数(基本)为7.94634亿股,与2021年持平[1] - 2022年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7.94634亿股,金额为2.96093亿港元,与2021年持平[62] - 2022年4月19日公司根据2014年购股权计划授出740万份购股权,2021年4月16日授出680万份购股权[63] - 年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41] - 2023年5月9日至5月1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股东资格,过户文件需在5月8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42] - 2023年5月19日至5月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确定收取股息股东资格,过户文件需在5月18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143] 业务经营情况 - 2022年整体GETS市场按年收缩9.7%,第四季度市场收缩达22.8%[67] - 尽管客户预期2023年业务前景黯淡,公司仍能向客户收取溢价并上调续约合约价格[69]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2022年全年收益从2021年的2090万港元增至2760万港元[70] - 预计2023年GETS业务经营环境黯淡,前景较保守[71] - 政府计划2023年年中分批推出贸易单一窗口第二阶段,2023年底前委聘中标者开展第三阶段,最早2027年底全面推出[72] - 现有GETS牌照2024年底到期,预计政府将延期最多三年至2027年[72] - 2022年供应链应用方案子分部重新设计解决方案基础设施,开发云端解决方案,有望提升2023年项目利润率[73] - 2023年将保持强劲销售势头,专注开发解决方案及应用程式[74] - 与合作夥伴合作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已有成功案例[75] - 公司是“科技券”计划下的认可技术服务提供商,正推广解决方案[76] - 预计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2023年适度增长[76] - 对电子商务业务分部2023年业务前景持悲观至中性态度[77] - 公司预计2023年身份管理业务将反弹并适度增长,已开发电子开户解决方案升级版和反位置欺诈解决方案[84][86] - 2022年智能销售点业务增长动力来自一个大型项目,新增收益总额约为1000万港元[90] - 预计2023年智能销售点业务前景乐观,GETS业务有望改善,其他服务业务保持稳定[93][94][95] 资产出售与投资情况 - 2022年12月26日,公司出售广东南方海岸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全部20%权益,代价约717.6万港元[3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出售所有企业债券,代价8253万港元,2021年出售部分代价为92676万港元[36] - 2022年公司出售全权委托亚洲投资级单一债券投资组合所有投资,代价14262万港元,2021年无出售[39] - 2022年公司出售香港上市股本证券全部股份,代价3254万港元,2021年购买成本为4415万港元[40] - 2022年公司出售所有投资基金单位,代价79961万港元,2021年购买成本为69926万港元[42] - 2022年公司已出售所有投资基金单位、企业债券、单一债券投资组合及股本投资[43]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债务及股本证券,2022年出售1.45874亿港元,公允价值亏损1581.9万港元[115] - 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基金单位,2022年赎回7996.1万港元,公允价值亏损1668.6万港元,股息收入90万港元[115][121] - 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债务证券,2022年出售825.3万港元,公允价值亏损123.5万港元[115] - 公司2020年投资亚洲投资级全权委托单一债券投资组合成本为1.544亿港元,2022年公允价值亏损1550万港元[117][119] - 公司2021年投资盈富基金成本约440万港元,2022年公允价值亏损30万港元[120] - 公司向瑞银支付的管理费为所管理投资组合每月价值的每年0.65%[118] - 投资基金总投资成本1300万美元,赎回所得款项1020万美元[122] - 出售2项企业债券总投资成本970万港元,亏损150万港元,拨回减值亏损拨备140万港元[123]
贸易通(00536)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9-08 16:32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25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85亿港元微跌2.4%或300万港元[6,13,24,28]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7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60万港元下跌3.4%或130万港元[9,14,24,28] - 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60万港元,较2021年的3590万港元下降51.1%[15,26] - 2022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1460万港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51.5%或1540万港元[8,16,26] - 2022年基本每股盈利为1.83港仙,2021年为3.78港仙[5,18] - 2022年每股中期股息为1.83港仙,2021年为2.8港仙[7,19]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由2021年的120万港元增加逾15倍至1970万港元[25,28] - 2022年来自中国内地联营公司亏损由2021年的150万港元减至4万港元[26] - 公司分占中国联营公司亏损由去年150万港元减至40000港元,2022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760万港元,较2021年下跌51.1%,除税后溢利1460万港元,较2021年减少1540万港元或51.5%[29] - 集团2022年上半年收益为1.25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4%或300万港元[89] - 集团2022年上半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83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1%或180万港元[89] - 集团2022年上半年雇员成本为5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0.4%或20万港元[89] - 集团2022年上半年其他经营成本为1570万港元,较上一回顾期上升3.3%或50万港元[89] - 集团2022年首六个月折旧开支为42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410万港元[89] - 2021年6月30日止期间经营溢利由3580万港元变更为3860万港元,2022年回顾期内经营溢利为373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30万港元或3.4%[92] - 2022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按年飙升1850万港元,主要因金融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亏损2590万港元,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为1970万港元[92]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亏损4万港元,按年减少140万港元[92] - 2022年前六个月未经审核除税后溢利为1460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540万港元或51.5%[92] - 2022年前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1.83港仙,较2021年同期减少1.95港仙;每股摊薄盈利为1.83港仙,较2021年同期减少1.94港仙[92] - 公司董事会决议宣派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1.83港仙,较2021年减少34.6%,派息率约100%,高于过往年度的约75%[92] 各业务板块表现 - 2022年上半年电子商务和身份管理业务收入和利润均下降,其他服务业务收入和利润增加[27] - 2022年上半年整体GETS市场较去年同期微跌1%,公司电商分部GETS业务量增加但收益下跌10.1%,由8200万港元跌至7370万港元[32][35]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2022年上半年大幅反弹,收益由690万港元升至1190万港元,增长71.8%[32][35] - 电商分部营业额85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7%或330万港元,可呈报分部溢利29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3%或约300万港元[32][35] - 身份管理业务2022年上半年表现下滑,收益由2570万港元按年下跌13.5%或约340万港元至2230万港元,分部溢利由290万港元按年下跌14.8%或约50万港元至240万港元[33][36] - 其他服务分部业绩理想,营业额由1380万港元上升26.9%至1760万港元,分部溢利由700万港元增长32.3%至930万港元[34][37] - 智能销售点业务营业额由300万港元大幅上升近89.8%至580万港元,GETS相关服务收益由1080万港元微升9.2%至1180万港元[34][37] - 2022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业务总收益85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3.7%或330万港元,分部溢利按年下跌9.3%或约300万港元至2990万港元[49][52] - 整体GETS市场2022年1月较2021年同月飙升30%,2 - 6月较去年同期下滑近7%,上半年仅轻微收窄1% [50][53] - 2022年上半年GETS收益73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8200万港元下跌10.1% [50][53] - 2022年上半年应课税品许可证业务交易量及收益较去年同期大跌59% [50][53]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益1190万港元,较去年690万港元显著增加71.8% [51] - 受第五波疫情影响,集团IDM业务2022年上半年收入为港币2230万元,同比下降13.5%,约港币340万元[60] - IDM业务2022年上半年除维护服务收入同比略增港币130万元外,其他收入均下降,其中IDM项目收入下降港币170万元[60] - IDM业务2022年上半年利润下降14.8%,约港币50万元,从去年的港币290万元降至今年的港币240万元[60] - IDM业务2022年上半年整体收入下降主要因第五波疫情使新项目/潜在新业务停滞,且去年部分项目已基本完成[61] - 报告期内公司与客户就2021年年报中重点提及的主要eKYC项目签订正式合同,该项目此前开发工作的收入已计入2022年上半年项目收入[61] - 2022年上半年身份管理业务收益为22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570万港元下跌13.5%,分部溢利为240万港元,较去年290万港元下降14.8%[63] - 2022年上半年其他服务业务总收益达17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380万港元上升26.9%,分部溢利为930万港元,较去年700万港元增加32.3%[68] - 2022年上半年智能销售点业务收益为5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00万港元大幅增长接近89.8%,GETS相关服务收益为11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080万港元温和增长9.2%[68] - 身份管理业务上半年业绩不佳主要因疫情致客户新计划及项目工程延期,部分大型项目去年完工[64] - 公司与政府及公营机构新客户签订订单扩大身份管理业务客户群,部分新项目预计2022年底或2023年初完工[66][69] - 公司有信心身份管理业务下半年表现改善,预计项目重启及电子KYC项目开发工作可带来收益[66][69] - 2022年1月公司在第五波疫情前获现有银行客户新的智能销售点销售订单,与最大银行客户续签三年维护及支援服务合同,新增110万港元收入[74] - 2021年年报提及的智能销售点业务重大项目在报告期按进度确认160万港元收入[74] - 第五波疫情致GETS市场萎缩,ROCARS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暴跌41%,但与PAOB合作收益抵消了业务缺口[75] - 公司对2022年剩余时间其他服务业务前景有信心,预计智能销售点业务项目年底前完成试点,GETS相关服务业务随疫情控制改善[76][77] - 新销售订单和重续合约为公司带来额外110万港元收益,主要项目带来额外160万港元收益[78] - GETS相关业务中ROCARS业务报告期收益较去年同期下跌41%,但与PAOB合作带来收益使整体业务上半年收益上升[79] - 公司期望2022年底前大致完成智能销售点主要项目并试用,下半年确认大部分项目收益,维修及支援服务收入预期增长[79] 业务前景展望 - 2022年剩余时间公司业务前景仍不明朗,全球经济前景恶化、俄乌紧张局势、中美关系及疫情对供应链影响增加不确定性[39] - 若没有重大问题或危机,公司对三个业务板块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40] - 公司对GETS业务、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身份管理业务、智能销售点业务及GETS相关服务在2022年剩余时间表现有一定信心[40] - 公司对三个业务分部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有信心延续上半年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势头,预期身份管理业务下半年业绩改善,智能销售点业务前景乐观 [42] - 尽管营商环境有不确定性,若疫情受控及跨境运输恢复正常,预期香港经济在本年度余下时间稍有复苏 [41] - 公司与平安壹账通银行的GETS相关合作带来可观收益增长,抵消其他GETS相关业务跌幅,使GETS相关服务收益增加 [41] - GETS业务与香港贸易表现息息相关,2022年下半年前景不明朗,但公司对其抱有合理信心,需对2022年下半年持审慎态度[56] - 供应链应用方案子分部2022年下半年前景合理乐观,有新项目收益可在下半年按正在进行基准确认,公司有信心该业务2022年业绩胜过2021年[56] - 预计2022年整体电子商务业务将因GETS业务预期萎缩和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增长部分抵消而温和下降[59][6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5.24589亿港元,资产净值为3.4087亿港元[2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1.9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092亿港元)[9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5.24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5.645亿港元)及3.40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3.786亿港元),资产净值减少主要因分派2021年末期股息5130万港元[9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并无借贷(2021年12月31日:无)[9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其他财务资产投资账面总值为2.32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2.666亿港元),截至该日已悉数出售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企业债券[9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市债务及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为1.51675亿港元,期内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053.5万港元[9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投资基金单位公允价值为8123.8万港元,期内公允价值变动亏损1535万港元[98] - 2020年7月8日公司与瑞银订立授权,投资成本为1.544亿港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组合含53项单一债券,公允价值总计1.483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8.3%,期内公允价值亏损1030万港元[103] - 2021年集团投资盈富基金成本约44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该投资公允价值亏损20万港元[103] - 2022年上半年,集团上市债务及股本证券公允价值亏损共1050万港元[10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瑞银及汇丰发行的投资基金单位,公允价值总计8120万港元,2022年上半年该等基金公允价值亏损1540万港元[107] - 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售2项以美元计值的非投资级企业债券,面值均不超300万美元,总投资成本970万港元,出售后录得亏损150万港元,拨回减值亏损拨备140万港元[132] - 来自上市债务证券的利息收入从2021年6月30日的190万港元降至2022年的20万港元[132] - 2022年7月公司全额赎回瑞银和汇丰资产管理发行的投资基金,预计2022年实现公允价值损失约1640万港元[133] - 2022年7月公司出售香港盈富基金全部投资,预计2022年实现公允价值损失约30万港元[13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在其他金融资产的唯一投资是瑞银管理的全权委托单一债券组合[1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409亿港元,较2021年底减少约3770万港元[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20万港元银行担保,以220万港元存款押记作抵押[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为22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0万港元[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雇员263名,2021年6月30日为264名,期内雇员成本为5900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为5920万港元[13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除中国及澳门注册实体和美元财务资产投资外,集团无外汇风险及相关对冲工具[139] 投资相关情况 - 瑞银亚洲债券系列5(美元)目标总到期收益率为每年4.8% - 5.3%,将于2024年6月30日到期[108] - 瑞银亚洲债券系列6(美元)目标总到期收益率为每年5.0% - 5.75%,将于2023年12月22日到期[108] - 汇丰亚洲债券基金无固定回报率和到期日[10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投资成本总额1300万美元,公允价值1040万美元,收取股息110万美元[128] - 为平衡风险和回报,公司按董事会批准的投资指引进行投资,并采取谨慎投资策略[133] - 2022年7月公司赎回瑞银及汇丰投资基金投资,预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变现公允价值亏损约1640万港元
贸易通(00536)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3-31 16:45
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 2021年公司收益为2.738亿港元,较2020年的2.612亿港元增长4.8%[14][37] - 2021年经营溢利为8706.9万港元,2020年为9268.7万港元[15] - 2021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7365.3万港元,2020年为7280万港元[16] - 2021年资产总值为5.6453亿港元,2020年为5.86245亿港元[17] - 2021年资产净值为3.7863亿港元,2020年为3.84327亿港元[18] - 2021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9.3港仙,2020年为9.2港仙[20] - 2021年净溢利率为26.9%,2020年为27.9%;实际税率为14.6%,2020年为11.6%[21] - 2021年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均为2.72,2020年为2.43[2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为7.94634亿股[23] - 2021年利息收入降至330万港元,较2020年的1050万港元减少720万港元,跌幅68.0%[41] - 撇除2020年补贴一次性收入,2021年经营溢利较2020年增加740万港元,增幅9.2%[41] - 2021年对南方投资撇减金额较2020年减少820万港元,集团除税前溢利升至862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380万港元,增幅4.6%[41] - 2021年税项拨备为126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300万港元[41] - 计及税项拨备,2021年集团除税后溢利为737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1.2%[41] - 公司董事会建议2021年近乎100%派付集团总利润7370万港元,末期股息每股6.45港仙,派付比率99.8%[63] - 2021年全年股息每股9.25港仙,较2020年的每股9.2港仙高0.5%[63] - 公司董事会建议派付2021年溢利总额7370万港元的近100%,末期股息为每股6.45港仙,派息率99.8%,全年股息总额每股9.25港仙,较2020年高0.5%[65] - 2021年公司收益增加1260万港元至2.738亿港元,同比增长4.8%[111] - 2021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1.72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2.3%或约400万港元[111] - 2021年利息收入下跌68.0%至330万港元,主要因企业债券投资转移[113] - 2020年其他收入净额610万港元,2021年转为其他亏损净额960万港元[113] - 2021年出售企业债券及到期时拨回减值亏损拨备190万港元[113] - 2021年经营溢利为8710万港元,较2020年减少560万港元,撇除补贴则增加740万港元或9.2%[113] - 2021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南方亏损增至190万港元,计提减值亏损拨备80万港元[113] - 2021年公司税项增加300万港元至1260万港元,研发开支额外税务扣减为210万港元,2020年为260万港元[116] - 2021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7370万港元,较2020年微升90万港元或1.2%[116]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9.3港仙,较2020年增加0.1港仙[116] - 董事会建议2021年末期股息每股6.45港仙,2020年为7.25港仙,2021年股息总额每股9.25港仙,较2020年增加0.5%,派付股东应占溢利的99.8%[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2.092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3720万港元[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值为5.645亿港元,2020年为5.862亿港元;资产净值为3.786亿港元,2020年为3.843亿港元[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借贷[11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金融产品投资组合账面总值为2.666亿港元,2020年为2.921亿港元[118] - 2021年集团其他财务资产变动后总值为2.66602亿港元[122] - 2021年底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计量的上市债务证券投资成本为970万港元,公允价值总计94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7%[124] - 2021年底2项企业债券投资,票面息率为每年5.5% - 6.55%,将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到期[124] - 2021年底账面总值100%(2020年底:34%)投资于非投资级别或无评级企业债券,无投资于投资级别企业债券(2020年底:66%)[124] - 2021年拨回减值亏损拨备190万港元[124] - 2021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计量的上市债务证券利息收入降至280万港元(2020年:850万港元)[124] - 2021年公司出售企业债券亏损480万港元[124] - 2021年出售或到期的债券面值均不超300万美元[124] - 2020年7月8日公司与瑞银订立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授权,投资成本为1.544亿港元[1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债券投资组合含52项单一债券,账面价值最高的单债为440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0.8%,组合公允价值总计1.576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8.0%[127] - 债券投资组合中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其他类别占比分别约为51%、29%、18%及2%,约53%的债券将在5年内到期,34%在5年后到期,13%为永续债券[127] - 年内债券投资组合录得公允价值收益20万港元,包括债券应计利息并已扣除管理费[127] - 公司按所管理投资组合上月最后营业日每月价值的0.65%每年向管理人支付管理费,涵盖管理、交易及托管费[127] - 2021年集团投资盈富基金成本约440万港元,该投资录得公允价值亏损80万港元[12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投资基金单位公允价值总计9600万港元,2021年录得公允价值亏损净额570万港元,主要因瑞银债券基金价格波动[130][131] - 瑞银(CAY)投资基金系列 - 瑞银亚洲债券系列5目标总到期收益率为每年4.8% - 5.3%,到期日为2024年6月30日[132] - 瑞银(CAY)投资基金系列 - 瑞银亚洲债券系列6目标总到期收益率为每年5.0% - 5.75%,到期日为2023年12月22日[132] - 汇丰亚洲债券基金无固定回报率和到期日[13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投资基金总额为13.0,相关数据为12.3和0.17[14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786亿港元,较2020年底减少570万港元[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20万港元银行担保,以220万港元存款作抵押[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30万港元,较2020年的340万港元减少[14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267名,与2020年持平,相关雇员成本为1.223亿港元,高于2020年的1.208亿港元[146] - 除中国及澳门注册实体和美元财务资产投资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外汇风险及相关对冲工具[14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公司会计政策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146] - 2021年度公司无与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有关的重大收购或出售[143] - 公司其他财务资产投资按董事会批准的投资指引进行,以提高现金盈余收益率[143] 各业务板块财务表现 - 2021年电子商务业务总收益为1884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8.3%,分部溢利为744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26.0%[46][48] - 2021年GETS市场同比增长21%,GETS业务收益为1675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升11.1%[46][48] - 供应链应用方案2021年收益为2090万港元,较2020年的2330万港元下降10.3%[50] - 其他服务业务2021年收益为3160万港元,较2020年的2360万港元上升34.2%,分部溢利为1540万港元,较2020年的1000万港元上升53.9%[50] - 智能销售点业务2021年收益为760万港元,较2020年的460万港元增加65%[50] - GETS相关服务2021年收益约为2410万港元,较2020年的1900万港元增加26.8%[53] - IDM业务2021年收益为5380万港元,较2020年的6360万港元下降15.4%,分部溢利为970万港元,较2020年的1760万港元下跌45.2%[53] - 中国联营公司南方2021年亏损增加,公司分占亏损由2020年的140万港元增加36.1%至2021年的190万港元[53] - 2021年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下半年稍见起色,收窄上半年跌幅[50] - 2021年其他服务业务业绩亮丽,收益及溢利增长超越上半年水平[50] - 2021年IDM业务受银行及金融行业不利营商环境影响,业绩欠佳[53] - 2021年南方因政府预算开支缩减和疫情补助金减少,尽力降低成本并减少亏损[53] - 2021年电子商务业务收益1.884亿港元,较2020年增加8.3%或1440万港元,分部溢利7440万港元,较2020年增长26.0%或1530万港元[71] - 2021年GETS业务子分部营业额1.675亿港元,较2020年增长11.1%或1680万港元;供应链应用方案收益2090万港元,较2020年下降10.3%或240万港元[71] - 2021年全年GETS市场按年增长至21.0%高位,只较上半年的22.1%略低,交易量创逾二十年新高,超出2018年水平接近10%[73][74] - 2021年主要快递客户交易增长超市场增长的三倍,其在GETS业务中的交易量占比同比上升超30%[77] - 尽管公司能提高客户价格,但因主要快递客户业务量大且定价低,2021年整体平均价格仍有所下降[77] - 2021年GETS业务因业务量增长抵消价格下降影响,收入显著增加[77] - 2021年主要快递客户交易增长超市场增长三倍,在GETS业务中份额同比增超30%,GETS收益显著增长[78] - 2021年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总收益同比降10.3%,项目收益下降但经常性保养服务收益适度增长[79][80] - 2021年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进行策略全面检讨,升级加强技术基础设施[82] - 2021年IDM业务表现令人失望,收益为5380万港元,较2020年的6360万港元下跌15.4%或980万港元[90][91] - 2021年IDM业务分部溢利为970万港元,较2020年的1760万港元下降45.2%[90][91] - 2021年IDM业务经常性保养服务收益从2020年的1020万港元微升至1300万港元[90][91] - 2021年IDM项目收益从2020年的3440万港元减至2370万港元[90][91] - 2021年IDM业务下跌原因一是大型eKYC项目签约延迟,收益确认递延至2022年;二是金融服务及银行行业客户预算紧绌[90][91] - 保安编码器业务及相关交付服务业务下跌是因主要银行客户以电子编码器取代实体编码器[90][91] - 2021年IDM项目收益包括结转项目、新项目及已完成项目,有多个eKYC解决方案项目在进行[94] - 2021年其他服务业务表现出色,总营收3160万港元,同比增长34.2% [99] - 2021年其他服务业务板块利润从2020年的1000万港元增至1540万港元,增长54% [99] - 2021年Smart PoS业务收入760万港元,同比增长64.7% [99] - 2021年Smart PoS业务全年增长高于上半年,因下半年银行客户订单增多[99] - 2021年Smart PoS销售额同比增长超五倍,但仅为2019年总销售额的20% [99] - 2021年持续维护和支持服务收入及项目收入较2020年增长约20% [99] - 2021年其他服务业务总收益为3160万港元,较2020年的2360万
贸易通(00536) - 2021 - 中期财报
2021-09-09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1.2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97亿港元上升7.4%或880万港元[17][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580万港元,较去年的3160万港元增加13.1%或420万港元[17][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收入从去年的690万港元大幅下跌至220万港元[17][20] - 2021年公司其他亏损净额增加逾三倍至550万港元,去年为160万港元[17][2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税前利润为3590万港元,较2020年的2450万港元增加47.0%[1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税后利润为300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税后利润增加48.6%或980万港元[18] - 2021年每股中期股息为2.8港仙,派息率约为74.2%[6][13][14] - 2021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78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77港仙[12] - 公司分占中国联营公司南方业绩亏损由去年的220万港元轻微减少至150万港元,2020年上半年曾作440万港元拨备,报告期无需此项拨备[21] - 本年度其他财务资产减值亏损拨回160万港元,去年确认减值60万港元,2021年上半年集团除税前溢利3590万港元,较2020年增加47.0%,除税后溢利3000万港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加48.6%或980万港元[21] - 2021年公司建议支付2021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2.8港仙,派息约占期内溢利3000万港元的74.2%,较去年增加43.6%[27] - 2021年上半年集团收益为1.2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4%[62][65] - 2021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22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690万港元下跌68.5%[63][66] - 2021年上半年集团营业费用较2020年同期减少4.1%或370万港元至8520万港元[70] - 2021年上半年集团经营利润为358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420万港元或13.1%[71] - 2021年上半年集团未经审核税后利润为300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980万港元或48.6%[72] - 2021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3.78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77港仙,均高于2020年同期[72] - 2021年上半年其他亏损净额增加400万港元至550万港元,主要因出售企业债券亏损470万港元及其他投资公允价值亏损,同时已拨回160万港元企业债券预期信贷亏损拨备[73] - 2021年上半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852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下跌4.1%或370万港元;雇员成本为59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0%或120万港元;其他经营成本为1470万港元,较上个回顾期按年下跌15.5%或270万港元[74]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58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420万港元或13.1%;分占联营公司南方亏损150万港元,按年减少70万港元;未经审核除税后溢利达3000万港元,较2020年同期增加980万港元或48.6%[75] - 2021年首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为3.78港仙,较2020年同期增加1.24港仙;每股摊薄盈利为3.77港仙,较2020年同期增加1.23港仙[75] - 董事会决议向股东宣派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2.8港仙,较2020年增加43.6%,中期股息派息率约为集团期内溢利的74.2%,与过往年度比率相同,约为75%[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1.705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72亿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5.429亿港元及3.586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862亿港元及3.843亿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持有其他财务资产投资账面总值为2.755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921亿港元有所减少[7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586亿港元,较2020年末减少2570万港元[100][10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集团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20万港元的银行担保,以220万港元存款押记作抵押[101][106]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40万港元,较2020年末的340万港元减少[102][107]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期内相关员工成本为5920万港元,较2020年6月30日的5800万港元增加[110]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28,502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19,703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利息收入为2,187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942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其他亏损净额为5,540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1,590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5,79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1,647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35,94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4,461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9,99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182千港元[172] - 2021年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3.78港仙,2020年同期为2.54港仙;摊薄每股盈利为3.77港仙,2020年同期为2.54港仙[17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29,998千港元,较2020年同期的20,182千港元增长48.63%[175]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08,383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09,148千港元下降0.70%[1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434,527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477,097千港元下降8.92%[1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179,380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196,539千港元下降8.73%[1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流动净资产为255,147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280,558千港元下降9.06%[180]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4,904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5,379千港元下降8.83%[18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58,626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84,327千港元下降6.69%[18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296,093千港元,与2020年12月31日持平[18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储备为62,533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88,234千港元下降29.13%[183] - 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58,626千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384,327千港元下降6.69%[183] - 2021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84,327千港元,其中股本296,093千港元,资本储备7,176千港元等[188] - 2021年上半年上年度已批准股息为57,611千港元,导致权益减少[188] - 2021年上半年以股权结算并以股份为基础的交易使权益增加271千港元[188]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期间全面收益总额为31,639千港元[188] - 2021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58,626千港元,较年初有所减少[188] - 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44,506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39,351千港元[191] - 2021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74,335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81,848千港元[191] - 2021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58,233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52,163千港元[191] - 2021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增加净额为60,608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69,036千港元[191] - 2021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163,564千港元,2020年同期为200,220千港元[19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上半年公司三个业务板块的利润增长在27.6%至44.1%之间[19] - 2021年上半年除身份管理业务收入略有下降3.5%外,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业务收入分别增长9.0%和20.9%[19] - 2021年上半年三个业务分部业绩增幅介于27.6%至44.1%,除身份管理业务收益轻微下降3.5%外,电子商务及其他服务业务分别上升9.0%及20.9%[21] - 整体政府电子贸易服务(GETS)市场同比大幅回升22%,打破2010年14%的增幅记录,公司电子商务分部GETS业务增长良好,该分部营业额88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或730万港元,可呈报分部溢利32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6%或710万港元[24] - 身份管理业务收益由去年上半年的2670万港元轻微下跌3.5%至本年度的2570万港元,分部溢利较去年同期的220万港元上升32.3%至290万港元[24] - 其他服务分部营业额自去年的1140万港元上升20.9%至本年度的1380万港元,智能销售点业务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的210万港元增加43.8%至300万港元,该分部溢利自去年同期的490万港元大幅跳升44.1%至本年度上半年的700万港元[24] - 2021年上半年整体GETS市场按年增长22%,公司GETS收益由去年的7240万港元急升13.3%至8200万港元[28,33,35] - 2021年上半年公司电子商贸业务总收益88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或730万港元[32,34] - 2021年上半年电子商贸业务分部溢利为32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580万港元增长27.6%或710万港元[32,34] - 公司主要快递客户交易量增幅几近整体市场增幅的三倍,2021年上半年其交易量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接近30%[33,35] - 供应链解决方案子业务分部收益按年下跌24.8%,即230万港元[38] - 2021年上半年,集团IDM业务收入为25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70万港元微降3.5%,可呈报分部溢利从去年的220万港元增至今年的290万港元,同比增长32.3%[44] - 2021年上半年,Smart PoS业务收入从去年的210万港元按年增长43.8%至300万港元[47] - 2021年上半年,GETS相关业务收入为10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30万港元增长15.7%[52] - 2021年上半年GETS相关业务收益为10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30万港元增长15.7%[57] - 2021年上半年电子商贸分部收益上升9.0%至8890万港元[62][65] - 2021年上半年身份管理服务收益下跌3.5%至2570万港元[62][65] - 2021年上半年其他服务收益增加20.9%至1380万港元[62][65] 业务前景预期 - 预计2021年GETS市场全年难以维持上半年22%的强劲增长,认为实现两位数增长是合理假设[26] - 对供应链解决方案、身份管理和智能销售点业务下半年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26] - 公司对GETS业务下半年前景持合理乐观态度[38] - 公司对供应链解决方案下半年业务前景抱持中性至审慎乐观态度[40] - 公司手上多个潜在客户有望年底前确认,供应链解决方案子分部2021年将稳定表现[40] - 公司正在对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战略进行深入检讨[40] - 公司对2021年余下时间GETS及供应链解决方案电商业务分部充满信心,对全年增长持乐观态度[40] - 公司对IDM业务前景持合理乐观态度,手头有下半年初确认的新订单,开发工作即将展开[44] - 公司对Smart PoS业务持谨慎乐观态度,虽零售市场短期仍具挑战,但预计2021年能保持适度增长[53] - 公司对GETS相关服务下半年表现有信心,预计能保持强劲,
贸易通(00536) - 2020 - 年度财报
2021-04-08 16:5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1988年成立,1997年起提供政府电子贸易服务,当前牌照2024年底到期,政府可酌情延长最多3年,2005年10月28日于港交所主板上市[4][5][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收益为2.612亿港元,2019年为3.37175亿港元[8] - 2020年经营溢利为9268.7万港元,2019年为1.01219亿港元[8] - 2020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7280万港元,2019年为8220.1万港元[8] - 2020年资产总值为5.86245亿港元,2019年为5.92293亿港元[8] - 2020年资产净值为3.84327亿港元,2019年为3.70927亿港元[8] - 2020年中期股息为1.95港仙,拟派末期股息为7.25港仙;2019年中期股息为3.3港仙,末期股息为6.5港仙[8] - 2020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9.2港仙,2019年为10.3港仙[8] - 2020年净溢利率为27.9%,2019年为24.4%;2020年实际税率为11.6%,2019年为14.6%[8] - 2020年公司营业额为2.612亿港元,排除去年特殊收入后较2019年下降约3%[26] - 2020年公司营业额为2.612亿港元,扣除特殊收益后较2019年仅下跌约3%,上半年减少4%[27] - 2020年公司获政府防疫抗疫基金补贴1300万港元,其他收益净额为610万港元,2019年为160万港元[30] - 公司经营成本总额由2019年的2.526亿港元降至2020年的1.851亿港元,跌幅26.7%,即6750万港元[30] - 2020年公司经营溢利为9270万港元,较2019年的1.012亿港元下跌8.4%,即850万港元,中期业绩跌幅为18.5%[30] - 2020年公司对中国联营公司投资撇减总额为900万港元,较2019年净增加450万港元[30] - 2020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8240万港元,较2019年的9620万港元下跌14.4%,中期业绩跌幅为39.3%[30] - 2020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7280万港元,较2019年的8220万港元下跌11.4%,上半年跌幅为41.0%[30] - 2020年全年股息总额为每股9.2港仙,较2019年的每股9.8港仙减少6.1%[60][62] - 2020年公司收益为2.612亿港元,较2019年减少22.5%或7600万港元,扣除2019年特殊收入后同比减少2.9%[108] - 2020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1.76亿港元,较2019年的2.445亿港元减少28.0%或6850万港元[108] - 2020年雇员成本为1.208亿港元,较上一财年增加1.4%或170万港元[108] - 2020年其他经营成本为3140万港元,较2019年的3750万港元同比减少16.2%或610万港元[108] - 2020年公司经营溢利为9270万港元,较2019年减少850万港元或8.4%[110] - 2020年公司除税后溢利为7280万港元,较2019年减少11.4%[110] - 2020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7.25港仙,2019年为每股6.5港仙;中期股息为每股1.95港仙,2019年为每股3.3港仙;2020年股息总额为每股9.2港仙,占股东应占集团溢利的99.5%(经撇除有关税项亏损之递延税项支出70万港元)[11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1.72亿港元,2019年为1.434亿港元[11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为5.862亿港元,2019年为5.923亿港元;资产净值为3.843亿港元,2019年为3.709亿港元[11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借贷,2019年也无借贷[113]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其他财务资产账面总值为2.921亿港元,2019年为3.176亿港元[117][118] - 2020年投资组合包括2.605亿港元的上市债务证券,2019年为3.176亿港元;及3160万港元的投资基金单位,2019年无[117][118] - 2020年12月31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港币3.843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港币1340万元[130]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向政府提供三项共港币220万元的银行担保,以押记存款共港币220万元作抵押[130] - 2020年12月31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港币340万元,2019年为港币370万元[130]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267名,2019年为275名,相关雇员成本为港币1.208亿元,2019年为港币1.191亿元[130] - 2020年12月31日,除在中国成立实体及其他以美元计值财务资产的投资外,公司并无任何外汇风险及相关对冲工具[130] 身份管理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5580万港元增至6360万港元,同比增长14.0%[33]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利润从2019年的1060万港元激增至1760万港元,跃升近66%[33] - 身份管理业务2020年收益为6360万港元,较2019年的5580万港元上升14.0%,分部溢利从1060万港元增至1760万港元,跃升近66%[34]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收益为6360万港元,较2019年的5580万港元增加14.0%[83]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溢利为1760万港元,较2019年的1060万港元大幅增长65.9%[83]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营业额上升,因过往项目持续维修服务收入较2019年增加620万港元,项目收益略有净增长[83]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保安编码器交付及相关服务收益按年减少140万港元[83] - 2020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溢利增加,因采购成本减少,盈利较高的eKYC项目显著增加,成本较高的2FA项目轻微减少[83] - 2020年公司接获银行及金融行业客户两项eKYC解决方案订单[83] - 公司与主承包商合作,赢得香港一家银行合约,为其提供支持2003及2018年香港智能身份证的eKYC解决方案[83] - 新成立信贷机构向公司订购eKYC解决方案,用于支持其股票经纪商客户电子开户[83] - 2020年COVID - 19对IDM业务有影响但小于其他业务,销售周期变长,同时疫情也带来企业寻求IDM解决方案的机遇[86] - 2020下半年公司新类别的数码证书ID - Cert Class 12获政府资科办正式认可,2021上半年底技术及运营设置就绪,下半年将通过合作伙伴向金融机构试点推行[86] - 尽管2FA解决方案需求近年看似下跌,公司将用相关先进技术提升产品以保持竞争力和把握新商机[88] - 新信贷机构既是公司客户也是合作伙伴,会推广eKYC解决方案和新IDCert Class 12[88] - 公司将从疫情爆发以来收到的广泛行业/机构的大量查询中积极寻求机会,但不确定能否成功提供解决方案[88] - 公司对2021年IDM业务前景乐观,但对延续去年快速增长有保留,认为业务会保持稳定[88] 电子商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子商务业务2020年总收益为1.74亿港元,较2019年的2.463亿港元下跌29.4%,不计特殊收入仅同比轻微下跌2.3%,分部溢利为5910万港元,较2019年下跌14.7%[36][37] - 2020年GETS市场萎缩减至4.8%,较上半年9.2%的萎缩显著改善,公司GETS收益为1.507亿港元,同比下跌6.9%[36][37]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子分部2020年收益为2330万港元,较2019年的8450万港元下跌逾70%,不计特殊收入营业额实际增加41%[36][37] - 2020年公司电商业务分部收益为1.74亿港元,较2019年的2.463亿港元减少7230万港元,降幅29.4%[71] - 2020年公司电商业务分部溢利为5910万港元,较2019年的6920万港元下跌14.7%[71] - 2020年公司电商业务下GETS收益为1.507亿港元,较2019年的1.618亿港元下跌6.9%[71] - 若不计特殊收入,2020年公司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收益按年增加约41%[71] - 2020年上半年GETS整体市场按年暴跌9.2%,为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73] - 2020年GETS市场萎缩大幅收窄至仅4.8%[73] - 2020年GETS业务下货物舱单服务市场下跌36.3%[73] - 2020年公司电子货物舱单服务净收益损失约240万港元[73] - 若撇除2019年购买大型仓库自动化项目货品的收入,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子分部2020年营业额为2330万港元,实际上升近41%[76] - 2020年电子商务分部收益为1.74亿港元,同比减少7230万港元,其中GETS业务收益为1.507亿港元,较2019年减少6.9%或1110万港元[108] - 2020年供应链解决方案收益减少6120万港元至2330万港元[108] 其他服务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服务业务2020年收益为2360万港元,较2019年的3500万港元下跌32.7%,分部溢利从1480万港元下跌32.7%至1000万港元[39][41] - 智能销售点业务2020年收益为460万港元,较2019年的1480万港元下跌69.0%[39][41] - 2020年其他服务业务表现不佳,收入为2360万港元,较2019年的3500万港元收缩32.7%[91] - 2020年其他服务业务利润从2019年的1480万港元降至1000万港元,降幅32.7%[91] - 2020年Smart PoS业务营业额为460万港元,较2019年的1480万港元大幅下降69.0%[91] - 2020年6月公司失去一个银行客户的M&S服务合同,影响了营业额[91] - 2020年其他服务业务分部收益为2360万港元,较2019年的3500万港元减少32.7%[92] - 2020年其他服务业务分部溢利为1000万港元,较2019年的1480万港元下跌32.7%[92] - 2020年智能销售点业务营业额为460万港元,较2019年的1480万港元急跌69.0%[92] - VSHIP在2020年尚未开始产生收益[92] - 2020年下半年公司未从银行客户接获智能销售点装置新订单[92] - 2020年6月公司丧失一名银行客户的维修及支援服务合约[92] 中国联营公司南方业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中国内地联营公司南方公司2020年亏损收窄,从上半年的220万港元缩至全年的140万港元[40] - 南方公司2019年有80万港元收益,2020年亏损140万港元,变动为220万港元,上半年变动为360万港元[40] - 公司决定对南方公司的投资进一步减值,2020年减值至900万港元[40] - 公司分佔中國聯營公司南方2020年上半年虧損為港幣220萬元,全年虧損收窄至港幣140萬元,2019年分佔收益為港幣80萬元,與2020年相比變動額為港幣220萬元,2020年上半年變動額更高達港幣360萬元[42] - 公司於2020年將對南方的投資部份進一步撇減至合共港幣900萬元[42] - 对中国联营公司南方2021年恢复盈利存疑,希望集团应占其亏损有所收窄[59][61] - 2020年公司分占联营公司南方业绩亏损为140万港元,2019年为分占收益80万港元,变动额为220万港元[10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占南方亏损为220万港元,高于全年分占亏损[102] - 2020年上半年公司分占南方业绩变动额为360万港元,高于全年变动额[102] - 2020年南方员工人数削减近半[102] - 南方已开发两项可用于政府项目的标准产品,2021年将推广销售这些产品[105] - 南方计划2021年根据市场和业务状况进一步理顺公司架构,减少整体人数[105] - 南方有信心2021年进一步减少亏损
贸易通(00536) - 2020 - 中期财报
2020-09-10 16:3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197亿港元,2019年同期为1.24688亿港元[9][12] - 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3164.7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3881.4万港元[12] - 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446.1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4028.1万港元[12] - 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本期溢利为2018.2万港元,2019年同期为3421.4万港元[10][12] - 2020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54港仙,2019年为4.31港仙[6][12] - 2020年摊薄每股盈利为2.54港仙,2019年为4.31港仙[12] - 2020年每股中期股息为1.95港仙,2019年为3.3港仙[7][12] - 2020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5.51697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5.92293亿港元[12] - 2020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39624亿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70927亿港元[12] - 2020年中期股息派息率约为75.3% [13][14] -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1.19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47亿港元下跌4.0%[17] - 2020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1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80万港元下跌18.5%[17] - 2020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24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030万港元下跌39.3%[17]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2020万港元,较去年的3420万港元下跌41.0%[17]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1.19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4.0%或500万港元[38] - 2020年上半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下跌至88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约0.8%或70万港元[38] - 员工成本减少2.2%至5800万港元,其他经营开支为1740万港元,按年下跌4.6% [38] - 期内折旧开支为450万港元,较去年增加60万港元[38] - 公司录得其他亏损净额160万港元,主要是出售债务证券亏损370万港元及政府薪金补贴220万港元的综合结果[38] - 2020年首六个月其他财务资产信贷亏损减值拨备为60万港元[38] - 公司经营溢利为31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5% [38]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未经审核除税后溢利达20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0% [41][43] - 董事会宣派2020年中期股息每股1.95港仙,较2019年减少40.9%,派息率约为75.3% [42][44]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为2.602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的1.434亿港元增加1.168亿港元[45]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5.517亿港元和3.396亿港元,较2019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51] - 截至2020年6月30日,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80万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70万港元[62]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19,703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124,688千港元,同比下降3.99%[124] - 该期间公司经营溢利为31,647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38,814千港元,同比下降18.46%[124] - 除税前溢利为24,461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40,281千港元,同比下降39.27%[124] - 本期溢利为20,182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34,214千港元,同比下降40.99%[124][127]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2.54港仙,2019年同期为4.31港仙,同比下降41.07%[124] - 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19,991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45,466千港元,同比下降55.94%[127] - 截至2020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63,997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28,011千港元,同比下降50%[130] - 流动资产为387,700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64,282千港元,同比增长46.7%[130] - 流动负债为205,976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16,752千港元,同比下降4.97%[130] - 资产净值为339,624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70,927千港元,同比下降8.44%[130] - 2019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50,757千港元[132] - 2019年6月30日及7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49,052千港元[132]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70,927千港元[132] - 2020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70,927千港元[134] - 2020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39,624千港元[134] - 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9,351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35,016千港元[137] - 2020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81,848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25,583千港元[137] - 2020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52,163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48,006千港元[137] - 2020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值增加净额为69,036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12,593千港元[137] - 2020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值为200,220千港元,2019年同期为94,846千港元[137] - 2020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19,703,000港元,2019年上半年为124,688,000港元,同比下降3.99%[145][149] - 2020年上半年可呈报分部溢利为32,800,000港元,2019年上半年为35,914,000港元,同比下降8.67%[145][149] - 2020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24,461,000港元,2019年上半年为40,281,000港元,同比下降39.27%[145][149] - 2020年上半年政府补助金为2,174,000港元,2019年无此项收入[153] - 2020年上半年出售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证券亏损净额为3,726,000港元,2019年收益净额为92,000港元[153] - 2020年上半年雇员成本为58,037,000港元,2019年为59,312,000港元,同比下降2.15%[156] - 2020年上半年折旧为4,514,000港元,2019年为3,955,000港元,同比增长14.13%[156] - 2020年上半年其他经营开支为17,410,000港元,2019年为18,245,000港元,同比下降4.57%[156] - 2020年上半年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726,000港元,2019年为1,636,000港元,同比增长5.50%[156] - 2020年上半年以股权结算并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开支为357,000港元,2019年为507,000港元,同比下降29.6%[156] - 2020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4279000港元,2019年为6067000港元;香港利得税拨备按16.5%计算[159] - 2020年中期期间后宣派的中期股息为每股1.95港仙,金额为15495000港元;2019年为每股3.3港仙,金额为26223000港元[162] - 2020年支付2019财年的末期股息为每股6.5港仙,金额为51651000港元;2018年为每股6.0港仙,金额为47678000港元[166] - 2020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证券,期内公允价值变动为 - 4239000港元,2019年为11447000港元[168] - 2020年基本每股盈利计算基于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20182000港元,加权平均股数794634000股;2019年分别为34214000港元和794634000股[172][174] - 2020年摊薄每股盈利计算基于公司普通股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20182000港元,加权平均股数794634000股;2019年分别为34214000港元和794634000股[175][176] - 2020年6月30日,集团对南方进行减值评估,计提额外减值亏损拨备4400000港元,以往年度计提7500000港元,贴现率为14%[179][181] - 2020年债务证券出售所得亏损/(收益)净额为3726000港元,2019年为 - 92000港元[168] - 2020年债务证券减值亏损确认/(拨回)为630000港元,2019年为 - 38000港元[168] - 2020年已在其他全面收益确认的期内公允价值储备变动净额为117000港元,2019年为11317000港元[168] - 2020年1月1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19,477千港元,6月30日为21,373千港元[183] - 2020年1月1日递延税项资产╱(负债)总计为200千港元,6月30日为 - 139千港元[186] - 2020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为32,662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5,610千港元[186] - 2020年6月30日合约资产扣除亏损拨备为12,792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7,977千港元[186] - 2020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中,少于1个月为4,210千港元,1 - 3个月为18,788千港元,3 - 12个月为7,992千港元,超过12个月为1,672千港元[189] - 2020年6月30日预期超过一年后收回的合约资产为848,000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零[191] - 2020年6月30日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债务证券为176,118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317,642千港元[199] - 2020年6月30日透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基金单位为7,683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零[199]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购2.1786亿港元公司债券,处置15.7213亿港元公司债券[200] - 2020年上半年公司收购782.6万港元债券基金单位[2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首六个月整体GETS市场按年下跌9.2%,电商业务分部营业额为81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500万港元下跌4.0%[17] - 2020年上半年电商业务分部溢利为2580万港元,较去年的2680万港元下跌3.7%[17] - 2020年上半年IDM业务营业额为2670万港元,较去年的2350万港元增加13.7%,分部溢利为220万港元,较去年的200万港元上升7.6%[17] - 2020年上半年智能销售点业务营业额为210万港元,较去年上半年的620万港元下跌66.1%[17] - 2020年上半年其他服务业务总收益为1140万港元,较去年的1620万港元按年下跌近30%,分部溢利由去年的710万港元大跌[17] - 2020年上半年电商业务总收益为81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500万港元下跌4.0%,减少340万港元[28] - 2020年上半年电商业务分部溢利为2580万港元,较去年的2680万港元按年下跌3.7%[28] - 2020年上半年整体GETS市场按年下跌9.2%,为自2008/09年环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28] - 2020年上半年GETS业务收益为72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980万港元下跌9.3%[28]
贸易通(00536) - 2019 - 年度财报
2020-04-03 16: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18年和2019年收益分别为337,175千港元和271,930千港元[13] - 2018年和2019年经营溢利分别为101,219千港元和104,766千港元[14] - 本公司股权持有人2018年和2019年应占溢利分别为82,201千港元和89,768千港元[15] - 2018年和2019年资产总值分别为592,293千港元和552,602千港元[16] - 2018年和2019年资产净值分别为370,927千港元和350,757千港元[17] - 2018年和2019年中期股息分别为3.3港仙和3.5港仙,拟派末期股息分别为6.5港仙和6.0港仙[18] - 2018年和2019年基本每股盈利均为10.3港仙,摊薄每股盈利均为11.3港仙[19] - 2018年和2019年净溢利率分别为24.4%和33.0%,实际税率分别为14.6%和15.4%[20] - 2015 - 2019年收益分别为222.7百万港元、231.3百万港元、241.8百万港元、271.9百万港元、337.2百万港元[28] - 2019年公司收益从2.719亿港元增加24.0%至3.372亿港元,经营成本从1.827亿港元上升38.2%至2.526亿港元,经营溢利从1.048亿港元下跌3.4%至1.012亿港元[37] - 2019年公司需计提企业债券组合减值亏损拨备130万港元及撇减联营公司部分投资拨备450万港元,除税前溢利为9620万港元,较2018年下跌9.4%,除税后溢利为8220万港元,较2018年下跌8.4%[38][40] - 2019年集团折旧前经营开支为2.445亿港元,较2018年的1.758亿港元增加39.1%或6870万港元[132][135] - 2019年集团经营溢利为1.012亿港元,较2018年减少350万港元或3.4%[133][135] - 2019年其他金融资产减值损失为130万港元[138] - 2019年公司分占中国联营公司业绩利润为80万港元,2018年为150万港元;2019年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损失为450万港元[139] - 2019年集团税后利润为8220万港元,较2018年减少8.4%[141] - 董事会建议2019年每股末期股息为6.5港仙,2018年为6.0港仙;2019年总股息为9.8港仙,高于2018年[143] - 2019年其他财务资产减值亏损为130万港元,应占中国联营公司业绩为溢利80万港元,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450万港元[144] - 2019年全资附属公司DTTNCo动用递延税项资产产生递延税项支出280万港元,2018年为330万港元[144] - 2019年公司除税后溢利达8220万港元,较2018年减少8.4%,每股基本盈利为10.3港仙,较2018年减少1.0港仙[145] - 董事会建议派付2019年末期股息每股6.5港仙,2019年股息总额为每股9.8港仙,支付股东应占集团溢利的91.6% [146]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1.434亿港元,较2018年的8650万港元增加[15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非流动及流动资产中的其他财务资产分别为2.791亿港元和3850万港元,加权平均组合票面利率及孳息率分别约为4.1%和3.8% [151]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5.923亿港元和3.709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157]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借贷,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10万港元的银行担保[158][16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资本承诺未在财务报表中提供的金额为370万港元,主要用于购买租赁物业改善和办公设备[161]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雇佣275名员工,员工成本为1.191亿港元,较2018年增加[162]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为370万港元,2018年为150万港元[168] - 2019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275名,2018年为268名;2019年雇员成本为1.191亿港元,2018年为1.141亿港元[169]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电子商务、身份管理、其他服务分部收益占收益总额百分比分别为10%、73%、17%[30]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溢利从760万港元大幅增加40.0%至1060万港元,收益从5730万港元略跌2.6%至5580万港元[39][41] - 2019年其他服务业务收入从2290万港元显著增长53.1%至3500万港元,可报告利润与去年持平为1480万港元[43] - 2019年电子商务业务总收入从1.917亿港元增加28.5%至2.463亿港元,分部利润从7270万港元下降4.8%至6920万港元[44] - 2019年政府电子贸易服务市场同比萎缩4.8%,公司该业务收入从1.686亿港元同比暴跌4.0%至1.618亿港元[44] - 2019年电子商务供应链解决方案子业务收入飙升至8450万港元,几乎是2018年2310万港元的三倍[44] - 其他服务业收益为3500万港元,较去年2290万港元增加53.1%,可呈报溢利为1480万港元,按年持平[45] - 电子商务业务总收益从2018年的1.917亿港元增加28.5%至2019年的2.463亿港元,分部溢利为6920万港元,较2018年的7270万港元减少4.8%[46] - GETS业务收益由去年的1.686亿港元按年下滑4.0%至本年度的1.618亿港元[46] - 供应链应用方案子分部收益升至8450万港元,为2018年2310万港元的接近三倍[46] - 智能销售点业务于2019年收益较2018年增加三倍[45] - 2019年公司分占中国联营公司南方的溢利减少48.2%至80万港元,2018年为150万港元[49][51] - 2019年下半年南方因研发成本较高录得赤字[49][51] - 2019年电子商务业务营业额从去年的1.917亿港元增长28.5%至今年的2.463亿港元,成本总额从2018年的1.19亿港元飙升48.8%至2019年的1.771亿港元,分部溢利按年减少4.8%至6920万港元[82][83] - GETS子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1.686亿港元下降4.0%至2019年的1.618亿港元,整体市场同比收缩4.8% [86] - 供应链解决方案子分部2019年收益升至8450万港元,较2018年的2310万港元增加6140万港元,撇除大型仓库项目收益后,2019年收益同比下滑约2.3%[87][89] - GETS子分部2019年收益为1.618亿港元,较2018年的1.686亿港元减少680万港元,降幅4.0%,整体市场同比萎缩4.8%[88]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将上半年分部溢利近60%的跌幅扭转为按年40.0%的增长[107][109]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收益为5580万港元,较2018年的5730万港元减少2.6%[107][109] - 2019年身份管理项目收益较2018年增加9%,但经常性收益减少约17.0%[107][109] - 2019年保安编码器及相关交付服务业务跌幅收窄至450万港元,上半年下跌530万港元[107][109]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项目收益超60%来自电子KYC解决方案,该业务较2018年增长1.5倍[107][109]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成本从2018年的4970万港元减少9.1%至4520万港元[107][109] - 2019年身份管理业务分部溢利从2018年的760万港元增加至1060万港元,增长40%[107][109] - 其他服务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2290万港元增长53.1%至2019年的3500万港元[117][119] - 智能销售点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350万港元飙升逾四倍至2019年的1480万港元[117][119] - GETS相关服务因提价收益略升,但被交易量下降抵消[117][119] - 其他服务业务成本从2018年的820万港元增加逾148.4%至2019年的2020万港元[117][119] - 其他服务业务2019年分部溢利与2018年持平,为1480万港元[117][119] - 2019年智能销售点安装数量是2018年的三倍多[118] - 2019年底公司确认第三个使用智能销售点的银行客户[118] - 2019年市场安装的智能销售点数量较2018年总配置量多出三倍[120] - 2019年公司来自主要本地银行及母公司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两名银行客户继续下单,年底与第三名银行客户确认设置智能销售点[120] - 2019年公司与主要本地银行客户确认多年合约[120] - 2019年GETS相关服务业务业绩令人满意,公司挽回部分业务量并赢回流失的合作伙伴,获2020年2月起的两年新合约[121][123] - 2019年VSHIP平台的付货人/货运代理、请求报价及报价数目均超两倍增幅,成功配对数目较2018年多逾四倍[122][124] - 2019年公司对南方公司的收益分成从2018年的150万港元降至80万港元,下降48.2%[126] - 2019年南方公司核心业务除政府一次性补偿外无用户收入,补偿约为以往年收入的50%[126] - 2019年公司分占中国主要联营公司南方收益为80万港元,较2018年的150万港元减少48.2%[128] - 2019年电子商务收益为2.463亿港元,同比增加5460万港元;GETS收益为1.618亿港元,较2018年减少4.0%或680万港元;供应链解决方案收益为8450万港元,较2018年增加6140万港元[131][134] - 2019年身份管理分部收益为5580万港元,略微减少2.6%或150万港元;其他服务收益为3500万港元,增加53.1%或1210万港元[131][134] 公司业务发展与项目情况 - 大型仓库自动化项目接近竣工,预计2020年初成功部署[48][50] - 政府单一窗口项目进度延迟,第一阶段文件实施2020年年中完成,第二阶段2023年推出,第三阶段暂无时间表[60][62] - 2020年公司已组建小队从增值服务供应商角度探索单一窗口文件商机[60][62] - 公司6月开展为期九个月的研发项目,预计2020年初完成,涉及开发让仓库执行系统支持不同品牌自动导向车的中间件[92][94] - 领先零售连锁客户的大型自动化仓库项目预计2020年初完成,主要快递客户要求系统进一步提升[91][94] 公司未来业务展望与策略 - 公司预计2020年经营环境更具挑战,将严控成本并探索新收入机会[54] - 2020年香港经济形势严峻,公司将实行严格成本控制并探求新收益机遇[56] - 预计2020年GETS市场进一步萎缩,公司GETS业务会受冲击,且难以实现平均价格增幅[58][61] - 供应链解决方案子分部有目标客户对仓库自动化解决方案感兴趣,但经济环境或使客户推迟投资[64][66] - 新冠疫情或为公司推广自动化解决方案带来机会,公司也会寻找小规模项目[64][66] - 身份管理业务在新冠疫情前对2020年表现有信心,疫情或使部分前景短期内无法实现[65][67] - 身份管理业务潜在客户需求仍在,疫情结束业务恢复正常后确认订单只是时间问题[65][67] - 公司会继续研发应用于身份管理产品的相关科技[65][67] - 公司预计其他服务业务下的GETS相关业务在2020年下滑,智能销售点业务预期下跌,该业务2020年前景悲观[71][72] - 公司重获收集纸张贸易报关服务的合作伙伴,新合约2020年初开始,预计纸张转电子文件服务收益增加[71][72] - 公司不太期望银行客户短期内继续为零售客户下大额智能销售点订单[71][72] - 公司与收款平台合作伙伴协作,为中小企零售商提供智能销售点解决方案[71][72] - 公司对中国联营公司南方2020年前景不乐观,预计集团分占南方溢利将下跌[71][73] - 南方最具盈利能力的小船舱单报关服务终止,股东涉法律案件对其业务声誉和合作关系有负面影响[71][73] - 2020年电商业务经营环境严峻,GETS市场将进一步收缩
贸易通(00536) - 2019 - 中期财报
2019-09-11 16:3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半年收益为1.24688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1.25073亿港元[10]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881.4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4485.9万港元[10] - 2019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028.1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4546.6万港元[10] - 2019年上半年期间溢利为3421.4万港元,2018年同期为3832.1万港元[10] - 2019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4.31港仙,2018年同期为4.82港仙[10] - 2019年上半年摊薄每股盈利为4.31港仙,2018年同期为4.82港仙[10] - 2019年每股中期股息为3.3港仙,2018年为3.5港仙[7][10] - 2019年中期股息派息率约为74.4%[11][12]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资产总值为5.54221亿港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为5.52602亿港元[1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49052亿港元,2018年同期为3.50757亿港元[1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1.2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51亿港元下跌0.3%[17] - 报告期内公司总成本从去年的8770万港元增加6.7%至9360万港元[1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达38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490万港元减少13.5%[17] - 公司除税后溢利为34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830万港元减少10.7%[17] - 建议派付2019年上半年中期股息每股3.3港仙,相当于期内溢利3530万港元(撇除DTTNCo递延税项支出110万港元)约74.4%,较去年的中期股息减少5.7%[22][24]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达1.24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0.3%[45][48] - 2019年上半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8960万港元,较上一回顾期增加540万港元或6.4%[51] - 雇员成本从5670万港元增至5930万港元,按年增加260万港元或4.6%[51] - 其他经营成本从1590万港元增加至18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0万港元或15.1%[51] - 回顾期内经营溢利为38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3.5%[5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审核除税后溢利为34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0.7%[51] - 2019年首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4.31港仙,较2018年同期减少0.51港仙[51] - 董事会宣派2019年中期股息每股3.3港仙,较2018年减少5.7%,派息率约为74.4%[51] - 2019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1.22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8650万港元[51] - 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及流动资产中其他财务资产分别为2.999亿港元和1560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分别为3.055亿港元和4220万港元[51] - 2019年6月30日,投资组合加权平均票面利率及孳息率分别约为3.9%和3.7%,与2018年12月31日持平[51]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5.542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5.526亿港元),净资产为3.491亿港元(2018年12月31日:3.508亿港元)[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无借贷(2018年12月31日:无)[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491亿港元,较2018年底减少170万港元[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10万港元的银行担保(2018年12月31日:三项共420万港元),以210万港元存款作抵押(2018年12月31日:420万港元)[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270万港元(2018年12月31日:150万港元)[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集团雇佣261名员工(2018年6月30日:265名),回顾期内员工成本为5930万港元(2018年6月30日:5670万港元)[53]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24,688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125,073千港元[112] - 2019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7,620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7,463千港元[112] - 2019年上半年其他收益净额为92千港元,2018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12] - 2019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8,81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44,859千港元[112] - 2019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0,281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45,466千港元[112] - 2019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34,214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38,321千港元[112] - 2019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和摊薄每股盈利均为4.31港仙,2018年同期均为4.82港仙[112] - 2019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除税及重新分类调整后)为11,252千港元(-65+11,317),2018年同期为 -12,356千港元(-136 - 12,220)[116] - 2019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45,46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5,965千港元[116]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58,219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363,859千港元减少1.55%[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196,002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88,743千港元增加3.84%[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200,155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197,463千港元增加1.36%[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值为(4,153)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8,720)千港元减少52.37%[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资产总额减流动负债为354,066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355,139千港元减少0.30%[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014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4,382千港元增加14.42%[12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49,052千港元,较2018年12月31日的350,757千港元减少0.49%[120] - 截至2018年6月30日及7月1日,权益总额为330,886千港元[124]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350,757千港元[124] - 截至2019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50,757千港元,股本为296,093千港元,资本储备为5,951千港元,汇兑储备为915千港元,公允价值储备为 - 17,154千港元,其他储备为12千港元,保留溢利为64,940千港元[127]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349,052千港元,股本为296,093千港元,资本储备为6,458千港元,汇兑储备为850千港元,公允价值储备为 - 5,837千港元,其他储备为12千港元,保留溢利为51,476千港元[12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上年度已批准股息导致保留溢利减少47,678千港元,权益结算的股份基础交易使资本储备增加507千港元,本期溢利使保留溢利增加34,214千港元,本期其他全面收益使汇兑储备减少65千港元、公允价值储备增加11,317千港元[127]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35,01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29,492千港元[1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为25,583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9,359千港元[1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融资活动所用的现金净额为 - 48,00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 - 50,013千港元[130] - 2019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593千港元,2018年同期减少净额为11,162千港元[130] - 截至2019年1月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2,253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79,860千港元[130] -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4,846千港元,2018年同期为68,698千港元[130] - 2019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24,688,000港元,2018年同期为125,073,000港元,同比下降约0.31%[162][166] - 2019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40,281,000港元,2018年同期为45,466,000港元,同比下降约11.39%[162][166] - 2019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7,620,000港元,2018年同期为7,463,000港元,同比增长约2.1%[162][166] - 2019年上半年出售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证券收益净额为92,000港元,2018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73] - 2019年上半年界定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163.6万港元,2018年为158.4万港元[175] - 2019年上半年以股权结算并以股份为基础支付的开支为50.7万港元,2018年为53.6万港元[175] - 2019年上半年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为5716.9万港元,2018年为5459.7万港元[175] - 2019年上半年香港利得税拨备为508.2万港元,2018年为595万港元;递延税项为98.5万港元,2018年为119.5万港元[178] - 2019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606.7万港元,2018年为714.5万港元[178] - 2019年中期期间后宣派的中期股息每股3.3港仙,金额为2622.3万港元;2018年每股3.5港仙,金额为2781.2万港元[180] - 2019年支付2018年末期股息每股6.0港仙,金额为4767.8万港元;2017年末期股息每股6.3港仙,金额为5006.2万港元[182] - 2019年上半年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债务证券公允价值变动为1144.7万港元,2018年为 - 1201.1万港元[185] - 2019年基本每股盈利计算基于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3421.4万港元,加权平均股数79463.4万股;2018年分别为3832.1万港元和79461.2万股[185] - 2019年摊薄每股盈利计算基于公司普通股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3421.4万港元,加权平均股数79463.4万股;2018年分别为3832.1万港元和79463.7万股[189][191] - 2019年6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25,736千港元,2018年12月31日为33,554千港元[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9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业务分部营业额为8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或330万港元[17] - 身份管理业务交付的编码器数量急跌60%,收益减少530万港元,整体营业额减少13.1%至2350万港元[17] - 其他服务业务收益由去年的980万港元上升65.9%至1620万港元,分部溢利增至710万港元,按年上升15.4%[17] - 2019年上半年,GETS及供应链应用方案总收益为85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830万港元减少3.7%或330万港元[31] - 2019年上半年整体GETS市场同比下跌6.1%,集团自GETS录得的收益为7980万港元,较去年的8360万港元减少4.6%
贸易通(00536) - 2018 - 年度财报
2019-04-08 16:4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收益为271,930千港元,2017年为241,830千港元[9] - 2018年经营溢利为104,766千港元,2017年为94,169千港元[9] - 2018年本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为89,768千港元,2017年为74,120千港元[9] - 2018年资产总额为552,602千港元,2017年为561,924千港元[9] - 2018年资产净值为350,757千港元,2017年为354,410千港元[9] - 2018年中期股息为3.5港仙,拟派末期股息为6.0港仙;2017年中期股息为3.2港仙,末期股息为6.3港仙[9] - 2018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均为11.3港仙,2017年均为9.3港仙[9] - 2018年净溢利率为33.0%,实际税率为15.4%,流动比率为0.96,速动比率为0.96;2017年分别为30.6%、16.1%、0.66、0.66[9] - 公司2018年收益为2.719亿港元,较2017年的2.418亿港元上升12.4%[23] - 公司2018年经营溢利为1.048亿港元,较2017年的9420万港元上升11.3%[23] - 公司2018年除税前溢利为1.062亿港元,较2017年的8830万港元上升20.2%[23] - 公司2018年除税后溢利为8980万港元,较2017年的7410万港元上升21.1%[23] - 公司2018年来自中国内地联营公司Nanfang的利润份额降至150万港元,2017年为240万港元[29] - 公司2018年利息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合计微跌至1560万港元,总成本为1.827亿港元,较2017年上升10.1%[23] - 2018年年度溢利为8980万港元,净溢利率为33.0%[1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的企业债券产生的公允价值储备负结余为1720万港元,视为已变现亏损项目[41][43]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可分派溢利为4790万港元[41][43] - 董事会建议派发集团可分派溢利接近100%,末期股息为每股6.0港仙[41][43] - 2018年已付中期股息为每股3.5港仙,2018年度总股息为每股9.5港仙,与2017年度相同[41][43] - 2018年集团收益较上一财年增加12.4%或3010万港元,达2.719亿港元[102] - 2018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1.758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0.1%或1610万港元[102] - 2018年经营溢利为1.048亿港元,较2017年增加1060万港元或11.3%[102] - 2018年其他财务资产减值亏损为20万港元[104] - 2018年应占中国联营公司业绩为溢利150万港元,2017年为240万港元[105] - 2018年除税前溢利达1.062亿港元,较2017年多出1780万港元;年度溢利净额为8980万港元,较2017年增加21.1%[106] - 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和摊薄盈利均为11.3港仙,较2017年增加2.0港仙[106] - 2018年股息总额为每股9.5港仙,与2017年相同,股息派付率为公司溢利的84.1%[110]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存款总额为8650万港元,2017年为8410万港元[115][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非流动及流动资产中的其他财务资产分别为3.055亿港元和4220万港元,2017年分别为3.672亿港元和零[116][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加权平均组合票面利率及孳息率分别约为3.9%和3.7%,2017年分别为4.0%和3.8%[116][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71%的企业债券投资于投资级别,2017年为74%[116][121]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总值及资产净值分别为5.526亿港元和3.508亿港元,2017年分别为5.619亿港元和3.544亿港元[118][12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借贷,2017年也无借贷[119][122]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向政府提供三项共420万港元的银行担保,2017年为两项共220万港元[12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150万港元,2017年为零[128] -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268名,2017年为261名,本年度相关雇员成本为1.141亿港元,2017年为1.056亿港元[128] 各业务线收益及溢利关键指标变化 - 2018年电子商务、身份管理、其他服务分部收益占收益总额百分比分别为21%、71%、8%[14] - IDM业务2018年收益为5730万港元,较去年的4010万港元按年急升42.9%,溢利攀升29.9%至760万港元[25] - E - Commerce业务2018年收益为1.917亿港元,较去年的1.827亿港元增加4.9%,分部溢利增加18.2%至7270万港元[25] - E - Commerce业务中,GETS业务2018年营业额为1.686亿港元,较去年下跌0.3%;Commercial Services业务收入按年升幅70.6%,由1360万港元上升至2310万港元[25] - Other Services业务2018年收益为2290万港元,较去年的1900万港元增加20.2%,分部溢利为1480万港元,较去年的1140万港元增加29.1%[28] - 其他服务业务收益由去年的港币1900万元增加至今年的港币2290万元,增加20.2%;分部溢利由去年的港币1140万元增加至今年的港币1480万元,增加29.1%[31] - 2018年电商业务收益从2017年的1.827亿港元增长4.9%或900万港元至1.917亿港元,分部溢利从6150万港元上升至7270万港元,同比增长18.2%[48] - 2018年GETS市场整体同比增长约1.95%,GETS收益总额为1.686亿港元,相比2017年的1.691亿港元仅略微下降0.3%[48] - 2018年商业服务收益从2017年的1360万港元大幅增长70.6%至2310万港元[48] - 2018年公司身份管理业务收入按年增长42.9%,从2017年的4010万港元增至5730万港元[69][71] - 自2016年收益略少于3000万港元起,身份管理业务两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9.0%[69][71] - 2018年身份管理业务收益较2017年增长42.9%,高于2017年较2016年的35.0%[69][71] - 2018年身份管理业务溢利从2017年的580万港元大幅上升至760万港元,增幅接近29.9%[69][71] - 2018年GETS相关服务收益为1890万港元,较2017年的1900万港元轻微下跌0.9%[79][82] - 2018年其他服务业务收益为2290万港元,较2017年的1900万港元增长20.2%,主要因智能POS业务带来350万港元收益[79][82] - 2018年其他服务业务利润为1480万港元,较2017年的1140万港元上升29.1%,得益于控制GETS相关服务运营成本[79][82] - 2018年电子商务收益为1.917亿港元,按年增加900万港元[102] - 2018年IDM分部收益上升42.9%或1720万港元,达5730万港元[102] - 2018年其他服务收益增加380万港元,达2290万港元[102] 各业务线2019年展望 - 2019年是新GETS牌照的第一年,有效期从2019年至2024年共6年,可由政府酌情续牌3年至2027年[35] - 2019年GETS业务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中美贸易争端带来的持续阻力,香港经济2019年开局可能是十年内最疲弱的[35] - 公司预计2019年IDM业务将继续成为集团业务的主要增长动力[39] - 2019年监管机构即将发放虚拟银行牌照,为IDM业务创造新机遇[39] - 2019年GETS相关业务预计会因市场气氛普遍悲观而有所收缩[39] - 公司期望智能销售点业务在2019年取得更大收获,该业务在2018年获一家大型银行支持[39] - 中国联营公司南方受全国单一窗口实施影响,未来公司分占其溢利可能不及过往[39] - 2019年GETS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中美贸易紧张影响香港外贸活动,若市场不萎缩业务有望稳定或改善[59] - 现有GETS牌照2024年或最迟2027年到期,公司可能成为增值服务供应商[59] - 2019年商业服务业务前景乐观,因成熟产品销售渠道稳健,特别是WMS [61][64] - 2019年需继续完成2018年未完成项目,包括庞大自动化仓库项目[61][64] - 2019年初未察觉中美贸易纠纷对商业服务业务有放缓迹象[61][64] - 公司对2019年综合电子商务业务保持审慎乐观态度,除非GETS市场受环球经济大幅下滑的灾难性打击[65] - 2019年公司预计GETS纸张转换电子文件服务收益将下跌,已做准备减少影响[80][83] - 预计2019年其他服务业务前景维持稳定,智能销售点业务适度增长将弥补GETS相关业务预期轻微下跌[92][94] - 若运营环境无不利变化,公司对南方业务未来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97] 2018年业务项目情况 - 2018年底前,商业服务团队承接为香港大型零售连锁企业提供先进仓储解决方案的项目[35] - 2018年下半年交付两个主要订单,一个是为美国公司本地附属公司提供WMS及顾问服务,另一个是为澳门机构提供含IoT技术的WMS[53][55] - 2018年确认多份订单,一份已完成交付,一份年底前交付软件授权,2019年进行进一步开发及推行[53][55] - 2018年通过竞争赢得为香港领先零售连锁提供先进仓库解决方案的大型项目[54] - 2018年为从事雪茄和烟草业务的GETS客户提供应税商品管理及库存控制整体解决方案[54] - 2018年交付客户并附有软件授权的进行中项目与一项庞大项目有关,该项目为香港领先零售连锁品牌旗下仓库提供先进仓库解决方案[56] - 2018年签约为从事雪茄及烟草业务的GETS客户提供仓库管理系统项目[56] - 2018年下半年公司完成多项上半年动工的项目,包括台湾金融机构银行附属公司生物认证项目等[70][72] - 2018年4月公司为证券公司推出生物识别双重认证云端服务,已获多间公司订购并获稳定经常性收益[70][72] - 2018年智能POS业务开始产生收入,超过1000台终端安装在零售商户,银行计划2019年扩大部署[85] - 2018年公司为主要本地银行客户在不同零售行业的商户销售点安装逾1000台智能销售点终端机[87] - 2018年底前公司从香港一家银行获得安卓版智能销售点的订单,该银行母公司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试用成功后有望下更多订单[86][88] - 2018年底前公司通过合作伙伴与一商户确认新商业模型,该商户试用后计划2019年为其他销售点全面使用解决方案[86][88] - 2018年第二季推出的公共物流平台VSHIP已解决初期问题,用户登记量和平台活动稳步增加,目前免费服务,后续将开发增值服务[91][93] - 2018年上半年南方分占收益仅40万港元,下半年业务明显赶上[96][98] - 自2018年9月起南方无法从核心小船舱单报关服务用户收费[96][98] - 南方提前与中国海关及广东港口机关建立关系,赢得几份政府主要合约,维持了2018年营业额,但利润仍稍有下降[96][98] 公司董事信息 - 李乃熺博士76岁,2000年9月19日获委任为董事兼公司主席,TAL现聘用超25000名员工,他有超40年纺织及成衣行业经验[140][143] - 谢锦强先生59岁,2013年3月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15年7月起任行政总裁,此前在亚太区金融界工作[141][144] - 郑俊聪先生49岁,2011年11月15日任董事及代理副行政总裁,2017年1月1日任首席技术官,有超23年IT相关业务经验[149] - 钟顺群女士62岁,2008年9月2日获委任为董事,1992年加入公司,现任首席运营官,有超26年电商业务管理经验[150] - 李乃熺博士1996年获大英帝国官员勋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