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煜盛文化(01859)
icon
搜索文档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14 16:3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收入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63.8百萬元減少約96.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虧損約為人民幣1,288.5百萬元,而2022年之溢利約為人民幣10.2百萬元[5] - 於2023年12月31日之總資產約為人民幣573.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758.6百萬元減少約67.4%[5] - 於2023年12月31日之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71.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314.6百萬元減少約94.5%[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每股虧損約為人民幣0.805元,而2022年之每股溢利約為人民幣0.006元[5] 業務發展 - 電商推廣服務分部暫時中止營運,該領域並無產生收入[6] - 正積極進行現有媒體平台項目,並尋找進一步發展其業務的新商機[6] - 將積極在跨媒體平台及電商推廣服務的視頻內容營運方面尋求新項目及機會[6] - 致力於成為以內容+產業雙輪驅動的一流文化服務集團[6] - 業務策略將繼續專注於原創內容製作、數據內容運營及內容衍生三個板塊[6] 收入及成本分析 - 收入由2022年的约人民币63.8百万元减少约96.6%至2023年约人民币2.2百万元[10] - 来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相关收入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47.8百万元减少约95.5%至2023年约人民币2.2百万元[11] - 来自电子商务的相关收入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4.0百万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零[11] - 电视节目投资之公平值收益从2022年的约人民币2.1百万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零[12] - 毛利约为人民幣2.2百萬元,毛利率100%,而2022年的毛利約為人民幣33.1百萬元,毛利率約為51.9%[13] - 銷售及營銷開支從2022年的約人民幣3.8百萬元減少100%[14] - 一般及行政開支從2022年的約人民幣18.2百萬元增加約166.0%至2023年的約人民幣48.4百萬元[15] - 確認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額從2022年的約人民幣3.5百萬元增加約9,524.9%至2023年的約人民幣333.9百萬元[16] 財務狀況 - 本集團2023年的除稅前虧損約為人民幣1,256.4百萬元,而2022年則為溢利約人民幣21.1百萬元[18] - 本集團2023年的所得稅開支約為人民幣32.1百萬元,而2022年的所得稅開支約為人民幣10.9百萬元[19] - 本集團2023年的年內虧損約為人民幣1,288.5百萬元,而2022年的溢利約為人民幣10.2百萬元[20] - 本集團的節目版權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554.8百萬元減少約74.6%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140.9百萬元[20] - 本集團的貿易應收款項總額(扣除虧損撥備後)從2022年的約人民幣506.1百萬元減少約50.2%至2023年的約人民幣252.3百萬元[21] - 本集團的電視節目投資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329.4百萬元減少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178.1百萬元[22] - 本集團的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348.8百萬元減少約99.3%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2.3百萬元[23] - 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97,000元,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約為人民幣0.4百萬元[25]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營運資金及權益總額分別為約人民幣96.1百萬元及約人民幣71.9百萬元,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分別為約人民幣1,302.2百萬元及約人民幣1,314.6百萬元[25]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槓桿比率約為76.6%,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約為4.5%[26] 其他 - 本集團於2023年並無產生資本開支[32]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並無任何重大或然負債[32] - 本集團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來自於銀行的存款所產生以外幣計值的現金結餘[33] - 本集團定期監察流動資金需求以確保維持足夠的短期及長期現金儲備及資金[35] 審計意見 - 由於自負責中廣煜盛及其附屬公司營運、財務及會計事宜的若干前主要管理人員於2024年離職,中廣煜盛集團保留的基本業務記錄被視為不足以達到審核目的[37] - 中匯安達無法確定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已記錄或未記錄交易以及組成綜合財務報表的部分是否可能需要作出任何調整[40] - 中匯安達無法取得足夠適當的審核憑證,以令其信納於2023年12月31日的節目版權、貿易應收款項以及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的存在、權利及責任、完整性及估值[41] - 中匯安達無法取得足夠適當的審核憑證,以令其信納截至2023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行政開支及其他開支╱收入以及財務開支╱收入淨額的發生、完整性、準確性及截止情況[42] - 中匯安達無法取得足夠適當的審核憑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4-10-10 21:38
财务表现 - 2023年度收入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63.8百萬元減少約96.6%[4] - 2023年度虧損淨額約人民幣1,288.5百萬元,而2022年度溢利淨額約人民幣10.2百萬元[4] - 2023年12月31日總資產約為人民幣573.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758.6百萬元減少約67.4%[4] - 2023年12月31日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71.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314.6百萬元減少約94.5%[4] - 2023年度每股虧損約為人民幣0.805元,而2022年度每股溢利約為人民幣0.006元[4] - 2023年总收入约为人民币2.2百万元,较2022年下降约96.6%[9] - 來自媒體平台的內容相關收入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較2022年下降約95.5%[10] - 來自電子商務的相關收入為零,較2022年下降100%[10] - 電視節目投資的公平值收益為零,較2022年下降100%[10] - 毛利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毛利率為100%[12] - 銷售及營銷開支為零,較2022年下降100%[13] - 一般及行政開支約為人民幣48.4百萬元,較2022年增加約166.0%[14] - 確認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額約為人民幣333.9百萬元[15] - 2023年度虧損約為人民幣1,288.5百萬元[19] - 節目版權由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554.8百萬元減少約74.6%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140.9百萬元[19] - 於2023年12月31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97,000元[24] - 於2023年12月31日,公司營運資金及權益總額分別為約人民幣96.1百萬元及約人民幣71.9百萬元[24] - 於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一年內應付的銀行貸款約為人民幣55.1百萬元[24] - 於2023年12月31日,公司的槓桿比率約為76.6%[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團錄得虧損人民幣1,288,464,000元[47]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人民幣55,076,000元,其中全部結餘已逾期或到期,而本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人民幣97,000元[47] - 中廣煜盛集團2023年度收入為零,2022年度收入為63,566千人民幣[37] - 中廣煜盛集團2023年度其他開支淨額為147,142千人民幣,2022年度其他收入淨額為12,397千人民幣[37] - 2023年12月31日電視節目投資為178,140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329,370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貿易應收款項為252,267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503,262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為409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240,289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銀行貸款為55,076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59,000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合約負債為59,356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66,197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貿易應付款項為33,293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38,160千人民幣[193] - 2023年12月31日應計費用及其他應付款項為156,697千人民幣,2022年12月31日為143,814千人民幣[193] 業務發展 - 電商推廣服務分部暫時中止營運,該領域並無產生收入[5] - 正積極進行現有媒體平台項目,並尋找進一步發展其業務的新商機[5] - 將在2024年加快業務的發展和升級,委聘專業合資格律師及服務供應商評估重要文件[5] - 將繼續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聚焦社會熱點、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6] - 將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加大原創劇本開發力度,聚焦現實主義題材、歷史傳記等領域[6] - 本集團是原創視頻內容服務供應商,為媒體平台研發、製作、營銷及發行視頻內容[58] - 本集團已為其擁有的節目爭取到新的內容相關商機,並具有保障的收益[52] - 一名關連人士已承諾向本公司授出人民幣40,000,000元之無抵押貸款融資,以支持本集團的業務發展[52] - 本集團已終止中廣煜盛及其附屬公司的業務[84] - 本集團轉讓中廣煜盛及其附屬公司的業務予北京馥煜[84] 公司治理 - 蘇磊先生自2024年2月26日起被任命為主席、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54] - 馬洪森先生自2024年3月15日起被任命為執行董事及薪酬委員會成員[54] - 伍亞萍女士自2024年3月15日起被任命為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成員[54] - 韓浩先生自2024年3月15日起被任命為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主席、審核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成員[55] - 單亦琦先生自2024年4月24日起被任命為獨立非執行董事、薪酬委員會成員、審核委員會成員及提名委員會成員[55] - 杜紹麟先生自2024年2月26日起被任命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審核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55] - 翁啟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年度业绩
2024-10-10 21:33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收入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63.8百萬元減少約96.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虧損約為人民幣1,288.5百萬元,而2022年之溢利約為人民幣10.2百萬元[5] - 收入由2022年的约人民币63.8百万元减少约96.6%至2023年约人民币2.2百万元[10] - 来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相关收入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47.8百万元减少约95.5%至2023年约人民币2.2百万元[11] - 来自电子商务的相关收入较2022年的约人民币14.0百万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零[11] - 电视节目投资之公平值收益从2022年的约人民币2.1百万元减少100%至2023年的零[12] - 毛利约为人民币2.2百万元,毛利率100%,而2022年的毛利约为人民币33.1百万元,毛利率约为51.9%[13] 资产负债情况 - 於2023年12月31日之總資產約為人民幣573.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758.6百萬元減少約67.4%[5] - 於2023年12月31日之資產淨值約為人民幣71.9百萬元,較2022年約人民幣1,314.6百萬元減少約94.5%[5] - 本集團的節目版權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554.8百萬元減少約74.6%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140.9百萬元[20] - 本集團的貿易應收款項總額(扣除虧損撥備後)從2022年的約人民幣506.1百萬元減少約50.2%至2023年的約人民幣252.3百萬元[21] - 本集團的電視節目投資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329.4百萬元減少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178.1百萬元[22] - 本集團的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348.8百萬元減少約99.3%至2023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2.3百萬元[23]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營運資金及權益總額分別為約人民幣96.1百萬元及約人民幣71.9百萬元,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分別為約人民幣1,302.2百萬元及約人民幣1,314.6百萬元[25] - 於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槓桿比率約為76.6%,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約為4.5%[26] 现金流及财务状况 - 本集團於2023年12月31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人民幣97,000元,而於2022年12月31日則約為人民幣0.4百萬元[25] - 公司2023年度录得亏损人民币1,288,464,000元[48] - 公司於2023年12月31日的銀行及其他借款總額為人民幣55,076,000元,全部已逾期或到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人民幣97,000元[48] - 公司採取多項計劃及措施以減輕流動資金狀況及改善財務狀況,包括取得新借款來源、訂立新合約安排及控制成本[48] - 公司編製財務報表所依據的持續經營假設的有效性取決於上述計劃及措施的成功實施[48] - 由於公司正在實施的計劃及措施尚處於初步階段或正在進行中,審計師未能取得充分適當的審核證據以評估其成功可能性[49] - 審計師無法確定公司採用持續經營會計基準的恰當性及相關披露的充足性[49] 业务发展 - 電商推廣服務分部暫時中止營運,該領域並無產生收入[6] - 正積極進行現有媒體平台項目,並尋找進一步發展其業務的新商機[6] - 將積極在跨媒體平台及電商推廣服務的視頻內容營運方面尋求新項目及機會[6] - 致力於成為以內容+產業雙輪驅動的一流文化服務集團[6] - 業務策略將繼續專注於原創內容製作、數據內容運營及內容衍生三個板塊[6] - 本集團已為其擁有的節目爭取到新的內容相關商機,並具有保障的收益[53] 公司治理 - 公司有33名全職員工,其中內容研發占39.4%、營銷占30.3%、財務及資金籌措占12.12%[1] -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中至少25%由公眾人士持有[2] - 公司董事會包括2名執行董事、1名非執行董事及3名獨立非執行董事[4] - 公司已採用董事會多元化政策,以提升董事會成效[5] - 公司鼓勵全體董事參與持續專業發展,以發展及更新本身的知識及技能[6] - 公司已為董事適當投保保障彼等免受可能被提起的法律行動影響[7] - 公司已自各獨立非執行董事接獲其根據上市規則第3.13條載列的獨立性指引就其獨立性作出的年度書面確認[98] - 全體獨立非執行董事均屬獨立[98] - 董事會會議應每年至少舉行四次及大致按季度舉行,而大部分董事均須踴躍參與[101] - 審核委員會已處理包括審閱年度及中期業績、檢討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與核數師討論審核發現等事項[103] - 審核委員會已履行企業管治職能並檢討企業管治政策及常規[103] - 審核委員會已審議並批准更換核數師,及委任本公司新任核數師[103] 董事及高管 - 蘇磊先生自2024年2月26日起被任命為主席、執行董事及提名委員會主席[55] - 馬洪森先生自2024年3月15日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10-01 18:28
业务发展策略 - 本集團的業務策略包括為自身節目爭取新的內容相關商機、繼續擴大及多元化儲備組合、擴大團隊以支持業務擴展[5] - 本集團將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聚焦社會熱點、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推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原創節目[6] - 本集團將加大電視劇原創劇本開發力度,聚焦現實主義題材、歷史傳記等領域,打造高質量精品劇集[6] - 本集團將推動向平台化、生態化方向發展,構建集內容創作、製作、發行、營銷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7] - 本集團將繼續鞏固與主流媒體平台和網路視頻平台的合作關係,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發行渠道[7] 財務表現 - 2024年上半年本集團並無錄得收入,而2023年上半年錄得收入約人民幣2.2百萬元[9][10] - 本集团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约人民币27.8百万元减少约83.7%至2024年上半年约人民币4.5百万元,主要原因是业务临时暂停,导致员工数量以及各自行政开支减少[1] - 本集团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虧損較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131.5百萬元減少約90.2%至約人民幣12.9百萬元[2] - 本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虧損從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163.1百萬元減少約92.1%至約人民幣12.9百萬元[3] - 本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扣除虧損撥備後)維持不變,約人民幣252.3百萬元[4] - 本集团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人民幣103,000元,於2023年12月31日約人民幣97,000元[5]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營運資金(以流動資產減流動負債計算)及權益總額分別約人民幣87.5百萬元及約人民幣63.7百萬元[6]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資產負債率約88.9%[7]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及於2023年12月31日的銀行貸款約為人民幣55.1百萬元[8] - 本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槓桿比率約86.5%[9] 資產負債表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总值为574,234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负债总额为486,736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流动资产净值为87,498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87,634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电视节目投资为178,140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节目版权为140,940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收款项为252,267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银行贷款为55,076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合同负债为59,506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贸易应付款项为34,078千人民币[33]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非流动负债总额为23,971千元人民币[3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资产净值为63,663千元人民币[35]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63,663千元人民币[35] 现金流量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16千元人民币[37]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开支净额为3,665千元人民币[40] 其他财务指标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节目版权减值虽损为0千元人民币[4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折旧及摊销费用为12千元人民币[4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所得税费用为0千元人民币[42]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每股基本亏损为12,921千元人民币[44] - 公司于2024年6月30日无任何攻丝性潜在普通股[44] 资产减值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中包括应收贷款人民币113,495千元,已计提减值准备人民幣128,609千元[53][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账龄主要集中在2-3年及3年以上,合计金额为人民幣33,293千元[55] 关联交易 - 本公司應付關聯方Eastern Pearl Capital Fund Spc款項為人民幣11,066千元[66] - 本公司應付關聯方劉先生款項為人民幣10,548千元[66] - 本公司應付關聯方蘇磊款項為人民幣854千元[66] - 本公司應收關聯方劉央款項為人民幣666千元[66] 股权结构 - 於2024年6月30日,本公司控股股東及執行董事劉先生擁有本公司457,648,739股股份,佔本公司股權約28.60%[67] - 公司主要股东持有公司28.60%的股份[70][71] - 公司授予10名承授人77,000,000份購股權,其中64,000,000份已被8名承授人接受[72] - 公司購股權計劃下有12,000,000份尚未行使的購股權[72][73] 法律纠纷 - 公司一笔人民幣27,980,000元的银行贷款出现违约,银行已向公司发出法院命令[74] - 公司涉及其他合同纠纷和劳资纠纷,已就此计提相关准备[74] - 公司接獲永豐銀行發出的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公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01 18:19
业务概况 - 本集團的主要業務為視頻內容管理及電子商務推廣服務[7] - 新的管理團隊正積極探索新機遇及潛在項目[7] - 業務策略包括為自主節目爭取新的內容相關商機、擴大及多元化儲備組合、擴大團隊以支持業務擴展[7] - 將繼續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聚焦社會熱點、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8] - 在電視劇製作上將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加大原創劇本開發力度[8] - 通過精細化的製作流程、高水平的演員陣容和創新的敘事手法滿足觀眾需求[8] 财务概况 - 2024年上半年未录得收入,而2023年上半年录得收入約人民幣2.2百万元[10][11] - 2024年上半年未产生来自企业赞助商及电子商务推广服务的相关收入[11] - 2024年上半年未自媒体平台产生收入,而2023年上半年则約為2.2百万元[12] - 2024年上半年未产生销售成本,而2023年上半年录得毛利約人民幣2.2百万元[1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从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27.8百万元减少約83.7%至2024年上半年約人民幣4.5百万元[14] - 财务开支净额从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4.3百万元减少約14.5%至2024年上半年約人民幣3.7百万元[1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虧損較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131.5百萬元減少約90.2%至約人民幣12.9百萬元[16] - 2024年上半年的虧損從2023年上半年約人民幣163.1百萬元減少約92.1%至約人民幣12.9百萬元[1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收入為0人民幣千元,毛利為0人民幣千元[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9,256人民幣千元,净亏损为12,921人民幣千元[34]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574,234人民幣千元,流动负债为486,736人民幣千元,流动资产净值为87,498人民幣千元[35,37] - 公司2024年6月30日总资产为574,370人民幣千元,总负债为510,707人民幣千元,净资产为63,663人民幣千元[35,3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入116人民幣千元[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外币报表折算产生汇兑收益4,675人民幣千元[38] - 公司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3人民幣千元[39]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及稀释亏损为0.008人民幣[34] - 公司2024年上半年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费用为772人民幣千元[38] - 公司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权益总额减少8,246人民幣千元[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務開支淨額為人民幣3,665千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無需計提節目版權減值[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無需計提所得稅[44][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虧損為人民幣12,921千元[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無新增使用權資產[4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無新增或出售物業、廠房及設備[48] 资产负债情况 - 節目版權於2024年6月30日維持不變,約人民幣140.9百萬元[18] - 貿易應收款項於2024年6月30日維持不變,約人民幣252.3百萬元[19][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節目版權賬面價值為人民幣140,940千元[49][5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貿易應收款項賬面價值為人民幣252,267千元[51][52][53][5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其他應收款項賬面價值為人民幣1,994千元[55] - 於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貿易應付款項賬齡分別為1-2年人民幣785千元、2-3年人民幣5,337千元和人民幣15,012千元、3年以上人民幣27,956千元和人民幣18,281千元[57] - 於2024年6月30日和2023年12月31日,應計費用及其他應付款項包括應付劉先生款項人民幣10,548千元和人民幣9,767千元、應付第三方款項人民幣10,000千元、應付薪酬人民幣20,488千元和人民幣19,794千元等[58,59] 关联交易 - 公司的關聯方包括控股股東及執行董事劉先生、執行董事聶雷、夏瑞、馬洪森、蘇磊等[67] - 於2024年6月30日,應收楊成佳、聶雷和夏瑞款項分別為91千元、2千元和409千元[68] - 於2024年6月30日,應付劉先生、馬洪森和蘇磊款項分別為10,548千元、1千元和854千元[68] - 於2024年6月30日,應收劉央款項為666千元[68] - 於2024年6月30日,應付Eastern Pearl Capital Fund Spc款項為11,066千元[68] - 劉牧先生通過Double K Limited和Blueberry Culture Limited持有本公司28.60%的股權[70][72] - 常星女士作為劉牧先生的配偶被視為持有本公司28.60%的股權[72] - Eastern Pearl Capital Fund SPC-Eastern Pearl Caelus Fund SP持有本公司14.46%的股權[72] - Memory Ocean Technology Limited和ZHANG Jizhen合計持有本公司10.98%的股權[72] - 劉央女士通過Atlantis Capital Group Holdings Limited和OBOR Stable Growth Fund Limited合計持有本公司16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10-01 18:15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幣2.2百萬元,而2022年上半年則約為人民幣331.0百萬元[9] - 2023年上半年銷售成本為零,而2022年上半年銷售成本約為人民幣252.9百萬元[10]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約為人民幣2.2百萬元,毛利率為100%,而2022年上半年毛利約為人民幣78.1百萬元,毛利率為23.6%[10] - 收入和銷售成本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業務營運在本集團先前管理下暫時停止[9]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2,170千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5%[33] - 毛利为人民币2,170千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7.2%[33] - 一般及行政开支为人民币27,816千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12.7%[33] - 确认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虧損净额为人民币925千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2.7%[3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六个月内亏损为人民幣163,084千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大幅增加[3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六个月內全面亏损总额为人民幣103,416千元[33] - 每股基本及稀釋亏损为人民幣0.102元[33] 现金流及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17.5百萬元[21] - 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的流動資產淨值為人民幣1,232.2百萬元[22]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動資產總值為51.55百萬人民幣[3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流動資產總值為17.19亿人民幣[3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總值為4.86亿人民幣[3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流動資產淨值為12.32亿人民幣[3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總資產減流動負債為12.37亿人民幣[3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非流動負債總值為2,533.8萬人民幣[36]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資產淨值為12.12亿人民幣[36]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總權益為12.12亿人民幣[36]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748.6万人民幣[3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1,237.8万人民幣[38] 应收应付款项 - 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扣除虧損撥備後)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506.1百萬元減少0.3%至約人民幣504.5百萬元[17] - 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付款項從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38.9百萬元減少6.7%至人民幣36.3百萬元[19]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淨額為5.05億元人民幣,而2022年12月31日為5.06億元人民幣[51][52]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預付款項為2.60億元人民幣,主要包括向電子商務供應商支付的預付款項1.34億元人民幣和向第三方支付的預付款項1.26億元人民幣[53]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其他應收款項淨額為9,651萬元人民幣,主要包括向第三方提供的貸款1.13億元人民幣[53][54]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付款項為3,634.1萬元人民幣,其中2至3年賬齡的應付款項為2,391.7萬元人民幣[55] - 應付劉先生款項為人民幣9,224,000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4,239,000元增加[66] - 應付第三方款項為人民幣10,000,000元,與2022年12月31日持平[56] - 應付薪酬為人民幣17,943,000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5,542,000元增加[56] - 節目及知識產權內容研發應付款項為人民幣11,197,000元,與2022年12月31日持平[56] - 其他稅費及徵費為人民幣89,921,000元,與2022年12月31日持平[56] - 應付利息為人民幣24,690,000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0,116,000元增加[56] - 其他應付款項為人民幣90,327,000元,較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19,415,000元大幅增加[56] - 應收夏瑞款項為人民幣409,000元[68] - 應收聶雷款項為人民幣8,000元[68] - 應付Eastern Pearl Capital Fund Spc款項為人民幣5,229,000元[68] 业务发展 - 公司將繼續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聚焦社會熱點、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6] - 公司將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加大原創劇本開發力度,聚焦現實主義題材、歷史傳記等領域[6] - 公司將推動公司向平台化、生態化方向發展,構建集內容創作、製作、發行、營銷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台[7] - 公司將堅持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推動綠色生產方式的普及和應用[7]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節目版權成本為0元,而2022年同期為2.53億元人民幣[49]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節目版權減值虧損為2,647.4萬元人民幣,而2022年同期為529.9萬元人民幣[50] - 公司於2023年6月30日的在製中節目為5.28億元人民幣,而2022年12月31日為5.55億元人民幣[49] - 收购北
煜盛文化(0185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10-01 18:10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2百万元,而2022年上半年则约为人民币331.0百万元[10]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约为人民幣2.2百萬元,毛利率為100%,而2022年上半年毛利約為人民幣78.1百萬元,毛利率為23.6%[12] - 2023年上半年的一般及行政開支從2022年上半年的約人民幣13.1百萬元增加112.2%至人民幣27.8百萬元[14] - 2023年上半年的財務開支淨額從2022年上半年的約人民幣1.4百萬元增加207.1%至約人民幣4.3百萬元[15] - 2023年上半年的除稅前虧損約為人民幣131.5百萬元,而2022年上半年的溢利約為人民幣27.1百萬元[16] - 2023年上半年的虧損約為人民幣163.1百萬元,而2022年上半年的溢利約為人民幣20.9百萬元[17] - 收入为人民币2,170千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9.3%[35] - 毛利为人民币2,170千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7.2%[35] - 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27,226千元,上年同期为经营利润人民币28,444千元[35] - 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六个月内亏损为人民币163,084千元,上年同期为溢利人民币20,908千元[35]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扣除虧損撥備後)從2022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506.1百萬元減少0.3%至約人民幣504.5百萬元[19] - 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付款項從2022年12月31日的人民幣38.9百萬元減少6.7%至人民幣36.3百萬元[21] - 2022年12月31日及2023年6月30日,本集團於一年內應付的銀行貸款分別約為人民幣59.0百萬元及約人民幣58.0百萬元[22] - 流動資產淨值為人民幣1,232,162千元,較2022年12月31日減少5.4%[36] - 資產淨值為人民幣1,211,979千元,較2022年12月31日減少7.8%[38]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的在製中節目版權為人民幣528,341,000元[51]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的貿易應收款項淨額為人民幣504,523,000元[53,54]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的預付款項及其他應收款項為人民幣356,183,000元[55]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的貸款予第三方為人民幣113,495,000元[55] - 本集團於2023年6月30日的其他應收款項為人民幣32,312,000元[55] 现金流情况 - 2023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為人民幣17.486百萬元[2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7.5百万元[24]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1百万元[24]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較期初減少人民幣12,692千元[40] 主营业务情况 - 主营业务暂停,收入由約人民幣331.0百萬元減少至人民幣2.2百萬元[7] - 新管理團隊正積極探索新機遇及潛在項目[7] - 將秉持創新、品質、融合與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深化內容創作,拓寬傳播管道,強化品牌影響力[8] - 將繼續深耕綜藝節目領域,聚焦社會熱點、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8] - 在電視劇製作上,將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加大原創劇本開發力度,聚焦現實主義題材、歷史傳記等領域[8] 风险因素 - 主要面临美元汇率波动风险[28] - 信贷风险主要集中于个别客户[29] 会计政策变更 - 本集團已採納所有由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頒佈與其業務有關並於2023年1月1日開始的會計年度生效的新訂及經修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42] - 本集團尚未應用已頒佈但尚未生效的新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應用該等新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將不會對本集團的財務報表造成重大影響[42] 税务情况 - 本集團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並無在香港產生應課稅溢利,且毋須繳納任何香港利得稅[46,47] - 根據中國企業所得稅法,本集團中國附屬公司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47] - 本集團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除稅前虧損人民幣163,084,000元[48] 购股权情况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12,000,000份[65]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可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6,000,000份[66]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48,000,000份[65] - 公司于2022年12月31日可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36,000,000份[66]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内有36,000,000份购股权失效[65] - 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未授出任何新的购股权[66] - 于2023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購股權的行使價為0.97港元及加權平均餘下合約年期為7.5年[67] - 本集團於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就本公司授出的購股權確認總開支人民幣772,000元[6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本集團於36,000,000份購股權失效後將以股份為基礎之付款儲備人民幣19,212,000元記入借項[67] 关联交易 - 公司应
煜盛文化(0185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6-26 06:28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6380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3.897亿元减少83.6%[5] - 2022年公司溢利约为人民币1020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733亿元减少94.1%[5] - 2022年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7.586亿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6.694亿元增长5.3%[5]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3.146亿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2.994亿元增长1.2%[5] - 2022年公司每股盈利约为人民币0.006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0.108元减少人民币0.102元[5] - 2022年公司总收入约6384.9万元,较2021年的约38969.2万元减少83.6%[16][18][24] - 2022年公司来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相关收入约4781.6万元,较2021年的约1179.3万元增加305.1%[24] - 2022年公司来自企业赞助商的相关收入较2021年的约4962.7万元减少100%[24][25] - 2022年公司电商推广服务收入约1395.1万元,较2021年的约24152.1万元减少[24][26] - 2022年公司电视节目投资的公平值收益约208.2万元,较2021年的约8675.1万元减少97.6%[24][27] - 2022年公司销售成本约3071.7万元,较2021年的约13060.7万元减少76.5%[29] - 2022年公司毛利约3313.2万元,毛利率为51.9%,2021年毛利约25911.9万元,毛利率为66.5%[30] - 2022年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约380万元,较2021年的约420万元减少9.5%[31] - 2022年公司一般及行政开支约1820万元,较2021年的约10100万元减少82.0%[32] - 2022年公司确认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约350万元,2021年录得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回约3010万元[33] - 公司2022年除税前溢利约为2.11亿元,较2021年的约1.791亿元减少88.2%[35] - 2022年所得税开支约1090万元,2021年约580万元,主要因递延税项减少[36] - 2022年溢利约1020万元,2021年约1.733亿元[38] - 节目版权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5.304亿元增加4.6%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5.548亿元[40]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扣除亏损拨备后)从2021年的约3.904亿元增加29.6%至2022年的约5.061亿元,累计亏损拨备从2021年的约2.515亿元减少5.3%至2022年的约2.382亿元[41] - 电视节目投资由2021年12月31日的约3.273亿元增加0.6%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3.294亿元[43]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3.952亿元减少11.7%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3.488亿元[44]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的约3440万元增加13.1%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3890万元[45] - 2022年12月31日杠杆比率约为4.5%,2021年12月31日约为1.5%[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儲備約為人民幣773.5百萬元,2021年為人民幣774.9百萬元(經重列)[104] - 2022年中国营运实体收益约6360万元,较2021年的3.897亿元减少83.7%[168] - 2022年和2021年中国营运实体收益均占集团年内收益约100%[168] 业务发展 - 2022年电子商务推广服务分部业绩因疫情及物流中断大幅下滑,公司调整与电视台合作模式,着手制作几档网络节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完成[8] - 2021年公司与中国青年报、央视动漫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青年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新项目[9] - 2023年公司业务策略专注原创内容制作、数据内容运营及内容衍生三个板块[10] - 2023年公司将加快业务发展和升级,委聘专业合规律师及服务供应商评估重要文件[11] - 2023年公司项目储备充足,将在项目研发上向垂直领域发力,注重市场与平台前置沟通,加快新项目落地并管理新业务风险[13][14] - 2023年集团项目储备充足,新消费模式迅速成长[67] - 2023年集团项目研发重点在垂直领域等方向,影视坚持平台不定制不启动,综艺坚守70%招商不落实不大规模投入原则[68] 公司人事变动 - 2024年3月15日韩浩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主席等职[78] - 2024年4月24日单亦琦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薪酬委员会成员等职[81] - 2024年2月26日杜绍麟被任命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主席等职[83] - 2023年5月19日翁启荣获委任为公司秘书等职[88] - 2024年2月9日刘牧辞任主席兼行政总裁,2月26日苏磊获委任为主席兼行政总裁[108] 股东与股权 - 刘牧先生拥有公司457,648,739股股份,占股28.60%[1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刘牧先生、常星女士分别持有457,648,739股,占公司股权约28.60%[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Double K Limited持有456,750,961股,占公司股权约28.55%[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Eastern Pearl Capital Fund SPC - Eastern Pearl Caelus Fund SP持有231,301,933股,占公司股权约14.46%[123] 购股计划 - 2020年12月8日,公司批准向10名承授人授出77,000,000份购股权,其中8名承授人于2021年1月1日接纳64,000,000份[1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权计划项下有48,000,000份购股权尚未行使,行使价每股0.97港元[127] - 所授出购股权限期为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7日[127] - 2022年,董事夏瑞的16,000,000份购股权失效[128] - 5名雇员、一名外部顾问、一名雇员分别有24,000,000份、8,000,000份、16,000,000份购股权于2022年12月31日尚未行使[128] - 授出购股可按归属时间表行使,首16.7%自接纳日期后12个月开始,接下来33.3%自24个月开始,剩余50.0%自36个月开始[129] - 购股计划目的是肯定及嘉许参与者贡献,激励其提高表现效率,吸引及挽留参与者[131] - 购股计划参与者包括雇员参与者、关联实体参与者和服务供应商[132] - 购股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不超1.44亿股,相当于已发行股本约9%[135] - 2022年1月1日及12月31日,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4800万股[1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各计划授出购股及奖励可能发行股份数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3%[136] - 购股计划下,若行使购股会使承授人获授股份超总股份1%,需获股东批准[137] - 购股计划授出购股的归属期不少于12个月,可行使期限由董事会定,最长10年[138] - 接纳购股应付金额为1港元,须21日内支付[139] - 购股计划剩余年期为8年,本年度无购股授出、行使或注销[141] - 本年度根据所有计划授出购股可发行股份数为4800万股,占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3%[142] 合约安排 - 公司与外商独资企业等订立合约安排,以控制中国营运实体并合并业绩[151] - 2019年7月15日订立多项合约安排,包括独家业务合作、独家购买权、股权质押、股东权利委托协议及配偶承诺[153][156][159][161][163] - 独家业务合作协议服务费用为中广煜盛综合溢利总额,外商独资企业可根据情况调整[154] - 2023年7月24日起生效新合约安排,现有合约安排将在业务转让后终止[16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解除合约安排,未遭中国监管部门干预[167] - 公司订立定制合约控制中国营运实体并获收购权益权利[171] - 董事认为合约安排交易公平合理,严格遵守上市规则规定会增加负担和成本[172] - 合约安排存在裁定不合规、法律诠释不确定等风险[173][174] - 公司采取向董事会汇报、年度审阅等措施确保合约安排实施[175] - 合约安排下拟进行的交易上市后构成公司持续关连交易[177] - 联交所批准公司就合约安排交易豁免部分上市规则规定,有相应条件限制[178] - 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2022年交易按合约安排订立,无新合约等[179] - 董事会委聘核数师对持续关连交易执行程序[180] - 核数师总结未发现持续关连交易未经批准、未按规定披露等问题[181] - 2023年7月24日起,公司终止现有合约安排并订立新合约安排[188][189] 其他事项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449亿元用于向天津方舟提供1.79亿元有抵押借款,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约1.29亿元本金仍未偿还[55] - 受疫情影响,公司预计不会即时将所得款项净额的60% - 70%用于实施招股章程所披露业务策略,董事会决定改变闲置所得款项用途[57] - 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公司赎回尚乘投资,2022年12月31日已悉数赎回,无利息和回报[58] - 2022年公司资本开支主要与改善租赁物业及购买电子设备等有关,2021年及2022年无资本开支[5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6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资产抵押[61] - 集团外汇风险主要来自外币现金结余,主要货币是美元,报告期内未对冲外汇波动[62] - 集团信贷风险主要归因于贸易应收款项,受个别客户特征影响[63] - 2022年五大客户合共佔公司總收益的90%,最大客戶佔總收益的55%[96] - 2022年五大供應商合共佔公司總採購額的99%,最大供應商佔總採購額的42%[97]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分派2022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93] - 公司是原创视频内容服务商,为媒体平台研发、制作等视频内容[91] - 报告期业务回顾及表现分析载于年报第4至5页“主席报告”及7至14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94] - 前任执行董事刘牧先生及聂雷先生服务合约任期自开始日期起为三年,后续每三年自动更新[111] - 非执行董事王道铁先生委任书初始期限自2023年3月28日起为三年,后续每三年自动更新[112] - 前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学忠先生、陆地博士及孙景女士委任书初始期限分别自2022年8月31日、2023年3月28日、2023年4月17日起为三年,后续每三年自动更新[113] - 公司已成立薪酬委员会检讨集团薪酬政策及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薪酬结构[119] - 公司已采纳董事薪酬政策,规定薪酬架构以吸引、激励及挽留优秀董事[120] - 除年报披露外,2022年12月31日公司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需通知[121] - 除年报综合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外,董事无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权益[114] - 除董事服务合约及委任书外,无公司业务管理及行政合约[115] - 报告期内公司无慈善捐赠(2021年也无)[182] - 公司股份于2023年3月31日上午九时起在联交所暂停买卖[186] - 长青(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24日获委任为新核数师,任期至下届股东周年大会结束[187] - 仲裁裁决要求公司等共同偿还相关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人民币27,353,121元、截至2023年5月30日违约利息约人民币54,326元及后续按年利率6.5%计算的额外违约利息等[19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61名全职员工,较2021年的84名减少[194] - 内容研发部门雇员30名,占总人数49.2%;营销部门12名,占19.7%;行政及人力资源部门3名,占4.9%;财务及资金筹措部门12名,占19.7%;管理及支援部门4名,占6.5%[194] - 自上市日期起及截至年报日期,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中至少25%由公众人士持有[196] - 公司将于2024年8月15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8月10日至8月13日
煜盛文化(018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6-13 22:48
业绩公告 - 2022年度业绩公告发布日期为2023年9月21日[2] - 公司与核数师存在关于2022年度业绩公告的排印错误,应修改相关术语为“财务报表草拟稿”[4] - 公司将在适当时候发布报告期的年报,报告期的经审核综合业绩可能与2022年度业绩公告中的财务数据有所不同[6]
煜盛文化(0185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21 18:56
2022年与2021年财务数据对比 - 2022年公司收入约为人民币6380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3.897亿元减少83.6%[1] - 2022年公司溢利约为人民币1020万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733亿元减少94.1%[1] - 2022年公司总资产约为人民币17.586亿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6.694亿元增长5.3%[1] - 2022年公司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13.146亿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12.994亿元增长1.2%[1] - 2022年公司每股盈利约为人民币0.006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0.108元减少人民币0.102元[1] - 2022年公司毛利为人民币3313.2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2.59119亿元[4] - 2022年公司经营溢利为人民币1959.3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80705亿元[4] - 2022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人民币2114.3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79096亿元[4] - 2022年公司年内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为人民币1022.8万元,2021年为人民币1.73294亿元[4] - 2022年公司流动净资产为人民币13.02155亿元,2021年为人民币12.87097亿元[6] - 2022年公司年度收入较2021年减少83.6%,溢利较2021年减少94.1%,总资产较上年度增长5.3%[40] - 2022年内容相关节目(媒体平台)收入47,816千元,电商推广服务收入13,951千元,电视节目投资收益2,082千元;2021年对应收入分别为61,420千元、241,521千元、86,751千元[24] - 2022年来自客户合约的收入中,随着时间推移的电商推广服务收入为13,951千元(2021年为241,521千元),时间点的节目广播权授权收入为47,816千元(2021年为11,793千元)[25] - 2022年其他收入╱(开支)净额为11,914千元(2021年为 - 2,676千元),其中政府补助为10,059千元(2021年为1,585千元)[26] - 2022年财务收入╱(开支)净额为1,550千元(2021年为 - 1,609千元),员工成本为18,655千元(2021年为41,333千元)[29]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0,915千元(2021年为5,802千元),每股基本盈利约为人民币10,228,000元(2021年经重列:人民币173,294,000元)[30]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744,338千元(2021年为641,828千元),贸易应付款项为38,945千元(2021年为34,356千元)[32][33] - 2022年银行贷款有抵押金额为59,000千元(2021年为20,000千元),固息借款实际利率为5% - 6.5%(2021年为3.6%)[34] - 公司总收入从2021年约3.897亿元减少83.6%至2022年约6380万元[44] - 来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相关收入从2021年约1180万元增加305.1%至2022年约4780万元[45] - 来自企业赞助商的相关收入较2021年约4960万元减少100%[46] - 电视节目投资收益由2021年约8680万元减少97.6%至约210万元[48] - 销售成本从2021年约1.306亿元减少76.5%至2022年约3070万元[50] - 2022年毛利约为3310万元,毛利率为51.9%,2021年毛利约为2.591亿元,毛利率为66.5%[51] - 节目版权从2021年12月31日约5.304亿元增加4.6%至2022年约5.548亿元[61] - 贸易应收款项较2021年增加29.6%,累计亏损拨备减少5.3%[62]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1年12月31日约3.952亿元减少11.7%至2022年约3.488亿元[65]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0万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360万元[67] - 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应付银行贷款分别约为20百万元及59百万元[69] - 2022年集团产生溢利净额1020万元,经营现金流出净额1830万元[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杠杆比率约为4.5%,2021年同期约为1.5%[70] - 2022年集团无资本开支,2021年约为50万元[73] - 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中分别有80%及54%来自五大客户[7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61名全职员工,2021年为84名[91] 2021年财务数据调整 - 2021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从50,374千元调整为9,099千元,非流动资产从63,815千元调整为22,540千元,电视节目投资新增327,288千元[13] - 2021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从552,543千元调整为390,355千元,流动资产从1,481,761千元调整为1,646,861千元,流动资产净值从1,121,997千元调整为1,287,097千元[13] - 2021年,收入从302,941千元调整为389,692千元,毛利从172,368千元调整为259,119千元,经营溢利从15,605千元调整为180,705千元[13] - 2021年,税前溢利从13,996千元调整为179,096千元,年内本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从49,469千元调整为173,294千元,每股盈利从0.031元调整为0.108元[13] - 2021年,集团视频内容营运业务模式由视频节目制作商转变为视频节目投资商,将约2.40537亿元贸易应收款项重新分类为电视节目投资成本,并拨回约7834.9万元亏损拨备[13][14] - 2021年,将电视节目投资应占公允价值收益约8675.1万元入账,并计入递延税项影响[14] 会计准则相关 - 2022年,集团应用多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表现及披露无重大影响[20][21] - 已颁布但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集团认为采纳不太可能对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2] 集团业务情况 - 集团主要业务为视频内容营运、电商推广服务及电视节目投资[23] - 2022年公司加大对内容衍生产业投入,与多家业内合作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1] - 2022年公司分地域运营业务初现雏形,分地区业务逐渐开展[42] - 2022年公司为中国企业客户提供电子商务推广服务,协助其在中国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产品[43] 2023年业务规划 - 2023年集团项目储备充足,与央视、中青报合作有序推进[87] - 2023年项目研发重点向垂直领域和献礼方向发力,内容结合消费和实体经济成果[88] - 2023年项目注重市场与平台前置沟通,综艺70%招商不落实不大规模投入[89] 青年数字文化产业基地规划 - 预计2022年青年数字文化产业基地将在北京、杭州双城落地[90] 购股权计划 - 2020年2月7日公司有条件采纳购股权计划[94] - 2020年12月8日董事批准向10名承授人授出7700万份购股权,8名承授人于2021年1月1日接纳6400万份[9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购股计划项下有4800万份购股权尚未行使,行使价每股0.97港元[95] - 所授出购股有效期为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7日[95] - 报告期内公司无根据购股计划授出或同意授出购股,无购股获行使或被注销[96] 公司治理 - 公司自上市以来采纳企业管治守则原则及条文,2022年12月31日前及公告日一直遵守适用条文,除第A.2.1段(2022年1月1日起重列为第C.2.1)[100] - 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为刘先生,董事会认为此安排利于集团内部领导及战略规划[102] - 公司采纳《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董事及雇员在有关期间均遵守该守则[104][105] - 公司遵照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106] - 审核委员会信纳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按会计准则编制,反映集团财务状况及业绩[106] - 公司报告期初步年度业绩公告数字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金额核对一致[107] 股息与股东大会安排 - 董事会决议不建议分派2022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分派[108] - 公司将于2023年10月31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109] - 2023年10月25日至10月31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109] - 为出席股东大会投票,股份过户表格及股票须不迟于2023年10月24日下午4时30分递交登记[109] 公告刊登安排 - 本公告及2022年年报将在公司网站和联交所网站刊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