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福中国(02136)
icon
搜索文档
利福中国(0213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7:4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运营两家久光品牌“时尚品质生活”百货店及一座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4][7] 公司市值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股份收市价为1.03港元,市值为15.08亿港元[13][14] 公司店庆活动 - 2024年9月上海久光迎来20周年店庆[17] 公司市场应对策略 - 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租户组合、丰富产品类别等[18]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公司收入为12.5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1%[19]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10万元人民币,2023年为盈利8780万元人民币[19] - 2024年每股亏损为0.014元人民币,2023年每股盈利为0.060元人民币[19] - 董事会决定2024年不宣派股息[19]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526亿人民币,按年减少7.1%;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010万人民币,2023年为溢利8780万人民币;每股亏损0.014元,2023年为每股盈利0.060元[21] - 2024年公司总营业额录得负增长,受消费者更趋于谨慎消费及线上零售冲击影响,线下门店零售增长速度普遍放缓[20]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526亿人民币,较2023年的13.49亿人民币减少7.1%;总销售收益为27.823亿人民币,较上一年的31.541亿人民币减少11.8% [36] - 2024年下半年销售收益同比下降12.1%,上半年下降11.5%,因经营环境严峻,消费者信心仍低迷 [36] - 2024年公司毛利为7.02亿人民币,较上一年的7.854亿人民币减少10.6%;毛利率占总销售收益的比例从2023年的24.9%升至25.2%;占收入的比例为56.0%,2023年为58.2% [37] - 2024年平均专柜费率从2023年的19.7%降至19.5% [37] - 2024年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2010万元,2023年为溢利约8780万元,由盈转亏主要因销售放缓致毛利下跌、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下跌25.4%至约1.38亿元、利息收入及政府补贴分别减少2180万元及930万元[38][42] - 2024年集团收入为12.526亿元,较2023年的13.49亿元减少7.1%;销售所得款总额由上年度的31.541亿元下跌11.8%至27.823亿元[40] - 2024年集团毛利较上年度的7.854亿元下跌10.6%至7.02亿元,毛利率按销售所得款总额计算由2023年的24.9%升至25.2%,按收入计算为56.0%,2023年为58.2%;平均特许专柜扣率由上年度的19.7%降至19.5%[41] - 2024年集团销售及分销成本为5.783亿元,较上年度6.121亿元减少5.5%,占销售所得款总额的百分比由去年的19.4%升至20.8%[43][48] - 2024年集团一般行政开支由2023年的2.613亿元按年减少2.4%至2.55亿元,主要因维修保养费用减少420万元[44][49] - 2024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由2023年的2.084亿元按年减少1.7%至2.049亿元,主要因员工人数及花红减少;2024年底全职员工总数为1078名,2023年底为1172名[45][50]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按年下跌6.1%至2.043亿元,主要因销售额减少致第三方支付平台费用收入减少及政府补助减少[46][51] - 2024年利息及投资收入按年下降29.6%至5200万元,主要因中国整体银行利息下调[47][52] - 2024年集团银行借贷及租赁负债利息分别为1.176亿元(2023年:1.242亿元)及6930万元(2023年:5770万元)[53][59] - 2024年底集团净债务由2023年底的约4.054亿元降至约1.968亿元,主要因经营现金及从联营公司收到和应收的股息增加[55] - 公司经调整EBITDA由2023年的4.343亿元减少17.5%至2024年的3.581亿元[60] - 2024年末净负债由2023年末的4.054亿元减少至1.968亿元[60]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等约为29.533亿元,较2023年末的28.236亿元增加[60] - 2024年末负债与权益比率由去年的34.9%降至34.5%[61] - 2024年末有抵押十五年期融资已提取未偿还贷款余额为32.38亿元,较2023年末的32.78亿元减少[61] 公司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发挥久光品牌及其独特管理模式优势,优化购物环境,举办活动与展览,打造消费模式,扩大会员基础,完善会员计划 [23][27] - 公司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加强直播与短视频互动,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优化数据分析与顾客体验 [24][27] - 公司将以开放态度迎接挑战,为股东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与体验 [25][27] - 公司调整市场策略,增强线上会员互动,优化线上商城,通过抖音直播扩展销售[71][72][74] - 公司将凭借久光品牌优势,加强数字化建设,吸引年轻消费者[107][112] - 公司积极响应绿色消费,2025年春季在静安举办花朝节[108][113] - 公司将优化商户及商品组合,引进环保和个性化品牌[109][114] - 公司完善会员计划,通过AI分析提供个性化推荐[110][115] - 公司结合线上线下营销,借助小红书、抖音推广业务[111][116] - 公司优化购物环境,加入互动元素,提升顾客体验[117][112] - 公司推进上海久光中心办公楼租赁,增加现金流[118][123] 上海久光中心业务数据 - 上海久光中心有近500个租户,2024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升顾客体验[73] - 上海久光中心2024年销售所得款按年下跌约5.1%至29430万元,总收入按年上升约4.3%至32570万元[76][81] - 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较上年度增加9.9%至约343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上升0.9个百分点至76.2%,平均每宗交易额由195元降至175元[76][81] - 上海久光中心东座及西座办公楼年末出租率分别达约63%及16%,实现租金收入约3800万元[77][81] 上海久光业务数据 - 上海久光2024年日均客流量比去年减少9.5%至467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按年上升2.9个百分点至39.9%[84][89] - 上海久光平均每宗交易额下降4.1%至374元,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减少8.3%至17.77亿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减少0.4个百分点至约22.5%[84][89] 苏州久光业务数据 - 苏州久光2024年总销售所得款同比下降19.9%至70450万元,日均客流量上升11.8%至约15200人次[85] - 苏州久光逗留购买比率和平均每宗交易额分别下降6.9个百分点和13.1%,至48.6%和403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15.2%[85] - 苏州久光2024年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下跌19.9%至7.045亿元,日均客流量按年增加11.8%至约152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和平均每宗交易额按年分别下跌6.9个百分点及13.1%至48.6%及403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微跌0.1个百分点至15.2%[90] 大连和沈阳商业物业情况 - 大连和沈阳商业物业2024年仍空置,维护保养现金流出约1700万元[86] - 大连及沈阳商用物业2024年继续空置,维修保养成本现金流出总额约1700万元[91] 上海长宁业务调整 - 上海长宁区“Freshmart”自2024年3月起停止运营[87] - 上海长宁“鲜品馆”于2024年3月停止运营[92] 集团联营公司收益情况 - 集团持有的北人集团2024年净利润份额(扣除应占非控股权益)较2023年减少25.4%,从1.85亿元降至1.38亿元[88] - 集团应占北人集团2024年溢利净额(扣除应占非控股权益)由2023年的1.85亿元减少25.4%至1.38亿元[93] 公司应收账款情况 - 集团2019年已计提全额减值的应收账项,收回未偿还应收账项无进展,未获债务人及担保人进一步财务资料,认为2019年全额减值仍为最佳估算[94][95][99] - 2023年底集团就债务人及担保人对应收账项的偿还能力咨询中国律师,独立法律意见认为收回应收账项余额可能性非常低[98][100] - 审计师认可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项无法收回的判断,但因无法获取足够审计证据,对2024年和2023年损益及其他综合收益表数据可比性发表保留意见[102] - 公司认为该应收账款自2019年首次全额坏账拨备至2023年12月31日确实无法收回,核数师同意此评估[105] - 核数师无法取得充足审计证据评估2023年1月1日应收账款不可收回性,对2024及2023年数据可比性发表保留结论[105] 行业环境与公司预期 - 202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5%,消费品零售行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30][33] -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政府预计维持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集团认为相关措施将促进消费、扩大就业和刺激投资[103] - 中国对韩国等国试行免签,入境旅游增长有望提升上海久光和JGC业绩[103] - 零售市场向理性消费、服务型消费和直播电商转变,集团将优先创新和战略灵活性,实现全渠道融合和多元化可持续运营[104] - 公司相信中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相关补贴政策将推动消费、扩大就业、增强投资[106] 公司私有化情况 - 2024年12月2日,要约人要求董事会提呈以计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及撤销股份上市地位的建议,因计划未获计划股东批准,公司维持上市地位[124] 公司ESG管治架构 - 董事会是集团最高管治机构,负责制定及监督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管理方针等[126][130] - ESG管治委员会由集团首席执行官及资深成员组成,负责集团ESG整体战略的制定、实施及日常管治[127][130] 公司经营理念 - 公司秉持企业与社会共存共荣理念,经营恪守顾客、雇员、业务伙伴、社区、股东相关理念[136] 公司环保行动与目标 - 公司致力于将业务对环境影响减至最低,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采取杜绝资源浪费等行动[137][138][139]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是电、水、天然气,废弃物排放集中于污水、厨余等[139][140] - 公司重点测量及汇报减碳成绩,推动源头减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由专业公司回收处理[139][140] - 2024财政年度,公司各相关污水、废弃物等污染排放监测结果通过政府年度检测,符合标准[140] - 2024财年7种主要排放物总排放量为731,661.34吨,排放强度为1.12吨/平方米[141] - 2024财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82,144.75吨,密度为0.13吨/平方米,其中直接能源排放752.71吨,密度0.0012吨/平方米,间接能源排放81,392.04吨,密度0.12吨/平方米[142][144] - 2024财年产生有害废弃物总量为1,396.64吨,密度为2.14千克/平方米;无害废弃物总量为730,264.70吨,密度为1.12吨/平方米[143][144] - 2024财年排放物总量为731,661.34吨,密度为1.12吨/平方米[144] - 2030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密度目标较2023年水平降低3%[145] - 2030年废弃物总量密度目标降至1.09吨/平方米,有害废弃物总量密度降至1.48千克/平方米,无害废弃物总量密度降至1.09吨/平方米,较2023年水平降低2%[149] - 2024财年按类型划分的直接及/或间接能源总耗量为电力103,020,940千瓦小时、天然气348,132立方米、蒸气3,022吨,能源消耗密度分别为157.71千瓦小时/平方米、0.53立方米/平方米及0.005吨/平方米[155][158] - 2024财年总耗水量为868,436吨,密度为1.33吨/平方米[155][158] - 2030年电力能源消耗密度目标降至156.71千瓦小时/平方米,天然气能源消耗密度降至0.77立方米/平方米,蒸气温气能源消耗密度降至0.01吨/平方米,较2023年水平降低3%[159] - 2024年静安店、大宁店和苏州店的电力及供暖设备按需运行以降低能耗[161] - 2024年7 - 8月,上海静安店完成B1层超市和6层儿童游乐区照明改造,采用节能LED光源[161] - 2024年上海静安店完成6台风机盘管及1个空调机组表冷器更换以节能减排[162][164] - 2024年上海静安店7、8月完成B1F超市部分区域及6F童玩区照明改造采用LED光源降能耗[164] - 2024年上海大宁店及
利福中国(0213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1:0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下跌7.1%,至人民币12.526亿元[4]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2010万元,2023年为溢利人民币8780万元[4] - 2024年每股亏损人民币0.014元,2023年为每股盈利人民币0.060元[4] - 2024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5.5059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5.63541亿元[5] - 2024年毛利为人民币7.0202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7.85434亿元[5]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42.5047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43.74546亿元[6] - 2024年流动资产为人民币27.4346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6.62387亿元[6] - 2024年流动负债为人民币11.557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1.49136亿元[6]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人民币47.68478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8.71259亿元[7] - 2024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人民币93.7848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93.9858亿元[7] - 2024年公司总收入为12.52612亿元,2023年为13.48975亿元,同比下降7.13%[11] - 2024年利息及投资收入为5202.9万元,2023年为7386.2万元,同比下降29.56%[1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86916亿元,2023年为1.81938亿元,同比上升2.73%[15] - 2024年税项支出为8211.9万元,2023年为8216.4万元,同比下降0.06%[15] - 2024年公司总员工成本为2.38417亿元,2023年为2.36632亿元,同比上升0.75%[16] - 2024年公司亏损2010.5万元,2023年盈利8776.7万元,同比由盈转亏[18] - 2024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1.64876亿元,2023年为1.85316亿元,同比下降11.03%[19] - 2024年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9.55314亿元,2023年为9.59356亿元,同比下降0.42%[21] - 2024年公司未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宣派股息,2023年同样未派付或宣派[17]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2.526亿元,较2023年的13.49亿元减少7.1%;销售所得款总额为27.823亿元,较上年度的31.541亿元下跌11.8% [30] - 2024年下半年销售所得款同比下跌12.1%,上半年下跌11.5% [3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7.02亿元,较上年度的7.854亿元下跌10.6%;毛利率按销售所得款总额计算由2023年的24.9%上升至25.2%,按收入计算为56.0%,2023年为58.2%;平均特许专柜扣率由上年度的19.7%下降至19.5% [3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为2010万元,2023年则为溢利约8780万元 [32] - 2024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北人集团溢利按年下跌25.4%至约1.38亿元 [32] - 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及政府补贴分别减少2180万元及930万元 [32] - 2024年公司录得除税前经营亏损(未计及应占联营公司及一间合资企业溢利)为6180万元,2023年则为溢利2150万元 [32] - 2024年销售及分销成本为5.783亿元,较上年度6.121亿元减少5.5%,占销售所得款项总额百分比由去年的19.4%升至20.8%[33] - 2024年一般行政开支为2.55亿元,较2023年的2.613亿元按年减少2.4%,主要因维修保养费用减少420万元[34] - 2024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为2.049亿元,较2023年的2.084亿元按年减少1.7%,全职员工总数从2023年末的1172名减至2024年末的1078名[35] - 2024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2.043亿元,按年下跌6.1%[36] - 2024年利息及投资收入为5200万元,按年下降29.6%[37] - 2024年银行借贷利息为1.176亿元(2023年:1.242亿元),租赁负债利息为6930万元(2023年:5770万元)[38] - 2024年经调整EBITDA为3.581亿元,较2023年的4.343亿元减少17.5%,净负债从2023年末约4.054亿元减至2024年末约1.968亿元[39] - 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约为29.533亿元(2023年末:28.236亿元),其中7050万元等值港元存放于香港,约96.6%为人民币,3.4%为美元[39] - 2024年末负债与权益比率由去年的34.9%降至34.5%,有抵押十五年期融资项下已提取未偿还贷款余额为32.38亿元(2023年末:32.78亿元)[40] - 2024年末若干位于中国的物业等账面价值约为50.47亿元(2023年末:52亿元)已抵押获银行贷款额度33亿元,未偿还银行贷款余额为32.38亿元(2023年末:32.78亿元)[42] - 公司应占北人集团溢利净额由2023年的1.85亿元减少25.4%至1.38亿元[5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为人民币204.9百万元,2023年为人民币208.4百万元[65] - 公司决定不宣派2024年度股息,2023年也无股息[6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上海久光中心2024年销售所得款按年下跌5.1%至2.943亿元,总收入按年上升4.3%至3.257亿元[47] - 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较上年度增加9.9%至约343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上升0.9个百分点至76.2%,平均每宗交易额由195元降至175元[47] - 上海久光中心东座及西座办公楼年末出租率分别达约63%及16%,实现租金收入约3800万元[47] - 上海久光2024年日均客流量比去年减少9.5%至467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按年上升2.9个百分点至39.9%[49] - 上海久光平均每宗交易额下降4.1%至374元,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减少8.3%至17.77亿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减少0.4个百分点至约22.5%[49] - 苏州久光2024年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下跌19.9%至7.045亿元,日均客流量按年增加11.8%至约15200人次[50] - 苏州久光逗留购买比率和平均每宗交易额按年分别下跌6.9个百分点及13.1%至48.6%及403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微跌0.1个百分点至15.2%[50] - 大连及沈阳商用物业2024年继续空置,维修保养成本现金流出总额约1700万元[51] - 上海长宁“鲜品馆”于2024年3月停止运营[52] 公司业务经营与战略 - 公司经营活动归属单一经营分部,专注于中国经营百货店、零售及相关业务以及物业投资[12] - 公司将继续推进上海久光中心两座办公楼的招租力度以增加现金流[64] - 公司将加强数字化建设,结合线上线下优势吸引年轻消费者[58] - 公司将优化商户及商品组合,引进更多环保和个性化品牌[60] - 公司将完善会员计划,通过AI技术为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61]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在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已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惟主席及首席执行官之职能未作区分[66] 公司审核与公告相关 - 公司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2024年度经审核综合业绩[70] - 集团2024年度综合财务状况表等数字已由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核对,其工作不构成保证聘约,未发表保证[71] 公司人员情况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用1078名员工,其中1072人驻中国内地,6人驻香港[65]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行为[69] 股东大会与股份过户 - 为确定出席2025年5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并投票的股东名单,公司于2025年5月21日至26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过户文件需在2025年5月20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地点[68] 董事会成员情况 - 公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刘銮鸿等7人[73] 应收账款评估情况 - 公司认为应收账款自2019年首次作出全额坏账拨备至2023年12月31日确实无法收回[55] - 核数师同意公司对该应收账项于2023年12月31日确实无法收回的评估,不再对2023年综合财务状况报表发表保留意见,但就2024年及2023年数据的可比性发表保留结论[56] 联营公司相关情况 - 2024年公司确认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2.307亿元,对联营公司的投资账面价值为37.018亿元;属于北人集团的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2.301亿元,对其投资账面价值为36.977亿元[23] - 2019年公司就债务人欠北人集团的应收账款确认全额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对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亏损、拥有人应占亏损及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的影响分别为8.124亿元、4.874亿元及3.25亿元[23] 宏观经济数据 - 202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2% [28] 活动相关 - 2025年春季,上海久光中心所处的静安区举行了静安花朝节[59]
利福中国复牌大涨逾26% 将通过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
证券时报网· 2024-12-09 09:31
公司私有化计划 - 利福中国宣布将通过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并撤销公司上市地位 [1] - 计划股东将按每股0.913港元的价格获得现金注销价 [1] - 若计划获批,公司将撤销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3] 独立董事委员会评估 - 独立董事委员会已成立,以评估建议的公平合理性 [2] 市场反应 - 利福中国复牌大涨逾26% [1]
利福中国(02136)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30 16:3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收入下跌7.3%至人民币644.6百万元[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跌67.4%至人民币41.7百万元[2] - 每股盈利下跌67.4%至人民币0.028元[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减少7.3%至6.446亿元,销售所得款总额下跌11.5%至14.504亿元[7] - 期内毛利下跌8.1%至3.621亿元,毛利率按收入计维持约56.2%,按销售所得款总额计从24.0%升至25.0%,平均特许专柜扣率从19.6%微跌至19.3%[7] - 股东应占溢利净额减少67.4%至4170万元,主要因占联营公司溢利下跌、销售和收入下降及财务费用增加[7] - 期内未计应占联营公司及合资企业溢利前,公司录得除税前经营亏损1300万元,2023年同期为经营溢利3410万元[7] - 销售及分销成本从3.016亿元下降4.0%至2.895亿元,占销售所得款总额百分比从18.4%升至20.0%[8] - 一般行政开支从1.145亿元按年增加3.9%至1.189亿元,主要因员工成本上升[8] - 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从9990万元按年增加6.9%至1.068亿元,2024年6月30日全职员工1104名,较2023年减少60名[8]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按年下降7.5%至1.016亿元,主要因汇兑收益、政府补贴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费用收入减少[8] - 利息及投资收入按年下跌16.7%至2530万元,主要因平均存款利率下跌[8] - 期内融资成本总额上升11.1%至9350万元,银行贷款利息6030万元,租赁负债利息3320万元[9] - 经调整EBITDA由2.424亿元减少18.7%至1.971亿元,因销售和收入下跌[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净负债从4.054亿元减至3.843亿元,因收到联营公司股息[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结构性银行存款约27.679亿元,较2023年12月31日减少,因偿还贷款和支付开支[9] - 期末负债与权益比率维持约34.5% [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1.606亿元,其中1.603亿元属于北人集团;2023年同期对应数字为2.552亿元,其中2.544亿元属于北人集团[5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644,60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95,235千元人民币[6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64,22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03,689千元人民币[6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期溢利为130,91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65,611千元人民币[61]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028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0.087元人民币[61]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13,760,166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3,811,755千元人民币[62]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3,198,412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3,225,178千元人民币[62]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990,306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1,149,136千元人民币[62] - 于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4,820,815千元人民币,2023年12月31日为4,871,259千元人民币[6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48,01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50,435千元人民币[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81,86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现金流出净额为150,717千元人民币[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42,744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现金流入净额为927,902千元人民币[6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30,368千元人民币,期初为2,242,826千元人民币,减少净额为12,865千元人民币[6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11,147,457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0,798,864千元人民币[66]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非控股权益总计为1,707,20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488,071千元人民币[66] - 2024年上半年总收入为644,603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695,23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7.28%[71]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及结构性银行存款投资收入共25,336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0,406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6.67%[78] - 2024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93,505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84,129千元人民币,同比上升约11.14%[80] - 2024年上半年税项支出为33,311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8,078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12.52%[82]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06,76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99,888千元人民币,同比上升约6.88%[85] - 2024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112,34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123,05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8.69%[85] - 2024年上半年确认的存货成本为226,33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240,10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5.74%[8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41,668千元,2023年同期为127,622千元[87] - 2024年和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464,449千股[8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总计7,108,13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084,618千元[9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总计2,106,80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41,736千元[90] - 2024年6月30日使用权资产为3,498,08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69,973千元[92] - 2024年6月30日投资物业账面净值为1,215,47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30,863千元[94] - 2024年6月30日在联营公司的投资为3,629,805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572,148千元[9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25016千元,租赁应收款项为65507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10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预期信贷亏损之亏损拨备为997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10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贸易及租赁应收款0 - 30天为6183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有所减少[10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持有作转售商品为96450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有所增加[105]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825,06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59,356千元[109] - 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贷为3,258,0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278,000千元,借贷实际年利率为3.45% - 3.70%(2023年为3.70% - 3.80%)[113] - 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为1,586,58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611,870千元[118] - 2024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12,70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668千元[120] - 从期初合约负债中确认之收入2024年6月30日为13,668千元,2023年6月30日为7,053千元[121] - 法定股本在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均为4,000,000,000股,计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在上述时间均为1,464,448,500股,计7,322千港元[122] - 2023年12月31日及2024年6月30日股本在财务报表以人民币呈列为6,291千元[124] - 2024年6月30日已订约未拨备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及其他开支为6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903千元[127] - 2024年上半年支付予合资企业之可变租赁付款开支及管理费用、偿还租赁负债(含本金及利息)为36,918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8,726千元人民币[12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联营公司的租金及管理费用收入为91,690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79,319千元人民币[129] - 2024年上半年另一项来自联营公司的收入为3,789千元人民币,2023年同期为3,041千元人民币[129] 股息政策 - 董事会不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4年上半年中期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47]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未派付或宣派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股息派付或宣派[86] 股份与市值情况 - 2024年6月30日股份收市价为0.82港元,市值为12.01亿港元[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刘銮鸿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52,051,460股,占已发行股份17.21%[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United Goal持有公司股份54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36.87%[38] - Asia Prime持有United Goal 80%全部已发行股本,被视为在5.4亿股股份中拥有相同权益[39][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股份权益或淡仓,无认购证券权利及行使记录[41][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公司及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行为[47] 外币风险管理 - 公司及其内地附属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部分货币资产以外币(港元及美元)计值[10][12] - 公司目前无需全面外币对冲政策,管理层将监控外币风险[11][12] 资产抵押与或然负债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部分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已抵押,账面价值分别约为35.5亿元和15.44亿元[1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13] 业务运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强久光品牌宣传,优化产品组合,整合线上线下销售,完善会员计划[13] - 2024年上半年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22.3%至34,0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降至75.3%,平均每宗交易额降至181元,销售所得款降至1.557亿元[14] - 2024年上半年上海久光中心东西座办公楼出租率分别约达70%及10%,带来约1630万元租金收入[14] - 2024年上半年上海久光日均客流量同比下降4.5%至46,8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升至40.1%,平均每宗交易额降至378元,平均特许专柜扣率降至22.5%[15][16] - 2024年上半年苏州久光日均客流量同比增加16.4%至约14,4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降至49.2%,平均每宗交易额降至482元,销售所得款降至3.871亿元,钟表及珠宝销售约占45%,平均特许专柜扣率降至15.0%[18][22] - 2024年上半年大连和沈阳商用物业空置,现金流出约990万元用于维修保养[19][23] - 2024年3月上海长宁租赁物业经营的“鲜品馆”停止运营,公司或根据市场变化在合适新址重开[20][24] - 公司持有石家庄北人集团战略股份,2024年上半年北人集团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同比下降,公司应占北人集团净利润降至9620万元[21] - 公司应占北人集团溢利净额由去年同期的1.527亿元减少37.0%至9620万元[25] 应收账款情况 - 公司已就债务人逾期的全额应收账项结余计提全额减值[26] - 截至2023年底,独立
利福中国(02136)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08 19:21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收入下跌7.3%至人民币6.446亿元[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下跌67.4%至人民币4170万元[1] - 每股盈利下跌67.4%至人民币0.028元[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减少7.3%至6.446亿元,销售所得款总额下跌11.5%至14.504亿元[24]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下跌8.1%至3.621亿元,毛利率按销售所得款总额计算之百分比从24.0%上升至25.0%,平均特许专柜扣率从19.6%微降至19.3%[2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净额减少67.4%至4170万元,未计及应占联营公司及一间合资企业溢利前录得除税前经营亏损1300万元[26] 股息分配 - 董事会不宣派任何中期股息[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未派付或宣派任何股息,2023年同期也无[11]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49] 各项收入情况 - 2024年上半年货品自营销售收入为2.62424亿元,2023年同期为2.81139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来自特许专柜销售收入为2.02619亿元,2023年同期为2.51249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服务收入为1794.9万元,2023年同期为1916.8万元[8] - 2024年上半年租赁收入为1.61611亿元,2023年同期为1.43679亿元[8]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5,587千元,结构性银行存款投资收入9,749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30,406千元和30,406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1.606亿元,其中1.603亿元属于北人集团,较2023年同期的2.552亿元下降37%[18]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1.016亿元,同比下降7.5%[30] - 利息及投资收入降至2530万元,同比下跌16.7%[31] 各项支出情况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借贷利息支出60,302千元,租赁负债利息支出33,203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62,148千元和21,981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32,331千元,预扣税3,087千元,递延税项拨回2,107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2,680千元、0千元和4,602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员工成本106,760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112,340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99,888千元和123,053千元[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下降4.0%至2.895亿元,占销售所得款总额的百分比从18.4%上升至20.0%[27] -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一般行政开支按年增加3.9%至1.189亿元,主要因员工成本上升[28] - 融资成本总额升至9350万元,同比上升11.1%[32]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37.6016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8.11755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9.9030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1.49136亿元[4] - 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25,016千元,租赁应收款项65,507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27,093千元和67,244千元[13] - 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42,432千元,应付工程款16,0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分别为45,816千元和3,686千元[15] - 经调整EBITDA降至1.971亿元,同比减少18.7%,净负债降至3.843亿元[3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结构性银行存款约为27.679亿元,负债与权益比率约为34.5%[33] - 部分物业、厂房及设备和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分别约为35.5亿元和15.44亿元,为33亿元银行贷款作抵押[35] 业务经营情况 - 集团经营业务归属单一经营分部,专注于中国经营百货店、零售、相关业务以及物业投资,非流动资产全部在中国[9] - 公司旗下上海久光、苏州久光及上海久光中心2024年上半年整体业务表现相对平稳[23] - 公司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零售市场表现渐趋审慎,导致顾客平均消费额下跌[24] - 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投放资源优化门店营运及产品组合,举办多元化特色活动提升客流量[23] - 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增至34000人次,同比增加22.3%,销售额为1.557亿元,同比减少4.0%[39] - 上海久光中心两座办公楼出租率分别约达70%及10%,带来约1630万元租金收入[39] - 上海久光日均客流量降至46800人次,同比下降4.5%,逗留购买比率升至40.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40] - 苏州久光2024年上半年日均客流量按年增加16.4%至约144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和平均每宗交易额按年分别下跌11.6个百分点及2.8%至49.2%及482元,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下跌17.5%至3.871亿元,钟表及珠宝销售占比约45%,平均特许专柜扣率下降0.3个百分点至15.0%[41] - 大连及沈阳商用物业2024年上半年空置,因维修保养成本现金流出约990万元[42] - 上海长宁“鲜品馆”因租约结束于2024年3月停止运营,公司或寻机重开[43] 联营公司情况 - 公司持有北人集团策略性股权,2024年上半年应占北人集团溢利净额(扣除应占非控股权益)由去年同期的1.527亿元减少37.0%至9620万元[44] 应收账款评估情况 - 公司对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中期财务资料的审阅持保留意见,因无法评估2023年1月1日及6月30日应收账款可收回金额[19][20] - 公司就债务人及/或担保人对应收账项的偿还能力咨询中国律师,独立法律意见认为收回应收账项余额可能性非常低,公司认为该应收账款自2019年首次作出全额坏账拨备后至2023年12月31日确实无法收回[45] - 核数师同意公司对该应收账项于2023年12月31日确实无法收回的评估,不再对2023年综合财务状况报表发表保留意见,但无法评估2023年1月1日及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项不可收回性,已就2024年及2023年数据可比性发表审阅结论[45] - 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同意核数师对2023年中期简明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以及中期简明综合权益变动表中本期数据与对应数据可比性作出有保留结论[45] 员工情况 - 员工成本从2023年上半年的9990万元增至1.068亿元,同比增加6.9%,全职员工总数从1164名减至1104名[29]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1104名员工,1098人驻中国内地,6人驻香港[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为1.068亿元,2023年为9990万元[4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在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已遵守港交所《企业管治守则》,但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角色未区分[50] 未来展望与计划 - 2024年下半年国际环境复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低迷等挑战,但零售市场有望维持平衡[46] - 公司将继续培育久光品牌,巩固其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百货零售业的领先地位[46] - 上海两家门店正与新品牌洽谈下半年开设上海区域首店,并引进更多医疗保健及滋补养生品牌[46] - 公司计划提供更多体验式及沉浸式消费项目,上海久光和苏州久光将举行不同主题活动[46] - 公司将借助线上社交媒体平台增强久光品牌,加强及补足线下销售[47] - 公司将加强推进上海久光中心办公楼的招租,为集团带来稳定现金流[47]
利福中国(02136)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5 17:11
公司业务 - 利福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设立的零售场所运营商,主要经营两家“时尚品质生活”百货店和一座商业综合体[3] - 公司致力于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客户服务,通过举办促销活动满足当地消费者在购物、休闲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多样化需求[4] - 公司持有北人集团的战略股权,北人集团在中国河北省石家庄经营百货店、超市、电器店、金器珠宝店和奥特莱斯等业务[5] 经济形势 - 2023年,中国内地经济在上半年表现出明显增长,但国际局势和内地房地产行业低迷给经济前景带来不确定性[12] - 2023年下半年经济复苏放缓,全年经济增长呈现低、中高、后稳态势[13] - 中央政府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旨在刺激消费需求和振兴经济[1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公司收入为人民币13.49亿元,同比增长19.6%[16] - 公司净利润由去年24.4百万元转为今年87.8百万元,每股盈利为0.06元[16]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9.6%,达到1349.0百万人民币,销售所得款总额同比增长25.2%,达到3154.1百万人民币[33] 消费市场趋势 - 全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7.2%,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类产品消费增长突出[28] - 消费者对产品不仅关注品质和价格,还注重产品和服务的情感附加值,以增加生活体验和享受[29] - 消费者对环保和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零售商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项目以推动消费市场增长[29]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将持续优化购物环境,增加体验式消费内容,举办推广活动和主题展览,吸引消费者频繁光顾[19] - 公司将加强使用人工智能分析工具,深入分析消费者行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21] - 公司将发挥实体店和在线业务的互补优势,利用新兴社交媒体吸引消费者到访实体店[22] 财务状况及风险管理 - 本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净负债减少至约人民币405.4百万元,得益于经营现金增加[48] - 本集团的负债与权益比率由去年的24.1%升至34.9%,主要由于银行借贷增加[50] - 本集团目前不需要全面外币对冲政策,但将监察外币风险并在需要时采取措施[53] 零售场所运营 - 上海久光中心2023年销售所得款达3.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1%[62] - 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增长16.0%,达到约31,2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提高9.4个百分点至75.3%[62] - 上海久光中心办公楼东座60%可出租面积已入驻租户,年内为集团带来约2500万元租金收入[63] 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 - 公司通过丰富产品组合、优化门店购物环境和加强VIP会员计划来提升销售额[59] - 公司将继续关注消费趋势,利用实体店和线上业务的互补优势,通过直播、视频短片等新兴社交媒体手段增加久光品牌的曝光度[102] - 公司致力于为顾客创造愉悦的购物体验[120]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在2023年的能源消耗密度分别为每平方米161.56千瓦时的电力消耗、0.79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耗和0.01吨的蒸气消耗[147][149] - 公司推广使用再生纸袋,提倡环保购物,为顾客提供可回收环保纸制购物袋,严格控制使用数量,减少塑料袋消耗[169] - 公司在施工项目中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高效能源设备,采用开放式绿色设计,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源,合理利用现有资源[172]
利福中国(02136)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19 20:39
财务业绩整体情况 - 公司2023年总收入为13.4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1.28亿人民币上升19.6%[8][1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780万人民币,2022年亏损2440万人民币[12] - 2023年每股盈利为0.060元,2022年每股亏损为0.017元[12] - 2023年集团收入为13.4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1.276亿人民币按年增加19.6%[37]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8776.7万元,2022年为亏损2444.1万元[52] - 2023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8780万元,2022年则为亏损2440万元[63]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资为13.81亿人民币,2022年为12.41亿人民币[14] - 2023年流动资为3.23亿人民币,2022年为2.04亿人民币[1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15亿人民币,2022年为2.39亿人民币[14] - 2023年净流动资产为2.08亿人民币,2022年净流动负债为353.53万人民币[14] - 2023年末净负债由约5.606亿人民币减少至约4.054亿人民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增加至28.236亿人民币 [68] - 2023年末公司负债与权益比率由去年的24.1%升至34.9% [68] - 2023年已抵押资产获授银行贷款33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22.4亿人民币增加 [69] 收入与收益情况 - 2023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5576.2万人民币,2022年为2616.5万人民币[9] - 2023年结构性银行存款投资收入为1810万人民币,2022年为0[9] - 2023年销售所得款总额为31.541亿人民币,较上年度的25.202亿人民币上升25.2%,上半年销售额按年上升50.7%,下半年销售增长放缓至按年约5.8%[37] - 2023年集团毛利为7.854亿人民币,较上年度的6.581亿人民币增加19.3%,毛利率按销售所得款总额计算之百分比由2022年的26.1%下降至24.9%,按收入之百分比为58.2%,2022年为58.4%[38] - 年内利息及投资收入按年大幅上升182.3%至7390万元[41] - 经调整的EBITDA由2022年的3.961亿元增加9.6%至4.343亿元[42] - 2023年中国企业所得税8948万元,2022年为7211.6万元[49] - 2023年公司确认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3.089亿元[57] - 全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增长7.2% [61] - 2023年总销售及分销成本为6.121亿人民币,较上年度增加5.9%,占销售所得款总额百分比下调至19.4% [64] - 2023年融资成本总额约为1.819亿人民币,较2022年的1.157亿人民币增加 [67] - 上海久光中心东座约60%可出租面积已获客户入驻,带来约2500万人民币租金收入,西座约5%可出租面积已出租 [74] - 2023年上海久光日均客流量上升106.4%至51600人次,销售所得款总额增加37.4%至19.372亿人民币 [76] - 2023年苏州久光销售所得款总额上升3.8%至8.797亿人民币,日均客流量增加13.3%至约13600人次 [77] - 2023年上海久光中心销售所得款按年上升约34.1%至3.102亿元[99] - 2023年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较上年度增加16.0%至约3.12万人次[99]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按年下跌5.0%至2.176亿元,因政府补助大幅减少[92] - 北人集团2023年整体零售额较上年度增加约9.3%,公司应占溢利净额由2022年的1.095亿元上升68.9%至1.85亿元[104]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3年平均特许专柜扣率由上年度的19.3%上升至19.7%[38] - 2023年董事酬金为2825.7万人民币,2022年为1603.9万人民币[24] - 2023年总员工成本为2.36632亿人民币,2022年为2.08753亿人民币[24] - 2023年应收账款为2709.3万人民币,2022年为2592.9万人民币[27] - 2023年应付账款为4581.6万人民币,2022年为4754.8万人民币[29] - 期内员工成本按年增加8.1%至2.084亿元[40] - 公司一般行政开支从2022年的2.359亿元增至2023年的2.613亿元,增幅10.8%,主要因员工成本上升[9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为人民币2.084亿元,2022年为人民币1.927亿元[127]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2023年不宣派任何股息[12] - 截至2023年底公司未向普通股股东派付或宣派股息[51]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3年度股息[115] - 公告提及股息和暂停股份过户登记相关内容[129] 业务表现情况 - 2023年集团旗下上海久光、苏州久光及上海久光中心业绩表现优于当地同侪[36] - 2023年上海久光逗留购买比率下降20.4个百分点至37.0%,平均每宗交易额下降10.6%至390元 [76] - 2023年苏州久光逗留购买比率和平均每宗交易额分别下跌8.3个百分点及9.7%至55.5%及464元 [77] - 2023年上海久光中心逗留购买比率上升9.4个百分点至75.3% [99] - 2023年上海久光中心平均每宗交易额由上年度的209元降至195元[99] - 大连及沈阳商用物业2023年空置,维修保养成本现金流出约1910万元[104] - “鲜品馆”在竞争环境下人流和销售额均下跌[104] 公司策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将积极回应环保等议题,加大公共活动投入,完善VIP会员计划,推进上海久光中心办公楼招租[84][85][86] - 公司将善用大数据落实精准营销策略,通过销售资料看板系统了解销售情况,为会员提供促销资讯和优惠[110] - 公司致力与商户合作,打造卓越购物环境,引进优质首店商品[112] - 公司将继续发挥久光品牌优势,巩固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百货零售业的领先地位[124] - 公司将优化商户及商品组合,引进医疗保健和滋补养生品牌,提供更多体验式消费专案[125] - 公司将利用新兴社交媒体增加久光品牌曝光度,实现线上线下业务齐头并进[126] - 中国零售消费市道将进一步改善,公司将以高效率和高品质发展为核心,寻找投资机遇实现长期增长[127] 人员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员工总数为1172名,2022年12月31日为1168名[9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共雇用1172名员工,其中1166人驻中国内地,6人驻香港[127] 核数师相关情况 - 公司认为应收账款自2019年全额坏账拨备后仍无法收回,董事会及审核委员会同意核数师保留意见[81][82] - 公司认为2019年对应收账款作出的全额减值仍为最佳估算,核数师同意2023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评估,但对2023年1月1日应收账款可收回性评估发表保留意见[105][108]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数字已由核数师核对,但核数师未发表保证[131] 其他情况 - 2019年全额减值对集团应占联营公司亏损、拥有人应占亏损及非控股权益应占亏损的影响分别为8.124亿人民币、4.874亿人民币及3.25亿人民币[31] - 公司年内由亏转盈,应占联营公司北人集团溢利按年上升68.9%至1.85亿元[39] - 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职能未区分,此安排有利于业务策略发展和执行,增强运营效率及效益[128] - 公告提及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相关内容[130] - 2023年公司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年末无重大或然负债[96][97]
利福中国(02136)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24 11:38
公司业绩 - 收入增长36.7%至人民币695.2百万元[3]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增长357.7%至人民币127.6百万元[3] - 每股盈利增长357.7%至人民币0.087元[3] - 本集团期内收入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币508.5百万元按年增加36.7%至人民币695.2百万元[13] - 本集团的毛利按年增加36.7%至人民币394.1百万元,毛利率按銷售所得款总额计算之百分比为24.0%[14] - 本公司期内股东应占溢利净额按年上升357.7%至人民币127.6百万元[16] - 本集团期内的总销售及分销成本由去年同期的人民币282.5百万元上升6.8%至人民币301.6百万元,占销售所得款总额的百分比由2022年的约26.0%减少至期内约18.4%[17] - 期内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由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93.6百万元,按年增加6.7%至人民币99.9百万元[21] - 本集团于期内的利息及投资收入按年上升131.1%至人民币30.4百万元[23] - 本集团的融资成本主要包括银行借贷及租赁负债所产生的利息,期内的融资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84.1百万元,较2022年的人民币58.4百万元增加[24] - 本集团于期内經調整的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盈利(EBITDA)由2022年上半年錄得的人民幣170.0百萬元增加至期内的人民幣242.4百萬元[2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于2023年6月30日达到约2740.2百万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09.1百万人民币增加[27] - 公司负债与权益比率于2023年6月30日上升至34.9%,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增加[27] - 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物业、厂房和设备价值约3711百万人民币被抵押以获得3300百万人民币的银行融资[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贵集团的收入为695,235千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36.8%[118] - 贵集团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65,611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2.3%[118] - 贵集团2023年上半年每股盈利为0.087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8.9%[118] - 贵集团2023年6月30日资产总额为13,966,334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119] - 贵集团2023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11,064,509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119]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6,291千元,储备为9,432,158千元,总权益为11,064,509千元[120]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溢价为6,543,132千元,保留溢利为2,780,035千元,总权益为9,438,449千元[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350,435千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50,717千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为927,902千元[122] - 本集团期内收入总额为695,235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7%[134] -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30,406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0%[138] - 本期间税项支出为38,078千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7%[139] - 公司本期盈利为127,622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8.5%[143] - 物业、廠房及設備总成本为7,077,420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0.2%[145] - 使用權資產于2023年6月底达到3,641,873千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2.9%[146] 中国经济及消费市场 - 中国经济逐步平稳回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增长5.5%[6] - 全国零售销售额按年增长8.2%,其中以餐饮、金银珠宝及服装鞋类产品的增长尤为显著[6] - 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还关注产品及服务的附加情感价值,希望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8] - 零售商正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机遇、推动消费增长[9] - 本集团持续优化门店营运,创造独特的行销场景、举办多元化的文娱体育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体验及光顾,增加人流及销售额[11] - 中国经济在今年初开始反弹,并在第二季度继续改善,零售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增长加速[68] 公司发展策略 - 本集团致力于培育久光品牌,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百货零售业中巩固领先地位[70] - 本集团将继续探索顾客关注的环保、体育、娱乐等议题,将消费融入沉浸式商业场景,吸引顾客主动参与[72] - 上海久光中心将举办多元化活动,包括家庭水上乐园和“安徒生童话艺术展”[75] - 上海久光中心将继续优化商户组合,提供更多体验式消费选项,以增加客流量和提升销售额[77] - 本集团将不断完善VIP会员计划,通过专享优惠和会员特别礼遇提升客户忠诚计划效果[79] - 本集团将继续留意消费潮流,采用创新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包括利用直播
利福中国(02136)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02 18:05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36.7%至人民币695.2百万元[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上升357.7%至人民币127.6百万元[1] - 每股盈利上升357.7%至人民币0.087元[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7,62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7,884千元人民币大幅增长[29] - 公司期内股东应占溢利净额按年上升357.7%至人民币127.6百万元[64] - 公司经调整的EBITDA从去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70.0百万元增加至人民币242.4百万元,主要由于销售及收入回升[96] - 公司净负债从去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60.6百万元减少至人民币490.1百万元,主要由于运营现金增加[96] 收入与销售 - 自营销售同比增长40.9%至人民币281,139千元[8] - 特许专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0%至人民币251,249千元[8] - 租赁收入同比增长49.7%至人民币143,679千元[8] - 销售所得款总额同比增长50.7%至人民币1,638.6百万元[40] - 毛利同比增长36.7%至人民币394.1百万元,毛利率按收入计算维持约56.7%[40] - 上海久光中心销售所得款及租赁收入分别按年上升49.0%及55.4%至人民币162.2百万元及人民币90.5百万元[71] - 苏州久光期内销售所得款总额按年上升22.2%至人民币469.5百万元[75] - 上海久光中心日均客流量从去年同期的17,000人次升至49,000人次,销售总额同比增长71.3%至人民币995.6百万元[103] 成本与支出 - 银行借贷利息支出同比增长21.1%至人民币62,148千元[1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为42,68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8,053千元人民币增加[27]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99,88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93,637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28]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确认为支出之存货成本为240,10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168,206千元人民币显著增加[28] - 公司期内总销售及分销成本上升6.8%至人民币301.6百万元,但占销售所得款项总额的百分比由26.0%减少至18.4%[64] - 公司期内融资成本总额约为人民币84.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7] - 公司员工成本从去年的人民币93.6百万元增加6.7%至人民币99.9百万元,主要由于业务运营恢复正常及薪资调整[94] 资产与负债 - 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3,966,334千元[2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70.3%至人民币2,740,164千元[20] - 公司净流动资产为人民币1,869,142千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动负债人民币353,529千元[20]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付账款为44,04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47,548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3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收款项总额为64,37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98,134千元人民币减少[30] - 公司负债与权益比率上升至34.9%,主要由于银行贷款增加[68]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2,740.2百万元,较去年底增加[68] 投资与联营公司 - 公司2023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255.2百万元人民币,投资账面价值为3,527.9百万元人民币[33] - 公司持有北人集团策略性股权,期内应占溢利净额同比增长28.6%至人民币152.7百万元[106] - 公司期内无重大投资或附属公司的重大收购或出售[46] 门店与物业 - 公司旗下上海久光及苏州久光百货店以及上海久光中心在2023年上半年录得可观的销售增长[39] - 上海久光中心通过中大型营销活动吸引顾客,成为北上海的年青消费新地标[47] - 公司大连及沈阳商用物业期内空置,录得现金流出总额约人民币10.6百万元[76] - 上海久光中心东座办公楼出租率接近50%,西座正在与潜在客户商谈中[101]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 应收账款主要来自第三方支付平台销售,一般在一至两个工作日内收回[55] - 应付账款账龄分析显示,0至30日的应付账款为人民币32,584千元[56] - 公司对北人集团的应收账项仍保持全额减值,因无法获得债务人和担保人财务状况的充足证据[59] - 公司已就债务人逾期的全额应收账项结余计提全额减值[78] 市场与宏观经济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全国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8.2%[61] 未来计划与策略 - 公司将继续推进上海久光中心两座办公楼的招租工作,预期将为公司带来稳定现金流[89] - 公司将继续培育久光品牌,巩固其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百货零售业的领先地位[86] - 公司将继续与北人集团管理层定期联系,评估收回债务人逾期应收账项的可能性[84] - 公司将继续优化商户组合和丰富商业业态,提供更多体验式及沉浸式消费项目,提升客流量及销售额[116] - 公司将继续探索环保绿色、体育文娱、心理健康等顾客关注的议题,将物质、精神、文化和娱乐消费融合在沉浸式的商业场景[115] - 公司将继续留意消费潮流,于实体店和线上业务的行销策略和方式上力求实务创新,包括利用串流直播、视频短片及其他新兴社交媒体举办有趣新奇的推广活动[117] - 公司将不时完善其VIP会员计划,旨在促进与顾客更深入的互动,提升顾客忠诚计划效应[122] - 公司将继续寻找具潜力的业务和投资机遇,以实现长期增长及为股东带来持续回报[123] 其他 - 公司期内利息及投资收入按年上升131.1%至人民币30.4百万元[66] - 公司目前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98]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18]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并经核数师按照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审阅准则第2410号进行审阅[125]
利福中国(02136)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4 17:39
公司业务 - 利福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市场运营的零售场所经营商[3] - 上海久光中心于2021年11月开业,包括八层购物中心和两座办公楼,旨在成为北上海商业旗舰综合体[4] - 本集团致力于优化产品组合和提升顾客服务,满足本地消费者多样化需求[6] - 本集团持有北人集团的战略股权,北人集团在河北省石家庄经营百货店、超市、电器、金器、珠宝和奥特莱斯等业务[7] - 公司计划通过增强吸引顾客的娱乐和生活配套服务品牌,继续拓展体验式零售,提高VIP会员计划,以吸引新老客户进店购物[19] - 公司已提前将上海久光百货原址物业的租约延长20年,以确保百货可以继续经营至2044年[17] - 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大上海久光中心办公楼的招租力度,以为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21] - 公司在2022年的财报显示,收入为人民币1,127.6百万元,同比下降13.2%[14] - 公司在2022年面临了COVID-19疫情的困难,导致上海久光和苏州久光在某些时期关闭或缩短营业时间,以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66] - 公司通过新零售业务计划推进全渠道营销策略,丰富产品组合并提高顾客满意度,推动销售收入增加[68] - 公司向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零售租户提供租金宽减和特别保底佣金豁免,保持高出租率和均衡业态[70] - 上海久光中心在首年运营中实现了2.32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405亿元的租金收入,日均客流量约为26,900人次,逗留购买比率为65.9%[76] - 上海久光中心的销售收入按年下降38.6%至14.069亿元人民币,日均客流量按年下跌38.9%至25,000人次,平均每宗交易额和逗留购买比率分别增加1%至436元和10.3个百分点至57.4%[82] - 蘇州久光全年銷售收入按年下跌22.5%至人民幣847.1百萬元,客流量下跌14.2%至12,000人次[86] - 平均每宗交易額下降6.8%至人民幣514元,逗留購買比率上升10.7個百分點至63.8%[86] - 北人集團的業績受到當地疫情升溫拖累,應佔溢利淨額由141.5百萬元下降至109.5百萬元[90] 财务状况 - 公司在2022年的财报显示,收入为人民币1,127.6百万元,同比下降13.2%[35] - 公司总销售所得款同比下降27.6%,至人民币2,520.2百万元[36]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658.1百万元,毛利率约为26.1%[37] - 股东应占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亏损额为人民币24.4百万元[38] - 一般行政开支由2021年的人民币238.3百万元减少至235.9百万元[43] - 2022年集团的融资成本主要来自银行借款利息,年内计入损益账中的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115.7百万元,较2021年的27.9百万元有显著增长[49] - 2022年集团调整后的EBITDA从2021年的326.4百万元增加至396.1百万元,尽管由于疫情导致销售和收入下降,但上海久光中心自2021年底开业以来为集团带来了额外现金流[51] - 2022年底,集团的净负债约为人民币560.6百万元,较2021年底的444.8百万元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支付上海久光中心工程款项导致集团现金及银行余额减少[52] - 2022年底,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609.1百万元,其中32.7百万元以港元计值并存放于香港,其余存放于中国内地,其中约5.5%为美元,94.5%为人民币[53] - 2022年底,集团的抵押银行项目贷款金额为人民币2,240百万元,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计算,年末的负债与权益比率为24.1%[55] 环保可持续发展 - 公司在2022财政年度的总排放量为530,220.34吨,排放密度为0.81吨/平方米[137] - 2022财政年度公司的二氧化碳总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2,739.58吨,排放密度为0.11吨/平方米[138] - 公司在2022财政年度产生的有害废物总量为602.48吨,密度为0.92公斤/平方米[139] - 2022财政年度公司产生的无害废物总量为529,617.86吨,密度为0.81吨/平方米[140] - 公司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将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密度降至每平方米0.16吨[141] - 公司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将廢棄物总量密度降至每平方米1.34吨[147] - 公司设立了污水处理系统,按照政府标准进行污水处理[150] - 公司严格按照政府规定与具有专业资质的承包公司签订清运协议,管理廢棄物的分類回收及清運[151] - 公司对餐厨垃圾来源进行了管理,要求租户使用符合政府标准的环保、节能产品[153] - 公司在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