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瑞和数智(03680)
icon
搜索文档
瑞和数智(03680.HK)拟通过开展加密货币业务拓展收入来源
金融界· 2025-08-26 12:25
业务拓展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比特大陆提供的服务开展加密货币业务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1] - 业务具体形式为云挖矿服务 [1] - 服务提供商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均为公司独立第三方 [1] 合作方信息 - 服务提供商为比特大陆 [1] - 合作方与公司无关联关系 [1]
瑞和数智拟通过开展加密货币业务拓展收入来源
智通财经· 2025-08-26 12:21
业务多元化举措 - 公司计划通过比特大陆提供的云挖矿服务开展加密货币业务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1] - 加密货币业务收入将在收取权利确立、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金额可靠计量时确认 [1] - 该业务被视为独立板块 提供数字资产及新兴技术领域机会 具有高回报潜力 [1] 合作方背景与风险控制 - 服务提供商比特大陆为全球领先数字货币矿机制造商 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通过外包挖矿业务转移风险 避免矿机硬件及基础设施的大额前期资本投入 [2] - 公司将资本支出转化为更易管理的营运开支 降低硬件故障及技术挑战等风险敞口 [2] 运营灵活性及战略定位 - 公司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挖矿规模而不受限于固定资产 [2] - 根据服务协议享有购买矿机权利 可在必要时直接控制挖矿运营及硬件 [2] - 业务拓展与香港数字经济及虚拟资产行业快速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2] 战略价值 - 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 比特币挖矿业务更具战略价值 [1] - 推动公司布局区块链及数字资产创新领域 确立前瞻性定位 [1] - 业务方向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关政策导向相契合 [1]
瑞和数智(03680)拟通过开展加密货币业务拓展收入来源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2:15
业务拓展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比特大陆提供的云挖矿服务开展加密货币业务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1] - 加密货币业务收入将在收取权利确立、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金额可靠计量时确认 [1] - 比特币挖矿作为独立业务板块可提供数字资产及新兴技术领域机会 [1] 合作方背景 - 服务提供商比特大陆为全球领先数字货币矿机制造商 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服务提供商在香港 美国 马来西亚 阿联酋 立陶宛及巴拉圭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2] 业务模式优势 - 通过外包挖矿业务可转移风险及责任 避免矿机硬件及基础设施的大额前期资本投入 [2] - 将资本支出转化为更易管理的营运开支 降低硬件故障及技术挑战等风险敞口 [2] - 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挖矿规模而不受限于固定资产 [2] 战略价值 - 该业务具有高回报潜力且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相关政策导向 [1] - 业务安排与香港数字经济及虚拟资产行业快速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2] - 公司享有购买矿机权利以便在必要时直接控制挖矿运营及硬件 [2]
瑞和数智(03680.HK):计划通过比特大陆提供的服务开展加密货币业务
格隆汇· 2025-08-26 12:14
业务多元化举措 - 公司计划通过比特大陆提供的云挖矿服务开展加密货币业务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 [1] - 加密货币业务收入将在收取权利确立、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且金额可靠计量时确认 [1] - 比特币挖矿作为独立业务板块可提供数字资产及新兴技术领域机会 [1] 战略价值与行业契合度 - 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此类业务更具战略价值 [1] - 业务具有高回报潜力并能推动公司布局区块链及数字资产创新领域 [1] - 业务拓展与香港数字经济及虚拟资产行业快速发展趋势高度契合 [2] 合作方优势 - 服务提供商比特大陆为全球领先数字货币矿机制造商 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服务提供商长期保持全球市场份额及技术领先地位 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1] 风险控制与运营灵活性 - 通过外包挖矿业务可转移部分风险及责任 避免大额前期资本投入 [2] - 将资本支出转化为更易管理的营运开支 降低硬件故障及技术挑战等风险敞口 [2] - 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挖矿规模而不受限于固定资产 享有购买矿机的直接控制权 [2]
瑞和数智(03680) - 自愿性公告 – 通过开展加密货币业务拓展收入来源
2025-08-26 12:03
业务拓展 - 瑞和数智科技控股计划开展加密货币云挖矿服务拓展收入来源[3] - 比特币挖矿业务有战略价值和高回报潜力[4] 业务优势 - 服务提供商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5] - 外包业务可转移风险、降成本,公司可灵活调规模并有权购矿机[5] 合规情况 - 开展加密货币业务预计不构成须披露和关联交易[7]
瑞和数智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4318.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 2025-08-23 00:16
财务业绩 - 收益1.2亿元 同比减少33.4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318.6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3604万元 [1] - 每股盈利6.28分 [1] 利润驱动因素 - 持有1500万股东京中央拍卖控股有限公司股份 确认公平值收益约6301.5万元 [1] - 研发费用、行政费用、融资成本及销售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 [1] 业务发展 - 继续夯实在数据智能和营销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1] - 深耕银行、证券、制造业等存量客群 [1] - 拓展战略新赛道 创新变革业务新模式 [1] - 探索数据资产、金融AI大模型、信创国产化、软硬件资讯科技等新领域 [1] - 致力于向数智化综合服务商转型 [1]
瑞和数智(03680.HK)上半年纯利达4318.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08-22 23: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20亿元,毛利率约为7.6%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约为人民币4318.6万元,去年同期亏损约人民币3604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1] - 净收益约为人民币4109.8万元,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约人民币3863.5万元 [1] 盈利驱动因素 - 持有1500万股东京中央拍卖(01939.HK)股份,确认公平值收益约人民币6301.5万元 [1] - 研发费用、行政费用、融资成本及销售开支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1] 战略发展方向 - 持续强化金融行业核心业务根基,巩固数据智能与营销科技领域领先地位 [1] - 坚持"数据筑基、智能驱动、创新赋能"发展理念 [1] - 积极开辟Web3.0及数字资产、数据要素市场化、信创国产化、软硬件一体化、价值投资等新兴领域 [1] - 通过多元化发展战略推动企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增长 [1]
瑞和数智(03680)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4318.6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2 22:40
财务表现 - 收益1.2亿元 同比减少33.4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4318.6万元 去年同期亏损3604万元 [1] - 每股盈利6.28分 [1] 利润驱动因素 - 持有东京中央拍卖控股(01939)1500万股股份 确认公平值收益约6301.5万元 [1] - 研发费用、行政费用、融资成本及销售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 [1] 战略发展 - 深耕银行、证券、制造业等存量客群 [1] - 拓展数据资产、金融AI大模型、信创国产化、软硬件资讯科技等新领域 [1] - 推动向数智化综合服务商转型 [1]
瑞和数智(0368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2 22:18
收入同比下降 - 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04亿元,同比下降33.5%或人民币6061.9万元[2]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81,01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0,392千元,减少33.5%[12]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33.5%,从人民币1.81亿元降至1.204亿元[14][16]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04亿元,同比下降33.5%或人民币6061.9万元[59] 业务线收入下降 - 数据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下降54.4%或人民币3725.1万元[2] - 综合服务收入下降39.1%或人民币1837.6万元[2] - 资讯科技维护及支援服务收入下降88.9%或人民币340.6万元[2] - 综合数据技术服务收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9,29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0,258千元,减少49.5%[12] - 数据解决方案收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8,49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1,240千元,减少54.4%[12] - 销售软硬件及相关服务一体化收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6,968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8,592千元,减少39.1%[12] - 技术服务收益大幅下降49.5%,从人民币1.193亿元降至6026万元[14] - 商品贸易收益小幅下降2.6%,从人民币6172万元降至6013万元[14] - 数据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下降54.4%至人民币3124万元[59] - 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下降39.1%至人民币2859.2万元[59] 利润和收益改善 - 净收益为人民币4109.8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人民币3863.5万元)[4] - 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人民币6301.5万元[4][5] - 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6.28分(去年同期亏损5.48分)[4][6] - 公司期内亏损收窄,从人民币3864万元改善至亏损4110万元[14] - 按公平值计损益金融资产实现公平值收益6302万元[17] - 每股基本盈利为6.28分,去年同期为亏损5.48分[22] - 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4109.8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3863.5万元[65] - 持有东京中央拍卖控股股份获得公平值收益人民币6301.5万元[6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摊薄盈利为43.186千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36.040千元人民币[24] 成本和费用减少 - 销售开支减少至人民币258.6万元(去年同期552.8万元)[5] - 研发开支减少至人民币738.5万元(去年同期1944.9万元)[5] - 雇员福利开支下降45.2%,从人民币5694万元降至3124万元[17] - 融资成本净额下降42.5%,从人民币680万元降至391万元[19] - 研发开支下降62%至人民币738.5万元,占收入比例6.1%[62] - 行政开支下降12.8%至人民币2098.3万元[63] 资产和现金状况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98,852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43,872千元,增长15.1%[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6,399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5,723千元,增长56.9%[7]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00,508千元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57,322千元,减少10.8%[8]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2,881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7,634千元,增长174.3%[8] - 资产负债率从277.9%降至110.9%,主要因权益总额增加约人民币74,753,000元[76] 应收和应付款项变动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0,660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0,662千元,下降11.0%[7]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1,612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5,251千元,下降39.7%[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154,318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142,099千元人民币,降幅约7.9%[26] - 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63,658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61,437千元人民币,降幅约3.5%[26][27] - 合约资产从2024年末的99,253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89,242千元人民币,降幅约10.1%[29] - 合约资产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末的32,600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中的30,947千元人民币,降幅约5.1%[29] - 合约资产减值约人民币3094.7万元,较2024年6月30日的3257.9万元减少5.0%[30]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5525.1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161.2万元下降39.7%[31] - 超过90天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2140.3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989.4万元减少28.4%[31] 借款和融资活动 - 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人民币1.274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86亿元增长17.3%[31] - 银行借贷加权平均年利率升至4.5%,较2024年12月31日的4.2%上升30个基点[32] - 抵押银行存款约人民币63.2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2.9万元增长92.1%[33] - 其他借贷中人民币6448.9万元需一年内偿还,占总其他借贷的76.3%[34] - 新获得港元500万元及人民币1770万元贷款,年利率均为6%[35]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人民币4707.9万元,主要来自发行股份所得人民币3608.6万元[71] - 银行借款抵押包含第三方担保约人民币6,500,000元及抵押存款约人民币632,000元[77] - 贸易应收款项抵押约人民币21,978,000元[77] - 股份配售净筹资约港币38.6百万元,80%用于偿还借款[86][87] 投资活动 - 公司以港币6.6百万元收购东京中央拍卖控股有限公司1500万股普通股股份,占目标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3%[51] - 公司通过投资目标公司确认公平值收益约港币67.65百万元[51] - 以港币6.6百万元收购联交所上市公司3%股份,账面价值约人民币67.7百万元[78] 经营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人民币3065万元[67] 租赁负债 - 租赁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35.6万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34万元下降37.2%[38] - 租赁相关现金流出总额为人民币238.4万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6.7%[39] 诉讼事项 - 深圳索信达涉及股份未经授权转让诉讼,索赔金额加法律费用和利息约为人民币20,692,000元[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深圳索信达和北京瑞和被冻结银行余额共计约人民币3,034,000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7,867,000元)[41]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较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均提升0.3个百分点[43] - 2025年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增速高达11.1%,金融业增速达7.3%[43] - 国有六大行2024年金融科技投入共计人民币1,254.59亿元,较2023年增长2.15%[44] - 2024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人民币713.05亿元,同比增长2.9%[45] - IDC预测2029年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039.39亿元,较2024年增长7.8%[45] - IDC预测到2025年末65%的金融机构将借助AI大模型平台提升数智化能力[45] - 中国大数据产业年均增速20%,预计2025年突破人民币2.8万亿元[46] - 2025至203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将保持年均12%增速,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人民币6.5万亿元[46] - 全球数字资产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潜力,香港政府近期推出支持Web3.0及加密货币产业发展的积极政策[57] 战略合作与布局 - 公司与泉州市数据集团合作共同运营“泉信融平台”,负责平台日常运营、数据整合、模型开发及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50] - 公司积极布局Web3.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计划通过投资数字资产培育链上金融资源[57] 公司治理 - 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同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不影响治理平衡[88] - 董事会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低于上市规则要求最低3名且占比至少三分之一[89] - 公司未能遵守上市规则第3.21条关于审核委员会最低成员人数及组成规定[89] - 2025年3月14日委任褚继君女士后重新遵守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及资格要求[90] - 当前董事会包含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田宇博士、魏俊恒先生、褚继君女士及杨桓先生)[100] 其他财务数据 - 毛利为人民币911.1万元,同比下降37.5%[2] - 应收账款拨回预期信贷亏损222万元,去年同期计提190万元[17] - 所得税抵免167万元,去年同期抵免473万元[20] - 物业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5年初的3,047千元人民币下降至期末的1,335千元人民币,降幅约56.2%[25]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从2025年初的59,158千元人民币下降至期末的52,002千元人民币,降幅约12.1%[25] - 超过一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最高,2025年中为65,272千元人民币,占总额的45.9%[27] - 2025年中即期贸易应收款项的加权平均预期亏损率为2%,而超过十二个月逾期部分的亏损率高达89%[28] - 使用权资产账面净值从2025年初的5,976千元人民币下降至期末的5,507千元人民币,降幅约7.8%[25] - 毛利率为7.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60] 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183名,薪酬政策包含绩效奖金及社会保险供款[83] - 未发生劳资纠纷或招聘困难[83] 股息和公众持股 - 报告期间未派付中期股息(2024年上半年:无)[92] - 公司维持至少25%已发行股份由公众持有的足够公众持股量[93] 审计与合规 - 报告期间未涉及任何重大诉讼或仲裁[94] - 审核委员会审阅并信纳未经审核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公允呈列财务状况[95] - 中期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未经核数师审核[96] - 报告期末后至公告日期无其他重大影响事项[97] 风险管理和资本承担 - 无重大资本承担[79]及未来投资计划[82] - 外汇风险通过管理政策监控,必要时考虑对冲[81]
瑞和数智盘中最高价触及2.69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金融界· 2025-08-19 17:18
股价表现 - 8月19日收盘价2.570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91% [1] - 盘中最高触及2.690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资金净流出394.76万港元 [1] 公司背景 - 2004年成立于深圳 2019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被誉为港交所大数据AI第一股 [1] - 主营业务涵盖数据智能和营销科技解决方案 包括大数据决策、人工智能、数字化营销和信创产业咨询服务 [1] 客户与市场地位 - 长期合作客户覆盖80%头部银行 在金融领域保持广泛市场影响力 [1] - 为全行业客户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信创国产化服务 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