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元元(08223)

搜索文档
紫元元(08223)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14 16:30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的总收入分别为65,656千元和241,279千元[9] - 本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的净利润分别为3,199千元和8,963千元[9] - 本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的每股盈利分别为0.867人民币分和2.396人民币分[9] - 2023年前九个月,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本为33,839千元,股份溢价为47,766千元,保留溢利为81,295千元[10] 业务收入 - 2023年前九个月,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收入为14,702千元,月子服务收入为23,005千元,醫療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203,565千元[16] - 公司主要从事中国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和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27] - 公司在融资租赁服务方面,向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约4700家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收入为1470万元人民币[28] - 公司在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方面,收入为2300万元人民币[32] - 公司在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方面,收入为2.036亿元人民币[35] 财务状况 - 2023年第三季度,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其他金融资产公平价值收益为5.16亿元人民币[17] - 2023年第三季度,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政府补贴为5.23亿元人民币[17] - 2023年第三季度,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下的减值损失为4.76亿元人民币[17] - 2023年第三季度,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融资成本为3.21亿元人民币[18] - 2023年第三季度,紫元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即期税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为4.9亿元人民币[19] 公司治理 - 公司的企业治理实践基于GEM上市规则附录15中的企业治理守则,除了偏离规定C.2.1外,公司已采纳并遵守守则以确保业务活动和决策程序得到适当和谨慎的监管[71][73] - 公司主席和行政总裁由同一人担任,但董事会认为这种结构不会影响权力和管理之间的平衡[doc id='75'][1] - 张俊深先生被任命为主席和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这对公司的业务前景有利[doc id='76'][2]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行为准则,并确认所有董事在截至报告日期的九个月内遵守了这些准则[doc id='78'][4] - 公司成立了审计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呂迪先生和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组成[doc id='80'][5] - 审计委员会已审查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九个月的集团未经审计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并认为这些报表的编制符合适用的规定[doc id='81'][6]
紫元元(08223)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13 18:24
财务收益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收益为-155,32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41,138千元人民币[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203,56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63,627千元人民币[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241,27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35,680千元人民币[3] - 期内收益来自中国的融资租赁收入、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为9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3044000千元[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向遍布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约47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本期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14700000元[18] - 因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公司本期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下降,录得收入23000000元[20] - 公司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2.036亿元人民币[21] - 公司本期收益增加约560万元人民币或约2.4%,从2.357亿元增至2.413亿元人民币[24]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由前期的1.636亿元增至本期的2.036亿元人民币,融资租赁收入由3110万元减至1470万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由4090万元减至2300万元人民币[24] 利润与盈利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58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993千元人民币[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8,96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015千元人民币[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公司拥有人期内溢利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2.396人民币分,2022年同期为2.258人民币分[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预期信用损失模式项下之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为890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1050000千元[1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融资成本为10020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9097000千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所得税开支为1472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3646000千元[1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期内溢利为3305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2111000千元[1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9582000千元,2022年同期为9033000千元[15] - 本期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1.553亿元人民币(前期:1.411亿元人民币)[25] - 员工成本由前期的3120万元增至本期的约3170万元人民币[26] - 本期已确认减值亏损约220万元人民币(前期:450万元人民币)[28] - 其他经营开支由前期的约4190万元减至本期的约3160万元人民币[29] - 融资成本由前期的约970万元增至本期的约1080万元人民币[30] - 本期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约960万元人民币(前期:900万元人民币)[32] 股本与股份溢价情况 - 2023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33,839千元人民币,股份溢价为47,766千元人民币[4] - 2022年9月30日公司股本为33,839千元人民币,股份溢价为56,743千元人民币[4]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34]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派付[14] 业务范围情况 - 公司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主要于中国从事提供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17] 财务准则应用情况 - 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对公司财务状况及表现无重大影响[8] 控股股东与证券交易情况 - 自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公告日期,控股股东遵守不竞争契据承诺[37] - 自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公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38]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除偏离守则条文C.2.1外,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39] - 董事会认为张俊深兼任主席及行政总裁不损害权力平衡,有利公司业务前景[39] 重大事项情况 - 董事不知悉2023年9月30日后至公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事项[40] 董事操守情况 - 全体董事在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及至公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41] 审核委员会情况 - 集团遵照GEM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42] - 审核委员会由吕迪、陈志峰、邓斌组成,主席为陈志峰[43]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财报遵循规定并充分披露[44] 公告刊登情况 - 公告将在披露易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44]
紫元元(08223) - 2023 - 年度业绩
2023-09-12 17:34
融资租赁风险管理 - 公司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全面尽职审查、独立资料审阅及多层批准程序管理融资租赁服务风险[2] - 风险管理部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并编制信贷评估报告,评估客户融资需要和租赁付款能力[3] - 公司评估融资租赁交易资产价值及流动性,确保资产价值足以支付未偿还租赁付款[4] - 公司设有多层审查及批核制度,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查信贷评估报告并决定是否授出最终批准[5] - 提取后管理包括例行审查、实地审查等,多部门协调审查识别客户潜在拖欠并采取补救行动[7] 融资租赁应收款项情况 - 2022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净额为193,397千元,占比96.2%;2021年为269,553千元,占比93.4%[8] - 2022年最多为人民币1,000,000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净额为173,162千元,占比86.1%;2021年为260,053千元,占比90.1%[8] - 2022年有抵押及有担保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净额为196,411千元,占比97.7%;2021年为254,832千元,占比88.3%[9] - 2022年因融资租赁服务产生的应收款项净额为201,169千元;2021年为288,596千元[8][9] 年报补充说明 - 本公告为2022年年报的补充,除披露内容外,年报其他资料保持不变[1][9]
紫元元(08223)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4 20:32
母婴月子产业服务业务数据 - 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1560万元,因疫情部分时段无法正常运营致收入下降且录得亏损[4]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月子服务收入为7,90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2,843千元人民币[103] - 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来自客户合同收入(月子服务收入7,900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102,166千元)共110,066千元,2022年同期为102,648千元[15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同收入(月子服务收入15,571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147,171千元)共162,742千元,2022年同期为122,628千元[1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175,623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12,881千元,貿易業務147,171千元,月子服務15,571千元[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溢利╱(虧損)總計17,540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2,749千元,貿易業務16,999千元,月子服務虧損2,208千元[160]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数据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1.472亿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5]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02,16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89,805千元人民币[103] - 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来自客户合同收入(月子服务收入7,900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102,166千元)共110,066千元,2022年同期为102,648千元[15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客户合同收入(月子服务收入15,571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147,171千元)共162,742千元,2022年同期为122,628千元[1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175,623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12,881千元,貿易業務147,171千元,月子服務15,571千元[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溢利╱(虧損)總計17,540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2,749千元,貿易業務16,999千元,月子服務虧損2,208千元[160] 融资租赁及应收贷款业务数据 - 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融资租赁及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3,94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8,046千元人民币[103] - 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来自其他来源收入(融资租赁收入3,945千元、应收贷款利息收入2千元)共3,947千元,2022年同期为8,065千元[158] - 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其他来源收入(融资租赁收入12,875千元、应收贷款利息收入6千元)共12,881千元,2022年同期为19,838千元[15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175,623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12,881千元,貿易業務147,171千元,月子服務15,571千元[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溢利╱(虧損)總計17,540千元人民幣,其中融資租賃服務2,749千元,貿易業務16,999千元,月子服務虧損2,208千元[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資租賃應收款項一年內最低租賃款項為173,376千元人民幣,第二年為28,654千元人民幣,第三年為18,642千元人民幣[17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最低租賃款項現值為207,964千元人民幣,全期預期信用損失撥備為25,452千元人民幣[1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上述融資租賃隱含利率主要介乎2.3%至17.5%(2022年12月31日為2.3%至19.5%)[178] - 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隐含年利率介乎2.3%至17.5%,2022年12月31日为2.3%至19.5%[1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租赁应收款减值亏损拨回125千元,2022年同期确认4,001千元[1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将人民币19,558,000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质押以担保银行借款,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7,938,000元[2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将人民币64,013,000元的融资租赁应收款质押以担保从融资租赁公司的其他借款,2022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15,547,000元[2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其他经营开支由上期约2440万元减至本期约2100万元,主要因母婴月子业务杂项费用、短期租赁付款、物业等折旧减少,部分被研发成本和销售营销费用增加抵消[11] - 2023年和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约为610万元和810万元,2023年减少因融资租赁等收入及其他收益净额减少、融资成本增加,抵消了医疗器械贸易业务收入增加和减值亏损及其他经营开支减少[1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58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为281名[19] - 本期总员工成本约为2070万元,上期为2060万元[19] - 本期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为250万元,上期为300万元[19] - 董事会不建议就本期支付中期股息,上期亦无[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17] - 本中期期间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为1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914万元),2022年同期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为1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55.2万元)[58]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贷款账面总值为人民币96000元,以设备及汽车作抵押品,2023年6月30日已全数偿还[62]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逾期1 - 30日为239千元,31 - 90日为605千元,超过90日为12356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370千元、15958千元、118千元[63] - 2023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资产为7907千元,递延税项负债为 - 436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7737千元、 - 4041千元[64] - 2023年6月30日预收款为7362千元,合约负债为5429千元,其他应计费用为4194千元,其他应付税项为7039千元,其他应付款项为4476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分别为5816千元、11131千元、5864千元、5402千元、5135千元[6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00091千元(原值104832千元,减值准备4741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为132435千元(原值137955千元,减值准备5520千元)[8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75,62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42,466千元人民币[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5,76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935千元人民币[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69,735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95,692千元人民币[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316,16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10,817千元人民币[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股权为312,976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06,861千元人民币[10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1.53人民币分,2022年同期为2.03人民币分[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递延税项负债为4,360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041千元人民币[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76,12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72,820千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2,39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29,457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2,62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195,768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为209,775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233,68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產減流動負債为385,90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12月31日的406,509千元人民币有所减少[128] -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6,115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3,190千元人民币[133] - 2022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8,10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4,175千元人民币[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1,481千元,2022年同期为-32,253千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6,214千元,2022年同期为3,810千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7,077千元,2022年同期为-40,044千元[136]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4,275千元,1月1日为66,085千元;2022年6月30日为55,104千元,1月1日为123,591千元[13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溢利为4,975千元、11,165千元、-832千元、15,308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平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的公平價收益为2,851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資產为283,076千元、113,066千元、46,476千元、442,618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負債为127,192千元、18,258千元、47,635千元、193,085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6,261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值为-3,110千元、-526千元、0、-3,636千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稅前溢利為7,336千元人民幣[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資產總計532,483千元人民幣,可呈報分部負債總計236,964千元人民幣[1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應收款項減值虧損淨值為915千元人民幣,授出財務擔保為831千元人民幣[160] - 中國企業所得稅方面,2023年即期稅項為1,189千元人民幣,遞延稅項为 - 264千元人民幣;除一間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附屬公司可享15%優惠稅率外,其他附屬公司稅率為25%[167] - 2022年度末期股息為每股2.5港仙,宣派股息總額為10,000,000港幣(約等於9,140,000元人民幣)[171]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1 - 30天分别为23,702千元和95,482千元,31 - 60天分别为1,939千元和6,435千元等[184]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预付款项分别为64,254
紫元元(0822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21:44
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1.7429亿元,2022年同期为8.0874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月子服务收入为14.7171亿元,2022年同期为9.7916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7.562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2466亿元[3] - 期内收益来自中国的融资租赁收入、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102,166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10,066千元[1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向约4,57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12.9百万元[21] - 2023年上半年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15.6百万元,因疫情管控部分时间未正常营业致收入下降并录得分部亏损[23]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147.2百万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2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益增加约33.1百万元或约23.3%,从前期约142.5百万元增至本期约175.6百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从前期约97.9百万元增至本期约147.2百万元,融资租赁收入从前期约19.8百万元减至本期约12.9百万元,月子服务收入从前期约24.7百万元减至本期约15.6百万元[27] 溢利与成本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 - 157.2万元,2022年同期为 - 176.3万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611.5万元,2022年同期为810.3万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7,08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887千元有所增加[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189千元,其中即期税项为1,189千元,递延税项为925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2,06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458千元有所增长[12] - 2023年上半年,确认的研发成本员工成本为1,33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436千元有所增加[12]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1.174亿元(前期8090万元)[28] - 员工成本由前期的2060万元增至本期的约2070万元[29] - 本期确认减值亏损约170万元(前期360万元),因疫情致客户逾期率增加[30] - 其他经营开支由前期约2440万元减至本期约2100万元[31] - 融资成本由前期约630万元增至本期约760万元,主因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增加[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约610万元(2022年同期810万元)[34]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90.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8.6万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239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9457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262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5768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1616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0817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项最低租赁款项为220,672千元,最低租赁款项现值为207,964千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逾期超过90日的融资租赁分期款项为4,514千元[1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04,832千元,减值亏损拨备为4,741千元,净额为100,0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37,955千元、5,520千元、132,435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60,756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27,6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52,734千元、28,989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之其他借款为95,734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偿还为20,165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为75,5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7,119千元、51,992千元、95,127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1.85亿元(2022年12月31日1.37亿元)[3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约36.8%(2022年12月31日42.4%)[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若干融资租赁应收款项账及应收贷款面值合共约8360万元质押(2022年12月31日1.435亿元)[40] 股息分配 - 2023年中期期间,向公司所有者宣派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为10,000,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0,000,000元)[13]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4] 每股盈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4,032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0101元[14] 集团业务 - 集团业务包括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20] - 集团对维持核心业务乐观,将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疫情后布局大健康产业使收入点多元化[25] 股权交易 - 2022年12月29日,集团以4000万元人民币对价购买武汉美康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权交易未完成[42] 未来计划与或然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零)[44]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58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281名),本期总员工成本约2070万元(前期:2060万元),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250万元(前期:300万元)[45] 权益与利益冲突 - 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无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或利益冲突[46] - 控股股东订立不竞争契据,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控股股东遵守契据承诺[47][48] 证券交易 - 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9] 企业管治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除偏离GEM上市规则附C.2.1条文外,已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0] 重大事项 - 董事不知悉2023年6月30日后至报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51] 财务报表审核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合规且披露充分[55] 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4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37]
紫元元(08223)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2 19:01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总收入为61,61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93.8%[9]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78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5.3%[9] - 本公司擁有人期內應佔每股盈利为0.52人民币分[9] - 本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总资本为312,606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2%[10] - 本集团期内收益主要来自于融资租赁收入、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和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其中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达到了45,005万元[17] - 本期间收入增加约人民币29.9百万元,主要归因于医疗器械设备和耗材贸易收入的增加,从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31.8百万元增加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61.6百万元[43] - 本期间已确认减值损失撥回约人民币0.9百万元,主要是由于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减少所致[49] - 其他经营开支由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12.0百万元减少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10.4百万元,主要归因于母婴月子业务的杂项费用减少[52] - 融资成本增加至约人民币4.0百万元,主要是由于银行和其他借款利息的增加,从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3.0百万元增加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3.7百万元[55]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和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全面收入约为2.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亿人民币有所下降[57] 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从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和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29] - 期间,公司向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医疗设备行业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收入达到890万人民币[31] - 公司在中国提供母婴月子服务,包括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护理、产妇膳食及营养、产妇康复及美容、新生儿智力发展[32] - 由于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公司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下降,录得分部亏损,收入为770万人民币[34] - 公司在中国开展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主要关注美容医学、口腔、母婴和大型医院医疗设备,实现收入4500万人民币[37] - 集团对维持核心业务仍然乐观,将继续寻找最佳机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设备和耗材贸易业务,以及母婴月子产业服务,以帮助大健康产业升级并多元化收入点[40][41] - 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公司将继续增加各业务投资,努力寻找机遇,回报股东和公众,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42] 股权结构 - 张俊深先生和张俊偉先生分别持有公司75%的股份[63] - 张俊深先生持有的3亿股中,有2亿1980万1980股由Hero Global持有,另外8001万980股由与张俊偉先生一致行动而被视为持有[65] - 张俊偉先生持有的股份中,標緻全球持有80,198,020股,占比26.73%[66] - 张俊偉先生与张俊深先生合作,持有219,801,980股,占比73.27%[66] - 张俊深先生持有Hero Global 50,000股,占比100%[68] - 张俊偉先生持有Icon Global 100股,占比100%[68] - Hero Global与另一人合作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Icon Global与另一人合作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湯怡萍女士作为张俊深先生的配偶,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张俊深先生与张俊偉先生被视为持有公司75.0%的已发行股本[70] 公司治理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未发现其他人持有公司股份或债券,需根据SFO规定披露[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亲近关系人未涉及与公司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的业务,也未出现与公司利益冲突的情况[73] - 公司控股股东签署了不竞争协议,确认不从事与公司业务竞争的任何业务[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查了合规情况,确认控股股东遵守了不竞争协议的所有承诺[75] - 公司及其子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7] - 公司重视高标准的企业治理,遵守企业治理守则以确保持续增长[78] - 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分开,董事会认为目前的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平衡[82] - 董事会不知悉截至2023年3月31日后对集团产生重大影响的任何重大事件[84]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行为准则,确认所有董事在2023年3月31日前三个月及本报告日期前遵守了该准则[85] - 集团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三个月的未经审计的综合财务报表,并认为报表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规定[88]
紫元元(08223)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2 18:16
总收益及溢利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益为-36,532千元,2022年同期为-6,611千元,同比下降约452.6%[3] - 2023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47千元,2022年同期为-237千元,亏损扩大约173.0%[3] - 公司本期收益增加约2990万元或约94.0%,从前期约3180万元增至本期约6160万元[2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约210万元及220万元[30] 各业务线收入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租赁收入为264千元,2022年同期为502千元,同比下降约47.4%[3][10] - 2023年第一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7,671千元,2022年同期为11,869千元,同比下降约35.4%[3][10] - 2023年第一季度月子服务收入为45,005千元,2022年同期为8,111千元,同比增长约454.9%[3][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61,610千元,2022年同期为31,753千元,同比增长约94.0%[3][1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向中国约44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一季度该服务收入为8900000元[17] - 2023年一季度,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7700000元,因疫情管控部分时间未正常营业致收入下降并录得分部亏损[19] - 2023年一季度,集团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45000000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20]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由前期约810万元增至本期约4500万元,融资租赁收入由前期约1180万元减至本期约890万元,月子服务收入由前期约1190万元减至本期约770万元[23] 所得税开支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1,789千元,2022年同期为1,895千元,同比下降约5.6%[3] - 2023年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中即期税项为234千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413千元,递延税项为647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13千元、24千元、237千元[12] 每股盈利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拥有人期内应占每股盈利为0.52分,2022年同期为0.54分,同比下降约3.7%[3] - 2023年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83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000000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155000元、400000000股[14] 公司权益变化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308,944千元,2022年3月31日为301,678千元,同比增长约2.4%[4] - 2023年3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3,662千元,2022年3月31日为4,539千元,同比下降约19.3%[4] 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变化 - 2023年一季度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中贸易应收款项为-3031千元,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为1820千元,应收贷款为331千元,财务担保为-881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1097千元、0、-1100千元[11] - 本期确认减值亏损拨回约90万元,前期为110万元[26] 融资成本变化 - 2023年一季度融资成本中融资租赁客户免息按金的估算利息为3715千元,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254千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990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965千元、173千元、3186千元[11] - 融资成本由前期约320万元增至本期约400万元,主要因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由前期约300万元增至本期约370万元[28] 企业所得税率情况 - 除一家附属公司享15%优惠税率外,中国附属公司两期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符合条件的部分附属公司应课税收入按不同比例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税[12][13] 成本及开支项目变化 - 2023年一季度期内溢利扣除董事薪酬1067千元、员工成本等项目后得出;2022年董事薪酬为726千元[14] - 本期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约3650万元,前期约660万元[24] - 员工成本由前期1010万元减至本期约950万元[25] - 其他经营开支由前期约1200万元减至本期约1040万元[27]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一季度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一季度同)[1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本期派付中期股息,前期也无派息[31]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每股面值为0.1港元[32] 公司治理架构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张俊深先生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该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及权限平衡,且有助于决策[38] 重大事项说明 - 董事不知悉2023年3月31日后至公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39] 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第5.48条至第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全体董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及至公告日期遵守该准则[40] 审核委员会情况 - 集团遵照上市规则第5.28条至第5.33条,于2018年6月1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41] - 审核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吕迪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组成,陈志峰先生任主席且具备专业资格[42] - 公告财务资料未经审核,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遵循相关规定并充分披露[43] 董事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先生和黄国新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吕迪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先生、周兆恒先生和邓斌博士[43] 公告刊登情况 - 公告将在披露易网站“最新上市公司公告”网页刊登最少七天,也将刊于公司网站[43]
紫元元(0822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1 22:41
公司业务 - 本年度,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提供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和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13] - 公司预计在疫情后,医疗健康产业将迎来增值潜力巨大的新经济突破点,收入从2021年翻倍至超过人民币三亿元[16] - 公司将继续寻求最佳机会,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预计高端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和扩张期[16] - 本集团在2022年度通过融资租赁服务实现了人民币37.3百万元的收入[28] - 本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在2022年度实现了人民币50.8百万元的收入,但部分时间受到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导致部分亏损[34] - 本集团与武汉德胜美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购协议中,卖方同意提供溢利保证,要求德胜美美在特定期间内实现不低于1.8百万元和2.2百万元的税后净利润[38] - 醫療器械設備及耗材貿易業務在首个完整财务年度实现收入人民幣236.5百万元,为本集团的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52][53] - 本集团收入主要来源于融资租赁收入、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和医疗设备耗材交易收入,年度收入增长约171.8%至约3.246亿元[55] - 本年度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医疗设备耗材交易收入增加,从先前年度的约1.68亿元增加至本年度的约2.365亿元[55] - 医疗设备耗材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856亿元,较2021年的约1.63亿元增长[57] 财务状况 - 本年度集团的利润和全面收入分别为约人民币15.8百万元和5.5百万元,主要来自医疗设备和耗材贸易收入的增加[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约为人民币13.7百万元,营运资金和总权益分别约为人民币233.7百万元和310.8百万元[7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147.9百万元,一年后到期的借款约为人民币80.9百万元[71]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42.4%(2021年为38.6%),主要由于为业务拓展增加的银行及其他借款[72] - 集团股本仅包括普通股股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00,000股[7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的成功,提供有效领导和指导,确保业务透明度和责任制[131] - 董事会委托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和运营,并定期审查其职能和工作任务[133] - 董事会已将各种责任委托给公司的董事会委员会,并在报告中详细列出了这些委员会的信息[135] - 公司为所有董事安排了适当的责任保险,包括公司证券、雇佣惯例、监管危机事件、调查、诉讼、税务责任和公共关系等[138] - 公司董事会在技能和经验方面保持平衡,符合公司业务需求[145]
紫元元(0822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益为-185,610千元,2021年为-16,348千元[3]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7,511千元,2021年为277千元[3] - 2022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为-387千元,2021年为955千元[3]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年内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3.95分,2021年为1.37分[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9,786千元,2021年为12,545千元[4]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6,509千元,2021年为388,009千元[4] - 2022年资产净值为310,817千元,2021年为304,322千元[5] - 2022年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324,598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119,442千元人民幣[9][11] - 2022年除所得稅前溢利虧損8,078千元人民幣,2021年虧損4,800千元人民幣[9][11] - 2022年可呈報分部資產總計566,71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487,452千元人民幣[10][12] - 2022年可呈報分部負債總計275,374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19,648千元人民幣[10][12] - 2022年其他金融資產的公平價值收益2,150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365千元人民幣[9][11][13] - 2022年融資成本22,93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6,166千元人民幣[9][11][13] - 2022年預期信用損失模式項下之減值虧損(扣除撥回)為5,520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0千元人民幣[13] - 2022年員工成本總額45,813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36,892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所得稅開支8,80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324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9,222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11,900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2021年为2.5港仙,金额分别为8475千元和8333千元[15]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5813000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000000股计算,2021年对应数据为5488000元和400000000股[15] - 2022年应收贷款为96千元,2021年为992千元[1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37955千元,减值亏损拨备后为132435千元,2021年为501千元[16] - 2022年一年内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52734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28989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为68784千元和32322千元[17] - 2022年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之其他借款为147119千元,2021年为90099千元[17] - 2022年公司收入较2021年倍增,突破逾3亿元[31] - 公司收益增加约2.052亿人民币或约171.8%,从先前年度约1.194亿人民币增至约3.246亿人民币[34] - 本年度医疗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约1.856亿人民币(2021年:约0.0163亿人民币)[35] - 员工成本由先前年度0.347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0.42亿人民币[36] - 本年度确认额外减值亏损约0.092亿人民币(2021年:约0.048亿人民币)[37] - 融资成本由先前年度约0.08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0.131亿人民币[39] - 本年度及先前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约0.158亿人民币及0.055亿人民币[41]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0.137亿人民币(2021年:0.335亿人民币)[42]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约42.4%(2021年:38.6%)[4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收购附属公司的资本承担为1350万元人民币(2021年:零)[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账面价值合共约为1.435亿元人民币(2021年:9380万元人民币)[47] - 2022年,集团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的重大投资赎回金额为3741.8万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为209.6万元人民币[5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81名雇员(2021年:241名),本年度产生的总员工成本约为4580万元人民币(2021年:3690万元人民币)[54] - 2022年,集团产生的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为600万元人民币(2021年:440万元人民币)[5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月子服务收入为236,539千元,2021年为16,758千元[3] - 2022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为324,598千元,2021年为119,442千元[3] - 2022年集团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37300千元,向30个省市自治区约43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19] - 2022年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50800千元,分部亏损为1700千元[22] - 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首个完整财务年度实现收入236.5百万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30] - 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由先前年度约0.168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2.365亿人民币[34] 公司业务收购及股权相关情况 - 2020年收购德胜美美51%股本权益,对价款为3400千元,卖方承诺2022年和2023年税后溢利分别不低于1800千元和2200千元[23][24] - 德胜美美自交割日至2022年12月31日税后溢利约为0.9百万元,未达成溢利保证,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行使选择权要求卖方购回51%股权[25] - 公司于2020年12月4日以3.24百万元对价购买武汉嘉恩贝54%股权,协议所有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不构成GEM上市规则须予披露交易[25] - 嘉恩贝卖方承诺自交割日至2021年、2022年、2023年每年税后溢利不低于1.0百万元,若未达成公司可要求卖方购回54%股权或补偿差额,回购对价按对价款加10%利息计算[26] - 嘉恩贝2021年实际除税后溢利约1.0百万元,达成溢利保证;2022年实际除税后溢利约0.3百万元,未达成溢利保证[27] - 公司决定不行使购回嘉恩贝股权及补偿选择权,与卖方订立补充协议,嘉恩贝须在2023年及2024年每年取得不少于1.0百万元税后溢利[28] - 公司确认收购德胜美美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0.7百万元[29] - 2022年12月29日,集团以4000万元人民币购买美康茂全部股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股权转让尚未完成[49] 公司运营及政策相关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提供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7] - 公司融资租赁服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调低内部回报率提升资产质量、降低风险[31] - 公司通过深圳市瑞恒医疗供应链有限公司整合供应链资源,提供智慧供应链服务[31] - 本年度,集团无因汇率波动受重大影响,无对冲交易或远期合约安排[45]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除购买美康茂股权)[49] - 本年度,集团无其他重要投资(除已披露的重大投资)[51]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劳资纠纷[54] - 公司无固定股息政策,每年重新评估,派息取决于经营业绩等多因素[62] 公司公告及会议相关情况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为每股现金股息2.5港仙,预计约2023年7月13日或之前派发,待股东批准[64] - 为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资格,2023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5] - 为符合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资格,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3年5月2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登记处[66] - 为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资格,2023年6月12日至6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7] - 获派末期股息记录日期为2023年6月13日,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3年6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登记处[68]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审阅会计原则、政策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9] - 公司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70]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出,年报将适时寄发并刊出[72] - 本公告将在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刊登最少七天[72]
紫元元(08223)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4 16: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益为93,214千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60,264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35,680千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141,138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310千元人民币,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080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1,008千元人民币,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9,015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299,52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4,799千元人民币,总计304,322千元人民币;2022年9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300,081千元人民币、4,325千元人民币、304,406千元人民币[24] - 2022年1 - 9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9,033千元人民币,分派股息8,475千元人民币[24] - 2021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302,368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944千元人民币,总计303,312千元人民币;2021年9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97,912千元人民币、4,121千元人民币、302,033千元人民币[24] - 2021年1 - 9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877千元人民币,分派股息8,333千元人民币,收购附属公司带来非控股权益增加3,262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本期收入增加约1.564亿元或约197.1%,至约2.357亿元(上期:7930万元)[76][77] - 医疗器械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411亿元(上期:约460万元)[78] - 员工成本由上期2530万元增至本期约3120万元[78] - 其他经营开支由上期约382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4190万元[81][85] - 融资成本由上期约60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970万元[84][8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约900万元及390万元[90]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9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1,210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0,61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6,888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78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04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月子服务及医疗器械等贸易收入为16,20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478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月子服务及医疗器械等贸易收入为40,91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6,937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95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4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16,204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65,711千元人民币,总计93,214千元人民币[32] - 2021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10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78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13,478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2,006千元人民币,总计26,872千元人民币[32] - 2022年1 - 9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0,612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25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40,916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63,627千元人民币,总计235,680千元人民币[32] - 2021年1 - 9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6,888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704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36,937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4,786千元人民币,总计79,315千元人民币[3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向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约40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110万元[61][65] - 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包括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护理等四大范畴,期间实现收入人民币4090万元[58][63] - 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期间实现收入人民币1.636亿元[68][71] - 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由上期约48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1.636亿元[76][77] - 月子服务收入由上期约369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4090万元[76][77] - 融资租赁收入由上期约3760万元减至本期约3110万元[76][77] 其他财务指标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结构性存款投资收益为516千元,2021年同期为48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该收益为3044千元,2021年同期为1241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政府补贴为156千元,2021年同期为436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政府补贴为565千元,2021年同期为1728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成本为3452千元,2021年同期为2295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成本为9713千元,2021年同期为6025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30千元,2021年同期为1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993千元,2021年同期为237千元[39] - 除一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附属公司享有15%优惠税率外,中国附属公司两期税率均为25%;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部分附属公司,应课税收入有不同计税方式[40][41][4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薪酬为653千元,2021年同期为464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董事薪酬为2111千元,2021年同期为1183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11568千元,2021年同期为9545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34170千元,2021年同期为26862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60264千元,2021年同期为190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141138千元,2021年同期为4559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255千元,2021年同期为260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765千元,2021年同期为779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短期租赁付款为1172千元,2021年同期为1550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短期租赁付款为4627千元,2021年同期为4505千元[44] 股息分配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已宣派及已付末期股息总额为1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47.5万元)[46]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46] 公司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对维持核心业务乐观,将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69][72] - 公司已抢先布局融资租赁服务专注于口腔及妇幼行业的医疗器械设备领域[69][72] - 公司开展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配合母婴月子产业服务,使收入多元化[69][72] - 2022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公司会加大对各业务投入并寻找机遇[70][73]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9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9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98] - 张俊深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Hero Global持有2.1980198亿股,其因与张俊伟一致行动拥有权益的股份为8019.802万股[102] - 张俊伟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Icon Global持有8019.802万股,其因与张俊深一致行动拥有权益的股份为2.1980198亿股[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为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5万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0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为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100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09] - 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及与他人共同持有权益的股份为3亿股,股权百分比为75%[115] - 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及与他人共同持有权益的股份为3亿股,股权百分比为75%[11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汤怡萍女士因配偶权益拥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75%[119] - 2017年2月24日,张俊深和张俊伟订立一致行动人士确认契据,各控股股东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00][103] - 公司控股股东Hero Global、张俊深先生、Icon Global及张俊伟先生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25] 公司合规与治理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或利益冲突[128] - 控股股东于2018年6月12日订立不竞争契据,自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报告日期已遵守契据承诺[129][131] - 自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报告日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1] - 除偏离守则条文A.2.1外,公司截至报告日期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的企业管治守则[135][136] - 董事会认为张俊深兼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不损害权力平衡,有利公司业务前景[137] - 董事不知悉2022年9月30日后至报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138] - 公司董事在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至报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44] - 集团于2018年6月12日设立审核委员会,由吕迪、陈智峰及邓斌组成,陈智峰任主席[145][146]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相关要求[147]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及直至报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149] - 公司遵照GEM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吕迪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主席为陈志峰先生[150]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遵循相关准则和规定并充分披露[150]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先生和张勇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吕迪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先生、周兆恒先生和邓斌博士[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