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紫元元(08223)
icon
搜索文档
紫元元(08223)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21:44
收益情况 - 2023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1.7429亿元,2022年同期为8.0874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月子服务收入为14.7171亿元,2022年同期为9.7916亿元[3]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7.562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2466亿元[3] - 期内收益来自中国的融资租赁收入、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102,166千元,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10,066千元[10] - 2023年上半年集团向约4,57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12.9百万元[21] - 2023年上半年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15.6百万元,因疫情管控部分时间未正常营业致收入下降并录得分部亏损[23]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147.2百万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24]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收益增加约33.1百万元或约23.3%,从前期约142.5百万元增至本期约175.6百万元[27] - 2023年上半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从前期约97.9百万元增至本期约147.2百万元,融资租赁收入从前期约19.8百万元减至本期约12.9百万元,月子服务收入从前期约24.7百万元减至本期约15.6百万元[27] 溢利与成本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 - 157.2万元,2022年同期为 - 176.3万元[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611.5万元,2022年同期为810.3万元[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7,08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887千元有所增加[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189千元,其中即期税项为1,189千元,递延税项为925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为2,06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458千元有所增长[12] - 2023年上半年,确认的研发成本员工成本为1,336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436千元有所增加[12]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1.174亿元(前期8090万元)[28] - 员工成本由前期的2060万元增至本期的约2070万元[29] - 本期确认减值亏损约170万元(前期360万元),因疫情致客户逾期率增加[30] - 其他经营开支由前期约2440万元减至本期约2100万元[31] - 融资成本由前期约630万元增至本期约760万元,主因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增加[3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约610万元(2022年同期810万元)[34]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890.8万元,2022年12月31日为978.6万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92399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9457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8262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95768亿元[4]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1616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10817亿元[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融资租赁应收款项最低租赁款项为220,672千元,最低租赁款项现值为207,964千元[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逾期超过90日的融资租赁分期款项为4,514千元[15]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04,832千元,减值亏损拨备为4,741千元,净额为100,0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37,955千元、5,520千元、132,435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60,756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27,600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52,734千元、28,989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之其他借款为95,734千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偿还为20,165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为75,5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147,119千元、51,992千元、95,127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1.85亿元(2022年12月31日1.37亿元)[36] - 2023年6月30日资产负债比率为约36.8%(2022年12月31日42.4%)[3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若干融资租赁应收款项账及应收贷款面值合共约8360万元质押(2022年12月31日1.435亿元)[40] 股息分配 - 2023年中期期间,向公司所有者宣派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总额为10,000,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0,000,000元)[13]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4] 每股盈利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4,032千元,每股基本盈利为0.0101元[14] 集团业务 - 集团业务包括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20] - 集团对维持核心业务乐观,将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疫情后布局大健康产业使收入点多元化[25] 股权交易 - 2022年12月29日,集团以4000万元人民币对价购买武汉美康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权交易未完成[42] 未来计划与或然负债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2022年12月31日:零)[44]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258名雇员(2022年12月31日:281名),本期总员工成本约2070万元(前期:2060万元),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250万元(前期:300万元)[45] 权益与利益冲突 - 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无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竞争业务中拥有权益或利益冲突[46] - 控股股东订立不竞争契据,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控股股东遵守契据承诺[47][48] 证券交易 - 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9] 企业管治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除偏离GEM上市规则附C.2.1条文外,已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50] 重大事项 - 董事不知悉2023年6月30日后至报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51] 财务报表审核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合规且披露充分[55] 股本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4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37]
紫元元(08223) - 2023 Q1 - 季度财报
2023-05-12 19:01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总收入为61,61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增长93.8%[9]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789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5.3%[9] - 本公司擁有人期內應佔每股盈利为0.52人民币分[9] - 本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总资本为312,606千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2%[10] - 本集团期内收益主要来自于融资租赁收入、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和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其中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达到了45,005万元[17] - 本期间收入增加约人民币29.9百万元,主要归因于医疗器械设备和耗材贸易收入的增加,从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31.8百万元增加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61.6百万元[43] - 本期间已确认减值损失撥回约人民币0.9百万元,主要是由于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减少所致[49] - 其他经营开支由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12.0百万元减少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10.4百万元,主要归因于母婴月子业务的杂项费用减少[52] - 融资成本增加至约人民币4.0百万元,主要是由于银行和其他借款利息的增加,从先前期间的约人民币3.0百万元增加至本期间的约人民币3.7百万元[55]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和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全面收入约为2.1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亿人民币有所下降[57] 业务发展 - 公司在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从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和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29] - 期间,公司向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医疗设备行业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收入达到890万人民币[31] - 公司在中国提供母婴月子服务,包括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护理、产妇膳食及营养、产妇康复及美容、新生儿智力发展[32] - 由于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公司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下降,录得分部亏损,收入为770万人民币[34] - 公司在中国开展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主要关注美容医学、口腔、母婴和大型医院医疗设备,实现收入4500万人民币[37] - 集团对维持核心业务仍然乐观,将继续寻找最佳机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设备和耗材贸易业务,以及母婴月子产业服务,以帮助大健康产业升级并多元化收入点[40][41] - 202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公司将继续增加各业务投资,努力寻找机遇,回报股东和公众,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42] 股权结构 - 张俊深先生和张俊偉先生分别持有公司75%的股份[63] - 张俊深先生持有的3亿股中,有2亿1980万1980股由Hero Global持有,另外8001万980股由与张俊偉先生一致行动而被视为持有[65] - 张俊偉先生持有的股份中,標緻全球持有80,198,020股,占比26.73%[66] - 张俊偉先生与张俊深先生合作,持有219,801,980股,占比73.27%[66] - 张俊深先生持有Hero Global 50,000股,占比100%[68] - 张俊偉先生持有Icon Global 100股,占比100%[68] - Hero Global与另一人合作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Icon Global与另一人合作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湯怡萍女士作为张俊深先生的配偶,持有300,000,000股,占比75%[69] - 张俊深先生与张俊偉先生被视为持有公司75.0%的已发行股本[70] 公司治理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未发现其他人持有公司股份或债券,需根据SFO规定披露[7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亲近关系人未涉及与公司业务竞争或可能竞争的业务,也未出现与公司利益冲突的情况[73] - 公司控股股东签署了不竞争协议,确认不从事与公司业务竞争的任何业务[7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查了合规情况,确认控股股东遵守了不竞争协议的所有承诺[75] - 公司及其子公司在报告期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7] - 公司重视高标准的企业治理,遵守企业治理守则以确保持续增长[78] - 主席与行政总裁的角色应分开,董事会认为目前的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平衡[82] - 董事会不知悉截至2023年3月31日后对集团产生重大影响的任何重大事件[84]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证券交易的行为准则,确认所有董事在2023年3月31日前三个月及本报告日期前遵守了该准则[85] - 集团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审阅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三个月的未经审计的综合财务报表,并认为报表编制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规定[88]
紫元元(08223) - 2023 Q1 - 季度业绩
2023-05-12 18:16
总收益及溢利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益为-36,532千元,2022年同期为-6,611千元,同比下降约452.6%[3] - 2023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47千元,2022年同期为-237千元,亏损扩大约173.0%[3] - 公司本期收益增加约2990万元或约94.0%,从前期约3180万元增至本期约6160万元[23] - 截至2023年及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约210万元及220万元[30] 各业务线收入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融资租赁收入为264千元,2022年同期为502千元,同比下降约47.4%[3][10] - 2023年第一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7,671千元,2022年同期为11,869千元,同比下降约35.4%[3][10] - 2023年第一季度月子服务收入为45,005千元,2022年同期为8,111千元,同比增长约454.9%[3][10] - 2023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61,610千元,2022年同期为31,753千元,同比增长约94.0%[3][10]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向中国约44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一季度该服务收入为8900000元[17] - 2023年一季度,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7700000元,因疫情管控部分时间未正常营业致收入下降并录得分部亏损[19] - 2023年一季度,集团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45000000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20] - 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由前期约810万元增至本期约4500万元,融资租赁收入由前期约1180万元减至本期约890万元,月子服务收入由前期约1190万元减至本期约770万元[23] 所得税开支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1,789千元,2022年同期为1,895千元,同比下降约5.6%[3] - 2023年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中即期税项为234千元,中国企业所得税为413千元,递延税项为647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13千元、24千元、237千元[12] 每股盈利变化 - 2023年第一季度本公司拥有人期内应占每股盈利为0.52分,2022年同期为0.54分,同比下降约3.7%[3] - 2023年一季度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83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000000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155000元、400000000股[14] 公司权益变化 - 2023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308,944千元,2022年3月31日为301,678千元,同比增长约2.4%[4] - 2023年3月31日非控股权益为3,662千元,2022年3月31日为4,539千元,同比下降约19.3%[4] 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变化 - 2023年一季度减值亏损拨回净额中贸易应收款项为-3031千元,融资租赁应收款项为1820千元,应收贷款为331千元,财务担保为-881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0、-1097千元、0、-1100千元[11] - 本期确认减值亏损拨回约90万元,前期为110万元[26] 融资成本变化 - 2023年一季度融资成本中融资租赁客户免息按金的估算利息为3715千元,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为254千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990千元;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965千元、173千元、3186千元[11] - 融资成本由前期约320万元增至本期约400万元,主要因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由前期约300万元增至本期约370万元[28] 企业所得税率情况 - 除一家附属公司享15%优惠税率外,中国附属公司两期企业所得税率均为25%;符合条件的部分附属公司应课税收入按不同比例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税[12][13] 成本及开支项目变化 - 2023年一季度期内溢利扣除董事薪酬1067千元、员工成本等项目后得出;2022年董事薪酬为726千元[14] - 本期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约3650万元,前期约660万元[24] - 员工成本由前期1010万元减至本期约950万元[25] - 其他经营开支由前期约1200万元减至本期约1040万元[27] 股息分配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一季度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一季度同)[14]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本期派付中期股息,前期也无派息[31] 公司股本情况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每股面值为0.1港元[32] 公司治理架构情况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张俊深先生一人兼任,董事会认为该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及权限平衡,且有助于决策[38] 重大事项说明 - 董事不知悉2023年3月31日后至公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39] 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第5.48条至第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全体董事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及至公告日期遵守该准则[40] 审核委员会情况 - 集团遵照上市规则第5.28条至第5.33条,于2018年6月1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41] - 审核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吕迪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组成,陈志峰先生任主席且具备专业资格[42] - 公告财务资料未经审核,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遵循相关规定并充分披露[43] 董事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先生和黄国新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吕迪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先生、周兆恒先生和邓斌博士[43] 公告刊登情况 - 公告将在披露易网站“最新上市公司公告”网页刊登最少七天,也将刊于公司网站[43]
紫元元(08223)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3-31 22:41
公司业务 - 本年度,公司主要从事在中国提供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和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13] - 公司预计在疫情后,医疗健康产业将迎来增值潜力巨大的新经济突破点,收入从2021年翻倍至超过人民币三亿元[16] - 公司将继续寻求最佳机会,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预计高端医疗器械在中国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和扩张期[16] - 本集团在2022年度通过融资租赁服务实现了人民币37.3百万元的收入[28] - 本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在2022年度实现了人民币50.8百万元的收入,但部分时间受到疫情管控措施限制导致部分亏损[34] - 本集团与武汉德胜美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购协议中,卖方同意提供溢利保证,要求德胜美美在特定期间内实现不低于1.8百万元和2.2百万元的税后净利润[38] - 醫療器械設備及耗材貿易業務在首个完整财务年度实现收入人民幣236.5百万元,为本集团的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52][53] - 本集团收入主要来源于融资租赁收入、利息收入、月子服务收入和医疗设备耗材交易收入,年度收入增长约171.8%至约3.246亿元[55] - 本年度收入增长主要归因于医疗设备耗材交易收入增加,从先前年度的约1.68亿元增加至本年度的约2.365亿元[55] - 医疗设备耗材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856亿元,较2021年的约1.63亿元增长[57] 财务状况 - 本年度集团的利润和全面收入分别为约人民币15.8百万元和5.5百万元,主要来自医疗设备和耗材贸易收入的增加[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的银行存款和现金约为人民币13.7百万元,营运资金和总权益分别约为人民币233.7百万元和310.8百万元[7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为人民币147.9百万元,一年后到期的借款约为人民币80.9百万元[71] - 资产负债比率约为42.4%(2021年为38.6%),主要由于为业务拓展增加的银行及其他借款[72] - 集团股本仅包括普通股股份,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00,000股[74]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负责推动公司的成功,提供有效领导和指导,确保业务透明度和责任制[131] - 董事会委托执行董事和高级管理层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行政和运营,并定期审查其职能和工作任务[133] - 董事会已将各种责任委托给公司的董事会委员会,并在报告中详细列出了这些委员会的信息[135] - 公司为所有董事安排了适当的责任保险,包括公司证券、雇佣惯例、监管危机事件、调查、诉讼、税务责任和公共关系等[138] - 公司董事会在技能和经验方面保持平衡,符合公司业务需求[145]
紫元元(08223) - 2022 - 年度业绩
2023-03-30 22: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总收益为-185,610千元,2021年为-16,348千元[3]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7,511千元,2021年为277千元[3] - 2022年年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为-387千元,2021年为955千元[3] - 2022年本公司拥有人年内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3.95分,2021年为1.37分[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9,786千元,2021年为12,545千元[4] - 2022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6,509千元,2021年为388,009千元[4] - 2022年资产净值为310,817千元,2021年为304,322千元[5] - 2022年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324,598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119,442千元人民幣[9][11] - 2022年除所得稅前溢利虧損8,078千元人民幣,2021年虧損4,800千元人民幣[9][11] - 2022年可呈報分部資產總計566,71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487,452千元人民幣[10][12] - 2022年可呈報分部負債總計275,374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19,648千元人民幣[10][12] - 2022年其他金融資產的公平價值收益2,150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2,365千元人民幣[9][11][13] - 2022年融資成本22,93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6,166千元人民幣[9][11][13] - 2022年預期信用損失模式項下之減值虧損(扣除撥回)為5,520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0千元人民幣[13] - 2022年員工成本總額45,813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36,892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所得稅開支8,807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324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9,222千元人民幣,2021年為11,900千元人民幣[14] - 2022年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2021年为2.5港仙,金额分别为8475千元和8333千元[15] - 2022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5813000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400000000股计算,2021年对应数据为5488000元和400000000股[15] - 2022年应收贷款为96千元,2021年为992千元[16]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为137955千元,减值亏损拨备后为132435千元,2021年为501千元[16] - 2022年一年内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52734千元,超过一年到期偿还之银行借款为28989千元,2021年对应数据为68784千元和32322千元[17] - 2022年从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之其他借款为147119千元,2021年为90099千元[17] - 2022年公司收入较2021年倍增,突破逾3亿元[31] - 公司收益增加约2.052亿人民币或约171.8%,从先前年度约1.194亿人民币增至约3.246亿人民币[34] - 本年度医疗设备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至约1.856亿人民币(2021年:约0.0163亿人民币)[35] - 员工成本由先前年度0.347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0.42亿人民币[36] - 本年度确认额外减值亏损约0.092亿人民币(2021年:约0.048亿人民币)[37] - 融资成本由先前年度约0.08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0.131亿人民币[39] - 本年度及先前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约0.158亿人民币及0.055亿人民币[41] - 2022年12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0.137亿人民币(2021年:0.335亿人民币)[42]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约42.4%(2021年:38.6%)[4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收购附属公司的资本承担为1350万元人民币(2021年:零)[4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的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账面价值合共约为1.435亿元人民币(2021年:9380万元人民币)[47] - 2022年,集团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的重大投资赎回金额为3741.8万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为209.6万元人民币[5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81名雇员(2021年:241名),本年度产生的总员工成本约为4580万元人民币(2021年:3690万元人民币)[54] - 2022年,集团产生的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为600万元人民币(2021年:440万元人民币)[5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月子服务收入为236,539千元,2021年为16,758千元[3] - 2022年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为324,598千元,2021年为119,442千元[3] - 2022年集团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37300千元,向30个省市自治区约43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19] - 2022年集团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50800千元,分部亏损为1700千元[22] - 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首个完整财务年度实现收入236.5百万元,为收入结构带来突破性增长[30] - 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由先前年度约0.168亿人民币增至本年度约2.365亿人民币[34] 公司业务收购及股权相关情况 - 2020年收购德胜美美51%股本权益,对价款为3400千元,卖方承诺2022年和2023年税后溢利分别不低于1800千元和2200千元[23][24] - 德胜美美自交割日至2022年12月31日税后溢利约为0.9百万元,未达成溢利保证,公司预计2023年下半年行使选择权要求卖方购回51%股权[25] - 公司于2020年12月4日以3.24百万元对价购买武汉嘉恩贝54%股权,协议所有适用百分比率低于5%,不构成GEM上市规则须予披露交易[25] - 嘉恩贝卖方承诺自交割日至2021年、2022年、2023年每年税后溢利不低于1.0百万元,若未达成公司可要求卖方购回54%股权或补偿差额,回购对价按对价款加10%利息计算[26] - 嘉恩贝2021年实际除税后溢利约1.0百万元,达成溢利保证;2022年实际除税后溢利约0.3百万元,未达成溢利保证[27] - 公司决定不行使购回嘉恩贝股权及补偿选择权,与卖方订立补充协议,嘉恩贝须在2023年及2024年每年取得不少于1.0百万元税后溢利[28] - 公司确认收购德胜美美产生的商誉减值亏损0.7百万元[29] - 2022年12月29日,集团以4000万元人民币购买美康茂全部股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股权转让尚未完成[49] 公司运营及政策相关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提供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7] - 公司融资租赁服务以风险管理为中心,调低内部回报率提升资产质量、降低风险[31] - 公司通过深圳市瑞恒医疗供应链有限公司整合供应链资源,提供智慧供应链服务[31] - 本年度,集团无因汇率波动受重大影响,无对冲交易或远期合约安排[45]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及联营公司(除购买美康茂股权)[49] - 本年度,集团无其他重要投资(除已披露的重大投资)[51] - 本年度,集团无重大劳资纠纷[54] - 公司无固定股息政策,每年重新评估,派息取决于经营业绩等多因素[62] 公司公告及会议相关情况 - 董事会建议2022年末期股息为每股现金股息2.5港仙,预计约2023年7月13日或之前派发,待股东批准[64] - 为确定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资格,2023年5月30日至6月2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5] - 为符合出席2023年股东周年大会投票资格,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3年5月2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登记处[66] - 为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资格,2023年6月12日至6月1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67] - 获派末期股息记录日期为2023年6月13日,股份过户文件及股票须于2023年6月9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指定登记处[68] - 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外聘核数师审阅会计原则、政策及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69] - 公司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70] - 本年度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和公司网站刊出,年报将适时寄发并刊出[72] - 本公告将在披露易网站和公司网站刊登最少七天[72]
紫元元(08223) - 2022 Q3 - 季度财报
2022-11-14 16:43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益为93,214千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60,264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总收益为235,680千元人民币,销售成本为141,138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310千元人民币,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080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为11,008千元人民币,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9,015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299,52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4,799千元人民币,总计304,322千元人民币;2022年9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300,081千元人民币、4,325千元人民币、304,406千元人民币[24] - 2022年1 - 9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9,033千元人民币,分派股息8,475千元人民币[24] - 2021年1月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总计为302,368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944千元人民币,总计303,312千元人民币;2021年9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97,912千元人民币、4,121千元人民币、302,033千元人民币[24] - 2021年1 - 9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877千元人民币,分派股息8,333千元人民币,收购附属公司带来非控股权益增加3,262千元人民币[24] - 公司本期收入增加约1.564亿元或约197.1%,至约2.357亿元(上期:7930万元)[76][77] - 医疗器械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增加至约1.411亿元(上期:约460万元)[78] - 员工成本由上期2530万元增至本期约3120万元[78] - 其他经营开支由上期约382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4190万元[81][85] - 融资成本由上期约60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970万元[84][8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为约900万元及390万元[90] 各业务线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9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1,210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0,61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6,888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78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2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704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月子服务及医疗器械等贸易收入为16,204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3,478千元人民币[15]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月子服务及医疗器械等贸易收入为40,91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6,937千元人民币[15] - 2022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95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4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16,204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65,711千元人民币,总计93,214千元人民币[32] - 2021年第三季度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11,210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78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13,478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2,006千元人民币,总计26,872千元人民币[32] - 2022年1 - 9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0,612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25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40,916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163,627千元人民币,总计235,680千元人民币[32] - 2021年1 - 9月融资租赁合同收入为36,888千元人民币,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704千元人民币,月子服务收入为36,937千元人民币,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4,786千元人民币,总计79,315千元人民币[3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向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约40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该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110万元[61][65] - 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包括产妇及新生儿健康护理等四大范畴,期间实现收入人民币4090万元[58][63] - 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期间实现收入人民币1.636亿元[68][71] - 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由上期约48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1.636亿元[76][77] - 月子服务收入由上期约3690万元增加至本期约4090万元[76][77] - 融资租赁收入由上期约3760万元减至本期约3110万元[76][77] 其他财务指标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结构性存款投资收益为516千元,2021年同期为48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该收益为3044千元,2021年同期为1241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政府补贴为156千元,2021年同期为436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政府补贴为565千元,2021年同期为1728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成本为3452千元,2021年同期为2295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成本为9713千元,2021年同期为6025千元[36]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30千元,2021年同期为1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为1993千元,2021年同期为237千元[39] - 除一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附属公司享有15%优惠税率外,中国附属公司两期税率均为25%;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部分附属公司,应课税收入有不同计税方式[40][41][4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薪酬为653千元,2021年同期为464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董事薪酬为2111千元,2021年同期为1183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11568千元,2021年同期为9545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34170千元,2021年同期为26862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60264千元,2021年同期为1909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141138千元,2021年同期为4559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255千元,2021年同期为260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765千元,2021年同期为779千元[4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短期租赁付款为1172千元,2021年同期为1550千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短期租赁付款为4627千元,2021年同期为4505千元[44] 股息分配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已宣派及已付末期股息总额为1000万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47.5万元)[46]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46] 公司业务战略与展望 - 公司对维持核心业务乐观,将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69][72] - 公司已抢先布局融资租赁服务专注于口腔及妇幼行业的医疗器械设备领域[69][72] - 公司开展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配合母婴月子产业服务,使收入多元化[69][72] - 2022年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公司会加大对各业务投入并寻找机遇[70][73] 公司股权结构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90]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9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98] - 张俊深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Hero Global持有2.1980198亿股,其因与张俊伟一致行动拥有权益的股份为8019.802万股[102] - 张俊伟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Icon Global持有8019.802万股,其因与张俊深一致行动拥有权益的股份为2.1980198亿股[10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为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5万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0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为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100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09] - 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及与他人共同持有权益的股份为3亿股,股权百分比为75%[115] - 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及与他人共同持有权益的股份为3亿股,股权百分比为75%[11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汤怡萍女士因配偶权益拥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百分比为75%[119] - 2017年2月24日,张俊深和张俊伟订立一致行动人士确认契据,各控股股东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00][103] - 公司控股股东Hero Global、张俊深先生、Icon Global及张俊伟先生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25] 公司合规与治理情况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董事或控股股东及其紧密联系人在与集团业务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或利益冲突[128] - 控股股东于2018年6月12日订立不竞争契据,自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报告日期已遵守契据承诺[129][131] - 自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起至报告日期,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31] - 除偏离守则条文A.2.1外,公司截至报告日期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的企业管治守则[135][136] - 董事会认为张俊深兼任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不损害权力平衡,有利公司业务前景[137] - 董事不知悉2022年9月30日后至报告日期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项[138] - 公司董事在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至报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行为守则[144] - 集团于2018年6月12日设立审核委员会,由吕迪、陈智峰及邓斌组成,陈智峰任主席[145][146]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符合相关要求[147] - 公司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及直至报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149] - 公司遵照GEM上市规则成立审核委员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吕迪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主席为陈志峰先生[150] - 审核委员会审阅了集团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认为报表遵循相关准则和规定并充分披露[150]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先生和张勇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吕迪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先生、周兆恒先生和邓斌博士[151]
紫元元(08223) - 2022 - 中期财报
2022-08-12 21:2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223[24] - 公司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先生(主席兼行政总裁)、张勇先生;非执行董事为吕迪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先生、周兆恒先生、邓斌博士[18] - 公司开曼群岛注册办事处为Sertus Incorporations (Cayman) Limited ,地址为Sertus Chambers, Governors Square, Suite 5 - 204, 23 Lime Tree Bay Avenue, P.O. Box 2547, Grand Cayman, KY1 - 1104, Cayman Islands[20] - 公司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为深圳市南山区大新路198号马家龙创新大厦A座10层[20]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新界沙田安耀街5号W Luxe 21楼N2室[20]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地址为香港干诺道中111号永安中心25楼[2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中心区支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益田支行、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香蜜支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21]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Ocorian Trust (Cayman) Limited ,地址为P.O. Box 1350, Clifton House, 75 Fort Street, Grand Cayman KY1 - 1108, Cayman Islands[24] - 公司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地址为香港皇后大道东183号合和中心54楼[24] - 公司网站为www.ziyygroup.com[24]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42,46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52,443千元人民币增长171.66%[29]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7,935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同期的4,046千元人民币增长96.12%[29] - 本公司拥有人期内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2022年上半年为2.03人民币分,2021年同期为0.97人民币分,增长109.28%[2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5,05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25,679千元人民币减少0.50%[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389,074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407,070千元人民币减少4.42%[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38,036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144,740千元人民币减少4.63%[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净资产为251,03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262,330千元人民币减少4.30%[3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64,288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83,687千元人民币减少23.18%[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11,80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4,322千元人民币增长2.46%[3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权益总额为311,801千元人民币,较2021年12月31日的304,322千元人民币增长2.46%[33] - 2022年1月1日公司所有者应占总计为299,52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4,799千元人民币,总计304,322千元人民币;6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307,626千元人民币、4,175千元人民币、311,801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8,103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 - 168千元人民币,总计7,935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上半年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456千元人民币[36] - 2021年1月1日公司所有者应占总计为302,368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944千元人民币,总计303,312千元人民币;6月30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97,900千元人民币、4,053千元人民币[36] - 2021年上半年公司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865千元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为181千元人民币,总计4,046千元人民币[36] - 2021年向公司股东支付股息8,333千元人民币[36] - 2022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32,253千元人民币,2021年为33,754千元人民币[43] - 2022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3,810千元人民币,2021年所用现金净额为19,065千元人民币[43] - 2022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044千元人民币,2021年所得现金净额为14,783千元人民币[43] - 2022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3,591千元人民币,6月30日为55,104千元人民币;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84,814千元人民币、46,778千元人民币[4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142,466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溢利總計15,308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稅前溢利為9,698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資產總計442,618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呈報分部負債總計193,085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金融資產的公平價收益為2,851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公司收入為 - 184千元人民幣,其他公司開支為 - 2,016千元人民幣,融資成本為 - 6,261千元人民幣[5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平價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的公平價收益為2,528千元人民幣,政府補貼為409千元人民幣,匯兌收益(虧損)淨額為 - 54千元人民幣,其他為87千元人民幣,合計2,970千元人民幣[6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銀行及其他借款利息、融資租賃客戶免息按金的估算利息、租賃負債利息合計融資成本為6,261千元人民幣[7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336千元,递延税项为-810千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549千元,递延税项为-786千元[75]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董事薪酬为732千元,员工成本总额为11343千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薪酬为1458千元,员工成本总额为22602千元[8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74263千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存货成本为80874千元[80] - 本中期期间,宣派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总额为10000000港元(约合人民币8552000元),已付末期股息总额为零[82][84]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83][8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就计算每股基本盈利而言的盈利为5948千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8103千元[86]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在2022年和2021年的3个月及6个月期间均为400,000千股[89] - 2022年转拨至信用减值为4,804千元,2021年为13千元[120][122] - 2022年减值亏损(扣除拨回)为2,904千元,2021年为3,561千元[120][12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偿还的无抵押及有担保银行借款为37,683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38,784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一年内到期偿还的有抵押及有担保银行借款为30,000千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过一年到期偿还的无抵押及有担保银行借款为3,056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722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超过一年到期偿还的有抵押及有担保银行借款为27,600千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总银行借款为98,339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1,106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从融资租赁公司一年内到期偿还的其他借款为35,807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8,712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从融资租赁公司超过一年到期偿还的其他借款为24,389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41,387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总银行及其他借款为158,53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91,205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03,490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17,496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55,045千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3,709千元有所下降[14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借款为人民币3000万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实际年利率介乎4.2%至7.5%(2021年12月31日:4.35%至7.50%)[153] - 2021年12月29日,集团与融资租赁公司达成售后回租协议,转让对价总额约为人民币9009.9万元,借款年利率为7.53%,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1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于债券投资信托)公允价值为人民币3131.9万元,2021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3532.2万元[157] - 2022年上半年,主要管理层人员工资及其他津贴为人民币283.5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203.2万元[161] - 2022年上半年,主要管理层人员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为人民币12.7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20.2万元[161] - 2022年上半年,主要管理层人员薪金总额为人民币296.2万元,2021年同期为人民币223.4万元[161] - 本期集团收益增加约9010万元,增幅约171.7%,达约1.425亿元,先前期收益为5240万元[188][189] - 医疗器械及耗材业务销售成本本期增加至约8090万元,先前期约为270万元[190] - 员工成本由先前期的1630万元增至本期约2060万元[190] - 其他经营开支由先前期约2420万元增至本期约2440万元[194][195] - 财务成本从前期约37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本期约630万元人民币[198] - 银行及其他借款利息从前期约27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本期约590万元人民币[198] - 本期和前期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810万元人民币和390万元人民币[20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19,31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5,678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2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26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24,71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3,459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97,91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780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总收益为110,71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9,890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8,046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2,815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9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36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12,84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4,059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89,80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780千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呈報分部收益(外部客戶)總計142,4
紫元元(08223) - 2022 Q1 - 季度财报
2022-05-13 20:33
总收益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益为31,753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2,553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15] - 2022年第一季度总收益为3.1753亿元,2021年同期为2.2553亿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收益增加约920万元人民币或约40.8%,至约3180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约为2260万元人民币[88] 融资租赁业务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融资租赁收入为11,27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12,863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4%[15] - 2022年第一季度融资租赁收入为1.1271亿元,2021年同期为1.2863亿元[4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向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约339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一季度该业务收入为11800000元[74] - 融资租赁收入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1320万元人民币减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1180万元人民币[88] 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0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29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1%[15] - 2022年第一季度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50.2万元,2021年同期为29万元[44] 月子服务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月子服务收入为11,869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9,400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3%[15] - 2022年第一季度月子服务收入为1.1869亿元,2021年同期为0.94亿元[44] - 2022年第一季度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为1190万元人民币[80] - 月子服务收入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94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1190万元人民币[88] 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为8,11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5] - 2022年第一季度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为0.8111亿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收入[44] - 2022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为810万元人民币[80] - 2022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约为810万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零[88] 成本及开支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6,611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无此项成本[15] - 2022年一季度融资成本为3186千元,2021年同期为2041千元[55] - 2022年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237千元,2021年同期为521千元[58] - 2022年一季度董事薪酬为726千元,2021年同期为436千元[65] - 2022年一季度员工成本总额为11259千元,2021年同期为8054千元[65] - 2022年一季度无形资产摊销为255千元,2021年同期为258千元[65] - 2022年一季度销售存货成本为6611千元,2021年同期无此项[65] - 2022年一季度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934千元,2021年同期为1228千元[65] - 2022年一季度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322千元,2021年同期为2474千元[65] - 员工成本从2021年第一季度7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1010万元人民币[88] - 月子服务业务员工成本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30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440万元人民币[88]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1050万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1200万元[93] - 月子会所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580万元增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850万元[95] - 融资租赁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470万元减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350万元[95] - 融资成本从2021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200万元增加至2022年第一季度约人民币320万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利息从约人民币140万元增至约人民币300万元[99] 溢利及收益总额情况 - 2022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132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59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0.7%[15] - 2022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237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52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4.5%[15] - 2022年第一季度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1,895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071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8.3%[1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301,678千元人民币,2021年同期为305,37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28] - 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资产公平价值收益为102万元,2021年同期为55.6万元[49] - 2022年第一季度政府补贴为24万元,2021年同期为72.9万元[49] - 2022年第一季度汇兑净亏损为5.5万元,2021年同期汇兑净收益为0.3万元[49] - 2022年一季度基本每股盈利按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155000元及400000000股计算,2021年同期分别为3011000元及400000000股[67] - 2022年第一季度和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220万元及人民币300万元[101] - 截至2022年及2021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220万元及人民币300万元[10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减少,主要因员工成本、其他经营开支及融资成本增加抵销收益及预期信用损失模式项下之减值亏损拨回净额增加所致[104] 股权收购及出资情况 - 公司通过收购香港立信获得紫元元融资租赁55%股权,香港立信又从控股个人股东收购余下45%股权,Hero Global豁免应收香港立信款项6800万元,入账列为视作股东出资[32] 法定储备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每年分派股息前,须按法规将10%或董事厘定金额的除税后溢利拨入法定储备,直至结余达注册资本的50%[32] 减值亏损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公司确认减值亏损拨回约人民币110万元,2021年同期为减值亏损人民币30万元[93] 企业所得税情况 - 集团部分附属公司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应课税收入按不同比例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附属公司享有15%优惠税率,其他中国附属公司适用25%税率[99] 股息派付情况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第一季度派付中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未派付[103] 股本情况 - 公司股份于2018年7月9日在联交所GEM上市,此后集团资本架构无变动,股本仅含普通股[10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每股面值0.1港元[103] 股东股权情况 - 2022年3月31日,张俊深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11] - 2022年3月31日,张俊伟先生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11] - 张俊深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2.1980198亿股由Hero Global持有,8019.802万股因与张俊伟先生一致行动而拥有权益[114] - 张俊伟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8019.802万股由Icon Global持有,2.1980198亿股因与张俊深先生一致行动而拥有权益[114] - 2022年3月31日,张俊深先生为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5万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19] - 2022年3月31日,张俊伟先生为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100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21] - 2022年3月31日,Hero Global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27] - 2022年3月31日,Icon Global持有公司3亿股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3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张俊深先生和张俊伟先生等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36] 企业管治情况 - 截至报告日期,除偏离守则条文A.2.1外,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条文[142][146] - 2018年6月12日,控股股东订立不竞争契据,期内及至报告日期各控股股东已遵守相关承诺[138][143] - 公司采用GEM上市规则第5.48至5.67条作为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2022年第一季度及至报告日期董事均遵守该守则[151] - 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及报告日期遵守证券交易操守准则[154] - 公司于2018年6月12日成立审核委员会,按企业管治守则制定书面职权范围[157][160] - 审核委员会由非执行董事吕迪先生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先生和邓斌博士组成,陈志峰任主席[158][160] - 审核委员会认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未审核财务报表遵循相关规定并充分披露[159][160] 证券交易情况 - 2022年2月24日至报告日期,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40][144] 重大影响事项情况 - 2022年3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董事未察觉对集团有重大影响的事件[15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后至报告日期,公司无重大影响事项[153] 公司架构情况 - 董事会认为张俊深身兼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不会损害公司权力平衡,且有利于公司决策[149] - 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由张俊深先生兼任,董事会认为该架构不会损害权力平衡,有助于决策执行[152] 董事情况 - 报告日期,执行董事为张俊深和张勇,非执行董事为吕迪,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志峰、周兆恒和邓斌[162]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对维持核心业务乐观,将通过现有客户群发展业务[83][85] - 公司已抢先布局融资租赁服务、口腔及妇幼行业的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并开展相关贸易业务[83][85]
紫元元(08223) - 2021 - 年度财报
2022-04-22 16:4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223[24] - 公司开曼群岛注册办事处地址为Sertus Incorporations (Cayman) Limited,Sertus Chambers, Governors Square, Suite 5 - 204, 23 Lime Tree Bay Avenue, P.O. Box 2547, Grand Cayman, KY1 - 1104, Cayman Islands[16] - 公司中国主要营业地点为中国深圳市南山區大新路198号马家龙创新大厦A座10层[17] - 公司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新界沙田安耀街5号W Luxe 21楼N2室[18] - 公司核数师为香港立信德豪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地址为香港干诺道中111号永安中心25楼[24]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广东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等[24]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总处为Ocorian Trust (Cayman) Limited,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24] 公司管理层信息 - 张俊深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吕迪为非执行董事,陈志峰、周兆恒、邓斌为独立非执行董事,邓斌于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13] - 审核委员会主席为陈志峰,成员包括吕迪、邓斌(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薪酬委员会主席为邓斌(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成员包括张永、陈志峰;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张俊深,成员包括陈志峰、邓斌(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13] - 公司授权代表为张俊深、黄国新[15] - 执行董事张俊深35岁,于2016年10月28日获委任为董事,2017年1月13日再次委派为执行董事,有约十年公司管理经验和约五年融资租赁行业经验[97] - 执行董事张勇36岁,2020年6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5月13日调任为执行董事,在投资及资本市场管理有逾五年经验[97] - 吕迪35岁,2019年8月15日任非执行董事,在投资及资本市场有逾7年经验[99] - 陈志峰43岁,2018年6月12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务及会计方面有逾15年经验[99] - 陈志峰2001年11月获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05年10月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会员[101] - 周兆恒45岁,2018年6月12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财政及会计行业有超20年经验[101] - 周兆恒自2020年5月起任艾德资本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投资银行部主管[101] - 周兆恒1998年11月获香港城市大学会计学学士学位[101] - 邓斌47岁,2021年12月3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口腔医学方面有逾20年经验[101] - 邓斌1999年获西安医科大学医学本科学士学位,2006年获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01] - 李香英45岁,2014年9月加入集团,在财务及会计领域有逾20年经验[103] - 黄国新40岁,2018年9月加入集团,在审核及会计领域有逾15年经验[103] - 牟鹏41岁,2014年5月加入集团,有逾九年风险管理经验[106][107] - 杜德君36岁,2014年8月10日加入集团,有近八年销售、营销及业务发展经验[111][1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营收较2020年翻倍,首度突破1亿元人民币[30][32] - 2021年公司收入增加约6090万元人民币,增幅约104.1%,达约1.194亿元人民币(2020年:5850万元人民币)[54] - 员工成本从2020年的14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3470万元人民币[56] - 2021年确认额外减值亏损约480万元人民币,2020年为约350万元人民币[56]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的约214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5440万元人民币[60][61]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2020年的约19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400万元人民币[63][65] - 2021年无形资产摊销约100万元人民币,2020年为10万元人民币[63][65] - 融资成本从2020年的约830万元人民币降至2021年的约800万元人民币[64] - 融资租赁客户无息存款估算利息开支从2020年的约290万元人民币降至2021年的约40万元人民币[64] - 融资成本从2020年的约830万元降至2021年的约800万元[66]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从2020年的约1300万元降至2021年的约550万元[70][72] - 2021年底银行结余及现金为约3350万元,2020年为约8480万元[71] - 2021年底营运资金为约2.623亿元,2020年为约1.799亿元[71] - 2021年底总权益为约3.043亿元,2020年为约3.033亿元[71] - 2021年底银行及其他借款为约1.912亿元,2020年为约9970万元[71] - 2021年底资产负债比率为约38.6%,2020年为约24.7%[71] - 2021年底无收购附属公司的资本承担,2020年为约2700万元[77] - 2021年底融资租赁应收款项及应收贷款账面价值合共约9380万元,2020年为约2510万元[77] - 锦汇二十号投资成本2亿元人民币,2021年赎回2.0402亿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402万元人民币[85] - 晟仲十号子计划三投资成本1亿元人民币,2021年赎回1.0053亿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53万元人民币[85] - 国元•安泰06003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成本1.5亿元人民币,2021年赎回1.0136亿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221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公平价值5085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0%[85] - 创元2号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成本1亿元人民币,2021年未变现收益56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公平价值1.005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9%[88] - 金谷•金牛14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成本1亿元人民币,2021年未变现收益121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公平价值1.0121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9%[88] - 稳健系列E10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投资成本1.5亿元人民币,2021年赎回5031万元人民币,已变现收益91万元人民币,2021年12月31日公平价值1.006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9%[8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为部分客户银行贷款提供约460万元人民币担保,2020年为零[9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241名雇员,2020年为102名,同比增加约136.27%[92][94] - 2021年全年总员工成本约为人民币3690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1580万元,同比增加约133.54%[92][94] - 2021年全年雇员退休福利开支约为人民币440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10万元,同比增加约4300%[92][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为某些客户的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总计金额约为人民币460万元,2020年无此项担保[93] - 审核服务费用为107.9万人民币[2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0年起融资租赁服务目标行业从印刷及物流调整至医疗设备行业[35][37] - 国银金融租赁同意为公司提供最高2亿元人民币的循环售后回租额度[35][37] - 中国建设银行向公司提供总额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授信支持医疗贸易业务[36][37] - 预计2025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达约320亿元人民币[39][41] - 公司拥有3大月子品牌,直营店增加至6家[39][41] - 2021年公司向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约310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收入5120万元人民币[49] - 2020年11月27日,公司以3100万元人民币购买广州盛成敦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股权于2021年2月转让[49] - 2020年12月4日,公司以324万元人民币购买武汉嘉恩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54%股权,股权于2021年1月转让[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设有6家月子中心,实现收入5140万元人民币[52][53] - 2021年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实现收入1680万元人民币[54] - 2021年月子服务收入从2020年的约220万元人民币增至约5140万元人民币[54] - 2021年融资租赁收入从2020年的约5630万元人民币减至约5120万元人民币[54] - 月子服务业务员工成本从2020年的约6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1510万元人民币[56] - 月子会所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的约18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3290万元人民币[60][61] - 融资租赁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的约197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约2150万元人民币[63][65]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2021财年每股派付末期股息2.5港仙[44][45]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在2021年年度报告中呈现企业管治报告,报告期至2021年12月31日[119] - 公司应用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及企业管治报告的原则及守则条文[121] - 报告期内,除偏离守则条文A.2.1外,公司遵守GEM上市规则附录15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条文[122] - 报告期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125] - 董事会保留公司重大事项决定权,包括政策、预算、内控等[123][126] - 公司日常管理、行政及营运转授予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重大交易需董事会批准[128][129][135][137] - 董事会履行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第D.3.1条所载职责[129][130] - 公司为全体董事安排适当责任保险,由董事会定期检讨[134][1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9][141] - 张俊伟先生于2021年5月13日辞任,林伟斌先生于2021年5月13日获委任、12月31日辞任,邓博士于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136] - 提名委员会确保董事会组成均衡,符合公司业务及发展所需[139][141] - 除张俊伟先生为张先生胞弟外,董事会成员间无重大关系[139][141]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有关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规定,其中至少一名具相关专业知识[140][142]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与董事会可保障全体股东利益,且均已书面确认独立性[146][149] - 公司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内之守则条文[151][154] - 张先生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负责主要决策和业务策略实施[152][154] - 董事会认为主席与行政总裁由一人兼任不会损害权力平衡,且有利于公司决策[153][155] - 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初始任期均为3年,可提前3个月书面通知终止[158] - 全体现任董事将在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结束时退任,并可在该大会上重选连任[158] - 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已建议在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重选全体候任重选的退任董事[158] - 公司已成立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负责向董事会推荐董事人选和企业管治政策[158] - 全体董事参与公司法律顾问举办的有关董事在GEM上市规则项下责任及义务的入职简报计划[160] - 公司不时传阅资讯及材料增进和更新董事知识及技能,鼓励董事出席相关培训课程,费用由公司承担[164][165] - 董事会应至少每年举行四次会议,有需要时安排额外会议[167][168] - 董事会成员于会议举行前至少14日获提供所有议程及充足资料,会议文件及相关材料提前至少3日提供[167][168] - 会议后会议记录草稿传全体董事及委员会成员征求意见,会议记录由公司秘书保存[171][174] - 董事可亲身或通过电子通讯途径参会,重大决定需经董事会审议[172][174] - 存在利益冲突或重大权益的董事不计入会议法定人数,需就有关决议案弃权[172][174] - 年内董事会召开8次全体董事会会议[178] - 年内董事会召开8次全体会议[179][1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有3名成员,即邓博士、张勇先生及陈先生[18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按薪酬范围划分的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层薪酬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4[190][192] - 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各董事及集团五位最高薪人士的薪酬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1[190][192] - 薪酬委员会成员应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会议[191][192] - 薪酬委员会年内审阅已向各董事及公司高级管理层支付的薪酬待遇概要[191][192] - 薪酬委员会年内研究全体董事的当前薪酬待遇、政策及架构(包括年内的委任、辞任及退任)[191][192] - 薪酬委员会年内参考董事职责、集团业务表现和盈利能力、市场状况、董事会设定的企业目标及可比公司支付给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薪资报告,提出薪酬方案[194] - 薪酬委员会年内审阅
紫元元(08223) - 2021 Q3 - 季度财报
2021-11-12 16:36
总收益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总收益为26,872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4,028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总收益为79,315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3,875千元人民币[2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益增加约人民币3540万元或约80.8%,至约人民币7930万元[108] 除所得税前溢利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397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702千元人民币[2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661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9,424千元人民币[22]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378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692千元人民币[2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4,424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9,930千元人民币[23] - 2021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4,424[39] - 2020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9,930[39] - 2021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分别约为390万元及990万元[125] - 截至2021年和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分别约为人民币390万元和990万元[127] 每股盈利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溢利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003人民币分,2020年同期为1.165人民币分[2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公司拥有人溢利应占每股盈利(基本及摊薄)为0.969人民币分,2020年同期为2.475人民币分[26] 融资租赁收入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11,210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13,036千元人民币[2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36,888千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为41,910千元人民币[2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11,210千元,上年同期为13,036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租赁收入为36,888千元,上年同期为41,910千元[5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向中国30个省、市及自治区约2,960个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租赁服务,实现收入人民币37.6百万元[8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新增月子服务收入人民币3690万元,新增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人民币480万元,融资租赁收入从约人民币4310万元减至约人民币3760万元[108] 综合权益总额及相关情况 - 2021年1月1日(经审核)综合权益总额为303,312[39] - 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核)综合权益总额为302,033[39] - 2020年1月1日(经审核)综合权益总额为300,271[39] 股息支付情况 - 2021年向公司股东支付股息为8,333[39] - 2021年向非控股权益支付股息为632[39] - 2021年宣派及已付2020年度末期股息总额为10,000,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8,333,000元),2020年同期为12,000,000港元(相当于人民币10,884,000元)[71] - 公司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亦无派付[71] - 2021年3月25日公司董事会建议就2020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5港仙,5月10日获股东批准[126]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1年前九个月派付中期股息,2020年同期也无中期股息[126] 款项豁免情况 - 公司直接控股公司Hero Global豁免应收附属公司香港立信款项68,000,000元[43] 月子服务收入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13,478千元,上年同期为832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月子服务收入为36,937千元,上年同期为832千元[5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在中国有6家月子中心,9个月母婴月子产业服务收入3690万元人民币[87][8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新增月子服务收入人民币3690万元,新增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人民币480万元,融资租赁收入从约人民币4310万元减至约人民币3760万元[108] 结构性存款投资收益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结构性存款之投资收益为489千元,上年同期为142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结构性存款之投资收益为1,241千元,上年同期为540千元[58] 政府补贴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政府补贴为436千元,上年同期无;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政府补贴为1,728千元,上年同期无[58] 银行借款利息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银行借款利息为1,949千元,上年同期为1,188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银行借款利息为4,622千元,上年同期为3,530千元[60] - 银行借款利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350万元增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460万元[122] 融资成本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融资成本为2,295千元,上年同期为2,122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融资成本为6,025千元,上年同期为7,143千元[60] - 融资成本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710万元减少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600万元[122] - 来自融资租赁客户免息按金的估算利息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290万元减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40万元[122] 所得税支出(抵免)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支出(抵免)为19千元,上年同期为10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支出(抵免)为237千元,上年同期为 - 506千元[64] - 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开支为20万元,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抵免为50万元[122] - 即期税项中的中国企业所得税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70万元减少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10万元[122] - 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递延税项的所得税抵免为80万元,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为280万元[122] 纳税标准情况 - 中国附属公司于报告期内须按25%的税率纳税,截止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某些中国附属公司符合小型企业标准,首1,000,000元应课税溢利按2.5%征税,1,000,000 - 3,000,000元应课税溢利按10%征税[65][67] 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为2,006千元,上年同期无;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收入为4,786千元,上年同期无[5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9个月,公司医疗设备及耗材贸易业务收入480万元人民币[88][8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新增月子服务收入人民币3690万元,新增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收入人民币480万元,融资租赁收入从约人民币4310万元减至约人民币3760万元[108] 香港利得税拨备情况 - 由于集团香港业务在两个期间内无应课税收入,未在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内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64][67] 员工成本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9,545千元,2020年同期为3,952千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员工成本总额为26,862千元,2020年同期为10,763千元[69] - 员工成本从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人民币970万元增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2530万元[112] 无形资产摊销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260千元,2020年同期为0;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779千元,2020年同期为0[69] 集团业务范围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医疗器械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母婴月子产业服务及医疗器械及耗材贸易业务[80][82] 公司收购情况 - 2020年11月27日,公司以3100万元人民币收购广州盛成敦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股权于2021年2月转让[85][89] - 2020年12月4日,公司以324万元人民币收购武汉嘉恩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54%股权,股权于2021年1月转让[86][89] - 2021年9月30日(未经审核)收购附属公司金额为3,262[39] 市场规模预测情况 - 2017 - 2018年,中国二孩出生总数超1600万人,占出生人口总数50%[96][98] - 预计到2024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达约290亿元人民币[96][98] 公司新成立子公司情况 - 公司于2020年成立深圳市美佳尔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专注母婴产后护理服务[103] 减值亏损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确认额外减值亏损约人民币380万元,2020年同期约为人民币700万元[112] 其他经营开支情况 - 其他经营开支从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1090万元增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4280万元[115] - 月子服务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60万元增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2310万元[115] - 月子服务业务杂项开支从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50万元增至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人民币590万元[115] - 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约为人民币590万元,2020年同期为零[115] - 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短期租赁付款约为人民币400万元,2020年同期为零[115] - 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办公、水电及物业管理费约为人民币140万元,2020年同期为零[115] - 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090万元增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4280万元[117] - 月子会所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60万元增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2310万元[117] - 融资租赁业务其他经营开支从2020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030万元增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约1510万元[120] 已发行股本及股份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本为4000万港元,已发行普通股数目为4亿股[126] 股权持有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持有3亿股公司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3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持有3亿股公司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为75%[135] - 张俊深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2.1980198亿股由Hero Global持有,8019.802万股因一致行动关系拥有权益[139] - 张俊伟先生拥有权益的3亿股股份中,8019.802万股由Icon Global持有,2.1980198亿股因一致行动关系拥有权益[13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张俊深先生为Hero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5万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4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张俊伟先生为Icon Global实益拥有人,持有100股普通股,股权百分比为100%[14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Hero Global、Icon Global和汤怡萍女士分别持有3亿股公司股份,股权概约百分比均为75%[151] - 2017年2月24日,公司最终控股股东张俊深先生及张俊伟先生订立一致行动人士确认契据,Hero Global、张俊深先生、Icon Global及张俊伟先生被视为于公司75.0%已发行股本拥有权益[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