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英特龙(08329)

搜索文档
海王英特龙(08329) - (1)修订有关二零二三年易点药代销协议之年度上限;(2)终止二零二三年...
2024-11-15 18:53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 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 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深圳市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NEPTUNUS INTERLONG BIO-TECHNIQUE COMPANY LIMITED*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之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8329) (1)修訂有關二零二三年易點藥代銷協議之年度上限; (2)終止二零二三年易點藥代銷協議; (3)有關二零二四年易點藥代銷協議之持續關連交易; 及 (4)有關續新二零二一年藥業代銷協議之持續關連交易 獨立董事委員會及獨立股東之獨立財務顧問 1. 二零二三年易點藥代銷協議 茲提述本公司日期為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有關二零二三年現有易點藥代銷協議之公 告。 自二零二三年現有易點藥代銷協議開始起,本公司出售之藥品、食品、保健食品及醫療設備 於中國市場廣受歡迎且銷量增長速度高於預期。於二零二四年一月一日起至二零二四年十月 三十一日止期間,二零二三年現有易點藥代銷協議項下之銷售總額約為人民幣9 ...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8-29 16:36
财务数据对比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544,504千元,2023年同期为555,531千元[4]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4,966千元,2023年同期为245,316千元[4]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50,761千元,2023年同期为39,721千元[4]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8,292千元,2023年同期为36,474千元[4]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41,254千元,2023年同期为31,090千元[4] - 2024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7,907千元,2023年同期为29,881千元[5]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26分,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78分[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94,34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5,062千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30,66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0,584千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存货为201,47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5,424千元[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30,782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66,180千元有所下降[7]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599,878千元,高于2023年12月31日的554,404千元[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57,436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16,182千元增长[7][8]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运资金变动前之经营现金流量为68,845千元,高于2023年同期的58,633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1,217千元,而2023年同期为所用现金净额52,320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79,019千元,2023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3,669千元[10]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筹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2,457千元,低于2023年同期的4,005千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1,947千元,较期初减少60,259千元[11] - 2024年上半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1,708千元,2023年同期为3,560千元[18] - 2024年上半年存货撇减拨回2,001千元,2023年同期无此项[18] - 2024年上半年政府补贴直接计入损益2,612千元,2023年同期为1,283千元[18] - 2024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收入为5.82513亿元,2023年同期为6.02183亿元[20][25] - 2024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溢利为5000.2万元,2023年同期为3755.5万元[20][25] - 2024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5.44504亿元,2023年同期为5.55531亿元[25]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综合溢利为4829.2万元,2023年同期为3647.4万元[2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为17.7167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17.63576亿元[23][2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负债为6.88073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为7.18342亿元[23][26] - 2024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外来客户收入为2.9515亿元,2023年同期为4.07492亿元[20] - 2024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药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外来客户收入为2.49354亿元,2023年同期为1.48039亿元[20]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新增非流动分部资产(除递延税项资产外)为1820.8万元,2023年同期为1527.5万元[23] - 2024年上半年药品及保健品销售额423,917千元,2023年同期为446,340千元;医疗设备销售额120,587千元,2023年同期为109,191千元[29] - 2024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及医疗器械收入295,150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收入249,354千元;2023年同期分别为407,492千元和148,039千元[30]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2,469千元,2023年同期为3,247千元;员工成本80,645千元,2023年同期为73,137千元[33] - 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18,057千元,2023年同期为14,518千元;应收账款减值3,197千元,2023年同期拨回932千元[35]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8,378千元,2023年同期为5,896千元[3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37,907,000元,2023年同期约为人民币29,881,000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678,000,000股,与2023年同期相同[41] - 报告期内,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为人民币11,885,000元,2023年6月30日为人民币6,904,000元[41] - 报告期内,公司出售/撇销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账面价值约为人民币2,732,000元,2023年6月30日为人民币309,000元[41] - 报告期内,公司就中国办公室订立租赁协议并确认使用权资产约为人民币4,804,000元,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零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净额为人民币179,289,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174,252,000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人民币56,146,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52,965,000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人民币47,266,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41,899,000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公司款项为人民币6,924,000元,2023年12月31日为人民币2,481,000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预付款项及按金约为人民币18,168,000元,2023年约为人民币29,139,000元[4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45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771千元[4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090千元[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为134,16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49,223千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为71,4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2,118千元[4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中其他借款为5,61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27千元[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短期银行贷款为80,09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2,105千元[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中其他借款为3,68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312千元[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来自第三方的其他借款为9,305,000元,2023年为5,739,000元,实际利率为6.5%[5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57,063,000元,2023年为57,070,000元,实际利率为3.55% - 4.35%[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银行借款17,023,000元,2023年为19,028,000元,实际利率为4.50% - 5.50%[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5104千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842千元有所增加[53] - 2024年上半年向海王集团租用办公室费用为716千元,与2023年同期持平[59] - 2024年上半年向海王生物销售货物金额为10千元,2023年同期为8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购买制成品金额为28847千元,2023年同期为30336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向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金额为5162千元,2023年同期为6274千元[59] - 2024年上半年向安阳恒峰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金额为504千元,2023年同期为41千元[60] - 2024年上半年向周口市仁和药业有限公司销售货物金额为2138千元,2023年同期为571千元[62] - 2024年上半年吉林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物采购额为10473千元,2023年为5233千元[69] - 2024年上半年江苏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1762千元,2023年为3111千元[69]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海王易点药医药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3685千元,2023年为4259千元[69] - 2024年上半年广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4427千元,2023年为1114千元[69] - 2024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海王医药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198千元,2023年为174千元[74] - 2024年上半年深圳市海王健康实业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404千元,2023年为780千元[75] - 2024年上半年湖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58千元,2023年为104千元[79] - 2024年上半年山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209千元,2023年为221千元[79] - 2024年上半年青岛华仁医药配送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426千元,2023年为437千元[79] - 2024年上半年吉林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货物销售额为2489千元,2023年为4233千元[7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总计47,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99千元[1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总计15,25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68千元[110] - 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5,7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60千元[85] - 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11,17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3,337千元[86] - 广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10,47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89千元[100] - 吉林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9,72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173千元[109] - 河南冠宝云统药业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款项为10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0千元[101] - 河南佐今明医药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3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5千元[102] - 周口市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款项为12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9千元[103] - 海王研究院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款项为1千元,应付款项为3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应付款项为366千元[10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为54,44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636千元;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7,60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86千元[112][114]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中,截至2024年6月30日,3个月内为15,73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60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3 18:22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收入为544,504千元,2023年同期为555,531千元,同比下降约1.98%[6] - 2024年上半年毛利为194,966千元,2023年同期为245,316千元,同比下降约20.52%[6] - 2024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50,761千元,2023年同期为39,721千元,同比增长约27.8%[6] - 2024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8,292千元,2023年同期为36,474千元,同比增长约32.39%[6] - 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41,254千元,2023年同期为31,090千元,同比增长约32.69%[6] - 2024年上半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2.26分,2023年同期为人民币1.78分,同比增长约26.97%[6] - 2024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494,34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95,062千元,略有下降[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30,66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0,584千元,略有增长[7] - 2024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330,782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66,180千元,同比下降约9.67%[7] - 2024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057,43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016,182千元,同比增长约4.06%[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21,217千元,2023年同期为 - 52,320千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79,019千元,2023年同期为3,669千元[1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筹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2,457千元,2023年同期为 - 4,005千元[1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 - 60,259千元,2023年同期为 - 52,656千元[12] - 2024年6月30日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2,206千元,2023年同期为290,098千元[12] - 2024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11,947千元,2023年同期为237,442千元[12] - 2024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其他收入净额为6,703千元,2023年为5,986千元[17] - 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2,469千元,2023年同期为3,247千元;员工成本为80,645千元,2023年同期为73,137千元[26] - 2024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7,038千元,2023年同期为5,384千元[2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37,907,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678,000,000股计算,2023年同期溢利约29,881,000元[29] - 报告期内,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11,885,000元,2023年同期为6,904,000元;出售/撇销账面金额约2,732,000元,2023年同期为309,000元[31] - 报告期内,集团确认使用权资产约4,804,000元,2023年同期为零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201,740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7,023千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56,14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2,965千元[3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为47,266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99千元[32] - 预付款项及按金主要指预付供应商按金,2024年约为18,168,000元,2023年约为29,139,000元[33]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79,28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4,252千元[35]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22,45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2,771千元[3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为223,21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60,527千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附息借款为89,39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87,844千元[3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来自第三方的其他借款为9,305千元,2023年为5,739千元,实际利率每年为6.5%[4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部分银行借款由建筑物抵押等,实际利率为3.55% - 4.35%,部分银行借款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保证等,实际利率为4.50% - 5.50%,部分无担保银行借款实际利率为4.36%[40][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5,10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842千元[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的总现金流出约为2,553千元,2023年同期为2,827千元[43] - 截至2024年1月1日及6月30日,注册、已发行及缴足股款的内资股为1,252,000千股,金额为125,200千元;H股为426,000千股,金额为42,600千元[44]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3,638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734千元[44] - 2024年向海王集团租用办公室费用为716千元,与2023年持平[46] - 2024年向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购买制成品28,847千元,较2023年的30,336千元有所下降[46] - 2024年向深圳市深业医药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货物310千元,较2023年的1,573千元大幅下降[46] - 2024年向周口市仁和药业有限公司销售货物2,138千元,较2023年的571千元大幅增长[48] - 2024年向南宁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货物17,282千元,较2023年的9,906千元增长[48] - 2024年向广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销售货物4,427千元,较2023年的1,114千元大幅增长[50] - 2024年向河南冠宝云统药业有限公司销售货物360千元,较2023年的640千元下降[50] - 2024年向吉林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货物2,489千元,较2023年的4,233千元下降[50] - 2024年向深圳市海王金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购买货物10,055千元,2023年无此项交易[52] - 2024年向海王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销售货物2,837千元,2023年无此项交易[5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为54,441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4,636千元,增长约21.97%[56,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7,60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9,186千元,增长约91.64%[56,58] - 贸易性质应收同系附属公司款项2024年6月30日为47,199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41,882千元,增长约12.69%[57]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公司款项2024年6月30日为6,92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81千元,增长约179.08%[57] - 贸易性质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2024年6月30日为15,25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2,468千元,增长约518.19%[57] - 贸易性质应付关联公司款项2024年6月30日为1,18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5,476千元,下降约78.33%[57]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4年6月30日为15,73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2,606千元,增长约24.84%[59]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超过3个月但少于12个月2024年6月30日为14,963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30,901千元,下降约51.58%[59] - 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4年6月30日为15,097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6,963千元,增长约116.82%[60] - 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2024年上半年为2,435千元,2023年为4,310千元,下降约43.49%;退休福利2024年上半年为121千元,2023年为246千元,下降约50.81%[61]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为5.44504亿元,较去年同期约5.55531亿元下降约1.99%[69] - 报告期内毛利率约为36%,较去年同期约44%下降约8个百分点;毛利约为1.94966亿元,较去年同期约2.45316亿元下降约20.52%[69]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8298.3万元,较去年同期约1.47759亿元下降约43.84%;行政开支约为4237.9万元,较去年同期约4120.7万元上升约2.84%[69] - 报告期内其他经营开支及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拨回净额约为2554.6万元,较去年同期约2261.5万元上升约12.96%;财务成本约为246.9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24.7万元下降约23.97%[69] - 报告期内税后溢利约为4125.4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109万元上升约32.69%;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3790.7万元,较去年同期约2988.1万元上升约26.86%[6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短期银行借款为8009.3万元;已动用银行融资为5706.3万元,以账面价值合计约2338.7万元的房屋作抵押[71][72]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与负债的比率约为34.76%(2023年12月31日:约39.31%)[74]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雇用合共1471名员工;报告期内雇员成本(包括董事酬金)约为8064.5万元[79]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有未来资本支出之合约承担约363.8万元[80]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及医疗器械收入295,150千元,2023年为407,492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收入249,354千元,2023年为148,039千元;总收入544,504千元,2023年为555,531千元[17]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收入582,513千元,2023年为602,183千元;可申报分部溢利50,002千元,2023年为37,555千元[19] - 2024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1,771,674千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63,576千元;可申报分部负债688,073千元,2023年为718,342千元[19] - 2024年上半年来自本集团外来客户的可申报分部溢利49,244千元,2023年为37,295千元;除税前综合溢利48,292千元,2023年为36,474千元[20] - 2024年可申报分部收入582,513千元,分部间收入抵减(38,009)千元,综合收入544,504千元;2023年可申报分部收入602,183千元,分部间收入抵减(46,652)千元,综合收入555,531千元[21] - 2024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1,771,674千元,分部间应收款项抵减(350,629)千元,综合资产总额1,425,004千元;2023年12月31日可申报分部资产1,763,576千元,分部间应收款项抵减(351,506)千元,综合资产总额1,415,646千元[22] - 2024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4 Q1 - 季度业绩
2024-05-27 18:03
财务表现 - 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收入为280,329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99,718千元有所下降[5] - 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毛利为108,52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40,803千元有所下降[5] - 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经营溢利为25,968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23,913千元有所增长[5] 财务成本 - 本公司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财务成本为1,074千元,较2023年同期的1,604千元有所下降[6]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12 22:17
医药行业发展 - 2023年,医药行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整体呈现负增长趋势[11] - 防疫类医疗器械、卫生用品、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销量同比下降,而中药、非防疫类医疗器械和保健品销量呈增长趋势[11] 公司业务概况 - 本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购销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14] - 本集团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毛利水平,不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16] - 在中国市场,本集团销售的药品主要涵盖腫瘤、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精神障碍等多个治疗领域[19] - 本集团拥有两个药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福州和北京密云,主要生产中成药和化学药,持有多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20][21] - 本集团的研发工作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来满足内部发展需求,持有多项发明专利[22][23] - 公司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多个产品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包括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鈉鎂鉀鈣注射用濃溶液[24] - 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独家产品,如抗胃癌药替吉奥片、抗肝癌药消症益肝片等[25] 财务状况 - 本集团于本年度的总收入约为1,064,861,000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92%[47] - 本集团于本年度的毛利率约为42%,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医院线高毛利产品销售比重下降幅度较大[49] - 本集团于本年度的毛利约为447,511,000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上升约0.76%,主要是因为本集团整体收入有所上升[51] - 本集团于本年度之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人民币252,826,000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52%[52] - 本集团于本年度之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90,433,000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53] - 本集团于本年度之其他经营开支(包括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净额)约为人民币96,873,000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36.70%[54] - 本集团于本年度之财务成本约为人民币5,574,000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0.73%[55] - 由于上述原因,本集团税后溢利由去年同期约人民币63,830,000元下降至本年度约人民币14,526,000元,下降约77.24%[57] - 本集团于本年度流动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554,404,000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人民币72,038,000元[6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主席张锋自2011年起担任公司主席和合规主管,持有悉尼科技大学MBA学位[80] - 公司执行董事黄剑波自2020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联席公司秘书和授权代表,拥有湖南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83] - 公司执行董事张晓光自2023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拥有20年以上的医药行业销售管理经验[85] - 张翼飞先生自2021年3月1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技术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87] - 于琳女士自2005年2月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中国中山大学生化及制药行业30年经验,曾负责新产品研发业务[90] - 沈大凯先生自2020年6月25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EMBA学历,曾担任多家公司高级管理职务[92] - 金锐先生自2022年5月13日起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拥有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曾在多家公司担任管理职务[94] - 潘嘉阳先生自2005年8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98] - 章剑舟先生自2016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00] - 熊楚熊先生自2008年6月起担任公司监事[101] - 金戈先生自2020年6月25日起担任公司监事[103] - 曹阳女士自2018年5月18日起担任公司职工代表监事[106] - 馮慧森女士自2020年6月1日起担任公司联席公司秘书[109]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21:3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公司收入为1064861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986691千元人民币增长约7.92%[5] - 2023年公司毛利为447511千元人民币,2022年为444142千元人民币,略有增长[5] - 2023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6248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9293千元人民币下降约59.40%[5] - 2023年公司本年度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452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63830千元人民币下降约77.24%[5]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1.44分,2022年为人民币3.24分[5]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49506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553141千元人民币下降约10.49%[6] - 2023年流动资产为920584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9508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2.85%[6]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6618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412723千元人民币下降约11.27%[6]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016182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1005304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08%[7]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908169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的884042千元人民币增长约2.73%[7] - 本年度公司收入约为10.648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7.92%,其中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约5.76679亿元,占比约54.16%,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约4.88182亿元,占比约45.84%[83] - 本年度公司毛利率约为42%,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个百分点[84] - 本年度公司毛利约为4.4751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0.76%[85] - 本年度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2.5282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52%[86] - 本年度公司行政开支约为9043.3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52%[87] - 本年度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为9687.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36.70%[88] - 本年度公司财务成本约为557.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20.73%[89] - 本年度公司税后溢利约为145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77.24%,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412.7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55.60%[90]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短期银行借款为8210.5万元[9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为5.54404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7203.8万元[9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与负债比率约为39.31%,2022年为44.06%[9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订约就未来资本开支作出承担约人民币734,000元[101]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共1,444名,2022年为1,458名[105] - 本年度雇员成本约为人民币148,985,000元,2022年约为人民币151,268,000元[10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108]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可供分派储备及累计亏损[109] 财务报表编制及准则应用 - 综合财务报表按人民币呈列,金额约整至最接近的千位,按历史成本基准编制[13] - 2023年1月1日开始的年度,集团首次应用多项新订立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要求实体披露重大会计政策资料,集团于2023年1月1日应用,对财务状况及表现无影响[15][17]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引入会计估计新定义,集团于2023年1月1日应用,对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18][1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与单一交易产生的资产及负债相关的递延税”修订本,集团自2023年1月1日起采纳,对2022年1月1日期初保留溢利无重大影响[20][2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国际税收改革—支柱二立法模板”修订本引入临时例外情况,集团不属于适用范围,对综合财务报表无影响[23][24] - 全球最低税规则旨在确保大型跨国集团缴纳最低税率为15%的企业所得税[23]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0号及香港会计准则第28号修订本等多项准则已颁布但未生效[25][26]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等部分修订本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6] - 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于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6] - 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16號(修訂本)於2024年1月1日或之後開始的年度報告期間生效,集團董事預計無重大影響[31] - 二零二零年及二零二二年修訂生效日期推遲至2024年1月1日或之後,按2023年12月31日未償還負債不會導致集團負債重新分類[36][37] - 香港會計準則第7號及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7號(修訂本)適用於2024年1月1日或之後年度報告期間,集團無供應商融資安排預計無重大影響[39] - 香港會計準則第21號(修訂本)自2025年1月1日或之後年度期間生效,集團董事預計無重大影響[42]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生產和銷售藥品收入為576,679千元,2022年為694,840千元[43] - 2023年銷售及分銷藥品及保健品收入為488,182千元,2022年為291,851千元[43] - 2023年生產和銷售藥品及銷售分銷藥品及保健品合計收入為1,064,861千元,2022年為986,691千元[43] - 2023年醫療器械銷售約210,674,000元,2022年約113,600,000元[43] - 2023年可申报分部收入为11.6611亿元,2022年为10.51736亿元,综合收入2023年为10.64861亿元,2022年为9.86691亿元[48][49] - 2023年可申报分部溢利为3841.9万元,2022年为8959.9万元,除税前综合溢利2023年为3067.4万元,2022年为8226.1万元[48][49] - 2023年可申报分部资产为17.63576亿元,2022年为17.16758亿元,综合资产总额2023年为14.15646亿元,2022年为14.4823亿元[48][49] - 2023年可申报分部负债为7.18342亿元,2022年为6.78732亿元,综合负债总额2023年为3.99464亿元,2022年为4.42926亿元[48][49] - 2023年药品及保健品销售为8.54187亿元,2022年为8.73091亿元;医疗器械销售2023年为2.10674亿元,2022年为1.136亿元[50] 其他财务收支及成本数据 - 2023年其他收入净额为2886.9万元,2022年为2404.2万元[52] - 2023年财务费用为557.4万元,2022年为703.2万元[52] - 2023年员工成本为1.48985亿元,2022年为1.51268亿元[52] - 2023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626.2万元,2022年为647.1万元[52] - 2023年无形资产减值拨回为1620.1万元,2022年为0 [52]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5337千元,无形资产摊销4603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3704千元[54] - 2023年存货成本595969千元,存货撇减8277千元,拨回存货撇减 -9千元[54] - 2023年研发费用46203千元,其中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21564000元[54] - 2023年所得税开支16148千元,其中即期税项10469千元,递延税项5679千元[55] 每股盈利计算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24127000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678000000股计算[60] 应收应付款项 - 2023年应收账款197023千元,应收票据52965千元,其他应收款项20398千元[62] - 2023年应付账款14922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102118千元[63] 借贷及担保情况 - 2023年非流动负债其他借贷2427千元,流动负债短期银行贷款82105千元,其他借贷3312千元[6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来自第三方本金金额5739000元的其他借贷由集团家具、装置及设备账面价值3928000元抵押作担保,实际利率6.5%[65] - 2023年银行借贷57070000元由集团账面价值24099000元的建筑物抵押及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和附属公司保证作担保,实际年利率3.55% - 4.35%[65] - 银行借贷3704.7万元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保证及账面价值2438.7万元的建筑物抵押作担保,实际年利率4.05% - 4.35%[68] - 银行借贷500.7万元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保证作担保,实际年利率5%[68] - 银行借贷1502.1万元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及集团附属公司保证作担保,实际年利率4.8% - 5%[69] - 银行借贷600.8万元为无担保,实际年利率4.5%[69] 生产基地情况 - 福州生产基地有366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235个品规入选国家医保目录,146个品规入选国家基本药品目录[71] - 北京生产基地持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89个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60个产品入选国家基本药品目录,OTC产品31个[72] 知识产权及产品获批情况 - 集团共有35项发明专利,4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73] - 多索茶碱注射液及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获批件,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仿制药及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仿制药申报有望2024年获批[74] 公司经营情况 - 福建两家制药附属公司融合发展拓展市场,北京海王中新仍处亏损状态,2024年拟进行经营调整[75][76] - 集团主要代理和销售自产药品、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类产品[77] 股权结构 - 董事张锋、于琳、张晓光、曹阳分别持有海王生物1,331,093股(0.05%)、900,000股(0.03%)、430,000股(0.02%)、200,000股(0.01%)[113] - 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实益拥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其中70.38%为直接持有,3.13%经海王东方间接持有[114][115][116][117] - 2023年12月31日,海王生物持有公司内资股1,233,464,500股,占所有内资股98.52%,占已发行股本73.51%[119] - 2023年12月31日,海王集团、海王控股、张思民通过受控制法团权益分别持有公司内资股1,233,464,500股,占所有内资股98.52%,占已发行股本73.51%[119] - 海王集团实益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4.22%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份权益[120] - 海王控股实益拥有海王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9.68%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份权益[121] - 张思民先生实益拥有海王控股全部已发行股本70%权益及海合全部已发行股本100%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份权益[12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除已披露外,公司董事或监事不知悉其他人士有须登记的权益及淡仓[123] 公司合规及管理情况 - 本年度公司无有关整体或主要部分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24] - 自本年度末至公告日期,无影响集团的重大期后事项[125] - 2005年8月21日,海王生物与公司签不竞争承诺协议,本年度已遵守承诺[126][127] - 本年度公司遵守当时适用的GEM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规定[128] - 本年度公司董事遵守“交易必守标准”或自定的证券交易操守守则[128] - 集团本年度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经审核委员会等审阅,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129]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Q3 - 季度财报
2023-11-07 19:12
财务数据对比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入为267,64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50,530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823,18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89,399千元人民币[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13,667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16,702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毛利为358,98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304,560千元人民币[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18,21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3,466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经营溢利为57,93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51,909千元人民币[8] - 2023年第三季度除稅前溢利为17,182千元,2022年同期为22,054千元;2023年前三季度除稅前溢利为53,656千元,2022年同期为47,335千元[28] - 2023年第三季度所得稅開支为2,786千元,2022年同期为5,680千元;2023年前三季度所得稅開支为8,170千元,2022年同期为13,126千元[28] - 2023年第三季度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14,396千元,2022年同期为16,374千元;2023年前三季度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45,486千元,2022年同期为34,209千元[28] - 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15,625千元,2022年同期为15,542千元;2023年前三季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为45,506千元,2022年同期为35,886千元[28] - 2023年第三季度非控股權益應佔虧損为1,229千元,2022年同期溢利为832千元;2023年前三季度非控股權益應佔虧損为20千元,2022年同期虧損为1,677千元[28] - 2023年第三季度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之基本及攤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幣0.93分,2022年同期相同;2023年前三季度为人民幣2.71分,2022年同期为人民幣2.14分[28] - 2023年前三季度银行存款利息收入4734千元,2022年同期为4162千元[39] - 2023年前三季度代理费用收入未披露,2022年同期为7547千元[39] - 2023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23662千元,2022年同期为21320千元[41] - 2023年前三季度即期税项为9267千元,2022年同期为13740千元[43] - 2023年前三季度递延税项为 - 1097千元,2022年同期为 - 614千元[43] - 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约8.2318亿元,同比增长19.41%,其中药品制造销售营收约5.91245亿元,占比71.82%,同比增长21.87%;药品及保健品销售分销营收约2.31935亿元,占比28.18%,同比增长13.56%[86]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约3.58983亿元,同比增长约17.87%,毛利率约为4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87][89]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15651亿元,同比上升约23.69%[90]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3238万元,同比增长约1.93%[92] - 报告期内公司税后利润从去年同期约4548.6万元增至约3420.9万元,增长约32.96%;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从去年同期约3588.6万元增至约4550.6万元,增长约26.81%[93]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开支约6095.1万元,同比下降约5.30%[94]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成本约428万元,同比下降约6.43%[95] - 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约4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18]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2.156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7435亿元增加约23.69%[119]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约8.2318亿元,较去年同期约6.89399亿元上升约19.41%[120] - 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约5.91245亿元,占总收入约71.82%,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1.87%[120] - 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约2.31935亿元,占总收入约28.18%,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3.56%[120] - 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约3.58983亿元,较去年同期约3.0456亿元上升约17.87%[121] - 行政开支约6095.1万元,较去年同期约6436万元减少约5.30%[123] - 财务成本约428万元,较去年同期约457.4万元减少约6.43%[124] - 其他经营开支约3238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176.6万元上升约1.93%[126] - 公司报告期内税后溢利约4548.6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420.9万元上升约32.96%[127] - 2023年第三季度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为183,75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74,975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第三季度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为83,89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75,555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267,64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50,530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前九个月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为591,24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85,157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前九个月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为231,93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04,242千元人民币[167] - 2023年前九个月总收入为823,18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89,399千元人民币[167] 财务准则相关 - 报告期内,集团首次采用于2023年1月1日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本期及过往期间业绩及财务状况的编制及呈列方式并无重大影响[15] - 董事正评估已发布但尚未生效的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首个应用年度业绩及财务状况的可能影响,认为不大可能造成重大影响[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联交所GEM上市规则之适用披露条文编制,包括遵守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之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32][3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是在中国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中国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麻嶺社區科技中三路1號海王銀河科技大廈1702[31][33]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收入来自生产及销售药品以及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19]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以及药品和保健食品购销业务[76] - 公司销售的药品主要覆盖肿瘤、心血管、呼吸、消化和精神障碍等治疗领域[76] - 报告期内,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药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药品及保健食品购销[108] - 集团销售药品涵盖肿瘤、心血管系统等多个治疗领域[108] 税收相关 - 公司及其他中国附属公司报告期内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三间附属公司合资格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3家中国子公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按15%优惠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72]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报告期内派付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46][50] 生产基地情况 - 福州生产基地拥有366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235个品规入选医保目录,146个品规入选基药目录[54][56] - 北京生产基地持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89个品规入选医保目录,60个品规入选基药目录[54][56] 研发情况 - 公司研发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和与外部机构合作满足内部发展需求,拥有35项发明专利[57] - 公司4个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多个产品一致性评价有序推进,多款新药获批[57] - 公司旗下三家制药附属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5项发明专利[80] - 公司有4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多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序推进,新药研发方面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获批件[80] 财务成本及员工薪酬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银行贷款利息及其他借款为999千元,租赁负债的财务成本为34千元;九个月银行贷款利息及其他借款为4149千元,租赁负债的财务成本为131千元[6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员工薪金、工资及其他福利和定额供款退休计划的供款为37487千元;九个月为110624千元[67] 权益相关 - 2023年1月1日至9月30日權益變動中,期內溢利及全面收益總額为45,506千元,附屬公司支付予非控股權益股息为3,500千元[2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股本为167,800千元,股份溢價为554,844千元,資本儲備为 - 188,494千元,法定公積金为51,082千元,保留溢利为344,316千元,非控股權益为117,742千元,總權益为1,047,290千元[29] 股权及关联权益 - 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拥有公司12.334645亿股内资股份权益,海王集团、海王控股、张思民先生因股权关系也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10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董事或监事不知悉其他人于公司股份或相关股份中有权益或淡仓[102] - 董事张锋持有关联公司海王生物1331093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5%[129] - 董事于琳持有关联公司海王生物9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3%[129] - 董事张晓光持有关联公司海王生物43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2%[129] - 监事曹阳持有关联公司海王生物2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约0.01%[129] - 公司控股股东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实益拥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权益,其中70.38%为直接持有,3.13%经海王东方间接持有[13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董事、监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及其联系人无相关权益或淡仓[13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未采纳购股计划,未授出相关权利[132] - 报告期内,董事或监事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未获授相关权益[132] - 海王生物工程持有内资股11.81亿股,占所有内资股94.33%,占已发行股本70.38%[145] - 海王集团等持有内资股12.334645亿股,占所有内资股98.52%,占已发行股本73.51%[145] 公司治理与合规 - 2005年8月21日,公司控股股东海王生物与公司订立不竞争承诺,报告期内已遵守[102][106] - 2005年8月21日,公司成立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报告期内集团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107] - 依据GEM上市规则,主席与总经理角色应区分,张锋为现任董事会主席,公司正物色总经理人选[107] - 海王生物工程确认报告期内遵守不竞争承诺[136] - 报告期内,公司采纳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守则,董事均已遵守[137] - 海王生物工程等新投资项目竞争时,公司有优先投资权[138] - 除披露外,报告期内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41] - 报告日期,公司有3名执行董事、3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54] 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未赎回、购回或注销可赎回证券[102] 或然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短期银行借款为人民币8200万元[12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128] 每股收益计算基础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和九个月,公司基本每股收益分别基于约1562.5万元和4550.6万元盈利计算;2022年同期分别基于约1554.2万元和3588.6万元盈利计算[73]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Q3 - 季度业绩
2023-11-07 18:45
财务数据增长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收入为823,18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689,39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9.4%[6] - 同期毛利为358,983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04,560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7.9%[6] - 经营溢利为57,93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51,90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1.6%[6] - 除税前溢利为53,65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47,335千元人民币增长约13.4%[6] - 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45,48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4,209千元人民币增长约33%[6]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45,506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35,886千元人民币增长约26.8%[6] - 期内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之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71分人民币,较2022年同期的2.14分人民币增长约26.6%[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047,290千元人民币,较2022年9月30日的975,682千元人民币增长约7.3%[7]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为8.231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9.41%,其中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约5.91245亿元,占比约71.82%,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约2.31935亿元,占比约28.18%[31] - 报告期内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1.87%,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3.56%[32]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约为3.58983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7.87%[33] - 报告期内集团税后溢利约4548.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2.96%;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550.6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6.81%[38] 财务数据对比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收入为267,649千元,2022年同期为250,530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收入为823,180千元,2022年同期为689,399千元[1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为1,731千元,2022年同期为6,502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其他收入为7,569千元,2022年同期为17,145千元[1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除税前溢利扣除财务成本1,033千元,2022年同期为1,412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扣除4,280千元,2022年同期为4,574千元[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除税前溢利扣除员工成本37,487千元,2022年同期为35,712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扣除110,624千元,2022年同期为108,598千元[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所得税为2,786千元,2022年同期为5,680千元;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所得税为8,170千元,2022年同期为13,126千元[18]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5,625,000元计算;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根据约45,506,000元计算[2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三个月,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5,542,000元计算;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根据约35,866,000元计算[21] 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适用披露条文编制,采用历史成本基准,以人民币呈列[9][12] 税收情况 - 2023年9月30日,三间附属公司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按15%优惠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公司及其他中国附属公司按25%税率纳税[19] 股息情况 - 2023年附属公司支付予非控股权益股息为3,500千元人民币[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股息[20] 每股盈利情况 - 2023年及2022年9月30日止三及九个月内无具潜在摊薄影响的已发行普通股,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等[22] 公司开支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2.1565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3.69%[34] - 报告期内公司行政开支约为6095.1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5.30%[35]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为3238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93%[36]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成本约为42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43%[37] 公司生产与研发情况 - 公司拥有两个药品生产基地,福州生产基地有366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北京生产基地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24] - 公司共有35项发明专利,4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多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在推进,新药研发有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获批件[25] 集团负债情况 - 2023年9月30日,集团短期银行借款为8200万元[40] - 2023年9月30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41] 股权持有情况 - 2023年9月30日,董事张锋、于琳、张晓光、曹阳分别持有海王生物1331093股、900000股、430000股、200000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约0.05%、0.03%、0.02%、0.01%[42] - 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实益拥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其中70.38%为直接持有,3.13%经海王东方间接持有[43][44][45][46] - 2023年9月30日,海王生物直接持有公司11.81亿股内资股,占内资股约94.33%,占已发行股本约70.38%;通过海王东方间接持有5246.45万股内资股,占内资股约4.19%,占已发行股本约3.13%[50] - 2023年9月30日,海王集团、海王控股、张思民先生通过海王生物间接拥有公司12.334645亿股内资股权益,占内资股约98.52%,占已发行股本约73.51%[50][51][52][53] 股权相关计划情况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曾采纳任何购股权计划,亦无授出任何购股权、可转换证券、认股权证或其他类似权利[48] - 报告期内,公司任何董事或监事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概无获授公司、附属公司或相联法团的购股权、认股权证或可换股债券[49] 证券交易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本公司上市证券,未赎回、购回或注销可赎回证券[55] 不竞争承诺情况 - 公司控股股东海王生物与公司于2005年8月21日订立不竞争承诺及优先投资权协议,报告期内已遵守该承诺[56][57] 董事证券交易守则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采纳一套不低于GEM上市规则相关标准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全体董事已遵守[58] 审核委员会情况 - 公司于2005年8月21日成立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报告期内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59] 公司管理层情况 - 根据GEM上市规则,主席与总经理角色应区分,公司正在物色合适候选人填补总经理空缺[60][61] 企业管治情况 - 除披露外,公司报告期内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规定,董事会将继续提升公司企业管治标准[62]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8-11 19: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相关数据:应收账款减值2022年上半年为1004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506千元;存货撇减2022年上半年为2047千元,2023年上半年为6013千元等[2] - 报告期内集团毛利率约44%,较去年同期约43%增长约1%[15] - 公司税后利润从去年同期约1783.5万元增至报告期约3109万元,增长约74.32%;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约2034.4万元增至报告期约2988.1万元,增长约46.88%[1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短期银行借款为8109万元[19] - 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和押金约为20328000元(2022年约为22591000元),潜在投资定金约为15000000元(2022年约为15000000元)[35] - 报告期内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47759000元,较去年同期108208000元上升约36.55%[39] - 报告期内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4053000元,较去年同期20740000元增加约15.97%[40] - 报告期内财务成本约为3247000元,较去年同期3162000元基本持平[42]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已动用银行融资为57064000元,以账面价值约24271000元的房屋作抵押[41][4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与负债比率约为37.97%(2022年12月31日约为44.06%)[45] - 报告期内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约为73137000元[4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来资本开支的合约承担约为791000元[4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361.7万元及2988.1万元计算(2022年同期:分别约980.3万元及2034.4万元),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6.78亿股[80] - 报告期间,集团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约690.4万元(2022年6月30日:467.3万元),出售/撇销的账面价值约30.9万元(2022年6月30日:26.7万元),确认使用权资产约0元(2022年同期:18.5万元)[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为3.736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3.41968亿元)[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为2483千元,递延税项(本年度)为 - 210千元,总计2273千元;2022年同期即期税项为3405千元,递延税项为707千元,总计4112千元[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即期中国企业所得税为5896千元,递延税项(本年度)为 - 512千元,总计5384千元;2022年同期即期税项为6853千元,递延税项为593千元,总计7446千元[9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本为167800千元,储备为746123千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913923千元;非控股权益为122471千元,权益总额为1036394千元[11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167800千元,储备为716242千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计884042千元;非控股权益为121262千元,权益总额为1005304千元[113] - 其他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及按金中,预付供应商按金约20328000元(2022年约22591000元),潜在投资诚意金约15000000元(2022年约15000000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收入为255,81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23,171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为555,53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438,869千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毛利为104,513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90,315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毛利为245,316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87,858千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经营溢利为15,808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1,951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39,72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8,443千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4,16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0,439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税前溢利为36,474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5,281千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1,892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6,327千元人民币;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1,09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17,835千元人民币[1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29,881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0,344千元人民币[1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控股权益应占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1,209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亏损2,509千元人民币[124] - 2023年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78分人民币,2022年为1.21分人民币[1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61,958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412,723千元人民币[1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36,394千元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1,005,304千元人民币[127]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权益为10.36394亿元,较2022年1月1日的9.444亿元增长9.74%[12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保留盈利为3.28691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66279亿元增长23.44%[128]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5.16087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53141亿元下降6.7%[139]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9.13856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95089亿元增长2.1%[139] - 2023年上半年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现金流量为5863.3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5056.7万元增长15.95%[143] - 2023年上半年存货增加2576.9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927.5万元增长33.69%[143]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3136.3万元,2022年同期为减少14.3万元[143]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232万元,2022年同期为产生现金6446.2万元[143]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66.9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4万元下降78.72%[143] - 2023年上半年长期定期存款减少3000万元,2022年同期无变动[143] - 2023年上半年筹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05千元,2022年为41589千元[145]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2656千元,2022年增加40113千元[145] - 2023年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90098千元,期末为237442千元;2022年期初为227144千元,期末为267257千元[145]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3560千元,2022年为2953千元[163] - 2023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收入602183千元,2022年为461618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可申报分部溢利37555千元,2022年为27016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1438千元,2022年为421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撇减6013千元,2022年为1004千元[171] - 2023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负债66453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78732千元[192] - 综合负债总额为393,549和442,926(未明确单位)[196] - 2022年相关数据为(126)和(2,047)(未明确单位)[198] 各生产基地资质情况 - 福州生产基地拥有366个国药准字批文,235个品种纳入医保目录,146个产品纳入基药目录;北京生产基地拥有137个国药准字批文,89个产品纳入医保目录,60个产品纳入基药目录[7]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多个产品一致性评价进展:维生素B6片完成待审批,盐酸苯海索片和维生素B1片完成工艺验证;新药研发方面,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获批[10] 业务线业绩情况 - 北京海王中新药业积极应对挑战,经营状况提升,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12] - 报告期内集团药品与保健食品购销分部业绩较去年同期增长,但受新医保改革政策影响,未来或扩大不利影响,将调整策略[14] - 2023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为407492千元,2022年为310182千元[160]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为148039千元,2022年为128687千元[160] - 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55531千元,2022年为438869千元[160] - 2023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的外部客户收入407492千元,2022年为310182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的外部客户收入148039千元,2022年为128687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生产及销售药品的可申报分部溢利23294千元,2022年为15468千元[171]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的可申报分部溢利14261千元,2022年为11548千元[171] 股权结构情况 - 海王生物董事张先生持有1331093股,占比0.05%;于琳女士持有900000股,占比0.03%;张晓光先生持有430000股,占比0.02%;曹阳女士持有200000股,占比0.01%[26] - 海王生物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股份,海王集团因拥有海王生物44.22%权益,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3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张锋、于琳、张晓光、曹阳分别实益拥有公司控股股东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0.05%、0.03%、0.02%、0.01%的权益,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实益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的权益,其中70.38%为直接持有,3.13%经海王东方间接持有[49] - 海王生物直接持有公司1,181,000,0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间接拥有公司52,464,5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直接及间接共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51] - 海王集团因实益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4.22%的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52] - 海王控股因实益拥有海王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9.68%的权益,海王集团实益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4.22%的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52] - 张思敏因实益拥有海王控股全部已发行股本70%的权益和深圳海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的权益,海河分别实益拥有海王集团全部已发行股本约59.68%和20%的权益,海王集团实益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44.22%的权益,被视为拥有公司1,233,464,500股内资股股份的权益[52] - 海王生物工程持有内资股11.81亿股,占所有内资股的94.33%,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70.38%[67] - 海王生物持有内资股5246.45万股,占所有内资股的4.19%,占公司已发行股本的3.13%[67] - 深圳海王集团、深圳海王控股集团、张思民先生分别持有内资股12.33464
海王英特龙(08329)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11 19:55
财务业绩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5.55531亿元,2022年同期为4.38869亿元,同比增长26.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45316亿元,2022年同期为1.87858亿元,同比增长30.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3972.1万元,2022年同期为2844.3万元,同比增长39.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为3109万元,2022年同期为1783.5万元,同比增长74.3%[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1.78分,2022年同期为1.21分[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2320千元,2022年同期为产生现金净额64462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669千元,2022年同期为17240千元[1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筹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005千元,2022年同期为41589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52656千元,2022年同期为增加40113千元[12]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37442千元,2022年同期为267257千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190,839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64,974千元,总计255,813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生产及销售药品收入407,492千元,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收入148,039千元,总计555,531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2,671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5,838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净额1,272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净额1,586千元[2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申报分部收入602,183千元,可申报分部溢利37,555千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申报分部资产1,723,455千元,可申报分部负债664,537千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综合收入555,531千元,除税前综合溢利36,474千元[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额1,429,943千元,综合负债总额393,549千元[3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药品及保健品销售446,340千元,医疗器械销售109,191千元[3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来自销售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的总收入为5.55531亿元,2022年同期为4.38869亿元[3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财务费用为324.7万元,2022年同期为316.2万元;员工成本为7313.7万元,2022年同期为7288.6万元[33]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538.4万元,2022年同期为744.6万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三个月及六个月,每股基本盈利分别约为0.0081元及0.0178元,2022年同期分别约为0.0058元及0.0121元[38] -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约为5.5553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26.58%,其中生产和销售药品分部收入约4.07492亿元,占比约73.35%,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分部收入约1.48039亿元,占比约26.65%[70]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约为44%,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个百分点,毛利约为2.4531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0.59%[71][72] -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4775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36.55%,行政开支约为4120.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3] -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经营开支约为2405.3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15.97%,财务成本约为324.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74] - 报告期内公司税后溢利约为3109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74.32%,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988.1万元,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6.88%[75] - 报告期内,雇员成本约为人民币7313.7万元[88] 资产与负债 - 2023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5.16087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5.53141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9.13856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8.95089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3.6195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12723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5.5189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4.82366亿元[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0.36394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5304亿元[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总计3.73628亿元,2022年12月31日为3.41968亿元[41]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190,7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2,887千元;应收票据2023年6月30日为31,60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2,134千元[4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为19,74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120千元;其他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拨备2023年6月30日为2,46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25千元[44]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为130,31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14,003千元;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2023年6月30日为103,787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5,191千元[45] - 2023年6月30日附息借贷总额为88,35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87,937千元[45] - 2023年6月30日来自第三方的部分其他借款3,870,000元由集团家具、装置及设备作抵押,实际利率6.5%;另有3,395,000元(2022年为零元)同样以此抵押,实际利率6.5%[46][47] - 2023年6月30日附息银行借贷中,20,021,000元由集团建筑物抵押担保,实际利率3.7%;37,044,000元由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保证及集团建筑物抵押担保,实际利率3.95% - 4.35%等[48][49][50] - 2023年6月30日租赁负债现值为3,57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755千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总现金流出约2,827,000元,2022年为6,315,000元[51]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已订约但未拨备金额为791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90千元[52] - 2023年6月30日短期租赁一年内租赁承担为8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64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关联方款项为66,34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5,107千元;2023年6月30日应付关联方款项为12,35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289千元[60]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6,01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4,708千元;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0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35千元[62] - 非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32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99千元;非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2023年6月30日为6,3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854千元[62] - 贸易性质应收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3年6月30日为19,80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951千元;超过3个月但少于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32,22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666千元;超过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13,986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0,091千元[63] - 贸易性质应付关联方款项3个月内2023年6月30日为6,02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077千元;超过12个月2023年6月30日为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358千元[6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短期银行借款为8109万元,已动用银行融资5706.4万元,以账面价值约2427.1万元房屋作抵押[77][7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与负债比率约为37.97%,2022年12月31日约为44.06%[8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未来资本支出合约承担约人民币79.1万元[89]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开发、生产及销售药物,研究及开发现代生物科技业务,购买及销售药物及保健品[14] - 公司业务均在中国运营,客户群多元化,无客户交易超公司收入10%[24][28] - 公司按生产及销售药品、销售及分销药品及保健品两条业务线管理业务[24] - 公司在报告期间主要在中国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以及药品及保健食品的购销[64] - 公司销售的药品主要涵盖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精神障碍等多个治疗领域[64] - 公司拥有两个药品生产基地,福州生产基地有366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北京生产基地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65] - 公司现有35项发明专利,4个品种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多个品种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序推进,新药研发有多索茶碱注射液和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获批件[66] - 福建两家制药附属公司拓展重点产品市场,北京海王中新药业经营状况较同期提升,销售有所增长[67] - 新医保改革政策影响药品与保健食品购销业务,该分部将调整销售策略,开发保健食品市场[69] 税务政策 - 集团三间附属公司合资格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优惠税率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35] - 从事研发活动企业可将研发费用200%作为可扣税开支,集团三间附属公司可享受该政策[36]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任何股息[3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也无派息[83] 关联交易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租用办公室费用为716千元,2022年为769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购买制成品费用为30,336千元,2022年为32,201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从南宁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货物费用为9,906千元,2022年为1,663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向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6,274千元,2022年为5,800千元[53] - 2023年上半年向江苏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3,111千元,2022年为1,041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从深圳海王医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研发收入为388千元,2022年为3千元[54] - 2023年上半年向喀什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457千元,2022年为209千元[55] - 2023年上半年向吉林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4,233千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57] - 2023年上半年向深圳海王健康实业有限公司销售货物收入为780千元,2022年无此项收入[56]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主要管理人员短期雇员福利为4,310千元,2022年同期为3,644千元;退休福利2023年为246千元,2022年为248千元[6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1453名员工[87] 股权结构 - 董事张锋、于琳、张晓光、曹阳分别拥有海王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约0.05%、0.03%、0.02%、0.01%的权益,海王生物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约73.51%的权益[90][91][9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