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 - 2022财年利息和股息收入分别为176.19亿、220.74亿、215.12亿、145.66亿、144.39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净利息收入分别为87.20亿、89.40亿、87.98亿、98.86亿、106.98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净收入(亏损)分别为60.17亿、7.57亿、10.63亿、81.80亿、 - 10.15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227.71日元、33.31日元、59.19日元、229.27日元、 - 41.28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总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0.28%、0.04%、0.07%、0.26%、 - 0.04%[34] - 2018 - 2022财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8.26%、1.11%、1.95%、7.50%、 - 1.30%[34] - 2018 - 2022财年每股股息分别为75日元、75日元、75日元、75日元、80日元[33] 公司面临的外部风险 - 国际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或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0] - 新冠疫情爆发可能对公司业务、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41] - 日本或其他地区经济或市场状况恶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43] - 2021年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参与国同意将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目标,气候变化风险或影响公司业务[47] - 2012年LIBOR操纵丑闻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向无风险利率过渡,2021年12月起IBA陆续停止部分LIBOR公布,2023年6月底将停止剩余美元LIBOR公布,公司虽已采取措施但过渡仍可能影响盈利能力[52][53] - 公司在金融服务市场面临国内外激烈竞争,若无法有效应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54][55] - 公司业务可能因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中断,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可能导致问题贷款和信贷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57] - 公司可能因问题贷款增加信贷损失拨备和相关成本,房地产、制造业及金融机构客户信贷敞口比例相对较高[59] - 公司持有大量日本上市企业普通股,日本股价大幅下跌会导致未实现损失等,还会影响资本充足率[60][61] - 2022年初美国加息,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外国债券交易账户出现重大损失,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债券未实现损失或销售损失[62] - 公司部分资产和负债以美元等外币计价,外汇汇率波动可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3] 公司监管政策相关 - 若2022年3月31日信用评级下调,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级下调衍生品合约额外抵押品要求约为157亿日元,两级下调约为315亿日元[74] - 巴塞尔协议III资本充足率规则原计划2022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2027年1月1日全面实施,后推迟至2024年3月31日[75] - 杠杆比率要求框架于2017年12月确定,原计划2019年3月31日分阶段实施,后推迟至2023年3月31日[79] -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规则于2019年3月31日起分阶段实施,2022年3月31日全面实施(有有限例外)[81] - 2016年3月引入资本分配限制制度,金融厅可要求银行控股公司或银行提交并执行资本分配限制计划[223] - 2019年3月引入日本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法规,若国内处置实体外部TLAC比率或其在日本重要子公司内部TLAC金额低于最低要求,金融厅可要求提交改善报告或发出业务改善命令[224] - 2002年12月引入快速预警系统,金融厅可在金融机构适用快速纠正行动系统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225] 公司运营相关事件 - 2021年2 - 3月,瑞穗银行发生多次系统故障,2021年9月22日和11月26日,公司和瑞穗银行收到金融厅业务改进命令[86] - 2021年11月26日,瑞穗银行收到财务省纠正命令,12月17日提交改进和预防措施报告,并按季度提供报告[94] - 公司资本筹集主要通过发行债务工具,但在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下可能无法以合理成本筹集资金[83] - 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可能因人为错误等原因出现重大中断,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85] - 公司面临网络攻击风险,可能危及客户等信息,导致声誉受损和财务损失[90] - 公司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可能不足,导致监管行动和声誉损害[93] - 公司与美国指定的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交易可能导致客户和投资者回避,面临监管行动和声誉受损[9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9月29日,瑞穗集团通过成立瑞穗控股株式会社作为三家前身银行的控股公司而诞生[115] - 2002年4月,公司三家前身银行的业务通过公司拆分和合并流程重组为批发银行子公司和零售及中小企业客户银行子公司[116] - 2003年7月,公司三家主要银行子公司将约950家公司的贷款、股权证券和其他未偿债权转移至新成立的子公司[117] - 2009年5月,瑞穗证券与新光证券合并,以提高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119] - 2011年9月,瑞穗信托银行成为瑞穗金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瑞穗证券成为前瑞穗企业银行的非上市子公司[120] - 2013年1月,瑞穗证券与瑞穗投资证券合并,以提供综合证券服务[121] - 2013年7月,前瑞穗银行与前瑞穗企业银行合并,前瑞穗企业银行更名为瑞穗银行有限公司[123] - 2016年7月,公司成立了银行控股公司瑞穗美洲有限责任公司,以加强美国业务的公司治理和扩大利润基础[124] - 2018年10月TCSB和JTSB通过联合股份转让成立JTC Holdings,2020年7月JTC Holdings和TCSB与JTSB合并,JTSB更名为日本托管银行有限公司[127] - 2021年1月MHIR和MHTS合并,4月MHIR和MHRI整合为新公司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128] - 2021年12月瑞穗私人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解散,其职能由瑞穗银行承担[129] 公司政策与计划 - 2019年5月公司宣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五年业务计划,但实施可能不成功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0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在资本积累方面取得稳步进展,改革资本政策和股东回报政策,实现7个财年以来首次股息增加[134] - 2022年4月1日公司修订《可持续发展倡议基本政策》,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概念,成立可持续发展促进委员会[138] - 2021年9月22日和11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瑞穗银行收到金融厅业务改进命令,2022年1月17日提交业务改进计划[141] - 2021年11月26日瑞穗银行收到财务省纠正命令,提交包含改进和预防措施及审计制度调整的报告[142] - 公司计划实施业务结构改革,包括帮助客户设计生活、提供资产建设协助等多项举措[148] - 公司计划实施财务结构改革,包括识别业务/盈利结构问题、集中/重新分配资源等[1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无) 各条业务线介绍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负责个人、中小企业和中型市场企业客户,提供咨询和金融服务,拓展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业务[155][159] - 公司与Google Cloud Japan G.K.在数字转型领域结成战略联盟,加强提供世界领先的下一代金融服务[164] - 公司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为中小企业和中端市场公司提供管理和个人问题解决方案[165] - 公司企业与机构业务为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公共部门实体提供定制解决方案[172] - 公司全球企业业务为日本境外运营的日本公司和非日本公司提供贷款和企业债券承销等解决方案[180] - 公司全球市场业务通过整合银行和证券功能、拓展产品线来实现收入多元化[187]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符合其资产管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4] - 公司全球产品部门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和交易解决方案服务,涵盖并购、房地产等领域[198] - 公司研究与咨询部门提供从宏观经济到行业趋势的深度分析和多领域的咨询服务[203] 行业竞争情况 - 公司在银行、信托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面临激烈竞争[207] - 截至2022年6月22日,日本普通银行有121家,信托银行有13家,外国银行有57家[209][213] 日本邮政集团相关情况 - 2015年11月,日本邮政集团三家主要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日本邮政控股处置约11%日本邮政银行和日本邮政保险公司股权,日本政府处置约11%日本邮政控股股权[216] - 目前日本政府持有日本邮政控股约34%股份,为法律规定下限[216] - 日本邮政控股目标是到2026年3月将日本邮政银行和日本邮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截至2021年6月,日本邮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已降至50%以下[216] - 2019年4月,日本邮政银行可接受的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最高总额从1300万日元提高到2600万日元,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各1300万日元[217] 日本金融监管体系 - 日本首相有权监管日本银行,通常委托金融厅专员执行,内阁设立金融服务大臣指导金融厅专员并支持首相[220][221] - 日本银行是日本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实施存款准备金要求执行货币政策[226] 股东查阅权限 - 日本公司法规定,仅持有公司3%或以上总表决权或总流通股的股东有权查阅会计账簿和记录[111]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4 - Annual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