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acroGenics(MGNX)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公司业务概述 - 公司是专注开发和商业化癌症抗体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已有两款产品获FDA批准[14] - 公司两款产品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14] 产品销售情况 - 2021年3月公司与合作伙伴开始在美国销售MARGENZA,用于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14] - MARGENZA是公司在美国唯一获批产品,2020年11月与Eversana合作商业化该产品,双方平分商业化费用,Eversana未来收入分成上限为累计服务费的125%,协议为期五年[62] 临床产品管线情况 - 公司临床产品管线包括多个肿瘤项目,领先项目是靶向B7 - H3的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vobra duo)[14] - 公司临床管线包括三种针对检查点分子的候选产品,用于潜在治疗多种实体瘤,包括两种双特异性DART候选产品和一种已授权给合作伙伴的抗PD - 1单克隆抗体[24] - 公司有lorigerlimab、MGD024等产品处于临床试验,还有其他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50] 特定产品临床研究情况 - vobra duo - 公司保留商业权利的肿瘤临床候选产品中,有两个靶向B7 - H3的临床阶段项目,目前仅vobra duo处于积极临床开发中[18] - vobra duo是一种研究性ADC,2020年完成剂量递增研究后,启动了针对多种癌症的1/2期剂量扩展研究[19] - 2022年底公司启动TAMARACK 2/3期研究的2期部分,评估100名mCRPC患者,实验臂剂量为2.0mg/kg或2.7mg/kg,每四周一次[20] - 截至2020年5月6日,剂量递增研究中23名可评估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入组,22名患者(96%)发生至少一次治疗相关不良事件,14名患者(61%)出现3级及以上事件[20] - 截至2021年8月16日,vobra duo 1/2期研究中86名晚期实体瘤患者入组,78名患者(91%)发生至少一次任何等级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43名患者(50%)出现3级及以上事件[22] - 截至2021年8月16日,mCRPC队列扩展的40名患者中,39名可评估PSA反应,21名患者(54%)PSA水平降低≥50%,24名患者(62%)继续治疗[20] - 截至2021年8月16日,NSCLC队列扩展的21名患者中,16名可评估肿瘤反应,13名患者(81%)靶病灶总和较基线减少[22] - 2020年5月6日数据截止时,23名可评估的晚期实体瘤患者参与沃布拉米他马布多卡霉素(vobra duo)剂量递增研究,22名患者(96%)出现至少一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14名患者(61%)出现≥3级TRAE[20] - 2020年5月6日数据截止时,7名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5名PSA水平降低≥50%(PSA50)[20]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86名晚期实体瘤患者参与vobra duo队列扩展研究,78名患者(91%)出现至少一种任何等级的TRAE,43名患者(50%)出现≥3级TRAE[22]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mCRPC队列扩展研究中39名可评估PSA反应的患者里21名(54%)PSA水平降低≥50%(PSA50)[20]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mCRPC队列中16名可评估肿瘤反应的患者里10名(63%)靶病灶总和较基线减少[21]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mCRPC队列中16名可评估肿瘤反应的患者里4名(25%)出现部分缓解(PR)[22]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非小细胞肺癌(NSCLC)队列扩展研究中16名可评估肿瘤反应的患者里13名(81%)靶病灶总和较基线减少[22] - 2021年8月16日数据截止时,NSCLC队列中16名可评估肿瘤反应的患者里4名(25%)出现未确认的部分缓解[22] - 2023年第一季度起,TAMARACK研究修改方案,移除ARAT对照臂和3期部分,预计2024年提供临床更新[20] 特定产品临床研究情况 - enoblituzumab - 2022年7月,评估enoblituzumab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SCCHN的2期研究因安全数据审查而终止,62名治疗患者中有7例死亡可能与出血事件相关[23] - 2022年7月,公司因安全数据内部审查停止评估enoblituzumab与retifanlimab或tebotelimab联合用于复发性或转移性SCCHN一线治疗的2期研究,该研究共治疗62名患者,出现7例可能与出血事件相关的死亡病例[23] - 2022年8月,I - Mab通知公司终止enoblituzumab在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许可协议,2023年2月25日生效[23] 特定产品临床研究情况 - lorigerlimab - 截至2020年7月21日,lorigerlimab 1/2期临床试验中43名患者入组剂量递增研究,18名可评估患者中4例出现客观反应[25] - 截至2022年12月12日,lorigerlimab剂量扩展研究中118名患者在6.0mg/kg剂量入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6%,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35.4%[25] - 截至2022年12月12日,mCRPC扩展队列中42名患者入组,35名患者(83.3%)接受过多西他赛治疗,34名患者(81.0%)接受过雄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25] - 截至2020年7月21日,lorigerlimab剂量递增研究共纳入43名患者,剂量范围为0.03 - 10.0 mg/kg,28名患者接受剂量≥ 3.0 mg/kg治疗,18名可评估患者中有4例客观缓解,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包括瘙痒(23.3%)、关节痛(18.6%)等[25] - 截至2022年12月12日,lorigerlimab剂量扩展研究在6.0 mg/kg剂量下纳入118名患者,安全性分析基于127名接受6 mg/kg Q3W治疗的患者,TRAEs发生率为86.6%,≥3级TRAEs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AEs)发生率分别为35.4%和7.9%,AEs导致25.2%的患者停药[25] - 截至2022年12月12日,mCRPC扩展队列纳入42名患者,35名有可测量软组织疾病的患者中9名(25.7%)达到确认部分缓解(cPR),42名患者中12名(28.6%)PSA水平降低≥ 50%,9名(21.4%)PSA水平降低≥ 90%[25][26][27] - 公司计划于2023年下半年启动lorigerlimab联合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对比治疗二线、未接受过化疗的mCRPC患者的随机2期研究,计划随机分配150名患者,比例为2:1[27][28] 特定产品临床研究情况 - tebotelimab - 截至2020年4月25日,205例接受特博替利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152例可评估反应[29] - 截至2020年10月23日,20例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13例可评估反应,初步客观缓解率为53.8%(7/13)[29] - 截至2020年4月25日,tebotelimab单药治疗剂量扩展研究共治疗205名患者,152名可评估患者中观察到抗肿瘤活性,安全性与抗PD - 1抗体单药治疗总体一致[29] - 截至2020年10月23日,tebotelimab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剂量扩展研究中,13名可评估患者的初步客观缓解率(ORR)为53.8%(7/13),最常见TRAEs为发热(15%)[29] 特定产品临床研究情况 - MGD024 - 2022年7月,公司启动MGD024治疗CD123阳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期剂量递增研究,该研究正在进行中[32] 合作财务收益情况 - 吉利德支付公司6000万美元不可退还的预付款,公司有资格获得高达17亿美元的目标提名、期权费以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33] - 2022年10月14日,公司与吉利德科学公司达成独家选择权和合作协议,吉利德支付6000万美元不可退还的预付款,公司有资格获得高达17亿美元的目标提名、选择权费用及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33] - 公司有资格从因塞特获得高达6.65亿美元的剩余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15% - 24%的全球净销售额分层特许权使用费[35] - 瑞替凡利单抗授权给因赛特公司,公司有资格从因赛特获得最高6.65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全球净销售额15% - 24%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35] - 普罗文申需向公司支付总计1.7亿美元的监管批准里程碑付款和2.25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产品净销售额的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37] - 公司因替普利珠单抗的监管批准里程碑可获1.7亿美元,销售里程碑可获2.25亿美元及净销售额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FDA批准后6000万美元分四期支付,已收到两期各1500万美元[37] - 公司出售替普利珠单抗全球净销售额的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获得1亿美元预付款,有资格获得高达5000万美元的额外付款[37] - 公司出售替普利珠单抗全球净销售额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获1亿美元预付款,保留特定年度阈值以上全球净销售额50%特许权使用费份额,还有机会从DRI获得最高5000万美元[37] 产品不良反应情况 - 玛格妥昔单抗与化疗联合使用时,超过20%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疲劳/乏力(57%)、恶心(33%)、腹泻(25%)和呕吐(21%)[34] - 玛格妥昔单抗与化疗联用治疗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疲劳/乏力、恶心、腹泻和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超20%,分别为57%、33%、25%和21%,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为13%,3级输液相关反应发生率为1.5%[34] 技术平台情况 - 公司基于ADC、多特异性和Fc优化平台创建候选产品[14] - 公司运用DART、Fc优化和授权ADC平台设计抗体类候选产品,具有多种优势[42][43] - 公司通过DART、Fc优化和授权的ADC平台设计抗体类候选产品,具有多种优势,可应对癌症复杂生物学特性[42][43] - DART平台可创建双特异性抗体衍生物,克服了工程挑战,具有增强的可制造性和稳定性[44][45] - 公司DART平台可创建双特异性抗体衍生物,克服了工程挑战,具有增强的可制造性、结构稳定性和可定制半衰期等特点[44][45] - DART平台设计的分子有重定向T细胞激活杀伤和靶向多个共抑制受体或检查点两种作用机制[47][49] - 公司DART平台设计的多特异性分子有重定向T细胞激活和杀伤、靶向多个共抑制受体或检查点等作用机制[47][49] - 公司基于DART平台建立了TRIDENT平台,其产品候选物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50] - 公司建立了TRIDENT平台,基于DART模块,其产品处于临床前开发[50] - Fc优化平台通过引入突变增强抗体与免疫效应细胞的相互作用,已应用于两款抗体分子[51] - 公司Fc优化平台可增强免疫介导的癌细胞杀伤,已将Fc变体用于margetuximab和enoblituzumab[51] - 公司从合作方处授权ADC平台,预计2023年底提交一款未披露ADC候选产品的研究性新药申请[52] - 公司从合作方处获得ADC平台许可,预计2023年末为一款未披露ADC产品提交新药研究申请[52] 知识产权情况 - 公司努力保护专有技术,依赖专利、商业秘密等,面临知识产权相关风险[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美国持有87项专利,45项专利申请待决,在其他国家持有757项专利,487项专利申请待决[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美国持有87项专利,45项专利申请待决,在其他国家持有757项专利,487项专利申请待决[56] - 临床管线产品候选药物主要物质成分专利预计到期时间:margetuximab为2029年,enoblituzumab为2031年,retifanlimab、tebotelimab、lorigerlimab为2036年,vobramitamab duocarmazine为2037年,MGD024为2039年(待定)[57] - 公司临床管线产品候选药物主要物质组成专利预计到期时间:margetuximab为2029年,enoblituzumab为2031年等[57] - 《哈奇 - 韦克斯曼法案》允许FDA批准的药物专利期限最多延长5年,且从产品批准日期起,专利剩余期限延长后总计不超过14年,公司已提交margetuximab美国专利号8,802,093的专利期限延长申请[57] - 《哈奇 - 韦克斯曼法案》允许FDA批准药物的专利期限最多延长5年,公司已为margetuximab主要物质组成专利提交延期申请[57] - 根据《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生物类似药申请在参考产品首次获批4年后才可提交给FDA,FDA在参考产品首次获批12年后才可批准生物类似药产品[57] - 《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规定生物类似药申请需在参考产品首次获批4年后提交,FDA在12年后才可批准[57] 产品生产情况 - 2021年10月,FDA批准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将位于马里兰州罗克维尔市医疗中心大道9704号的商业生产基地列为margetuximab药物原料的许可生产基地[61] - 公司在马里兰州罗克维尔的工厂生产大部分临床试验药物,也依赖合同制造商[61] - 公司制造业务的部分原材料主要从单一来源获取,供应中断可能导致产品供应中断或短缺[61] 市场竞争情况 - MARGENZA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如罗氏、彪马生物技术公司、第一三共株式会社、阿斯利康等,市场竞争限制了其作为治疗药物的使用[64][65] - 公司PD - 1导向的产品候选药物面临来自默克、百时美施贵宝、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等公司已获批产品及其他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产品的竞争[65] - 公司在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CDMO)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全服务合同制造商和提供第三方开发和制造服务的大型制药公司[65] - 影响公司治疗产品候选药物成功的关键竞争因素包括疗效、安全性、给药便利性、价格、伴随诊断的有效性、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竞争水平以及政府和其他第三方支付方的报销情况[65] - 癌症治疗领域竞争激烈,MARGENZA面临众多针对HER2的竞品,公司PD - 1相关项目也面临诸多竞争[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