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文档
看看这个:监管解决方案以实现大型负载的更好预测
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 2025-03-05 15:51
报告核心观点 - 美国电力需求负荷开始增长,公用事业综合资源计划预计负荷将从2023年至2035年增长20%,且持续向上修订预测。改进负荷预测可减轻可负担性和可靠性风险,创造考虑所有投资选项的机会。新大型负荷具有独特特征,应纳入现代预测过程。预测员可应用多种最佳实践提高预测,监管机构在预测中发挥关键作用,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预测准确、及时、透明,并在预测不确定性下做出合理投资决策 [10][11][12] 各部分总结 执行摘要 - 美国电力需求负荷在停滞多年后开始增长,覆盖48%客户销售量的公用事业综合资源计划预计2023 - 2035年负荷增长20%,相关预测是数十亿美元投资计划的基础 [10][11] - 改进负荷预测可减轻可负担性和可靠性风险,创造考虑所有投资选项的机会。新大型负荷如数据中心等具有独特特征,应纳入预测过程 [12][13] - 预测员可采用基于场景或随机负荷预测方法、结合终端需求与计量经济学预测、确保预测在规划中一致应用等最佳实践提高预测 [17][18][19] - 新大型负荷加剧了预测挑战,监管机构在预测中发挥建立指南、审查批准、决定投资成本回收等关键作用,并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预测与目标一致 [20][21][22] - 即使采用最佳实践,预测仍有不确定性,监管机构可优先考虑“最少遗憾”投资、运用关税设计分配风险以减轻不确定性 [23] 负载正在增长,预测的增长速度更快 - 2022 - 2024年,电网规划者将五年峰值负荷预测从23吉瓦增加到128吉瓦,截至2024年12月,代表48%电力销售的公用事业综合资源计划预计2023 - 2035年负荷增长20% [25] - 从住宅到公司的电力用户推动负荷增长,输电系统中负荷增长驱动力包括新制造、工业和数据中心设施等,配电网中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气化供暖成为新需求,预测方法需进步 [28] - 数据中心和先进制造业是美国东南部等地短期内负荷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给公用事业和电网运营商带来预测挑战 [29] - 负荷预测包括每日运营到长期规划等多种类型,本报告主要关注长期预测,其是公用事业规划基础,影响基础设施投资决策和电力服务质量 [31][32] - 准确、频繁且负责任的负荷预测是减轻大型负荷增加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当前投资虽多,但预测流程需更新,改善大负荷预测可扩大公用事业和监管机构的选项集 [35][36] 监管部门必须寻求减轻低估和高估的风险 - 历史上,公用事业公司系统地高估电力需求,2006 - 2023年,5年预测平均高估8%,10年预测平均高估17%,2012 - 2023年平均预测值比实际值高出23% [41] - 导致过度预测的系统因素包括低估能源效率提高、过度预测与传统公用事业激励措施一致、预测不足可能导致资源充足性挑战 [45][46] - 预测不足代表可靠性和政策优先事项风险,在重组市场中容量不足会增加客户账单;过度预测的主要风险是客户可负担性问题,还可能使关注点从维护转向系统扩张 [47] 负载特性对预测至关重要 - 新负荷具有独特特性和时间,影响未来资源投资选项,负荷增长影响电网各层次,单个负荷影响取决于负载形状、预测不确定性、灵活性潜力和飞行风险等特性 [52][53][54] 老、新、复苏——对大型电力负荷终端用途的深入探讨 数据中心 - 数据中心因大型语言模型和加密货币挖矿兴起而耗能增加,地理增长不均,预计到2030年在弗吉尼亚州电力负荷占比将从2023年的25.6%增至46% [61] - 多租户数据中心灵活性低,个别科技公司运营的数据中心灵活性潜力大,加密货币挖矿运营灵活但存在争议,且能源消耗不确定性大 [61][62] - 数据中心数据增长预测不确定性高,面临过剩资产和违约合同风险,一系列针对数据中心的关税可缓解不确定性和风险 [63][64] - 数据中心选址位置不确定,但一些公司会寻求与发电设施共设,许多州为其提供税收减免,国家间沟通等可增加负载增长预测的确定性 [64][65] 工业负荷与制造业 - 制造业回流美国,由清洁能源转型新行业推动,工业设施有提供负荷灵活性和电网稳定服务的机会 [68] - 工业负荷通常具有“经典”负荷形状,随着工人班次变动,工业电气化技术为负荷灵活性提供机会,工业客户需求预测不确定性低 [69][70] 负荷预测最佳实践 - 采用基于场景或随机负荷预测方法,将负荷预测以区间沟通,分配合理概率给每种情景,确定不确定性来源,纳入异常政策和经济状况情景,考虑未来气候数据,采用长期时间范围规划预测 [70][71][72] - 将终端使用预测与计量经济学预测相结合,开发关键末端用途的8760负荷分布,对采用、操作和灵活性单独预测,整合新数据,跟踪终端用途本地采用情况,寻求客户反馈,对比第三方预测标准 [72][73][74] - 确保在不同规划过程中一致使用负荷预测,或解释差异原因 [75] 案例研究:预测大量负载的兴起实践 弗吉尼亚州多明尼克能源公司诉讼程序 - 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预测未来15年销售、能源和峰值需求,销售预测按客户类别生成月度值,能源预测从销售模型得出,峰值负荷预测考虑多种因素并对数据中心等进行调整 [79] - 数据中心预测识别最大或增长最快的客户,用统计方法预测每个客户负载,合并为整体预测,有“高负载”“低负载”“中等负载”情景 [80] 杜克能源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诉讼程序 - 长期负荷预测始于穆迪提供的经济预测,使用统计调整后的终端使用模型,后期修改考虑电动汽车等增长,从能源预测推导高峰需求预测 [85] - 开发综合系统及运营规划框架提升负荷预测能力,在2023年CPIRP中手动应用经济发展调整,考虑特定高级阶段经济发展项目,北卡罗来纳州公用事业委员会对其负荷预测实践提出额外要求 [86][87][88] 乔治亚电力 - 每三年进行全面综合资源规划程序,短期预测采用计量经济学手段,长期预测采用终端使用模型,结合短期和长期模型生成最终预测 [89] - 预测快速负荷增长主要来自数据中心和清洁制造业,2023年IRP更新对预测进行重大调整,干预方提出加强负荷承诺要求、使用更广泛预测范围建模、提高透明度等建议,乔治亚州公共服务委员会批准预测但附带条件,并要求提交季度大型负荷更新 [90][91][92] 监管机构可采取的行动以提高预测能力 - 监管机构在预测中扮演建立指南、审查批准、决定投资成本回收的关键角色,可关注彻底、最新、验证通过三个目标支持更有用的预测实践 [94][95][96] 确保负荷预测精确反映新负荷驱动器的独特特征 - 提高佣金并加强对新负荷及其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如参加会议、启动调查程序等 [100] - 修订规划指南以纳入大型负荷的新兴预测实践,要求负荷预测包括大型负荷特征,防止双重计算 [100][102] - 与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州协调,了解可能影响大型负载的激励结构和立法,鼓励公用事业公司调查潜在负荷选址情况 [103][104] 最新:提高更新负荷预测和更新负荷预测过程的频率 - 需要更频繁地报告长期负荷预测,可提供在线访问的仪表盘方便相关方了解预测更新情况 [106] - 迭代预测流程,适应新出现的实践和终端用途,学习其他州先进经验 [107] 验证通过:将负荷预测数据和流程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见,并创造问责制的机会 - 鼓励公用事业公司利用透明的外部数据和预测工具,使独立实体负责编制负载预测,更新内部或采用外部工具 [109][110] - 制定预测和实际值,从过去的预测中学习,进行“回溯测试”,跟踪大型负荷在管道各阶段的情况,区域传输组织内负荷预报员发布负荷来源贡献 [111][112] - 探索预测准确性的货币激励或惩罚,如设立费用、要求合同协议、增加公用事业保守预测兴趣等 [112] 在预测不确定性下做出投资决策 - 即使采用最佳实践,预测仍有不确定性,监管机构可优先考虑“最少遗憾”的资本投资,运用关税设计或其他合同承诺分配风险减轻不确定性,但仍需更多研究 [23]
企业绿色电力采购与应用:中国市场进展与展望2024年度报告
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 2025-02-26 14: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持续快速增长,提前超额完成2030年目标并超煤炭发电装机容量,电力市场改革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规模扩大 [8][9][10] - RMI关注的五种绿色电力采购选项各有进展和趋势,绿色电力市场扩张为企业利用绿色电力和GECs满足合规要求奠定基础,国内和国际应用场景受自愿和强制因素驱动 [11][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绿色能源和电力市场发展概述 - 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和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达1.25太瓦,新增装机超200吉瓦占比82%,发电量占比19%同比提高26.3% [20]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进,2023年9月发布首部国家层面规则,山西和广东2023年12月正式运营 [26] - 新能源市场交易扩大,2023年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量占总发电量47.3%,项目参与省内M2L、现货和跨省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在M2L框架内进行 [29] 绿色电力采购选项的进展 绿色能源交易 - 2024年能源价格和绿色溢价低于2023年,交易系统优化,规则标准化统一,参与单位类型扩大,消费和认证服务改善 [36][38][44] - 未来省际输电线路建设和注册进程推进将增加绿色能源供应,交易扩展到多年期合约,零售市场将标准化,外国市场要求促使企业精细管理绿色能源使用 [48][52][56] 绿色电力证书 - 自2023年交易量显著增加价格大幅下跌,系统优化应用场景扩展,交易服务提升 [60][63][68] - 未来供应继续繁荣价格短期低位,渠道扩展,国际上细粒度证书受关注 [69][70][71] 直接投资于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 - 可再生能源项目入市速度加快,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增加投资回报不确定性,投资支持性行业需求推高非技术性成本 [75][76] - 传统金融模式受颠覆,多年绿色电力交易促进投资,投资和新项目开发受限,企业可能倾向收购现有项目 [77][78][79] 现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项目 - 分布式光伏快速增长,收入模式变化,环境属性所有权受关注,并网受配电网容量限制 [82][85][92] - 投资模式可能多样化,传统金融服务模型变化,探索直接连接鼓励本地消费绿色能源 [95][96][99] 过围栏可再生能源交易 - 过去两年进展有限,试点未广泛快速应用,随着绿色电力交易扩展到分布式项目,紧迫性将降低 [15] 绿色电力采购的应用场景 国内应用场景 - 应用场景从满足RPS到应对能源消耗双控评估,未来将扩展到碳排放双控评估 [106][113] - 满足RPS要求,省级和行业分配目标,如江苏、电解铝行业提出绿色能源消费比例要求 [107][108][109] - 应对能源消耗双重控制评估,绿色能源和GECs可帮助满足评估,市场表现证明其是交易重要推动力 [110][111][112] - 碳减排双重控制评估,未来绿色能源、GECs和碳排放联系更紧密,相关政策为纳入碳排放核算创造条件 [113][114][115] 国际应用场景 - 受跨国供应链领导者和国际贸易法规影响,前者倾向市场做法,后者倾向位置采购方法 [116] - RE100要求企业遵循可信度声明和可再生能源采购影响原则,中国GEC系统改善为无条件验证奠定基础,I - REC将从中国市场退出,RE100引入细粒度匹配要求 [120][124][129] - CBAM可能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欧盟对进口产品征收税费减轻碳泄漏风险,主要影响六个行业企业 [130]
电力行业中国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进展与趋势:企业绿色电力采购机制与应用场景
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 2025-01-09 19:02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但通过分析绿色电力采购机制和应用场景,表明绿色电力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会 [8][9][10] 核心观点 - 绿色电力采购市场在政策和市场改革的推动下快速发展,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提前突破2030年目标,绿电交易和绿证采购机制不断完善 [8][9][12] - 绿色电力采购应用场景从能源使用扩展到碳排放控制,国内外市场需求稳步上升,企业采购行为呈现自愿和强制双轮驱动 [10][11][58] - 电力市场改革推动绿色电力采购机制多样化,绿电交易、绿证采购、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直接投资和场内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等机制逐步成熟 [9][20][22] 绿色电力及电力市场发展简况 - 2024年前三季度,风电和太阳能累计装机量达到12.5亿千瓦,提前突破2030年目标,新增装机占总新增装机的82%,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9% [12]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铺开,山西、广东、山东、甘肃率先进入正式运行阶段,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从2022年的38.4%提升至2023年的47.3% [15][18] 绿色电力采购机制进展 绿电交易 - 2024年绿电交易量保持高速增长,电能量价格和环境价值同比下降,国网区域绿电交易均价为417.48元/兆瓦时,南网区域环境价值均价为9元/兆瓦时 [22] - 绿电交易体系逐步健全,分布式入市和多年期交易进入规模化实践阶段,跨省通道建设和建档立卡工作推动绿电供给提升 [22][28][29] 绿证采购 - 2023年8月起绿证价格大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成交均价低于10元/张,交易量同比增长6倍,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得到明确 [34][35] - 绿证交易服务提升,证电分离的灵活优势得以体现,企业采购绿证更加便捷,未来绿证供给将继续增加,价格短期内保持低位 [39][40] 集中式新能源项目直接投资 - 新能源项目入市加速,现货市场下的电价波动增加收益不确定性,配套产业投资要求持续提高企业非技术投资成本 [43][44] - 传统财务模型受到冲击,企业收益更依赖市场价格波动,多年期绿电交易有望推动集中式项目投资 [45][46] 场内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 - 分布式光伏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新增装机占比53%,环境属性归属和配网容量约束成为关注重点 [48][52][53] - 分布式项目收益模式改变,企业投资意愿可能收紧,未来投资模式或呈多样化发展,传统财务模型面临调整 [54][55] 绿色电力采购应用场景 国内应用场景 - 绿色电力采购应用场景从完成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目标扩展到满足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目标,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稳步上升 [60][61][62][63][64] 国际应用场景 - RE100已基本具备获得无条件认可的基础,绿证制度的完善改变了市场供给格局,企业采购策略相应调整 [65][66][68][69][72][7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和新电池法案对绿色电力使用和认证提出具体要求,推动企业关注更细颗粒度的绿电使用 [65][66]
零排放车辆政策:供给侧政策如何影响零排放车辆投资
落基山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 2024-12-27 18: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在推动零排放车辆(ZEV)制造市场增长和行业转型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不同国家/地区利用不同供需侧政策组合促进ZEV制造与采用 [7][9] - 供给侧政策能为市场参与者提供确定性,刺激创新、吸引投资和实现规模经济,有助于向消费者提供更实惠产品,但也可能面临挑战,政治意愿对政策成功至关重要 [64][81][109] - 本分析旨在确定政策差距,为政策如何塑造ZEV市场提供关键洞察,赋能决策者构建稳健、可持续的ZEV生态系统 [8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背景和定义 - 研究重点关注影响和促进ZEV使用的政策,涵盖欧盟、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和美国等国家/地区 [16][102] - 明确多种政策术语定义,如政策、监管、激励、公共融资等,以及不同类型政策的作用和目标 [98][119][124] - 介绍ZEV销售要求、车辆排放标准、燃油经济性/效率标准等政策类型及其作用 [100][128] 政策分析 欧盟 - 供给侧监管政策:无ZEV销售要求,通过车辆排放标准间接支持ZEV销量增长,规定二氧化碳排放,无专门燃油效率标准 [166] - 供给侧财政政策:发展研发集团,实施绿色交易工业计划,提供ZEV制造激励和公共融资 [168] - 需求侧监管政策:部分成员国制定购买激励、税收和注册费减免政策,但随ZEV销售增加部分激励取消 [169] - 需求侧财政政策:出台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指令和条例,设定充电基础设施目标,实施建筑能源性能指令改善充电点使用 [169] 澳大利亚 - 供给侧监管政策:无ZEV销售要求,有政府车队低排放和ZEV收购目标,有燃油经济性/效率标准和车辆排放标准 [170][149] - 供给侧财政政策:通过国家重建基金提供资金,清洁能源金融公司等提供融资支持 [194] - 需求侧监管政策:为公司车队和薪金牺牲安排提供附带税收优惠豁免,有州特有的激励措施 [195] - 需求侧财政政策:存在多种充电基础设施公共资金来源,联邦和州一级支持关键矿物勘探 [196][197] 巴西 - 供给侧监管政策:无ZEV销售要求,有多个燃油效率标准,将实施MOVER计划调节HDV排放 [175][176][199] - 供给侧财政政策:MOVER计划将提供ZEV制造激励,政府发起倡议协调气候行动融资 [178] - 需求侧监管政策:部分州有购买/运营激励措施,MOVER计划提及实施Feebate但细节待定 [180] - 需求侧财政政策:研究未产生相关政策,2023 - 2026年逐步提高ZEV进口税 [202] 中国 - 供给侧监管政策:通过NEV双信用政策监管ZEV销售,有燃油经济性/效率标准和车辆排放标准 [184][205] - 供给侧财政政策:国家和地方提供ZEV制造激励,政府举措和国有银行提供公共融资 [185] - 需求侧监管政策:部分地区实施LEZs和零排放区,深圳实施车队购买要求 [211] - 需求侧财政政策:免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和车船税,此前国家购买补贴已取消,地方补贴仍存在,制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针 [192][212][213] 印度 - 供给侧监管政策:无ZEV销售要求,有国家ZEV目标,有燃油经济性/效率标准和车辆排放标准 [215] - 供给侧财政政策:根据合格汽车零部件生产提供ZEV制造激励,多边和发展金融机构资助项目,国家工业发展银行为轻型电动汽车贷款创建去风险设施 [240] - 需求侧监管政策:部分州和城市对ICE车辆实施停车和运营限制,实施Feebate计划 [242] - 需求侧财政政策:FAME计划提供补贴,新激励计划鼓励购买电动车辆,部分城市为充电基础设施提供土地特许权 [219][244] 印度尼西亚 - 供给侧监管政策:无ZEV销售要求,有生产目标,有车辆排放标准,无直接燃油效率标准 [224][248] - 供给侧财政政策:对“先锋行业”企业所得税免税,研究未产生公共融资政策 [268][249] - 需求侧监管政策:电动两轮车和四轮车有购买补贴和税收减免,电动四轮车不受雅加达奇偶交通政策约束 [226][270] - 需求侧财政政策:收取基础设施服务费和安全规定有上限,完全CKD电动四轮车满足条件可享受0%进口税 [271][252] 南非 - 供给侧监管政策:研究未产生相关政策,采用欧2排放标准 [253][254] - 供给侧财政政策:研究未产生相关政策,电动汽车制造商税收减免预计2026年生效 [255][277] - 需求侧监管政策:研究未产生相关政策,对乘用车征收环境税 [256][257] - 需求侧财政政策:研究未产生相关政策,禁止进口二手车除非获特别许可 [258] 美国 - 供给侧监管政策:部分州采纳先进清洁汽车II(ACC II)和先进清洁卡车(ACT)政策,尾气排放法规限制污染物,有燃油经济性/效率标准 [282] - 供给侧财政政策:提供先进的制造业生产税收抵免、国内对话资助计划、先进能源财产信用计划等ZEV制造激励,贷款项目办公室提供公共融资 [283] - 需求侧监管政策:未提及相关内容 - 需求侧财政政策:未提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