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散热模组细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AI赋能产业生态,有望打开散热管理空间
汉鼎智库· 2025-05-15 14:42
汉鼎咨询 AI 赋能产业生态,有望打开散热管理空间 中国散热模组细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025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 任何机构或者个人在未经汉鼎咨询授权的情况下不得转发或者传阅 I | 报告目录. | | --- | | 图表日录 |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 第四节 名词解释 | | 第二章 行业政策 | | 第一节 行业管理体制与相关协会 | | 一、行业管理体制 | | 二、行业相关协会和组织… | | 第二节 产业技术政策环境分析 . | | 一、产业技术政策 | | 二、行业重点法规、技术标准… | | 第三章 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 | 第一节 行业产业链概况 | | 第二节 散热模组产业链具体分析 | | 、上游产业. | | 二、中游产业. | | 三、下游产业 | | 第四章 全球热管理现状与市场容量 - | | 第一节 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 第二节 主流技术及其比较…………………………………………………………………………………………………………………………………………………………………… ...
汉鼎智库咨询: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市场空间广阔
汉鼎智库· 2025-05-12 14:42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速,市场空间广阔 汉鼎智库咨询 2025-05-12 人形机器人是指外观、形状、尺寸与人体类似,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 功能,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相比,人 形机器人对智能感知、运动控制、智能决策、人机交互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随 着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持续发展,人形机器人产 品日益成熟,目前正处于产业化和商业化转化的关键阶段。 目前,根据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轮式人形机器人、足式 人形机器人、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其中轮式人形机器人主要采用轮式驱动,结合 协作机人手臂和灵巧手方案,强调触觉传感器同时兼备移动能力;足式人形机器 人强调机器人的腿部运动能力,手部基本只用作平衡;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具备双 足、双臂、双手、各类感知、人工智能的功能,以全面的软硬件基础,适应开放 环境中的多任务。作为一款高质量集成产品,人形机器人主要由环境感知模块、 决策控制模块、运动控制模块、机械本体模块等多个模块组成,具体如下。 1 组成部分 相关介绍 主要功能 环境感知模块 包含各类视觉传感器、音 频传感器、触觉传感器、 感知环境,获取关于周 ...
银发经济:3亿人的银发红利,你准备好了吗?
汉鼎智库· 2025-04-23 14:16
市场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3] 政策支持 - 2024年1月,国务院印发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3] - 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银发经济列为重点领域[4] 市场规模 - 2023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2.3万亿元[4] 发展趋势 - 银发经济是代际共荣的“新契约”,是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7] 应对建议 - 企业需以服务生态取代单点突破,政策需以法治保障护航品质升级[8]
全球瞩目!中国造船重塑行业格局
汉鼎智库· 2025-03-28 19: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造船业从低谷逐步复苏,三大指标全面上涨,正迈向新发展阶段 [4][5] - 中国在全球造船业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三大指标全面上涨且占全球比重高,船舶出口竞争力强 [6][8][9] - 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得益于政策支持、企业创新和科研努力,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11] - 未来该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保持领先地位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产业基石:船舶制造与海工装备 - 船舶制造行业属于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涵盖各类船舶、娱乐用品及船用配套设备制造 [3] - 海工装备聚焦海洋资源勘探、开采等环节所需的大型工程和辅助装备,二者构成产业基础 [3] 全球造船业:回暖浪潮下的全面上扬 - 近年来全球造船业复苏,三大指标全面上涨,造船完工量8814万载重吨,同比涨0.3%;新接订单量16766万载重吨,同比涨31.3%;年末手持订单量2.88亿载重吨,同比增14.3% [4][5] 中国力量:船舶制造行业的全球领跑者 - 2024年中国造船大国地位巩固,三大指标全面上涨,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58.8%;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49.7% [6][8] -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55.7%、74.1%和63.1%,修正总吨计分别占50.3%、68.2%和55.4% [9] - 2024年中国出口船舶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比重分别为87.4%、91.5%和93.1%,出口金额达433.8亿美元 [9] - 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得益于政策、企业和科研,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如自主研发的大型邮轮、深海钻井平台等 [11] - 未来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保持领先助力海洋强国战略 [11]
船舶制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球遥遥领先
汉鼎智库· 2024-07-18 15: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本报告未给出行业的具体投资评级。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船舶制造行业至关重要,约90%的国际贸易货物依靠船舶运输,同时也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2] 2) 船舶制造行业将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3] 3) 全球造船业逐步回暖,2023年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保持回暖趋势[3] 行业概况 1) 船舶制造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之一,我国船舶制造业全球遥遥领先[1] 2) 船舶制造涉及众多高端技术,能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创新与工业发展,还能创造大量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2] 3) 船舶制造行业是全球化的产业,未来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提高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3] 中国船舶制造行业表现 1) 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5] 2) 2023年,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其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三大主流船型出口金额合计187.1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8.7%[5] 3) 2023年,我国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已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三大指标市场份额均超过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