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产业上游跨界人形机器人:技术复用的东风吹到哪一步了?
禾川科技禾川科技(SH:688320) 36氪·2025-03-27 19:34

跨界转型逻辑 - 技术复用解决"能不能做"问题,产业生态解决"如何持续赚钱"问题,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上游及其他高端制造产业上游跨界转型 [1] - 新能源汽车上游供应商通过技术能力迁移和产业生态构建实现业务延伸,形成技术协同效应并降低布局成本 [4] - 底层技术通用性打破业务边界,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初期建立先发优势 [4] 供应商跨界案例 - 三花智控从特斯拉概念股转型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2025年市值重回千亿大关 [2] - 华依科技与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六维力传感器研发取得进展 [6][9] - 禾川科技布局激进,自研人形机器人部件实现小批量订单,成立子公司并展出"YOLO"人形机器人 [2][14] - 拓普集团投资50亿元加码机器人电驱系统,执行器产品获客户认可 [10] - 速腾聚创从激光雷达供应商转型为具身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第二代灵巧手亮相2025年CES [11][12] 技术协同与量产优势 - 新能源汽车上游在"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传感器等领域积累可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基础 [6] - 量产能力及经验使上游供应商能降低人形机器人部件生产成本,快速响应需求 [6] - 拓普集团和三花智控作为特斯拉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和量产经验,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盈利 [9] 商业模式升级 - 部分供应商从零部件供应升级为产品供应甚至亲自下场,如禾川科技自制90%人形机器人部件 [14] - 速腾聚创从单一技术提供商发展为机器人通用零部件开发平台,与上下游共建生态 [12][14] - 禾川科技成立人形机器人事业部,推出无框力矩电机并与国内外头部厂商建立合作 [14] 产业链协同与挑战 - 依托新能源汽车客户资源和量产经验绑定头部机器人厂商,构建生态壁垒 [16] - 联合研发模式(如禾川科技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实现硬件与算法融合 [16] - 人形机器人行业缺乏统一标准,上游需应对中游降本压力和生产规模把控难题 [16][17] 市场数据 - 2024年1-12月新能源汽车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5] - 三花智控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05.63亿元(+8.36%),归母净利润23.02亿元(+6.59%) [5] - 速腾聚创2024年Q3为全球超2600家机器人客户服务,新产品获六位数订单 [11] - 禾川科技在国内通用伺服市场占有率约4.4%,国产品牌排名第二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