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戈壁“向日葵”绿能澎湃 光热发电加速崛起

文章核心观点 光热发电在应对光伏发电问题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有重要作用,虽发展前景好且受政策支持,但成本问题阻碍产业规模效应释放 [1][2][9] 新项目“整装待发” - 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示范项目是国家能源局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开工、并网、商业化运行项目,是全球海拔最高槽式光热电站,配置190个槽式集热器回路和9小时熔盐储能发电系统,采用槽式聚光集热+熔盐储能技术路线,可24小时不间断发电 [3] - 该项目2018年首次并网、商业发电,填补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空白,2024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达2824小时位列全国第一,完成从科技创新示范到产业化推广过程 [4] - 中广核在其约30公里外建设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20万千瓦光热与8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将于2025年底完成投资,一期20万千瓦光热项目部分建筑已封顶,14000余面定日镜安装完成 [4] 多家央企争相入局 - 我国光热发电技术起步晚于国外,2015年底累计装机容量仅13兆瓦,而同期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318万千瓦,2024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骤增至8.86亿千瓦 [5][6] - 随着光伏发电问题凸显,光热发电迎来发展契机,2016年国家能源局确定首批20个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国家发改委核定标杆上网电价,后续政策均明确要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 [6] - 2023年国家能源局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300万千瓦左右,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光热发电累计装机容量838.2兆瓦,全球占比10.6%,在建项目34个总装机容量3300兆瓦,规划项目37个总装机容量约4800兆瓦 [7] - 在建光热发电项目中有多家央企参与,如三峡新能源、国家电投集团、大唐、国投、中能建等企业的相关项目 [8] 成本困境亟待破解 - 我国光热发电产业链单位约441102家,不同注册时间企业数量有差异,业内认为光热发电步入规模化发展,但成本问题阻碍产业规模效应释放 [9] - 2021年起新核准光热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无国家电价政策和补贴或抑制企业投资积极性 [10][11] - 光热发电处于发展初期,度电成本高,不具备与风电、光伏平价条件,“光热+”模式存在光热减配等问题,建议建立光热两部制电价机制 [11]